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禪語 |《六祖壇經》傳承的傳奇故事

2021-03-01 黃州安國禪寺

《六祖壇經》的體例,主要有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是紀傳體,講歷史經過;後面的一部分是他與弟子間的問答對話的語錄。

像《六祖壇經》這樣的書,肯定不是六祖大師本人自己寫下來的,而是他在說的時候,當時有人作筆記。不像今天這樣,我在這裡講說,底下有人錄音。如果當時有錄音的話,我想《六祖壇經》可能有一百多個這麼厚。他說的話肯定很多,不可能只有這麼兩萬字,二十萬字也不止,起碼有兩百萬字,所以是非常可惜,當時未能把六祖大師全部的思想都記錄下來。雖然這樣,它的內容依然是非常地豐富。是誰集錄的呢?門人釋法海集錄。

這位法海,不是「水漫金山寺」中的法海,那位法海是晚唐時期的人。這位法海是廣東曲江人,就是六祖在曹溪南華寺附近的一位弟子。

這個《壇經》的本子,是由他作的記錄。因為只可能由一位廣東人來記,為什麼呢?假使一個湖北人就不行,他聽不懂。

關於《六祖壇經》的版本,一直有很多爭論。我們現在用的本子叫「流通本」,它是在佛教界流通較廣泛的本子;社會上還有一種本子,能夠買到的,叫做「敦煌本」。它是從敦煌石窟中發現的《六祖壇經》的殘本,有人稱它為「古本」。

在五代末、北宋初,敦煌地區發生了重大的政治變動當時還沒有印刷術,只能是根據文字較多的本子,從自己的需要出發,摘錄出一個本子,作為個人讀誦之用,並非全部地抄寫。應該說這個本子是一個摘要本,這個本子比我們現在講經用的本子大概要少一半,只有九千多字。當時伊斯蘭東侵,進入敦煌工區。當時敦煌地區是內地佛教文化的發源地,是佛教文化的重鎮,那裡被稱為西域各國,即現在的新疆地區。但自從伊斯蘭侵入之後,強迫所有的佛教徒改變信仰,把那裡的佛教全部地摧殘了,所有的寺廟都被燒掉,所有的經書被焚毀。唯獨只有幾個有心人,在兵慌馬亂倉皇之際,把各個寺院抄寫的經書,亂七八糟地堆在一個石窟裡。由於那裡的氣候乾燥,經過幾百年也沒有爛。堆好之後,用磚頭封住,糊上泥,再在外面畫上一幅畫,就這樣保存了很大的一部分佛經。這其中,就有一兩本《六祖壇經》的抄本。

一直到本世紀光緒十年至二十年間,有一個老道發現了這個藏經洞。他是怎麼發現的呢?他經常坐在那個地方抽旱菸,抽完之後,就把菸袋在牆壁上磕兩下。他天天磕、天天磕,今天在這裡磕兩下,明天在那裡磕兩下。有一天,他就發生了懷疑,因為在某一個地方磕,響聲是實在的,在另一個地方磕,響聲是虛的——裡面有個洞,響聲就是虛的。所以他就產生了懷疑,是不是裡面有個洞呢?時間久了,他不放心,決定把它打開看一下。有一天晚上,他就從旁邊拆下一塊磚,果然裡面有東西。他點上蠟燭一照,嚇了一大跳!裡面竟然有那麼多的經書,一卷捲地堆滿了一洞。他一下子大喜過望:裡面竟然有這麼多的寶貝!因為在當時,已經有一些西方人在那裡探險,搜羅中國的文物、寶貝。這個老道發現這個洞以後,很快就與當地的縣官說了,並且從其中偷了幾卷出來送給縣官。那個縣官一看到,感到這可了不得,這些都是一千年以上的寫經!他就不斷地找老道來要,要到之後,就賣給那些西方人。為什麼敦煌石窟中的東西會流失到大英帝國博物館、蘇聯的博物館、法國的博物館、日本的博物館?就是因為當時有好幾個國家的探險隊在那裡搜羅。這個縣官,今天賣一點,明天賣一點,賣到的錢用來抽大煙。後來這個老道也懂得了,這些東西可以拿去賣錢。他也就拿去賣,並且把那個外國佬帶到那裡,讓他自己去挑。這樣,好東西外國人都挑走了。後來,清朝政府知道了這件事,就趕緊下命令,把藏經洞裡面所有的東西,用幾個麻袋裝好,一起運回北京。當時是用馬車拉的,一邊走一邊掉,拉回到北京就沒有了多少,全都是殘缺不全的。這真是一場文化劫難!現在不是有一個敦煌學嗎?

