第一次看到Alvin梁經倫的紫色長髮和奇怪顏色的眼鏡,也跟大家一樣覺得他不可能是chef。確實,他沒有接受過任何系統的廚師職業訓練,大學主修工程,畢業後做隔音工程師,後來因為對料理的熱忱,不惑之年的他轉行做了廚師。
Bo Innovation從此問世,且只用短短六年便獲得米其林二星,五年後的2014年便問鼎三星並一直保持至今,Alvin也一度成為擁有米其林星星最多的華人廚師。
Alvin自稱DemonChef「廚魔」,「魔」不僅體現在穿著打扮和手臂上的同名紋身,更多體現在Bo Innovation的發展之快和新式的烹飪技巧。
Bo設立在灣仔的Jsenses Mall的二樓,招牌並不華麗引人注目。而Bo樓上的呇川菜館也獲得了2018年米其林一星的推薦。電梯門打開,光線變得昏暗,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以燈管砌成的香港地鐵線路圖和米其林的認證標識。
連環畫、老照片、舊地圖、飛行棋、玩具小人,這些物品承載著不僅僅是Alvin,更是大部分香港人的回憶。Alvin將回憶與料理結合起來,每一道菜都有自己的故事。
因為預定較早,成功入座餐廳C位。餐廳的各類裝飾以金屬、鏡面為主,藍色的主色調搭配黑金點綴,讓整個餐廳在復古的同時又有現代的簡約和舒適。Alvin有意將餐廳打造成香港傳統茶餐廳形式,故將餐刀餐叉放在了桌子下方的抽屜。
每個座位上都放置了Alvin從香港古董市場上找到的手繪碟,每塊碟子都有自己的製作年份和製作人印章。當然不能用來吃飯
Bo以中餐為主,又融合了法國菜、日本菜等各國菜系,毫不單一無趣。午餐分兩個套餐,且每個月會更換套餐內容:
-Set Lunch Menu (7 Courses) $750
-Tasting Menu (9 Courses) $900
這次選擇九道菜的Tasting Menu。
因為海鮮居多,故選擇白葡萄酒作為佐餐酒。2014年的La Croix Picot($190)產自羅亞爾河谷,酒體呈淡金色,有花香和成熟柑橘香,酸度比一般幹白要高,但和海鮮搭配頗為合適。
Appetizer
Egg Puffs 雞蛋仔
雞蛋仔在20世紀50年代出現在香港,作為前菜出現在Bo中。傳統雞蛋仔有濃烈的蛋奶香味,口味也偏甜,而Bo的做法則是將蔥油餅和雞蛋仔結合起來,突出了街頭小吃的鹹香。
Course 1
Kinki 喜之次
第一道菜是一道層層相疊的冷盤。來自雲南的羊肚菌脆脆下是48個月熟成的西班牙伊比利亞黑豬火腿,薄韌如紙,鮮香入味。中間則是日本三大名魚之一的喜之次魚刺身,肉身仍存有一絲粉色,有嚼勁不易鬆散。川菜名菜杏仁豆腐和法式蔥油土豆泥組成了底層,溫度逐層遞減,控制的很好,都是最適合各食材的溫度。
Course 2
Brittany Lobster 法國藍龍蝦
幾乎每道菜的間隙都會有下一道菜的原料作為提示,服務員也會細心講解其中故事。Course 1和Course 2的間隙端上來這碟自然風乾的蝦幹和以此製成的蝦油蝦油,便是下一道菜的主題。
法國布列塔尼龍蝦以塔塔和雲吞兩種方式呈現。蝦肉經過微微烘烤後切碎製成塔塔,淋上少許蝦油,提鮮提香,柔韌無腥,開始向熱菜過渡。兩廣的傳統小吃雲吞,在香港茶餐廳中也是常客。Alvin將餡料換成藍龍蝦肉,加上蝦幹製成的蝦蔥、風乾番茄和黑松露的topping,味覺層次有了很大的提升。
Course 3
Corn 玉米
第三道菜的主題,是香港人盡皆知、幾乎家家都有的八珍甜醋。極具粵港特色的豬腳姜便以它為主要的調味品,其酸甜不膩的特點,也得到大眾口味的認可。
「Corn」算是第一道熱菜,兩種現制玉米薄脆片立在西式玉米濃湯上,以椰菜花薄片作為點綴。濃湯的黃油香味醇厚誘人,玉米本身的甜味也很突出。被蓋住的下層則是搗碎的松子仁和甜醋醬,多虧了甜醋的甜味,玉米濃湯和松子仁之間的過渡變得緩和平滑,沒有傳統醋的酸味刺激,整道菜酸甜平衡,好吃開胃。好吃到沒來得及拍照就吃完了
Course 4
Molecular 分子料理
