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湖北記 臺灣女孩見證家鄉脫貧

2020-12-28 京彩臺灣

戳視頻,看詳情

臺灣、北京、湖北,這三個地方分別相隔千裡之外,但對於臺灣女孩劉樂妍來說,卻格外充滿意義:臺灣代表了她的成長,北京記錄了她的奮鬥,而湖北則飽含了她的鄉愁。樂妍的爺爺是國民黨遷臺老兵,而爺爺的家鄉正是這裡——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宣恩縣高羅鎮九間店村,2019年這裡脫貧摘帽!

宣恩縣

今年十一月底的深秋,樂妍再次踏上了重回故土的旅途,看看家鄉的親人,看看爺爺兒時住過的老房子,給曾祖父母修個墓碑了卻心願,也正是這次旅程,樂妍聽說了家鄉脫貧一年了的好消息,對於樂妍來說,大陸的扶貧並不是很熟悉,也沒有過多地留意,而這一次,卻令樂妍感觸頗深。

宣恩傳統民居

宣恩縣位於湖北省西部,地處武陵山和齊躍山的交接部位,是雲貴高原的延伸,全縣山高平地少,長期被評定為貧困縣。樂妍爺爺兒時生活的九間店村便是宣恩縣的一個普通山村。如今的這裡,一望無際的柚子園,暢銷網絡的蜂蜜柚子茶,四通八達的交通網絡,還有保護與開發並行的豐富旅遊資源,讓這裡百姓的生活蒸蒸日上。在九間店村,家家戶戶蓋有乾淨整潔的小樓,遠離幹線道路的人家都被易地搬遷至村內建設的樓房,孩子們上下學全部由標準校車接送。村裡還蓋有活動與娛樂中心、四點半學堂等文化娛樂區域。這些都讓樂妍感慨道:爺爺曾經給自己講述的那個窮山溝溝,如今鄉親們生活都變好了,或許爺爺看到會更加欣慰。

宣恩貢水白柚

更令樂妍感慨的是,這裡依舊保持著青山綠水!經濟的發展往往會導致自然環境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壞,但是在宣恩,不但沒有破壞生態環境,反而天更藍,水更清,人與自然更加和諧了。大陸的扶貧,讓樂妍讚嘆不已。

宣恩自然風光

大陸這些年的經濟發展,發達地區與大城市腳步很快,但對偏遠貧困地區不能放棄,所有同胞都富起來,中國才真的算強大起來了。近幾年,像宣恩縣這樣曾經的貧困縣,都在因地制宜地推廣與扶持經濟作物種植業、村鎮企業、農產品加工業等產業,並將貧困地區的每一個創收因素都與網際網路相連,通過電商交易、網紅帶貨、產品線上推介等方式為村民們打開銷路提升需求,創收致富。就在樂妍回到宣恩縣九間店村的時候,這裡舉辦了熱鬧的白柚網紅直播大賽,吸引了周邊不少人前來參加。

劉樂妍探尋柚子園

2020年9月14日,湖北省宣布全省最後5個貧困縣戰疫、戰汛、戰貧三線發力,取得勝利,標誌著湖北省貧困縣「清零」。2020年11月23日,貴州省宣布最後9個貧困縣退出貧困縣序列,標誌著國務院扶貧辦確定的全國832個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決定性成就。2021年上半年,黨中央將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行系統評估和總結,然後正式宣布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宣恩貢水河特大橋

樂妍在最後說:「今年是很特別的一年,我的家鄉湖北戰勝了新冠肺炎疫情,我也圓了為曾祖父曾祖母修碑的夢想,看到家鄉日新月異的變化,家家都過上了小康生活,我為我是一名中國人感到驕傲!」