敦煌學就是在這藏經洞發現以後,為了研究那裡邊所收藏的中國典籍——以佛經為主的一門學問。

在這一份文化寶藏中, 不僅有佛經,四書五經都有,並有許多是在中國已經失傳的東西。比如民間說唱一類的俗文學也很多。《六祖壇經》也在這個洞裡面藏有兩本,是兩個卷子,紙摺疊起來的,很長,但是是殘本。現在的許多人,就認為那個本子是最真實的,因為它在那個洞裡藏了八九百年。但是他們並不知道,那是一個文化非常落後的地方,人們為了自己的應用,才有這樣一個節略本,恰好被收藏在那裡了。如果用那樣的一個節略本,來否定現在這個內容詳細的本子,沒有理由。

為什麼說沒有理由呢?因為六祖說法在曹溪,而六祖的衣缽(他吃飯的缽、穿的衣服、皇帝賜給他袈裟)都在曹溪保存下來。那麼,作為他的法語,作為他的語錄,沒有理由不在曹溪保存下來。因此,才有一個本子叫做《曹溪原本六祖壇經》。

現在學術界都否定那是從歷史收藏的角度來考慮的,但是我個人堅決不同意他們的意見。我也曾經寫過幾篇文章,與他們進行過一些辯論。講到《六祖壇經》的版本,日本人曾經印了一個《六祖壇經諸本集成》,把《六祖壇經》所有的版本匯集到一起成為一個本了,裡面一共有十三種版本之多。因為在古代,經本是抄寫的,不免這個和尚抄一次,少兩個字,那個和尚抄一次,又多兩個字,所以才弄得各個本子不統一。一直到宋朝有了木刻版以後,六祖大師的《壇經》才真正穩定下來。我們現在所用的,基本上就是曹溪原本。我認為這個本子最真實、最具體。

