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狀元、編撰《壇經》、金山寺祖師…… 這才是真實的法海!

2021-03-04 新禪風

金山寺法海洞內法海禪師像

《新白娘子傳奇》是很多人心目中經典的電視劇,雖然其塑造的冷酷無情的惡僧法海形象早已深入人心,但卻與歷史相去甚遠。

真正的法海禪師,是唐代著名高僧,鎮江金山寺的第二代祖師。法海禪師是唐代宰相裴休之子,因他出家之後,嚴持戒律,行頭陀行(佛教苦行),因而被稱為「裴頭陀」。同時,法海禪師建寺度眾,淡泊名利,成為禪宗史上受人尊崇的一代高僧。

相門之後

法海禪師是唐代名相裴休之子,俗名裴文德。其父裴休是高僧黃檗希運禪師的弟子,對佛教教理教義深有體悟。而裴文德也是年紀輕輕就中了狀元,被皇帝封為翰林。

裴休不希望兒子過早涉足仕途,想通過一種合適的方式來磨練裴文德的心性修養,以磨滅他的嬌氣與傲氣。於是便將裴文德送到溈山密印寺,跟從溈仰宗創始人靈祐禪師出家。也就是在,裴文德被賜法名「法海」。

其父裴休所書《心經》

裴頭陀

在溈山密印寺,法海禪師嚴格依照出家的標準來要求自己。他不僅嚴持戒律,堅持坐禪誦經,還奉行過午不食的佛制飲食制度。在勞作和修道的同時,法海禪師還虛心跟從靈祐禪師習禪,期間還閉關三年,專心參禪閱藏。 

離開溈山密印寺之後,法海禪師來到東晉高僧慧遠大師住錫過的廬山東林寺參學修道。在廬山,法海禪師效仿前輩高僧的苦行方式,日中一食,夜不倒單,每以禪觀度日。法海禪師常以苦行作為修道日課,同參道友因而稱他為「裴頭陀」。

廬山東林寺大佛

整理《壇經》

法海曾拜於禪宗六祖慧能門下,是慧能的親傳弟子。據說他曾在韶州河西大梵寺初見六祖慧能,問即心即佛義,言下頓悟。

後來,法海聽六祖講佛理,記錄六祖法語及出世因緣,並加以整理成為《六祖壇經》。經法海整理成的這本經書,成為中國禪師自己所著的唯一可以稱為「佛經」的經典。《六祖壇經》發揚大乘教義,把諸多佛家真理髮揮得淋漓盡致,對此後千百年的中國文化思想有深遠影響。

《六祖壇經》

開山裴祖

後來,法海禪師來到鎮江澤心寺修禪,見到澤心寺殿宇傾頹,雜草叢生,滿目瘡痍的景象,不禁悲從中來。法海禪師發願修復這一古剎,為僧眾提供安心辦道的修行道場。 

法海禪師重興梵剎的願心得到了周圍信眾的鼎力支持,他們為禪師修復佛寺盡心盡力。經過多年的勤苦經營,規模恢宏的金山寺終於建成。法海禪師也因對修復古剎的特殊貢獻,被廣大信眾尊為金山寺的「開山裴祖」,成為重興金山寺的第二代開山祖師。


金山寺大雄寶殿

從「降龍斷臂」到「惡僧法海」

法海與白蛇的故事,最初來自「降龍斷臂」的傳說:法海禪師到澤心寺之後,山中經常有一條白色蟒蛇咬人作惡。山下信眾談蟒色變,沒人敢上山燒香禮佛。法海禪師便作法驅伏白蟒,雖然被蟒蛇咬斷右臂,但是終將白蟒趕入江中而不再害人。 

後來,在宋元話本的捉刀人張冠李戴、牽強附會的胡編亂寫之下,「降龍斷臂」的故事漸漸變味,也變得離奇起來。

明朝馮夢龍在編撰《警世通言》時,融合整理出了《白娘子永鎮雷峰塔》一文,成為《白娘子傳奇》的故事雛形。但在這個故事裡,法海仍是救人的高僧形象。許宣(即許仙)為白蛇美色所惑,經歷諸多是非後才知白素貞是妖精,驚恐難安之下,便求法海禪師救度。於是白蛇被收入缽內,鎮壓於雷峰塔下。

