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報刊文:中國影視劇用真誠和創意海外「圈粉」

2020-11-17 西部網

在第14屆亞洲電影大獎上,王小帥憑《地久天長》獲最佳導演,周冬雨、易烊千璽憑《少年的你》分別獲得最佳女主角、最佳新演員;第30屆中國電視金鷹獎最佳電視劇《外交風雲》發行至北美、非洲、印尼等國家和地區,並即將通過網絡平臺登陸26個國家……近日這兩條新聞一出,就成為輿論熱議的焦點。

王小帥憑藉《地久天長》獲得第14屆亞洲電影大獎最佳導演獎。

全球化使世界各國之間的交流愈發密切,「出海」成為中國優質影視創作的常態。而影視作品可以直觀有效地傳播和建構國家形象,中國影視劇呈現何種價值觀念,與海外觀眾怎樣認知中國文化息息相關。所以,身處跨文化傳播的語境之下,中國影視創作不能局限於「我把自己的故事講給自家人聽」,更要自覺擔當講述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的載體,「把我們的故事講給全世界聽」,讓海外觀眾在不知不覺間被中國人民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所吸引,被生動鮮活的中國故事所打動,從而了解並愛上這個古老卻充滿青春活力、真實質樸而又不失靈動的國度。

《少年的你》上映以來,獲得了不少獎項。

以更加豐富的樣態亮相國際舞臺

翻看近幾年中國影視作品海外傳播的目錄,我們發現這是一份相當出色的成績單。2019年春節檔大熱的科幻電影《流浪地球》在北美、澳大利亞等海外市場同步上映,成為近五年來北美票房成績最好的中國電影。繼影片《我和我的祖國》去年國慶期間在海外各地同步上映引發熱議之後,其姊妹篇、以「家鄉」的故事展現中國脫貧攻堅成果的《我和我的家鄉》也在美國、加拿大、英國等國的多個城市上映,讓海外觀眾深切感受中國各地的發展變化。還有軍事題材《戰狼2》《紅海行動》,懸疑片《唐人街探案2》,動作片《急先鋒》等,如今海外觀眾能在銀幕上及時觀看到類型豐富、題材多元的中國電影,審視中國社會的千姿百態,感受中國人生活的酸甜苦辣。

國產劇集在「走出去」方面也收穫頗豐。今年3月,展現當代中國家庭形態的電視劇《都挺好》在哈薩克斯坦阿斯塔納電視臺播出。4月,古裝劇《楚喬傳》被譯成西語劇集《勇敢的公主》,登陸哥倫比亞國家廣播電視臺文化教育頻道黃金檔。5月,講述中國網際網路創業浪潮的《在遠方》在韓國OTVN頻道和中華TV頻道播出,在當地颳起一股中國風……光是近一年來劇集「走出去」的成功事例就不勝枚舉。國產紀錄片也不甘落後。從之前的《舌尖上的中國》《尋味順德》,到近期發行至全球多家電視臺,覆蓋亞太、北美多個國家和地區的《風味人間》第一季,先後登陸馬來西亞Astro電視臺的《宵夜江湖》《早餐中國》,國產美食紀錄片飄香「海外」。而《中國脫貧攻堅》《武漢戰疫紀》《城市的溫度》等也走進北美、歐洲、東南亞等地區,用真實影像打開一扇扇窗,讓海外觀眾從不同角度理解當代中國。

類型化創作實現跨文化傳播

如果說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走出國門的影視作品多為功夫、武俠、古裝題材,那麼近年來隨著影視工業化水平不斷提升、影視產業生態不斷成熟,中國影視從業者開始根據各國及地區民眾對影視劇內容的喜好不同,嘗試採用重工業作品、都市愛情題材、喜劇等更加多元的作品樣態走上國際舞臺,尋找海外傳播的有效路徑。

