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近年來在國內呈現蓬勃發展之勢,並先後經歷了電商的搜索時代和流量時代。在最初的搜索時代,用戶通過簡單搜索,賣方即可實現流量變現;而在電商的流量時代,網民激增造就了流量的繁榮,商家只需推出各種促銷活動,砸錢搶流量,即可獲得營業額的大幅增長。
然而最近兩年,隨著國內網購用戶增速放緩,以及流量獲取成本越來越昂貴,電商企業已不可能再依靠粗放式的「燒錢買流量」方式來拉動企業往前走。
當流量紅利日漸消退,什麼才能撐起電商的下一站?什麼值得買CMO齊輝認為,電商的下一站,或許要靠內容。為什麼?繼續往下看,看看他是怎麼說的。
(什麼值得買CMO 齊輝)
消費的變革
早期渠道為王,有貨架的地方才有銷量;電商出現後,打破渠道壁壘,線下零售被革命性的變革了。那麼現在,電商的自我進化的下一站在哪?是內容。支持這種進化的正是我們常說的「消費升級」。我們姑且把現階段的電商先定義為「目的型電商」。我們以購買電風扇為例分析「目的型電商」的幾個特點:
1.用戶帶著明確的目的性來。
2.消費決策在列表頁(商家推薦,價格、好評、銷量排序等)和商品詳情頁(描述、評論)進行。
3.由於場景的開放,在消費決策過程中,消費者通常以理性的角度去對比產品的價格和性能,很方便進行橫向對比。
4.商品淺度的貨架式陳列。
5.買完就走,結束任務、完成進程、釋放精力,去幹其他事情。
這就是為什麼現在電商的搜索和導航帶去的銷量能佔到銷量的50%以上,而專題銷量只佔不到10%。
所以「目的型電商」最適合解決剛需。
「內容」導購的幾個特點:
1.用戶閱讀內容沒有明確目的,可能是為了獲取知識、也可能僅僅是為了打發時間,無購買預期,心理防線低。2.在消費決策過程中,消費者通常以感性角度去看商品,內容可以渲染感情,誘發商品以外的因素。
3.消費決策在內容所提供的閉合場景中完成,適合推薦長尾和新奇特的商品;例如我站風扇列表和電商形式列表完全不一樣。以下是我站原創欄目下的搜索列表和其它電商的搜索列表。
(什麼值得買頁面)
(主流電商貨品頁面)
4.內容有足夠容量將商品「說清楚」。
5.逛,用戶在逛中完成購買。
內容導購,不會像當年電商革命渠道一樣,因為大家的剛需還在,它只是升級,對現有模式的補充,但是這部分會越來越大。需要注意的是,做內容的可以賣貨,但千萬別說自己是「內容電商」,要不用戶心理防線一下提起來了,兩面都撈不著。
技術的成熟
今年內容能火起來,除了國內主流電商的力推,同時也因為內容變現終於在今年走向了技術上的成熟,如果不能變現,誰能老當雷鋒。阿里的百川和京東的克卜勒,能讓用戶在閱讀中很方便的跳轉產生購買,讓內容提供者通過CPS能獲得收益。
不過僅僅按CPS給內容付費,實在是大大低估了內容的價值。目前電商與導購之間的結算方式主要是CPS,也就是達成購買才有結算。但實際上,對於內容營銷來說,即使用戶當前沒有購買,也因為閱讀到了這篇文字,而對品牌起到了曝光的作用,所以用流量時代的計費方式給動輒數千字的內容做結算,是非常低估內容價值的,未來必將有更合理的整合結算方式出現。
那麼為什麼一些主流電商要開始「all in」做內容:1、隨著「消費升級」,便宜貨會越來越不好賣,大家更願意為品質和體驗花錢;2、不少主流電商擁有無數小商家,他們能提供豐富的設計感商品,這是它們的優勢;3、除了設計感的商品,一些電商有豐富的產品庫,還可以提供國內外選品,各種新奇特商品成為內容的元素。
往後,內容將重構人與商品的連接。以前連接人與商品的是貨架,大家買的是商品功能。而現在「商品+」時代到來了,「商品+」是商品+情懷、+設計、+品質、+愛好、+…… ,推動大家購買,加號後面的是「消費升級」,完成人與商品連接的不僅只是陳列的貨架,越來越多的將會是內容。
電商行業新鮮事,掃描一下全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