相關焦點

  • 六祖壇經|六祖惠能開示,佛祖到禪宗六祖一共傳承了幾代?
    六祖壇經|六祖惠能開示,佛祖到禪宗六祖一共傳承了幾代?中國佛教的發展得以傳承和弘揚,禪宗有著深遠的影響,而原因主要能適應於時代的變遷,適應於社會的思想文化改革,以愛國愛教的思想逐步滲透到中國的每一個角落。那麼禪宗到至今一共傳承了幾代呢?是否是從達摩初祖到六祖惠能呢?
  • 六祖慧能:六祖壇經
    六祖慧能:六祖壇經  《六祖壇經》,佛教禪宗典籍。亦稱《壇經》、《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全稱《南宗頓教最上大乘摩訶般若波羅蜜經六祖惠能大師於韶州大梵寺施法壇經》。禪宗六祖惠能說,弟子法海集錄。《釋門正統》卷八《義天傳》有「大遼皇帝詔有司令義學沙門詮曉等再定經錄,世所謂《六祖壇經》、《寶林傳》等皆被焚」等語,似宋遼時期此書已入經錄。現有明清諸藏本、房山石經本及流通本等。1976年日本影印《六祖壇經諸本集成》,匯集各種版本《壇經》十一種。
  • 《六祖壇經》中8句經典禪語,明心見性,直指人心!
    《六祖壇經》,佛教禪宗典籍。亦稱《壇經》、《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全稱《南宗頓教最上大乘摩訶般若波羅蜜經六祖惠能大師於韶州大梵寺施法壇經》。禪宗六祖惠能說,弟子法海集錄。一、若能鑽木出火,淤泥定生紅蓮。苦口的是良藥,逆耳必是忠言;改過必生智慧,護短心內非賢。
  • 楊曾文:怎樣讀《六祖壇經》
    關於禪宗的史書、語錄很多,最簡便的方法莫過於通過讀《六祖壇經》來了解。二、關於《六祖壇經》按照佛教的傳統,只有記述佛說的著述才被稱為「經」。然而在歷代由中國人撰述的汗牛充棟的佛教著述中,記述六祖慧能(638~713)生平事跡和語錄的《六祖壇經》卻被奉為「經」。《六祖壇經》是禪宗所依據的最重要經典,主張人人生來具有與佛一樣的本性,只要能夠自我體認自性就能達到覺悟解脫。
  • 六祖慧能與《壇經》
    留傳《壇經》,以顯宗旨,興隆三寶,普利群生。  寶林禪寺,即現在南華禪寺,六祖肉身像至今供奉於寺內六祖殿內。唐憲宗元和十一年,朝廷下詔諡六祖慧能為「大鑑禪師」。北宋時,宋太宗、宋仁宗、宋神宗又分別加諡,其諡曰:「 大鑑真空普覺圓明禪師」。
  • 勞動人民的佛經——《六祖壇經》音頻版面世
    據中國民族報報導,毛澤東在眾多經書中唯獨欣賞《六祖壇經》,多次要工作人員找來閱讀,而且經常帶在身邊,並把其中的故事講給身邊的工作人員聽。  《六祖壇經》,主張「明心見性,頓悟成佛」。「菩提本非樹,明鏡亦非臺」的空靈名句,正是出自六祖慧能。  著名誦經人李罕用近一個半月時間,完成了欽賜龍藏版《六祖壇經》的語音錄製。這部禪宗經典終於以語音的方式現於世間。
  • 六祖壇經,六祖慧能,慧能大師,壇經,佛法,無相,論說
    六祖壇經,六祖慧能,慧能大師,壇經《金剛經》中說到真能得見如來,得其法要的,重在於不能在相上錯誤的認知和執著貪念。所謂「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六祖壇經,六祖慧能,慧能大師,壇經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傳統美德,佛教中國化過程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吸收了「孝」的儒家倫理規範思想,將一家一戶的小「孝」闡發為普度眾生的大「孝」,以此獲得儒家思想的認可,可見其在中國傳統倫理思想中的重要性
  • 初讀《六祖壇經》,我學會了讀書
    文 / 莊生曉夢提起禪宗,人們總會想到參悟話禪,想到見性成佛,而禪宗的這部經典《六祖壇經》就是記錄了禪宗六祖惠能大師悟道的一部經典。然而,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萊特,當筆者在初讀這本經典的時候,縈繞在心頭的倒不是如何去修行,如何可以成佛,反而是從其中學到了讀書的方法。在談及這個之前,我們有必要先就六祖惠能的生平作一簡要介紹。
  • 高僧大德《六祖壇經》精彩解讀
    高僧大德《六祖壇經》精彩解讀四祖寺方丈淨慧老和尚:六祖壇經》裡指出有三十六對,把三十六對都能很好地運用了,就能破除這些執著。所以《六祖壇經》的第一個頌子就是「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重點不是否定菩提樹,也不是否定明鏡臺,而是要我們破除執著。執著,就是在事物的本身以外人們強加上去的種種分別計執。