Bo最有名的分子小籠包躺在一塊木頭上出現,是和上海分店唯一相同的一道菜。Alvin認為衡量一個餐廳的小籠包好不好,多是看皮薄不薄,湯汁夠不夠鮮,於是便有了「X-treme」的分子小籠包。
這道招牌外側的皮是透明的,薄到可以忽略不計。裡面不透明的黃色湯汁便是雞湯,紅色的豎條則是紅薑絲。輕輕一咬,還沒做好準備便爆開在口中,湯汁濃稠鮮美,薑絲很好的給雞湯提鮮去腥,後期也做到了清口的效果,整體很驚喜。
Course 5
Foie Gras 鵝肝
這道菜的主題是梅乾菜。梅乾菜是客家名菜,用鮮梅菜脫水醃製而成。Alvin要在下一道菜上演繹著名的「梅菜扣肉」。
梅菜在這道菜中變成了冰淇淋。鵝肝外脆裡嫩,沒有血味。將雪糕與之混合便是Bo的「梅菜扣肉」。作為配菜的杏仁餅和湛江醋也是搭配鵝肝的好選擇。一塊鵝肝吃下來沒有多少肥膩感,除了本身肉質的優勢,冰淇淋也功不可沒。用醋醃製的櫻桃則作為收尾的清口小吃。
Course 6
Mou Tai 茅臺
Bo選用中國國酒茅臺作為主菜前的開胃酒的原料,容器則是定製的中國最古老的盛酒容器鼎,酒鼎上印有「魔」的字樣。
這是一杯中西結合的雞尾酒。除了茅臺,還添加了含有大量花青素的蝶豆花茶和清爽開胃的酸柑果汁,這便是酒體呈青色的原因。雙手持鼎,一飲而盡,前調是茅臺濃烈的醬香,後調則是蝶豆花和酸柑的清爽和些許酸澀。
Course 7
Leg of Suckling Pig 乳豬腿
主菜有乳豬腿、北海道扇貝和佐賀和牛可選,這次選擇了乳豬腿。上菜前先拿來了一把刀。這把片肉刀由著名的鍛刀商陳枝記老刀莊製成,這家現在少有的所有產品都由人工鍛造的匠人刀具店已有超過八十年的歷史,揚名中外。
乳豬腿源自越南,Bo的主菜是一整隻烤乳豬腿,份量非常大。與之一起出現配菜則是焦糖花椒烤菠蘿和日式涼拌芝麻菜,兩者都可以搭配乳豬腿一起食用,起到去油解膩的作用,同時也豐富了口感。烤菠蘿的花椒香和焦糖甜非常入味,這種大膽的搭配也是我第一次嘗試。
烤乳豬腿僅以鹽作為調料,豬肉的肉香被很好的保留,肉汁也被很好的鎖住,以此保持了整體的鮮嫩。豬肉也可蘸花椒焦糖醬,兩種味道的碰撞奇妙到無法用文字來形容。但不足在於份量實在太大,適合食量偏大者。
Course 8
Bo's Signature Chicken Rice 招牌黃油雞飯
這是tasting menu的最後一道硬菜,盛飯的是這隻手繪公雞碗。公雞碗以黑尾公雞、芭蕉和花這三個要素構成,寓意為家族興旺,花開富貴。在五六十年代的香港,路邊攤吃飯用的都是大同小異的公雞碗。
盛好飯後先做風乾鮑魚和風乾鵝肝的topping。《中華一番》中紹安在與小當家進行砂鍋對決時,使用的便是各類珍稀乾貨。Bo沒有將乾貨泡開,而是直接刨成碎屑,乾貨特有的鮮香撲鼻而來。
這碗黃油雞飯以傳統煲仔飯製法製成,完成品卻接近燴飯。米飯粒長飽滿,與雞油、黃油、幹鮑和幹肝混合,鮮味充斥口腔,粘糯醇厚,很有厚重感,也代表了香港傳統的乾貨行業。
Dessert
No Shark Fin 無魚翅
香港權貴喜食魚翅,Bo則用裝過魚翅的盅來裝甜品,表示對食用魚翅的反對。椰奶凍做成魚翅摸樣,口感上也做了優化。西柚果凍被包裹在膠囊內,輕輕一咬便爆開。芒果脆脆則用來搭配芒果雪糕。Tasting menu以此收尾。
Avlin曾說:「我把流傳數百年的烹飪古法和現代烹飪技巧結合,全面的革新中餐,通過不同的食材搭配,會激發出全新的味道,就有如尋找食材中的寶藏一樣。這正是我把餐廳命名為Bo的原因,中文有寶藏之意。」Bo的每一道菜,都不像看到的這麼簡單,這便是他對古法的創新。
吃完九道菜的午餐,基本處於扶牆出的狀態,份量確實很大。這次到訪,特地沒有將菜品的細節全部拍攝下來,為的就是讓大家也能自己去探索、去體驗Avlin給我們的驚喜。
Bo採用全預約制,電話或電郵都接受,最好提前一周時間預約,具體的聯繫方式我會放在下面。
祝胃口好。
圖:turbosora | 文:turbosora
以上圖文皆為作者原創
所有食評皆與餐廳無利益關係
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往期回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