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刻時光,康定敘事的細節與重構——甘孜行紀之二十二

2021-02-08 中國西藏網


9月,著名作家、文化學者丹增先生來康定做講座,我有幸給他做了一回主持。他的演講從大家熟悉的《康定情歌》和「溜溜調」講起,旁徵博引、深入淺出、引人入勝。在講到「跑馬山」時,他說「跑馬」二字是由藏語「帕姆」而來,佛教上認為此山是「多吉帕姆」,即「金剛亥母」的殊勝之地,而不是因在山上跑馬而來,這完全是對傳統文化的誤讀,一下子顛覆了康定本土數百名年輕聽眾對自己家鄉的認識。


丹增先生的演講引起了我對康定歷史的興趣。真實與虛構,積澱與迸發,解構與重建,是對康定這座川藏古道重要驛站、漢藏文化交匯之地的敘事主題。類似「跑馬山」的指稱,在康定北門還有一座「郭達山」,山下的橋頭上還有一座「郭達將軍」彎弓搭箭的雕塑。據傳說,這位郭達將軍,是三國時代諸葛亮的部將,孔明先生南徵七擒孟獲,命令郭達到現在的康定這個地方起爐造箭,因此這裡就被稱為打箭爐。但據任乃強先生考證,歷史上並無郭達此人,「郭達」是藏語「噶達」的轉音。如果贊同這一觀點,歷史的敘事應該是這樣的:道孚的協德地方,藏語舊稱「噶達」,清政府為迎接安置七世達賴,在此地修建了惠遠寺,藏語稱「噶達強巴林寺」,寺廟對麵茶馬古道的一道山梁至今仍被稱為「疙瘩梁子」,「疙瘩」亦應由「噶達」而來。從疙瘩梁子沿已經廢棄的古道來到康定北門,首先看到的這座山也稱為「噶達山」,傳來傳去就成了「郭達山」。人們出於對「噶達」神聖性的理解,以及駐守川邊的將士對諸葛丞相的崇敬,就把打箭爐的由來與諸葛亮南徵聯繫起來,附會「郭達將軍」成為打箭爐的創立者了。另據任乃強先生考證,「打箭爐」三字初見於《明史》,之前的史書稱「魚通」,因此「打箭爐」也應是藏語「打折多」轉音而來,是「打曲」與「折曲」二水匯合之處。

暖暖的陽光照在康定溜溜的城上。沒事的時候,我喜歡穿行在一條條的大街小巷裡,尋找過去的老街,踏勘那些攜帶著歷史記憶的碑刻、雕塑、建築等等。在《孫明經西康手記》中收入了1939年孫明經先生拍攝的一張康定全景圖,十分壯觀而震撼。隨著時代變遷,那座具有典型川西古鎮建築樣式的康定城已經不在了,過去的武侯祠、諸葛街、老陝街沒了,過去的瓦斯碉包家鍋莊、將軍橋邱家鍋莊沒了,過去的東門、北門、南門也沒了。但康定是一座建在河上的城市,好在當年的將軍橋、上橋、中橋、下橋基本還在原來的位置。每到夜晚,這幾座橋把康定裝扮的炫麗多彩。折多河畔的情歌廣場上,不分春夏秋冬,跳鍋莊的人們永遠那樣快樂地起舞。據說多年前有一位當政者,覺得橋面不夠寬闊不夠方便,一拍腦瓜下令給奔流的折多河加上蓋子,修建成了柏油馬路,結果一場洪水襲來,把這條馬路和康定城衝了個七零八落,不得已把蓋子掀了,幾座橋又恢復重建了。自然規律就是這樣堅硬,違背它就會自食其果、貽笑大方。