到近代「五四運動」以後,反封建、歌頌自由戀愛成為社會主流。《白娘子傳奇》中的法海和尚,便慢慢變成阻礙青年男女自由戀愛的封建勢力代表者,被歪曲詆毀成為了破壞家庭的惡僧形象。

雷峰塔與金山湖

法海作為六祖親傳弟子,曾主持鎮江金山寺。他修持法性,超凡脫俗,正道中行,破除是非,本與紅塵中的恩仇愛怨無牽無涉,卻想不到「閒目佛前坐,罵從戲中來」,真是躺著也中槍,讓人萬般無奈。

希望真實的法海禪師的故事能被更多人知道,還法海禪師一個正名。

相關焦點

  • 法海:那個在長沙寧鄉出家的狀元,被誤會了幾百年的老和尚
    靈祐禪師是密印寺的開山祖師,因其弟子慧寂禪師後來前往江西的仰山(即現在的江西宜春明月山)傳法,後人就將這兩座山和寺裡面的佛教宗派叫「溈仰宗」,所以靈祐禪師也是溈仰宗的始祖。算是又交代了點小背景。到底是潭州刺史、湖南觀察使大人的公子,又是當朝狀元,還是替皇子出家,來當和尚自然要和別人家裡的不一樣。
  • 歷史上真的有法海這個人嗎,真實的法海是什麼樣的?
    人們印象中的法海,是可恨的愛情破壞者。因為白娘子是妖精就要把她抓起來,根本不管她是不是個好妖精,導致白娘子和官人不能相見。不過法海卻表示不背這個鍋。歷史上的法海可是一個受人尊重的得道高僧。法海俗名叫做裴文德,其父名叫裴休。
  • 法海是好人?歷史上真實的白蛇傳故事
    但是人妖殊途,高僧法海發現了白素貞蛇妖的身份,此後就一直插足兩人的生活。後來許仙和白素貞的兒子,高中狀元,迎回親母暫且不表。  在這部電視劇中,法海是以一個惡人的形象出現。他不知變通,一心想要分裂許仙和白素貞的婚姻,將從未傷人性命的白素貞鎮壓。
  • 《青蛇》之最強法海:金山寺話事人的執迷與了悟
    (其實法海才是男主角啊)金山寺的&34;職業捉妖人,金山寺掌門方丈。一襲白袍,單手結印,靜坐修禪,慈光乍現的時候,你會覺得他就是一座佛像,沒有金身,卻也不怒自威。法海的執迷:神人鬼妖等級有序法海生而為人,才20歲,他還有他本性(人性)中的塵緣未了,這也是他心魔產生的來處。很多人說,法海的心魔產生,是因為在竹林遇到了那個產婦。可我不這麼認為。若按照禪的因果,不是因為碰到產婦才有心魔,而是心魔本來就存在,恰好顯現到了產婦身上。
  • 神話故事也有冤案 鎮江金山寺告訴你法海和尚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在白蛇傳這個神話故事當中法海是個破壞白娘子和許仙愛情故事的大壞蛋,傳說畢竟是傳說,不過法海和尚是卻有其人,是真實的。他不但不是大壞蛋,對於金山寺而言是個功臣。據傳法海是唐朝宰相裴休的兒子,由於裴休信仰佛教,他便讓兒子出家為僧。也許是天生與佛有緣,他的兒子後來成為了一位高僧,就是法海。法海最初在江西廬山出家,後來到了江蘇鎮江的金山。那個時候趕上多年戰亂,金山的寺廟基本上都荒廢了。
  • 鎮江金山寺的法海何以會...