相關焦點

  • 助力脫貧攻堅,湖北公安在行動!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今年3月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上作出的關於「開展消費扶貧行動,利用網際網路拓寬銷售渠道,多渠道解決農產品賣難問題」的重要指示精神,由公安部扶貧辦、人民公安報社、湖北省公安廳主辦,中國警察網、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公安局承辦的湖北專場直播活動17日下午在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建始縣舉行
  • 民進黨拒絕受困湖北的臺灣人回臺,黃智賢:沒有人性的政府
    就拿民進黨拒絕受困湖北的臺灣人回臺為例。在疫情最初爆發之際,民進黨立即斷絕了與大陸的來往,致使許多春節來到武漢的臺灣人滯留在武漢、無法回臺。就在大陸提出包機送那些鄂臺同胞回臺之時,民進黨又拒絕了大陸的建議,還反罵大陸要送「生化武器」。
  • 劉樂妍 祖籍湖北的臺灣女孩這幾天火遍全中國!
    臺灣人愛強調本土,本土就是臺語,也就是閩南語,我在臺灣都上不了晚上8點檔的節目,因為我不會講臺語,我是外省人的後代,那不是我的母語。Q:外省人的後代,從小會不會跟會講臺語的本地人不太一樣?A:其實我改過名字。我原來的名字是湖北省的一個地名。湖北鄀縣,現在的湖北宜城。我原先叫劉鄀婷。
  • 【遠山的迴響】草原「窮窩窩」脫貧記
    三年來,設計脫貧思路、土地流轉、引進光伏、帶領村民承包大棚、拆遷為村子建民宿,一路走過來,葉潤兵更清楚「脫貧」兩個字的來之不易。「拆了房子能拿十幾萬的補償款,換新房老娘也不用擔驚受怕」「咱還能住養老社區『幸福苑』」,為了讓劉忠轉變思想,葉潤兵已經記不清到他家裡做了多少次工作,推心置腹了多少回。  「我這麼苦口婆心地做工作,始終打動不了他的心。」最終劉忠家的拆遷問題,還是擱置了下來。  一年後,劉忠的母親因病去世。此時葉潤兵上門慰問,「當時也就抱著慰問和關心去看看,隨口又問了問拆遷的事。」
  • 臺灣女孩溫情長文:我是中國人,也是臺灣人
    ,作者劉樂妍出生在臺北,但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祖籍本別是湖北、江蘇、安徽、浙江……在臺灣被稱作「外省人」。身為家中的在臺灣出生的第二代,劉樂妍在臺北長大,但從小聽的是對日抗戰打鬼子的故事,熟悉的是帶著口音的地方話,吃的是菜市場的蔥油餅和約莫來自潮州的長條粽子,更重要的是,她看到長輩多年以來對大陸家鄉的思念。
  • 42萬人圍觀脫貧「主播」推介家鄉好貨
    基於黔東南州優質農特產品和拼多多6.83億消費者的優勢,黔東南州商務局攜手拼多多共同搭建線上線下「黔東南消費扶貧館」,啟動東西部協作扶貧成果展示直播、東西部幫扶脫貧代表線上大聯播,暢通黔東南州農貨上行通路,增強黔東南區域公共品牌「苗侗山珍」影響力。
  • 湖北人大:願得蒼生俱飽暖 九萬代表助脫貧
    2017年5月25日,水都湖北丹江口市。湖北省人大常委會創新部署「聚力脫貧攻堅、人大代表在行動」專項活動現場推進會在此召開。攝影/戴忠益訪貧問苦,像「網腳子」一樣沉下去脫貧攻堅,湖北任重道遠。全國14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中,有3個涉及湖北。剩下未脫貧的貧困戶有不少屬於貧中之貧、困中之困、難中之難、堅中之堅。訪貧問苦,像「網腳子」一樣沉下去。監督政府把「繡花」工夫抓實抓細,「代表行動」瞄準了方向。
  • 疫情陰影下的異鄉湖北人:難回家鄉、住不進酒店
    然而,對一些因疫情滯留異地的武漢人、湖北人來說,可能就很難做到這麼淡定自若。隨著疫情防控升級,一些武漢、湖北返鄉人員的個人信息被大量洩漏,針對湖北人的歧視性言論也大量出現。不僅一些地方的酒店、賓館拒絕武漢人、湖北人入住,個別地方還對入境的湖北人員、車輛「一律勸返」。回不去的家鄉,住不進的酒店,成了疫情陰影籠罩下的武漢人、湖北人的真實遭際。
  • 百年茨中教堂:見證瀾滄江峽谷脫貧巨變
    中新社雲南迪慶10月25日電 題:百年茨中教堂:見證瀾滄江峽谷脫貧巨變  作者 繆超  發源於中國青藏高原的瀾滄江,向南流淌至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德欽縣茨中村,被褶皺的橫斷山脈擠壓,河谷深邃、水流湍急……  在茨中,繁衍生息的藏、傈僳、納西、漢等民族,受限於瀾滄江峽谷地形,長期與世隔絕、貧困落後。
  • 脫貧故事丨陳光榮「花樣種養」脫貧記
    「脫貧故事·說說我家的大變化」房前有花,屋後有樹,地裡有瓜果蔬菜……這樣的「田園生活」令無數人「我家種耙耙柑有4年了,今年正式批量掛果,產量還可以,年底就可以賣錢了。」脫貧後的陳光榮變得更加「花心」。在原有柑橘種植的基礎上,他不斷尋找可以一起種植的其他經濟作物,把樹下的空間利用好。他開始種植桃子、花生,大量餵養雞鴨,還把魚塘重新利用,養起了魚種起了蓮藕。