近兩年,中國影視劇的「出海」之路正在發生明顯改變:以前主要圍著東亞、東南亞打轉,現在已延伸到南美、北美、非洲等地理位置更遠的國家,收看的人群也從以華人為主拓展到更廣泛的人群。為什麼中國影視作品能抓住越來越多海外觀眾的眼球?類型化生產可謂一大制勝法寶。《我和我的家鄉》《我和我的祖國》都是知名導演匯聚、實力演員加持,採用若干個獨立的短故事圍繞同一個主題展開的拼盤方式敘事,用或溫情或勵志,或浪漫的迥異風格,講述中國不同地區幾個普通人與祖國、家鄉的故事,將深刻的思想內涵內化於戲劇密度之中。《急先鋒》《紅海行動》《湄公河行動》等在海外掀起觀影熱潮的電影將軍事、刑偵元素與動作類型嫁接,尋求主流價值表達與商業元素的契合點。還有在海外平臺多語種上線的網絡劇《長安十二時辰》《白夜追兇》也因類型化敘事策略贏得眾多海外觀眾的點讚——前者以12個時辰為時間線索,用強情節編織邏輯嚴謹的故事,讓人被極致的戲劇張力所震撼;後者以紮實的敘事功底搭建燒腦劇情,使觀眾不由自主地與主人公一同抽絲剝繭、探案追兇。敘事水平的不斷提升成功激發海外觀眾的觀賞熱情,從而為中國影視作品與其他國家不同文化背景的觀眾搭起了有效溝通的橋梁。

《我和我的家鄉》海報

精神內核和文化底蘊成就獨特氣質

在找到海內外觀眾普遍能接受的敘事模式,搭建起交流的藝術平臺基礎上,跨文化語境下的影視創作還需在精神層面上尋找最大公約數,開掘人類永恆的主題方面下大功夫,利用世界各國人們都具備的同理心、共情力進行交流。在美國掀起追劇潮的電視劇《都挺好》雖然展現的是中國家庭形態,探討的卻是老齡化背景下全世界共同面臨的養老話題。在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上映,並將被韓國翻拍的電影《七月與安生》則以愛情和友情這些世界各國年輕人都關注的視角切入,來講述青春與成長這個每個人都會經歷和思考的人生課題。這些作品所探討的話題使其他國家的觀眾產生了強烈共鳴,給他們帶來啟示和思考。

當然,跨文化語境還要求影視創作求同存異。所以,作品必須保持個性,既要有創作者的個性,也應體現國家和民族的特性。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具備獨樹一幟的人文氣質,中國影視作品才能在國際市場上真正站穩腳跟。無論是什麼類型,哪種題材,海外電影觀眾已不滿足於停留在認識某些中國文化元素的簡單層面,而渴望進一步了解、挖掘中國文化深層的精神內核和文化底蘊。因此,我們發現海外傳播的成功案例講的都是中國故事,展現的都是中國人獨有的精神風貌,並在人類共通的價值理念之中著重渲染了中國文化的厚重底色。像《流浪地球》在科幻題材和高科技特效的華麗外殼之下,蘊藏著中國延續了幾千年的家園、土地情結。而這才是海外觀眾最為津津樂道之處。

當下,網際網路技術發展帶來了傳播革命,也為國產電影的海外傳播創造了新的可能。除了傳統的電影節展、影院、電視臺,中國影視作品還可以選擇不同航道「出海」,通過網際網路走出國門,實現線上線下同步播出放映。未來,「網際網路+」模式將成為趨勢,越來越多的海外觀眾將在網上欣賞到中國影視作品。在這種背景下,中國影視創作也應該與時俱進,著手研究海外網際網路用戶的收看需求,讓一個更加立體、真實的中國形象通過多種渠道,在全球觀眾心中留下美好的印記。

(本文刊於《光明日報》2020年11月04日15版,作者系中國藝術研究院電影電視藝術研究所所長)

