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我們採訪期間,印小天有7 部電視劇同時在各大電視臺播出,包括他出演男一號的新劇《我的1997》和《東方有大海》,一個演員主演的7 部作品同時間出現在電視螢屏上,這種情況並不多見,印小天卻用淡淡「感謝」二字表達自己的心情——「感謝老天,冥冥之中還是有些幸運落在我身上。」
印小天曾和黃曉明、佟大為、聶遠並稱為內地四大小生,2002 年《拿什麼拯救你,我的愛人》讓他迅速躥紅,事業如日中天之際卻接連遭遇「插刀門」和「騙婚門」。
入行20 年,經歷了絕大部分人都不曾經歷的起起伏伏,印小天選擇在作品中沉澱自己,其他一切都是過眼雲煙,「我更願意把演員這份工作美好的一面,把我正能量的一面,呈現給大家」,印小天說。
1978年9月23日出生於遼寧瀋陽,中國內地男演員,畢業於中央戲劇學院表演系1994級。1997年,參演首部電視劇《家事風雲》;2002年,憑藉主演海巖電視劇《拿什麼拯救你,我的愛人》一舉成名;2005年4月,與黃曉明、于娜主演《女才男貌》,且與黃曉明、佟大為、聶遠並稱為內地四大小生。2010年主演電視劇《別動我幸福》;2014年,主演紀念鄧小平誕辰110周年的獻禮大劇《歷史轉折中的鄧小平》; 2015年參演抗戰勝利70周年電影《百團大戰》,同年主演抗戰劇《巨浪》;2016年主演諜戰劇《解密》。
正值香港回歸20周年,印小天主演的電視劇《我的1997》剛剛在中央一臺播出完畢。巧合的是,今年也是印小天入行20周年。1997年印小天在中央戲劇學院讀大三,他還記得看著電視中五星紅旗冉冉升起時心中的激動和自豪;2017年,已經在圈子裡摸爬滾打多年的印小天體驗過爆紅、低谷、平淡,一個演員該經歷的和不該經歷的,他都經歷了。起起伏伏二十載,印小天慶幸自己還是個演員。至於那些經歷,該過去的就讓它過去吧!不念過去,不畏將來,也許是對於即將40歲的印小天最好的形容。
初遇:圓了父親的演員夢
1978年,印小天出生在瀋陽的一個軍人家庭裡。父母都是軍人,爺爺是抗日革命老幹部。這樣一個看似有些嚴肅的家庭,卻埋著一顆文藝的種子:「文革期間我奶奶想讓我爸到長春電影製片廠當演員,因為我奶奶的同學當時是那裡的廠長。我爸去了一看,廠長已經被打倒了,剃著陰陽頭。我爸看到這種情況嚇得夠嗆就回來了,也沒能當成演員。」當時的印爸爸可能沒想到,幾十年後,兒子印小天走上了演藝道路,圓了老子的演員夢。
8歲,印小天被少年宮挑中成為舞蹈演員。半年後,他考入瀋陽藝術學院學習舞蹈。瀋陽藝術學校是全天候制,學生沒有什麼課餘時間。在印小天的回憶中,童年幾乎沒有什麼玩耍的時候,就連周末也累得呆在家裡,哪兒都不想去。想起學習舞蹈時的辛苦,印小天忍不住大呼,「絕對不讓我的孩子再學舞蹈了。」不僅如此,從小認真學習,專心跳舞的經歷對印小天的性格形成產生了一定影響,一方面幫助他養成了吃苦耐勞,心思專一的品質。另一方面,印小天有點自嘲:「當時有點兒一門心思只想搞好學習,不想其他的事兒。所以感覺我現在比較晚熟,情商好像不是很高。」
時間推移到80年代末90年代初,港臺影片錄像帶在中學生中非常流行。16歲的印小天也看了許多,並深深喜歡上了周潤發。現在提起「小馬哥」,印小天還有點兒激動,「我們當時看得什麼《監獄風雲》啊,《賭神》啊,《縱橫四海》啊這些電影,都是發哥演的。我覺得發哥演得真是好啊,角色特別帥。」那時正值印小天高考結束,在報志願時,一家人都支持他考學,但對考哪一所學校還沒有拿定主意。這時候奶奶的一句話起了作用,「誒,你不是喜歡周潤發嘛,要不考考電影學院吧。」由於奶奶的點撥,印小天最終決定棄「舞」從「演」,報考中央戲劇學院。成為了中戲表演系歷史上最年輕的學生。
轉型:有打擊更有成績