  • 關注教育貧困 聚焦脫貧攻堅 見證索瑪花開,《紀錄知why》直播互動...
    他們不僅了解了「懸崖村」孩子們上學的艱難,還通過紀錄片觀看全球孩子翻山涉水的上學路,看到「懸崖村」的孩子們搬遷後的新生活,見證了中國脫貧攻堅所取得的成就。而探訪電視劇《金色索瑪花》的拍攝現場,觀看正在熱播的紀錄片《2020 我們的脫貧故事》片段,他們更深刻領略到中國脫貧攻堅的決心,以及中國為解決全球貧困問題所做出的貢獻。
  • 「見證2020•我們與貧困告別」採訪手記(二): 脫貧路上的笑臉
    2020年,是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戰決勝之年。這一年,千百年來困擾中華民族的絕對貧困問題即將歷史性地劃上句號,我們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為此,《黔東南日報》於2020年6月獨家策劃了「見證2020•我們與貧困告別」大型系列報導欄目。
  • 臺灣女孩與北方姑娘的廈園邂逅
    臺灣女孩與北方姑娘的廈園邂逅 2020-12-03 21:50:41   臺灣新竹女孩陳君妤22歲,是廈門大學德語專業大四學生。「當初參加大陸面向港澳臺招生的聯考,因為廈門有著同臺灣相似的語言和氣候,選擇了這所南方強校。」陳君妤說,在這裡,來自天南地北的同學匯聚一堂,相伴追夢。  初識,是一段奇妙緣分。「記得大一入學前,對於報到、住宿安排等事宜我懷著忐忑的心情,在新生群裡詢問,馬上有位叫張瑞傑的女生細心解答。」
  • 臺灣女孩:為什麼不回臺灣工作?
    我也配合擺出「是啊,好不一樣,我會努力」的可憐樣,內心暗笑:「你看《甄環傳》我也看《甄環傳》,哪有那麼多不一樣!」 不過,大陸人民很愛把港臺放在一起,比如港臺腔、港臺人,很多人覺得香港和臺灣應該比較像。公司老闆也是。我們老闆欣慰地說,那些香港臺灣同事好煩哪,信件來來回回總愛用繁體字。
  • 聽說,現在湖北人的菜單來自全國各地
    山東10萬大饅頭「馳援」湖北 聽說山東醫療隊在抗疫前線吃不慣大米飯,想念家鄉的大饅頭,這可急壞了在家鄉翹首以盼英雄歸來的老鄉們山東德州一家饅頭加工企業,就捐贈了10萬個山東大饅頭,陸續運往湖北武漢、黃岡。捐贈湖北大饅頭的企業負責人邵燕說:「前方傳來消息說,山東醫療隊特別想念家鄉山東的大饅頭,就想把麥香園的饅頭運一部分過去。這個大饅頭運到黃岡,帶去的不僅僅是家鄉的味道,更多帶去的是山東父老鄉親的牽掛和惦念。」
  • 湖北大冶市:艾草飄香助脫貧 稻蝦養殖促發展 金牛鎮西畈村打造脫貧...
    湖北大冶市:艾草飄香助脫貧 稻蝦養殖促發展 金牛鎮西畈村打造脫貧新格局2020-05-08 14:06: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雲上大冶        瀏覽量: 1837 次 我要評論 湖北大冶市金牛鎮是省級插花貧困鄉鎮,原有建檔立卡貧困村7個,於2016年已全部脫貧出列。
  • 讓貴州屋脊開滿鮮花的女孩——記投身脫貧攻堅事業的香港青年梁安莉
    光明日報記者 呂慎   在平均海拔超過2000米的「貴州屋脊」貴州省畢節市赫章縣,來自香港的90後女孩梁安莉帶領鄉親們靠種花脫貧致富。她說,深入到脫貧攻堅一線才知道祖國的偉大,自己願意當一座橋梁,讓更多粵港澳大灣區的青年走到祖國廣闊的天地中,融入國家發展,實現自我價值。
  • 五級代表助力脫貧攻堅︱益陽文明:愛美天性助力家鄉脫貧
    編者按:在脫貧攻堅收官之年,回顧波瀾壯闊的扶貧歷程,湖南各級人大代表展現了什麼樣的代表風採?紅網時刻新聞推出《五級代表助力脫貧攻堅》專題報導,講述各級代表的扶貧故事。紅網時刻見習記者 肖帥 長沙報導「能夠讓家鄉的女性掌握一門傍身手藝,在家門口找到工作,就是我的初衷。」回顧五年來的扶貧路,凱特密歐服飾有限公司總經理文明有些自豪。
  • 臺灣公共電視臺一行7人赴湖北採訪
    中國臺灣網4月15日湖北訊 家鄉,在每一位遊子的心中都是永遠的鄉愁。4月9日至14日,臺灣公共電視臺《我在臺灣你好嗎》欄目組一行7人來鄂,專程拍攝武漢籍大陸新娘王莉、恩施籍大陸新娘陳露在家鄉的故事。
  • 《家鄉好物》湖北麻城品質好物上新!新銳主播黃凱爆料獨家護嗓秘笈
    《家鄉好物》湖北麻城品質好物上新!由共青團中央宣傳部、中共山東省委宣傳部宣傳指導,山東省商務廳、共青團山東省委、山東廣播電視臺共同主辦,山東省農業農村廳、山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山東省電子商務促進會提供支持,山東衛視、星宏集群聯合承辦的全國首檔助力脫貧攻堅的融媒生活服務節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