如今在將軍橋橋頭有一座花崗石雕塑,倚馬攬卷的是被乾隆皇帝稱為「三朝武臣巨擘」的嶽鍾琪將軍。康熙年間,32歲的嶽鍾琪率先遣部隊從打箭爐出發,經理塘、巴塘、察雅、昌都等地直抵拉薩,反擊蒙古準噶爾部入侵西藏;雍正年間,盛年的嶽鍾琪隨年羹堯回擊和碩特蒙古首領羅布藏丹津,平定果洛地區和青海全境的叛亂,之後被授寧遠大將軍領旨出兵新疆伊犁;乾隆年間,嶽鍾琪先是參與平定大小金川戰事,64歲時臨危受命二出打箭爐,參與平定川西和西藏戰事。這樣一位赫赫有名的戰將,為了國家的安寧與康定,戎馬一生,徵戰駐守在中國西南、西北邊疆,佇立在康定城的將軍橋頭當之無愧。

然而,將軍橋之名並非由嶽鍾琪而來。1918年,川軍旅長陳遐齡被北洋政府封授為「福威將軍」鎮守川邊。1922年,陳遐齡駐守打箭爐期間,在修建東關城門時把「紫氣門」改成「康定門」,並親自手書匾額掛在城門之上。儘管1908年已在打箭爐設立了康定府,但這似乎只是一個行政概念,人們仍然稱康定為「打箭爐」或「爐城」。在吳豐培先生輯的《川藏遊蹤彙編》中,對清末民初的官吏和軍旅人士記載中始終沒有出現「康定」二字。這似乎可以把陳遐齡算做是康定城的實際命名者。據說他在折多河上修建了一座木橋,後人稱為「將軍橋」。陳遐齡繼趙爾豐之後主持修通了雅安至康定的兵道,曾書寫「西旅底平」石碑,自詡坐鎮川康的功德。但任乃強對他的評價並不高,在《西康札記》中專制「陳遐齡之罪惡」一節,稱「陳遐齡在邊五年,足跡不出爐(打箭爐)雅(雅安),視關外如敝屣,所遺罪孽,罄竹難書。至今邊民言往事者,莫不切齒痛恨之。」雖然陳遐齡自己修了「將軍橋」,卻被後人在橋頭塑了嶽鍾琪的「將軍像」,歷史的書寫並不總能如自己所願。

將軍橋上遊有一座石拱橋稱為「公主橋」,是紀念文成公主進藏的,大約修建於清代。根據唐代的自然交通條件以及後來的史料記載,文成公主進藏應該走的是青海唐蕃古道。但是在康定地方卻流傳著許多文成公主的傳說,比如康區最重要的寺廟之一塔公寺,被認為公主進藏途中曾在此歇息,並留下了與大昭寺釋伽牟尼十二歲等身佛像一樣的塑像。在傳統地理概念上,康定處在關內關外的分界點,跨過折多河、翻過折多山,就到了關外,就到了藏區,不論是自然環境還是文化信仰,都有很大的差異。作為一座漢藏等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的城市,把川藏大道的這一關口命名為「公主橋」,鄉城縣的民間畫師也在橋頭繪製了「文成公主進藏」巨幅壁畫,這其中寄託了多少豐富的歷史情感,又傳承了多少悠遠的歷史韻味。

我也產生過同樣的感觸。這些年來,從川藏古道的東段成都、雅安,走到川藏古道的西端拉薩、日喀則,再延伸走到西藏與尼泊爾交界的吉隆口岸,感受歷史滄桑,體會時代變遷。在大渡河邊的瀘定化林坪,看到有一塊乾隆御弟果親王的詩碑,「泰寧城到化林營,峻岭臨江鳥道行。天限華羌開此地,塞垣宜建最高坪」;在金沙江畔的巴塘鸚哥嘴,看到「竺國通衢」、「孔道大通」的蒼勁石刻;在布達拉宮的紅山之上看到「安藏碑記」、「功垂百代」的摩崖石刻;在喜馬拉雅深處的吉隆古鎮看到唐碑崖刻「大唐天竺使出銘」。如今,在康定城的東大門,也有一組栩栩如生的茶馬古道雕塑。在折多河的左岸,還有一條名為「康定記憶」的長長畫廊。每次走到這些地方,都會生發出許多感慨。一條古道,打開了一扇歷史之門,也串起了一條歷史長河。