剛進入中戲時,印小天還是個半大孩子,不久,他就出演了首部電視劇《還我一片藍天》。之後的三四年,印小天從少年長成了青年,身高從172公分躥到了180,但沒有接到什麼其他的電視劇邀約。直到2002年,印小天的演藝生涯迎來了轉折,他被趙寶剛導演選中,出演《拿什麼拯救你,我的愛人》中的韓丁——一個帥氣痴情的律師。印小天俊朗的外貌和生動的表演,讓他憑這個角色獲得了極高的人氣。這之後,印小天又先後出演了《一米陽光》、《女才男貌》等都市劇。並在2006年同黃曉明、佟大為、聶遠一起,被評為內地四大小生。
就在印小天以英俊小生形象深入人心時,他卻選擇了轉型。2006年,印小天主演電視劇《大院子女》,飾演堅守在唐山地震前線的軍人喬念朝,之後又在電視劇《幸福的完美》中飾演軍人陳大虎。現在,印小天出演的角色還是以正氣凜然的「硬漢」形象為主。對這種轉型,印小天自己看得很淡:「我覺得每個年齡段都有不同的適合自己的角色吧。當年演青春時尚的戲我很開心,現在演主旋律的戲我也很開心,我的形象氣質能夠得到大家的認可,現在來演知青啊,創業者啊這些角色,我覺得很好。」
就在印小天轉型成功,在「主旋律」作品中的表現得到大眾認可的時候,意外發生了。 2012年,印小天陷入「插刀教」風波。而在今年,印小天又遭受了另一次變故——騙婚事件。對這件事情的曝光,他很意外,但更多的是對工作的擔心。
也許正是因為生活上遭受了重大挫折,印小天更多地將自己投入到表演當中。2013年,印小天主演的《闖天下》播出。2014年,印小天又拍攝了《大河兒女》與《東方有大海》。這兩部作品都正在播出。實際上,今年7月,印小天一共有7部戲在播。對於這一成績,印小天將之歸功於時代,「可能是我這兩年拍的歷史劇比較多,這回正好又趕上了八一建軍節。」隨後,他又很實在地補了一句自己的猜測,「也可能是因為《我的1997》的播出帶動的。」
印小天所說的《我的1997》是香港回歸20周年的紀念之作,講述了1976年至香港回歸時期知青高建國出逃香港,在香港學習,創業成為一代大亨的故事。印小天扮演的,正是男主角高建國。他同這個角色的緣分,還要從前一年的8月說起。
重生:在作品中找回自己
2016年8月,正在安徽拍戲的印小天突然接到了一個電話,來電人是他曾參演的,《歷史轉折中的鄧小平》一劇的製片人高成生。「你這會兒接戲嗎?」他問道,「我們接下來有一個戲叫《我的1997》,我們一致認為你演這個男一號特別好,希望能和你再次合作。」當時印小天已經和另一部劇開始進行洽談了,但是由於上一次愉快的合作經歷,在看過劇本後,他還是選擇了出演《我的1997》。製片人特意叮囑他,「你下面什麼戲都別接啊,就接這個。」就這樣,印小天版的高建國誕生了。
見了導演,印小天接到的第一個任務就是重看經典電影《甜蜜蜜》,之後又接觸了一些描述文革後香港的書籍、畫冊。印小天坦言,對那個時代的香港不了解,對那個年代從內地遷移過去的新香港人更不了解,能成功的完成這個角色。還是要感謝大家的幫助,特別是造型上劇組做了充分的準備。「試了好多件衣服。」印小天回憶,「上大學前的,上大學後的,包括文革時期穿什麼,到了香港穿什麼,從香港回家穿什麼,細心做了很多個造型。」
然而,印小天在扮演高建國時遇到最大的困難,卻不是對那個時代的陌生,而是高建國的大段英文臺詞。劇中的高建國在進入香港大學後,有很多和外國學生的對手戲,因此臺詞中有很多英文部分。為了流暢地完成這些臺詞。印小天專門找了一位英語老師,把所有要說的英文臺詞用微信發給他。「老師給我錄兩遍,先用正常語速說一遍,再慢慢說一遍。我就一句一句地聽,然後練。」經過多次練習,最終的表現還是讓印小天「挺開心」。他笑稱,「感謝後期的剪輯,看起來還挺自然的。」
說到英文臺詞,印小天還分享了拍攝過程中的一個小插曲。「劇裡面有一個情景是高建國在香港大學讀書的時候,放學了騎著自行車回來。我就和導演商量,他要是邊走邊唱一段樣板戲是不是挺合適。導演說好啊。我就現場唱了一段英文的樣板戲,就是那段『窮人的孩子早當家』。」這段樣板戲還是印小天小時候學會的,「我小時候學跳舞的學校裡有個京劇科,他們那邊的孩子就唱樣板戲,我老聽他們唱就學會了,不過用英文唱還是第一次,很感謝導演能夠把這段用在戲裡。」
