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部催人淚下的文藝片。
因為這部豆瓣將近50萬人打出9.1分成績的片子,曾讓全世界都為之悲傷落淚。
何以為家
一個男孩控告了他的父母
這是一個開場充滿了魔幻現實味道的故事。
法庭上,一個12歲的男孩犯下了殺人罪。
他用一把匕首,刺殺了一個名叫阿薩德的男人。
但這個男孩並不打算為自己的罪行辯解,
他反而向法官提出了一個令人匪夷所思的請求:
我想指控我的父母。
這個男孩就是故事的主角,贊恩。
他從小,就生活在黎巴嫩的貧民窟。
那是一片被上帝遺棄的角落,汙水橫流,嘈雜不堪。
街巷間到處都充斥著孤兒、毒販、亡命徒。
贊恩的父母都是從敘利亞流亡到這兒的難民,
由於沒有身份證明,他們在當地找不到任何工作,
只能帶著七個孩子蝸居在狹小逼仄,蟑螂亂竄的出租屋。
除了逼迫自己未成年的孩子出去賺錢,
時不時將自己的負面情緒宣洩到孩子身上。
為了補貼房租,
這對父母甚至還決定把贊恩年僅11歲的妹妹薩哈爾,賣給房東阿薩德!
在父母眼裡,稚嫩的薩哈仿佛不是自己的女兒,
而是一件可以用來交易的商品。
可在贊恩眼裡,那是他的妹妹!
是那個永遠都會跟在自己身邊的乖巧的妹妹。
贊恩開始想法設法阻止這一切,
但年幼的他能做什麼呢?
妹妹還是在一聲聲悽厲地哭喊中,被賣給了那個頭髮都有些花白的老男人。
贊恩一怒之下離家而去,他在街上獨自流浪,經歷了無數難以想像的苦難。
飢餓、暴力、侮辱接踵而來,但這些都沒能讓這個小男孩擊垮。
擊垮他的是幾個月後,
當贊恩再次回到家中,卻得知了妹妹已經因難產而去世的消息......
妹妹的死亡,使這個12歲的男孩徹底爆發了。
他拿起刀衝向了房東阿薩德,並最終因此鋃鐺入獄。
在獄中,久違的母親來探望他。
她沒有為女兒的死難過,沒有為兒子的入獄而痛苦,
她只是淡淡地說:
我懷孕了,而你會再有一個弟弟或妹妹.....
一部讓全世界陷入悲傷的電影
被告席上,贊恩稚嫩的聲音讓人聽得心痛無比。
他說:
我希望無力撫養孩子的人,別再生了。
我只記得,暴力、侮辱或毆打。
生活是一堆狗屎,不比我的鞋子更值錢,我住在這裡的地獄,我像一堆腐爛的肉。
這是一部讓全世界都為之陷入悲傷的電影。
當初片子在坎城首映結束後,曾收穫了全場長達15分鐘的起立鼓掌。
許多人連眼淚都來不及擦。
它的英文原名叫迦百農,出自聖經,意為受詛咒的混亂之地。
而在片中,它指的是導演拉巴基的故鄉——黎巴嫩。
這個曾經被譽為中東小巴黎的國度,因為一場又一場戰爭而淪為人間地獄。
難民遍地,貧瘠蔓延。
拉巴基曾用整整三年的時間,和友人一起去探訪黎巴嫩城中的難民營。
但她發現,整個難民營最慘最苦的,不是那些貧民。
而是那些無依無靠的孩子。
在一座難民營裡,一個孩子對拉巴基說了這樣一句話:
如果沒有一個人愛我,如果沒有一個人在睡前親吻我,如果我每天就是挨打,我不知道我為什麼出生。
這句話使她深受震撼,也成為了這部電影最為重要的靈感來源。
這些無辜的孩子,這些天真的孩子,他們憑什麼要生來受苦?
憑什麼要被扔到這樣一片動蕩不安的土地上去經歷戰亂,飢餓,甚至是死亡的威脅?
沒人能給她回答。
因為在這片土地上,沒有人在關心這些孩子。
拉巴基還曾看到過一個流離失所的小男孩,獨自睡在川水馬龍的危險高速公路上。
那個男孩孤零零的身影在她腦海中落地生根,揮之不去。
所以,她決定自己去拍一部這樣一部電影。頂著資金不足,政府反對,影評人嘲諷的壓力!
最終,這部電影不僅在全世界範圍內引起了強烈的反響。
國內上映後,更是把不少人虐到淚流滿面。
但最可悲的是,
電影裡的一切,都是真的。
那些無依無靠的孩子們是真的,
那些小小年紀就不得不拖著生活艱難前行的故事也是真的。
當電影最後,這個飽受摧殘的男孩露出笑容時,人們再也止不住自己的眼淚。
或許下一次,當我們感慨生活太難時。
他的笑會提醒我,還有人在更泥濘的沼澤裡,是怎樣艱難而頑強地活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