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說:「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儒家的這些論點和佛法很契合,雖然儒家宣揚的是世間法,但是這些文化再進一步就契入佛法了。聖人之所以稱為聖人就是能夠觀察事物的發展規律,進行總結,來闡述其道理,教育世人,推而廣之,共建一個和諧的世界。
佛門的教育也是如此,也是讓世人從另一個角度來維護世間的平等、穩定、安泰。真正的佛法不是遁世獨修,而是教育大眾在家庭、社會,這樣的背景下怎麼能「全身而退」,怎麼能讓更多的人進行修行,來達到一個「世間淨土」的狀態。那麼在家的學佛人怎樣做才能「如法」呢?《大學》說「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這雖然是儒家的觀點,但是很是符合我們居家修行人的方法,要想修行就必須誠其意,正其心,只有這樣了才能達到修身的目的了。
那麼我們在家居士怎麼做呢?
《安士全書》是這樣說的:「絕邪第一」。就是一切能讓我們生起邪念、雜念的一切人和事不要去接觸,《論語》說:「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這都是聖人聖言啊!初絕能淫之輩,次斷導淫之緣。這些東西都是障礙我們修行的大事啊!自己修行一定要時時耳提面命啊!不然一不小心就會墮落,就會煩惱叢生,何談修行呢!
第二,要勤儉持家 。《朱子治家格言》說:「黎明即起,灑掃庭除……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佛說一粒米的功德也大於須彌山,所以我們要愛惜物命,這些都與佛法相契合,我們在家修行就是要在細微處見真功夫,這樣做才是恰到好處的。
第三,要遵守在家的戒律。皈依佛門,就要生起信心,嚴守戒律,不沉迷聲色歌舞;不去色情場所;不酣歌狂飲。特別是在十齋日 要吃素、誦經,如果有條件要去參加一些放生、拜佛、拜懺,來消自己的罪業,增加自己的福德,沉澱自己的心,不去做損節敗名的事。要杜絕愛欲心、貪心、驕心、奢侈心、逸樂心、嫉妒心、怙噁心、迷戀心、隨逐心、退惰心。要常發慈心、悲心、恕心、智慧心、羞愧心、恐懼心、懺悔心、堅固心、出世心。初去妄心,次存誠心。
學佛後要變得圓融、慈悲、隨和,言語親切,舉止大方,讓家人朋友看到自己的變化,對佛產生信心,這樣才達到居家修行的目的。世間人最難斷的是邪淫,最厭煩的也是這方面。孔子說:「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婦,及其至也,察乎天地。」佛陀說:「淫心不除,塵不可出。」世間人攀緣聲色,心被物轉,就會失去如來的清淨本性。這也是我們在家修行最容易犯的過失,所以我們要天天接受佛法的燻修才能不讓信心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