採訪時他還談起了自己的1997年——「那是在北京,我考上了中戲,上大三,在電視上看到香港回歸升國旗的剎那,我非常激動,非常驕傲,那天的北京很乾燥很熱,但看到這一幕,我心裡豁亮了,很自豪。」
這不是印小天第一次出演「知青」角色了。在《歷史轉折中的鄧小平》一劇中,他就塑造了一個心懷理想,積極向上的「知青」田源。時隔兩年再一次出演知青,印小天覺得這是自己的一個機會。「這個戲之前我沒有正兒八經的演過知青,也算是沒有什麼經驗吧,拍完我看了之後覺得還有一些不足和遺憾。主要是裡面知青的戲比較激情。我有時候覺得演得使勁兒使過了。《我的1997》呢,就要更真實自然。」
目前,印小天正在緊鑼密鼓地拍攝電視劇《創業時代》。《創業時代》是一部以網際網路創業為題材的都市劇,再一次出演都市劇,印小天覺得「還挺適應」,和小生、小花們的合作也很順利。「這是一個講網際網路創業的劇嘛,黃軒演的是IT公司的創始人郭鑫年,我在這部戲裡演的是天使投資人,對他的公司進行投資。我和他在戲中既是好朋友,又是合作者。我有百分之九十的戲都是和黃軒搭的。」
對搭檔黃軒和整個《創業時代》團隊,印小天可以說是「讚不絕口」。印小天一直非常看重合作團隊,甚至超過角色本身。他直言,現在最希望的就是和優秀的團隊合作。「我覺得團隊太重要了。一部電視劇裡面一個角色的成功,是這個戲整體的成功,是所有人的成功。所以,我現在看重的是能遇到優秀的導演,優秀的編劇,優秀的製片人,不是劇本、角色什麼的。」至於角色的選擇,印小天表示,只要是適合我的,我能詮釋的角色,都可以。「不管是當年的韓丁,還是現在的高建國,我覺得能做到全方位展示一個人的不同側面,塑造出一個有血有肉的男人,就可以了。」
這世界上沒有人會事事如意,但生活往往又是這樣,它給你關上了一扇門,卻在旁邊為你打開了一扇窗。生活方面經歷了那麼多是是非非,印小天沒有多說什麼,而全部化作動力,繼續一步一個腳印,安安靜靜、踏踏實實地走著。如果非要用一種動物形容他,他才像是黃牛,悶頭犁地,慢慢走著,但絕不停下,背後不知何時已經犁下了一壟一壟的田埂。他回憶起小時候學跳舞的情景——「9歲的時候,學跳舞很苦,我老哭,我爸都讓我別去了,我還不願意,骨子裡還有點兒不服輸。」
文/ 高冬梅 康犖
編輯/ 鳩摩智、云云然
圖片提供/ 北京拾捌文化經紀有限公司
相關閱讀 & 近期熱點,歡迎來點
《吳京的江湖,真是打出來的 | 封面》
《吳越:我的後半生是要儘快遠離《我的前半生》| 封面》
《臧鴻飛:"做新一代的濮存昕!"》
《我路過了南法的整個夏天 | 本刊記者親赴阿維尼翁戲劇節》
《別喪了!票給你,去見識下年輕藝術家們的腦迴路吧!》
點擊以下封面圖,一鍵下單新刊
「 2017年8月17日 任鳴 & 張佳寧 」
▼
直接點擊 往期精彩
吳京 | 吳越 | 炎亞綸 | 王佩瑜 | 鄧倫 | 麥可·傑克遜丨 楊瀾 丨 宋祖兒 丨 王耀慶 丨 餘男 丨 趙普 丨 李開復 丨 常遠 丨 孫怡 丨 黃渤 丨 阿米爾·汗 丨《未來簡史》作者尤瓦爾 丨 達康書記吳剛 丨 任嘉倫 丨 博物君 丨 薛之謙 丨 王小波 丨 惠英紅 丨 回憶專用小馬甲 丨 東野圭吾 丨 馬薇薇 丨 張一山 丨 青山周平 丨 安吉×胡可 丨 林丹 丨 胡歌 丨 張魯一 丨 郭德綱 丨 五月天 丨 楊洋 丨 楊紫 丨 局座召忠 丨 卷福 丨 郭川 丨 彭于晏 丨 劉震雲 丨 泰勒 丨 papi醬 丨 李安 丨 陳坤 丨 靳東 丨 劉曉慶 丨 張家輝 丨 舒淇 丨 韓庚 丨 崔健 丨 科比 丨 吳亦凡 丨 周冬雨 丨 黃軒 丨 範冰冰 丨 何炅 丨 韓寒 丨 郭敬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