編輯:秦秦

相關焦點

  • 中國影視劇用真誠和創意海外「圈粉」
    全球化使世界各國之間的交流愈發密切,「出海」成為中國優質影視創作的常態。而影視作品可以直觀有效地傳播和建構國家形象,中國影視劇呈現何種價值觀念,與海外觀眾怎樣認知中國文化息息相關。繼影片《我和我的祖國》去年國慶期間在海外各地同步上映引發熱議之後,其姊妹篇、以「家鄉」的故事展現中國脫貧攻堅成果的《我和我的家鄉》也在美國、加拿大、英國等國的多個城市上映,讓海外觀眾深切感受中國各地的發展變化。
  • 中國影視劇風靡海外華人圈
    原標題:藉助電視臺網絡平臺播出 覆蓋大量海外收視群體中國影視劇風靡海外華人圈近年來,隨著中國影視文化產業的快速發展,影視劇製作愈加精良,並在眾多海外國家(地區)電視臺、網絡平臺發行播出,覆蓋大量海外收視群體。中國影視劇風靡海外,讓以海外華僑華人為主體的觀眾得以從一部部作品中了解中國元素,感受中國文化。
  • 中國電視劇海外實力「圈粉」
    第30屆中國電視金鷹獎最佳電視劇《外交風雲》發行至北美、非洲、印尼等國家和地區,並即將通過網絡平臺登陸26個國家;優秀電視劇《長安十二時辰》陸續上線海外多地……近年來,越來越多中國電視劇走向海外,憑實力「圈粉」。
  • 光明日報刊文:誰在害怕日本「地獄島」的真相
    侵佔中國東北後,又徵集了大量的中國勞工。二戰期間,朝鮮半島和中國勞工被大規模強徵至此,受盡非人折磨,大量虐待致死。圖為二戰期間日本強擄中國勞工的部分證據。圖為軍艦島。光明圖片/視覺中國侵佔中國東北後,又徵集了大量的中國勞工。二戰期間,朝鮮半島和中國勞工被大規模強徵至此,受盡非人折磨,大量虐待致死。據倖存者回憶稱,勞工們每天只能得到一點點食物,卻要在地下1000米的煤礦裡工作至少20個小時,一旦生病就意味著死亡,超過20%的勞工死亡率,讓這裡成為名副其實的「地獄島」。
  • 《光明日報》點讚《嗨唱轉起來》:用音樂打破交流壁壘
    作為探索音樂綜藝新形態的精品之作,《嗨唱轉起來》著眼於音樂與舞臺背後的人文關照,以謝娜、潘瑋柏、大張偉三位「嗨唱大玩家」,和眾多趣味十足的沙發客們的碰撞為核心,通過全面升級的賽制、獨具匠心的選曲和舞臺,結合不同行業、不同年代群體內心對於音樂的解讀,凸顯了其作為人文傳播中獨特介質的重要意義。
  • 《光明日報》點讚《嗨唱轉起來》:用音樂打破交流壁壘
    近日,《光明日報》客戶端更刊文「關注大眾內心狀態,用音樂傳達人文關注,《嗨唱轉起來》背後的溫情洞察」,為節目立意和對音樂、社會、乃至各行業工作者群像的洞察點讚。文中提到:《嗨唱轉起來》通過精巧而富有誠意的節目編排和創意視頻,向外界傳達著當下社會稀缺的寶貴特質:注重溝通和包容,讓各行業都能通過音樂感受快樂,傳遞正能量。
  • 中國影視劇海外圈粉
    大屏木【中國影視劇海外圈粉】在第14屆亞洲電影大獎上,@導演王小帥 憑《地久天長》獲最佳導演,@周冬雨 、@TFBOYS-易烊千璽 憑《少年的你》分別獲得最佳女主角、最佳新演員;第30屆中國電視金鷹獎最佳電視劇
  • 「海外粉」正在追哪些中國劇
    「海外粉」正在追哪些中國劇 2019-07-19 10:17:02來源:環球時報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谷夢溪 2019年07月19日 10:17 來源:環球時報
  • 《楚喬傳》等國劇出「海」熱映,海外市場喜歡這類中國故事