康定不僅傳遞著和諧之美,記載著歷史之美,還散發出濃濃的藝術氣息。當然,部分原因是《康定情歌》所具有的民族性和國際範兒。一位來自美國阿拉斯加的人原本在成都教書,到康定後就被深深吸引,在「溜溜城」步行街開了一家「喜馬拉雅咖啡館」,成為年輕人聚會的時尚之地。在康定背靠的阿里布果山白土坎村,不知誰開了一家客棧叫「南無號」,外牆上掛著一排刻著「鍋莊」、「情歌」詩文的小木牌,院裡藏式小樓陽臺上盛開著格桑花。就在「溜溜城」的下方,有一組青銅雕塑。一位西裝革履的英俊男子深情地拉著小提琴,一位身著藏裝的年輕姑娘跳起曼妙的舞蹈。

雪在下著,康定情歌還在傳唱。(中國西藏網 圖、文/尼瑪嘉措)



版權聲明:凡註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註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責 編丨小夏



相關焦點

  • 雕刻時光,康定敘事的細節與重構
    真實與虛構,積澱與迸發,解構與重建,是對康定這座川藏古道重要驛站、漢藏文化交匯之地的敘事主題。類似「跑馬山」的指稱,在康定北門還有一座「郭達山」,山下的橋頭上還有一座「郭達將軍」彎弓搭箭的雕塑。據傳說,這位郭達將軍,是三國時代諸葛亮的部將,孔明先生南徵七擒孟獲,命令郭達到現在的康定這個地方起爐造箭,因此這裡就被稱為打箭爐。但據任乃強先生考證,歷史上並無郭達此人,「郭達」是藏語「噶達」的轉音。
  • 雕刻時光 | 安德烈·塔可夫斯基
    人們會從這本《雕刻時光》中體會到:藝術象徵著我們存在的意義,電影不僅是娛樂,而是藝術,是塑造社會與未來的力量。從而在未來的生活中重新發現生活本身的細節之美和聲音之美對於被動接受和主動迎合「視聽施暴」習慣了的觀眾自然寬有其名的困惑和憤怒的不解
  • 塔可夫斯基《雕刻時光》中文新版首發
    雕刻時光 [蘇]安德烈·塔可夫斯基 著 張曉東 譯 南海出版公司 2016年5月  5月11日,有電影藝術「聖經」之稱的《雕刻時光》,在北京舉行了俄語直譯新版發布式。在奧斯卡風光無限的《荒野獵人》在影像語言上致敬了塔可夫斯基的電影,中國獨具文藝氣息的連鎖咖啡館創始人莊崧冽也受塔可夫斯基影響巨大,從電影學院畢業後以「雕刻時光」命名了自己的咖啡館。足見塔可夫斯基在世界電影的影響力。而其寫就的書籍《雕刻時光》,更詳盡的展現了他重要作品的創作靈感、發展脈絡、工作方法,深入的探究了他在影像創作的種種問題,濃縮了他的電影藝術觀與獨到的思想。
  • 解讀《錦繡南歌》開放式結局 為什麼說「康定情歌」是HE?
    作為尊貴的VIP會員,小編自然是在超前點播開啟之時,便馬不停蹄的解鎖了大結局。從7月開播至今,《錦繡南歌》中誕生了別具特色的「康定情歌」CP,其命運走向一直備受關注,無論是開始時的誤會重重,到舉辦絕美大婚;還是平安無事只管撒糖,到後期歷經波折展開虐戀.....「康定情歌」CP的一舉一動都牽動著無數網友的心。
  • 《康定情歌》的作者,你在哪裡?
    不久,他就策劃了一個令人矚目的活動,懸賞人民幣一萬元,尋找《康定情歌》的作者。於是在1996年4月30日的《甘孜報》(月末版)第一期上,刊發了楊嘉銘教授和其女兒楊藝共同撰寫的文章《世界音樂史上的難解之謎,誰是康定情歌的詞曲作者》。
  • 魅影深處,雕刻時光