    無論是《雙魚扇墜》,還是《義妖白蛇傳》以及《劉漢卿白蛇記》,基本上都將故事的主題歸依到一個世俗倫理語境之中,這反映了佛教在杭州市民生活中真正產生顯著影響之前的民間故事的主題歸依的一般狀況。而且,這種簡單的歸依,也是民間文學處於最初創作階段的尚不成熟的雛形。只有法海的出現,才將這樣一個人妖故事主題,擴展到妖、人、神(佛)三界的廣闊空間之中,進一步彰顯了天理、人情之間的矛盾衝突的緊張。
  • 鎮江行:漫遊千歲金山寺
    粱帝築瓊樓,法海收蛇妖。 歷朝興亡事,此方寺知曉。金山寺位於今江蘇鎮江市區西北的金山上,始建於東晉。金山寺布局依山就勢,使山與寺融為一體。寺內主要建築為天王殿、大雄寶殿、觀音閣、藏經樓。金山寺自創建以來,經歷代修葺,古蹟甚多。
  • 探秘鎮江金山寺,白蛇傳《水漫金山》的故事發生地!
    今天來到了「水漫金山」的故事發生地~金山寺。說到「水漫金山」大家印象好像都在杭州,不經意間會把西湖斷橋、雷峰塔聯繫起來,因為我一直也是這麼認為的,直到我來到江蘇鎮江金山寺才恍然大悟!一聽鎮江這名字就感覺和長江分不開的,顧名思義鎮守長江麼。鎮江是江蘇省的一個地級市,與長江環抱,是美麗富饒的魚米之鄉,江南的委婉在這裡縈繞。
  • 法海原是官二代:唐宰相裴休之子 掘金建寺
    金山寺圖二民間故事《白蛇傳》裡鎮江金山寺的法海和尚在歷史上實有其人。據《金山寺志》等有關資料記載,法海就是裴休的二公子,俗名裴文德,史稱裴頭陀(或『佗』)。他年輕時高中狀元,被皇帝點為翰林。裴休不希望兒子少年得志,便利用代皇子出家的機緣送子出家,並作了《警策箴》,勸勉其精勤向道,莫荒廢出家修道的大好機緣。汝及出家須立志,求師學道莫容易。燒香換水要殷勒,佛殿僧堂勤掃拭。
  • 法海 歷史上最冤的和尚
    法海禪師也被親切地稱作金山寺的「開山裴祖」。在歷史上,法海禪師是苦行得道、受到整個江蘇地方民眾敬仰的開山祖師,從來沒有拆散別人家庭的歷史說法。史書中僅有一則驅趕咬傷人獸的白色蟒蛇進入長江的記載。可不知為何緣由,一位與眾僧大不相同的怪異和尚法海卻多管閒事,硬生生地拆散了白娘子與許仙的美滿婚姻。這就讓遠離凡塵的佛教莫名其妙地惹上一樁歷史公案。
  • 法海和尚曾經是寧鄉人,寧鄉人有幾個知道?
    法海禪師畫像作為寧鄉人有責任還原歷史上真實的法海和尚!
  • 法海和許仙的真實關係是什麼?《白蛇鬧許仙》中,法海收妖是義舉
    法海和許仙的真實關係是什麼?《白蛇鬧許仙》中,法海收妖是義舉「法海你不懂愛,雷峰塔也倒下來……」白蛇白素貞和許仙的愛情故事浪漫唯美,在中國可以說家喻戶曉,老少都愛看。俗話說,寧拆十座廟,不毀一樁婚,但法海作為金山寺的得道高僧,卻千方百計都要拆散兩人的情緣,理由只有一個:白蛇是妖,妖類不管善惡都該收。
  • 歷史上真實的法海和尚
    歷史上名為法海的僧人有數位,名最著者為金山寺法海禪師。關於這位得道高僧的公案眾多,曾有一則驅趕咬傷人獸的白色蟒蛇進入長江的記載。明代文學家馮夢龍《警世通言•白娘子永鎮雷鋒塔》的故事中,有道高僧法海禪師可能就是據此創作。
  • 我們都被白娘子傳奇愛情忽悠了,法海並沒有把白娘子壓在雷峰塔下