    可以看到,近年來一大批具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底蘊的優質視聽節目,帶著獨具魅力的中國特色,漂洋過海,在海外熱播並圈粉無數,並在全球抗擊疫情的特殊時期,為世界觀眾帶來了戰勝疫情的精神力量。 在韓國OTVN頻道和中華TV頻道正式開播的中國首部聚焦快遞行業發展的現實主義題材力作《在遠方》,以主人公姚遠的創業經歷,回望中國快遞行業近二十年的發展歷程,展現了中國社會的發展成就。
  • 全球網友同步追《慶餘年》中國劇集海外再圈粉
    全球網友同步追《慶餘年》中國劇集海外再圈粉 電視劇《慶餘年》講述了某大學文學史專業的學生張慶熟讀古典名著,為了讓葉教授認可其用現代觀念剖析古代文學史的論文命題,通過寫小說的方式,進一步闡述自己想要表達的觀點。而他的小說主要講述了一個身世神秘的少年範閒,歷經家族、江湖、廟堂的種種考驗與錘鍊,書寫出一段不同尋常的人生傳奇。
  • 陳明張薔等經典歌手引發共鳴 《光明日報》點讚《嗨唱轉起來》
    節目播出後,《光明日報》客戶端刊文點讚,文中提到:《嗨唱轉起來》通過精巧而富有誠意的節目編排和創意視頻,向外界傳達著當下社會稀缺的寶貴特質:注重溝通和包容,讓各行業都能通過音樂感受快樂,傳遞正能量。 「用最真實的街頭採訪,洞察當代社會中每一個平凡人關於音樂的理解與態度,這是全新回歸的《嗨唱轉起來》街頭採訪的意義,更是當下飛速發展社會中最為寶貴的存在:用音樂作為紐帶,通過關注個體內心,進而化解疏於交流、平凡人之間日趨封閉的城市病。 」節目播出後,《光明日報》在文章中曾這樣稱讚節目。
  • 「海外粉」在追哪些中國劇
    《親愛的》《長安》有英文字幕在推特上,《親愛的,熱愛的》引發各國影迷討論。網友「rena555」給該劇打了10分,並在Viki的留言區用日文稱讚道,「演員的演技與故事情節的展開都很好……看起來就像電影一樣美」。另一名給出10分的影迷「LuckyLouiko」則用英文寫道:「這部劇的燈光構圖布景服裝都很精彩,故事情節和演技引人入勝。我更喜歡言情劇,可《長安》讓我欲罷不能。它太棒了!」
  • 《光明日報》贊《元氣滿滿的哥哥》:實現代際價值觀輸出
    由陳歆宇工作室和安德勝工作室聯合製作的湖南衛視代際互動觀察類遊戲綜藝《元氣滿滿的哥哥》已於近日播出。近日,《光明日報》客戶端更刊文「《元氣滿滿的哥哥》:代際是殼,溝通理解是內核」,力贊節目的價值立意。文中提到:《元氣滿滿的哥哥》在遊戲綜藝競爭和博弈的外殼下,輕鬆打破了橫亙在代際之間的鴻溝,實現了促進代際溝通理解的內核,也為電視螢屏注入了全新的觀察視角與現實思考。
  • 影視劇彙編特別節目《記憶的力量·抗美援朝》創作研評會在京舉辦
    該節目以抗美援朝的整體歷史進展為主體依據,開創性地對眾多經典影視劇片段進行彙編和再創作。每集在確保符合歷史進程的同時,突出重點人物、重點戰役戰鬥,最大限度地通過影視劇還原歷史,獲取記憶的力量。該節目弘揚了愛國主義精神和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展現了不畏強暴、維護和平的時代意義,在當前的形勢下具有凝聚人心、鼓舞力量的現實意義。
  • 北京優秀影視劇海外展播季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