    它為我們提供了賞心悅目的觀看與感受方式;它讓逝去的時光得以留存。明天第八屆北京國際電影節開幕,如果你熱愛電影,我們一起走進光影世界,品讀雕刻在膠片上的時間。《雕刻時光同時,可以無數次地將這段時間投射到銀幕上,再現並回到逝去的時光。人類獲得了真實時間的模型。如今,時間一旦被看到並記錄下來,便可長久地(理論上是永久地)雕刻在金屬盒中。
  • 《錦繡南歌》超點大結局,「康定情歌」命運歸宿你真的看懂了嗎?
    從7月開播至今,《錦繡南歌》中誕生了別具特色的「康定情歌」CP,其命運走向一直備受關注,無論是開始時的誤會重重,到舉辦絕美大婚;還是平安無事只管撒糖,到後期歷經波折展開虐戀.....「康定情歌」CP的一舉一動都牽動著無數網友的心。
  • 《哪吒之魔童降世》:情節的改寫與重構
    餃子編劇兼導演的《哪吒之魔童降世》在保持原有神話風格的基礎上,進行了大膽的改寫與重構,並加入了新的立意和元素,藉助經典題材建構出新故事,演繹了新傳奇。該片並沒有陷入「新瓶裝舊酒」的創作窠臼,而是既融入了主創者的藝術風格,又貼合了現代社會的觀者需求,在情節設計方面更凸顯了現代道德觀和價值觀。縱觀全片,最典型的情節改寫莫過於哪吒和敖丙成為彼此「唯一的朋友」。
  • 《光陰的故事》——時光的「雕刻師」羅大佑
    這其中有一首更是經典中的經典歌曲,就是被稱為「時光記錄詩」的《光陰的故事》。《光陰的故事》是羅大佑剛完成從醫生職業到音樂人的轉換不久的時候創作出來的,此時的他又在人生道路上初遇到了自己心動的人。春花秋月,生如夏花,燦如冬雪,在歌中完整地地展示了羅大佑善於抓住主要物特徵的高超創作手法,這首歌的歌詞本身就是一首詩,在歌曲的開始就如敘事詩般排比出了春夏秋冬的表徵物象,在一詠三嘆的歌曲節奏中使人的心情由淺入深,逐漸強烈地感受到了時光在歲月中流逝的遺憾,令人不可抗拒。
  • 劉家民//重構愛情的宏大敘事:電視劇《好先生》對「愛」的新拓展
    重構愛情的宏大敘事:電視劇《好先生》對「愛」的新拓展(信陽師範學院文學院)摘要:《好先生》雖然以愛情為主線,但卻將其放置於較為廣闊的社會生活場景中,通過對當下影視狀況與社會現實的反思,對愛情進行了極具藝術性地重新建構。
  • 時光旅行的你,手握時間雕刻刀,要怎樣雕刻未來的自己?
    於是,從出生的這一刻起,你我都成了時光的旅行者。有人說,上天是不公平的,有的人從生下來就殘缺不幸,而有人天生含著金湯匙出生。其實,世界本來就是不公平的。但是,有一點卻是絕對公平的,那就是:無論窮也好,富也罷,我們每個人每天都有24小時。
  • 知止以行遠——讀魏鋒《時光雕刻者》
    近幾年,魏鋒深入生活,腳踏實地,作品的素材、人物和故事涉及面廣,不僅挖掘作家故事,而且還挖掘了文藝評論家、外籍中國學者、表演藝術家等創作背後的故事,更多的是身邊各行各業奮鬥者的故事。對於新時代報告文學和紀實文學創作,魏鋒也作了深入思考,撰寫了多篇理論文章,創作的多篇中短篇報告文學作品頻頻出現在《中國作家》《文匯報》《名人傳記》等刊物。
  • 電影大師安德烈·塔可夫斯基《雕刻時光》中文新版首發
    5月11日,有電影藝術「聖經」之稱的《雕刻時光》,在北京舉行了俄語直譯新版發布式。在奧斯卡風光無限的《荒野獵人》在影像語言上致敬了塔可夫斯基的電影,中國獨具文藝氣息的連鎖咖啡館創始人莊崧冽也受塔可夫斯基影響巨大,從電影學院畢業後以「雕刻時光」命名了自己的咖啡館。足見塔可夫斯基在世界電影的影響力。而其寫就的書籍《雕刻時光》,更詳盡的展現了他重要作品的創作靈感、發展脈絡、工作方法,深入的探究了他在影像創作的種種問題,濃縮了他的電影藝術觀與獨到的思想。