    儘管中間有法海處處阻撓,一心要收了白素貞,但這也沒有影響兩人的感情。最後白素貞為了救許仙,不惜用法力水漫金山寺,導致金山寺周圍的群眾受到了很大的傷害。關於水漫金山的傳說故事,其實很多的版本了。小說《雷峰塔》傳奇及《義妖傳》彈詞中有。弋腔有《興波》,崑腔、高腔均有《水鬥》,湘劇、漢劇、川劇、徽劇、滇劇、豫劇、越劇、粵劇、評劇、河北梆子、秦腔、清平劇均有此劇目。
  • 不是法海不懂愛,而是許仙下手太快
    其實這對真實的法海那是不公平的,因為法海確有其人,當然歷史上叫法海的很多,清朝還有一個呢,小編也考證了一下,《新白娘子傳奇》中的法海的原型是是朝宰相裴休的兒子,叫裴文德,裴休,字公美,出身「天下無二裴」的裴氏家族。歷任節度使、禮部尚書、太子少師等職。大中六年(公元852年),裴休升任中書門下平章事(宰相),在相位五年。裴休為官廉潔,治理有方,博學多才,書文俱佳。
  • 妖法通天的白素貞,為何敗給了法海?
    這並不奇怪,就如在《西遊記》中,車遲國虎力大仙他們修行的五雷法,同樣是道門正宗,能夠驅使鬼神。  那麼,如此強大的白素貞,為何會鬥不過法海呢?  白素貞前後與法海一共有三次大戰,三次白素貞的表現截然不同,不過,失敗的原因都一樣!
  • 法海鬥濟公(下)
    上文提要:法海紫竹林降妖,得知白蛇幻化成人與許仙結婚,便施計騙許仙上山不得往返,這才引得二妖上山尋夫……——詳情請看《法海鬥濟公(上)》四、鬥法金山寺一連多日不見許仙回來,小青問白素貞:「姐姐來到廟門前,濟公道:「二位可是要找法海?」小青:「正是,你快叫法海滾出來,問他為何扣留我家公子。」濟公:「二位來錯地方了,你要找法海出門右轉,坐8路公交車,過兩個站下就到金山寺了,法海在那裡呢。」小青:「你胡說,法海明明說的就是這靈隱寺。」
  • 法海原型是除妖高僧,被黑的太慘了,還你一個歷史上真實!
    基於對白娘子的同情,許多人都憎厭法海。那麼,歷史上真實的法海,究竟是什麼樣的人呢?大家耳熟能詳的《白蛇傳》到底是怎麼一個來龍去脈呢?法海成為金山寺開山裴祖這一挑就是三年。一天,法海挑水回來,累得不行,偶然看見禪堂裡那些坐禪的僧人,有的在打瞌睡,有在閒聊的,還有無所事事在那兒站著的。法海心裡一下子就不平衡了,隨口說:「翰林擔水汗淋腰,和尚吃了怎能消?」靈佑禪師聽見了,回一句:「老僧打一坐,能消萬擔糧。」
  • 生活禪語 |《六祖壇經》傳承的傳奇故事
    這位法海,不是「水漫金山寺」中的法海,那位法海是晚唐時期的人。這位法海是廣東曲江人,就是六祖在曹溪南華寺附近的一位弟子。這個《壇經》的本子,是由他作的記錄。因為只可能由一位廣東人來記,為什麼呢?假使一個湖北人就不行,他聽不懂。關於《六祖壇經》的版本,一直有很多爭論。
  • 法海曾在那趕走大蛇 挖出黃金
    金山寺因「水漫金山」而天下聞名,民間神話《白蛇傳》中白娘子水漫金山的故事,即傳出於此。一直以為,「水漫金山」只是傳說,離現實很遠,直到有一次與金山寺相逢,才知道真神原來在這裡。元代以後則稱為金山寺。康熙皇帝南巡時,賜名「江天禪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