    作為首屆中國(北京)國際視聽大會(簡稱CIAC)的特色活動之一,論壇圍繞大會主題「視聽改變生活,文化引領未來」,以講好中國故事為著力點,創新推進國際傳播,加強對外文化交流和多層次文明對話。歐洲、非洲、中東國家和地區駐華大使、參贊等使館官員,以及中外視聽機構和企業代表、主流媒體等各界知名人士共同參與了此次活動。楊爍局長在致辭中表示,北京作為中國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科技創新中心,也是中國影視創意策劃、製作生產、宣推發行、傳播交流和裝備製造的中心,有責任也有義務以國際合作為突破口,創建務實有效的中外視聽交流平臺。
  • 超150家海外媒體點讚《鬢邊不是海棠紅》:年輕人通過影視內容感受...
    愛奇藝自製劇《鬢邊不是海棠紅》自播出以來屢獲國內外媒體好評,不僅收穫了包括人民日報政文、光明日報客戶端、新華社、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青年報等在內的多家國內權威媒體對其進行進行報導,肯定其所體現的弘揚中國戲曲文化價值,更受到《上海日報》、《環球時報(英文版)》、新加坡《AsiaOne》、美國《WorldScreen》等海內外英文媒體刊文與報導,
  • 李子柒為啥能在海外「圈粉」近800萬?
    李子柒不僅在中國走紅,在國外也強勢「圈粉」,目前她在Youtube(優兔)上的粉絲數近800萬,100多個短視頻的播放量大都在500萬以上。「中國真美好!」「哇,中國文化太令人震驚了!謝謝你分享給我們。」「她是我最喜歡的Youtube博主,她是一個大廚、藝術家、園藝家!」看了李子柒的視頻,許多外國人心生嚮往、發出讚嘆。
  • 百花文藝出版社與《光明日報》文藝部聯合推出《致敬英雄——2020...
    該書忠實展現2020全民抗疫圖景,收錄的19篇報告文學均首發於《光明日報》,作者中既包括中國作協副主席何建明、第七屆魯迅文學獎獲得者紀紅建、廣東文學院院長熊育群、中國報告文學學會副會長李春雷等,也有《光明日報》武漢一線報導組的記者,同時還收錄了120餘幅來自抗疫一線的珍貴攝影圖片。讀者還可以通過掃描封底的二維碼收聽由電臺著名播音員錄製的有聲版圖書。
  • 肖戰登上《星洲日報》等海外媒體,正能量行為被讚譽
    之前,也有很多圈內前輩肯定肖戰,之前韓喬生老師就說天秤座的肖戰太善良,總是為他人著想。足以可見,肖戰被大家喜愛不是一星半點。但是在面對一些不好的評論的時候,除了要追查源頭,大家也要看到積極的一面。最近,肖戰斬獲了全球最性感男人的殊榮,這是因為海外粉絲為肖戰積極投票,最終肖戰拿下了總票數近三分之一奪得冠軍。還有就是肖戰和很多前輩一起演唱的歌曲《我和我的祖國》被央視採用,在一個十分關鍵的節點,肖戰再度被肯定。
  • 《中國夢想秀》入選《光明日報·兩會特刊》 記錄為幸福生活奮鬥的...
    第十季的《中國夢想秀》入選《光明日報·兩會特刊》:讓作為見證者的我們,再一次感受到千千萬萬普通人的偉大,與追求幸福生活的中國夢想的力量!進入藍莓視頻觀看《中國夢想秀》最新一期完整視頻>>從天津小海豚聽障兒童合唱團,一群天生帶有重度聽力障礙的孩子,年齡在5-8歲,憑著對夢想的執著與期盼,他們成功用180天的時間,完成一首宛如天籟般的阿卡貝拉(無伴奏合唱)合唱!爺爺奔跑團,平均年齡達90歲,但他們從未服老,他們互換健康、改變和力量,以絕對速度打破了85歲年齡組4X400米的世界紀錄。《光明日報》稱:「他們打破世人對高齡老人的刻板印象,用『老驥伏櫪,志在千裡』的奔跑精神展現鬥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