  • 《少年時代》:理察·林克萊特的時光雕刻
  • 跟隨電影《康定情歌》 哼唱「溜溜情歌」 漫遊康定情鄉
    《康定情歌》主要劇情:《康定情歌》以新中國解放初期,蘇有朋飾演的解放軍李蘇傑跟居文沛扮演的藏族女孩達娃海枯石爛般的愛情故事為主線,貫穿整部影片。在經歷了天崩地裂的自然意外和種種人為阻隔之後,兩位主人公懷揣著這份純潔美好的跨時空愛情分隔兩地竟然長達了60年之久。1950年解放軍進駐康巴地區修築川藏公路。隨解放軍修公路的大學生技術員李蘇傑,遇到了從小就是農奴的藏族女孩達娃,為她砸開了鐵鎖鏈,達娃第一次有了做人的感覺。兩顆年輕的心在雪上腳下碰撞出火花,詮釋一場感人肺腑的曠世戀情。
  • 康定之旅:你還記得溜溜的跑馬山嗎?
    「跑馬溜溜的山上,一朵溜溜的雲喲,端端溜溜的照在,康定溜溜的城喲,月亮彎彎,康定溜溜的城喲…」這是曾經紅遍大江南北的民歌,也是曾經令人動容的,蘇有朋出演的同名電影《康定情歌》讓人有了更嚮往的去處。《康定情歌》劇照歌詞出現了兩個地方,一個是跑馬山,一個是康定,康定位於四川甘孜,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的州府。跑馬山位於康定市爐城鎮東南邊。城依傍著山,山護衛著城。自古,跑馬山就和山下的人有著不解之緣。
  • 淺析電影敘事對文學敘事的承接
    通過對《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敘事視角、敘事結構和情節設置三個方面進行分析,探索文學作品改編為電影時在敘事方面的規則和技巧,對文學作品的改編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敘事視角;敘事結構;情節重構 電影創作者在技術和理論的探索初期,創作的電影實際上是影像片段。大多數只是講述了一個情節或描述了一個場景,並沒有完整的故事。
  • 【名家展廳】寫不完的康定,唱不盡的情歌一一陳川20年耕耘,改編不同風格的《新康定情歌》(10個版本)
    所以,大凡業界人士,甚至認為改編較創作還難,因此,寧可新創作品也不輕易改編之,以免狗尾續貂,於原作於民眾於新作不利!然而,川籍著名音樂人,音樂大家陳川,不僅改編了20世紀經典民歌《康定情歌》,而且錦上添花,將其改編創新為21世紀第二個年份誕生的成名之作——《康定溜溜城》!一經問世,即掀湧了情歌新高潮,興盛了民歌普及風。 本文就其作品面世,熱傳流行的成因,風格,亮點,影響等予以散議淺論。
  • 「雕刻時光」刷屏高定展!見證新明珠的高光時刻
    12月5日下午兩點,新明珠3.5mm纖薄巖板新系列「雕刻時光」發布會,在高定展C區15.1論壇區盛大開啟,並全程直播。 來到新品系列解讀環節,新明珠集團產品規劃總監周惠以深入淺出的方式,從研發實力、產品功能以及應用前景等多個方面,深入淺出地為在場來賓們對「雕刻時光」系列進行了詳細解讀。
  • 70年70記⑦ 一首《康定情歌》的傳唱 見證一座城市的變遷
    1952年,一群康藏青年在維也納世界青年聯歡節上演唱《康定情歌》並榮獲銀質獎章。隨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向全世界推薦第一首中國民歌——《康定情歌》,短時間內,《康定情歌》以其優美的旋律節奏和豐沛的情感蘊含聞名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