  • 《六祖壇經》8句經典禪語,句句醍醐灌頂,讓人大徹大悟!
    作為禪宗的宗經寶典,《六祖壇經》(亦稱《壇經》)在中國佛教中佔有特別重要的地位。它是絕無僅有的一本被稱是「經」的由中國僧人撰述的佛典。一、從前念、今念及後念,念念不被驕誑染;從前所有惡業驕誑等罪,悉皆懺悔,願一時銷滅,永不復起。
  • 學佛人是修福慧,智慧,六祖慧能,六祖壇經
    六祖慧能,六祖壇經國王聽了,感嘆地說:「你解釋得很對!福慧雙修,才是學佛的正道!」因此,國王做了一首偈:「修福不修慧,象身掛瓔珞;修慧不修福,羅漢應供薄!」六祖慧能,六祖壇經懺悔有許多不同的儀軌,如大懺、小懺等,大悲懺就是念觀音菩薩的《大悲咒》並磕多少個頭來請求懺悔。
  • 《壇經》最經典的智慧禪語,明本心,見自性,句句開悟
    《六祖壇經》亦稱《六祖大師法寶壇經》,是由中國佛教禪宗大師六祖惠能口述,弟子法海集錄而成的一部佛教經典。《壇經》是中國僧人著作當中,唯一一部被稱為「經」的經典著作,是禪宗的「宗經」,在中國甚至世界佛教史、文化史、思想史上面意義都非常大。《壇經》能和佛陀所說的經相提並論,可見其在中國佛教史上特殊和重要的地位。細讀經文,精選出了智慧禪語,句句開悟,讓人明本心,見自性。
  • 六祖慧能,六祖壇經,佛法就是佛法,惠能大師
    六祖壇經。惠能大師得到衣缽之後,便馬上離開了寺院,後來很多人得知弘忍大師把衣缽傳給惠能大師之後,心裡都不服氣,都去追趕。其中有一位惠明法師,他出家以前是一位將軍,體質很好,因為跑得最快,最後追到了惠能大師。
  • 《六祖壇經》|六祖大師開示,何為「摩訶般若波蜜多」呢?
    六祖大師開示,何為「摩訶般若波蜜多」呢中國禪宗文化,因六祖大師而得以興盛至今。而《六祖壇經》的出現,在中國佛教史上,是一個變革。作為中國第一部白話文,《六祖壇經》的內容,無不讓學佛修行者去關注,六祖大師的解說開示,讓更多人對佛學知識的了解。
  • 《六祖壇經》系列講座 | 王德峰教授講述《壇經》的智慧
    數百位聽眾現場認真聆聽講座(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攝影:上海玉佛禪寺)2019年5月15日,上海玉佛禪寺·覺群人間佛教研究中心聯合上海大圓通寺圓通學府,邀請復旦大學哲學學院教授王德峰,舉辦了第九講「《六祖壇經
  • 多語種《六祖壇經》出版:中國佛教經典首次規模化走出國門
    1月19日下午,多語種《六祖壇經》出版座談會在北京中國政協文史館舉行。(攝影:劉夢陽) 中國日報網北京1月20日電(記者劉夢陽) 1月19日下午,多語種《六祖壇經》出版座談會在北京中國政協文史館舉行。
  • 《六祖壇經》的人生三境
    說到《六祖壇經》大家都很熟悉,有敦煌本、惠昕本、曹溪原本和宗寶本四個版本,雖然內容稍有差異,但是主旨基本相同。人生第一境:見山是山,見水是水  先說人生的第一重境界:見山是山,見水是水。人們之所以看山是山,看水是水,是因為僅僅是通過現象看現象,而沒有洞察到事物的本質。無著菩薩在《大乘莊嚴經論》裡面說:「由離法性外,無別有諸法,煩惱即菩提。」
  • 讀懂了《六祖壇經》首句話,你就開悟了!
    六祖《六祖壇經》中,六祖說的第一句話是什麼內容呢?這就是禪宗最大的特色,六祖不做任何鋪墊,直截了當,一開口,就是禪宗最精髓的東西。六祖說:菩提自性,本來清淨,但用此心,直了成佛。六祖的這句話,就像平地裡一聲驚雷,相信當時在場的人都驚呆了。如果拿到現在,又不是說法的場合,估計當場就炸鍋了。在六祖之前,從來沒有人敢這麼講,根本不用修行,只用自己家這顆心,就可以「直了成佛」。沒人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難道沒有聽錯?的卻沒有聽錯,這是真的。不僅是真的,而且,這就是禪宗的立腳之處,是禪宗的根本宗旨。
  • 《六祖壇經》:人生三境
    說到《六祖壇經》大家都很熟悉,作為中國佛教史上唯一一部被稱為經的祖師語錄集,《六祖壇經》有著特殊的價值和意義。
  • 六祖壇經講話 代序 禪與現代人的生活
    六祖壇經講話  代序禪與現代人的生活  禪與現代人的生活(一九八九年國際禪學會議主題演說講於佛光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