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願軍翻譯抵達戰俘營,眼前一幕令人恍惚,仿佛回到了沸騰的校園

2020-12-20 神鳥知訊君清觀察

作者:原志願軍俘虜管理處一團英語翻譯 莫若健

1952年春,我軍在三八線上的勝利防禦不僅殲滅了敵人大量有生力量,而且抓的俘虜越來越多。國內各大學雖然都向志願軍輸送了不少英語翻譯,許多從英、美、印尼返回祖國的精通英語的愛國華僑經過短期培訓後也被派到朝鮮,使志願軍的翻譯隊伍得到很大的充實和提高,但這仍不能滿足需要。

因此志願軍政治部決定調第一線戰鬥部隊之外的各野戰部隊的翻譯作為骨幹到戰俘營工作。當時我們首批入朝的五十軍,打完一、二、三、四次戰役以後,正在二線執行戰勤任務,也屬抽調翻譯人員。

這年4月的一個早晨,一四九師政治部主任蘇民把我叫去看一份志願軍政治部的明傳電報,調我和另一骨幹孫崇山同志(戰後調外交部工作,任我蓋亞那使館臨時代辦,已病逝)到戰俘營工作。1952年,我們已奪回部分制空權,師裡也配備了汽車。

當天,我和孫崇山就乘車去鴨綠江邊的戰俘營總部所在地——中朝邊境平安北道的碧潼郡報到。設在朝鮮平安北道碧潼郡的戰俘營總部對外正式名稱是朝鮮人民軍中國人民志願軍戰俘管理處。因為當時朝方人力、物力、財力都比較困難,戰俘的管理主要由中方承擔,所以對內的正式名稱是中國人民志願軍政治部俘虜管理處,簡稱志政俘管處。

我們到俘管處後,馬上去組織科交介紹信報到,但無人辦公。一打聽才知道,這天是盛大的戰俘營總部運動會開幕,各戰俘營(即各團)都派出代表參加球類、田徑(含拳擊)等許多項目的角逐。門口的警衛讓我們也去看看。

碧潼是一座山城,運動會主會場設在碧潼郡最大的一所中學校的運動場。我好像一下從硝煙瀰漫的前方回到了沸騰的校園。來自各戰俘營的運動員和拉拉隊員,都坐在指定位置,拼命為本戰俘營運動員加油。各戰俘營的拉拉隊員,臉上塗上顏色,狂呼亂叫,其投入的程度很難讓人相信他們是俘虜。我被分到第一戰俘營(即一團)後,也組織過運動會,規模雖不比總部,但戰俘熱情卻一樣高漲。

運動場上還有一些穿著比較講究的外國人,他們到處照相併與戰俘及志願軍工作人員交談。經了解,他們是來自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及歐洲各國的和平人士。

最讓我們納悶的是一個穿戰俘制服,有些矮胖,手拿一個略成方形的大照相機四處照相的戰俘,還有中國人為他舉閃光燈當助手。這人是誰呢?為什麼這麼特殊?通過總部有關同志介紹才知道他是第一次戰役中被我軍在中朝邊境不遠處俘虜的美聯社攝影記者,名叫弗蘭克·諾爾(Frank Noel)。開始時他和其他美俘關在一起,但當上級了解到他是美聯社記者時,立即決定找他談話,問他願意不願意在被遣返之前重操舊業,拿起照相機照他想照的任何相片。

弗蘭克當然願意,但令他萬萬沒有想到的是,俘虜營不但把他原有的照相器材全部發還給他,還發給他大量的膠捲,為他配備全套衝洗照片的設備,而且還給他配有一輛吉普車、一個志願軍駕駛員和警衛兼助手。

韓戰期間,他發回美國各報紙的大量照片被西方各國廣泛採用。凡是採用他的照片和文章的報紙,無不銷量激增。當然這都是要給他的家屬付稿酬的。聽說這位記者名利雙收,回國時已成百萬富翁。而他的行動客觀上為全世界宣傳志願軍的勝利和無比人道的俘虜政策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來源:《志願軍老兵回憶錄》

相關焦點

  • 戰場後方的一方淨土,志願軍戰俘營奧運會
    志願軍優待戰俘,這是狻猊也常有耳聞的事情。即便是當年遠在內陸,狻猊和夥伴們也能夠偶爾聽到前線的一些消息。人類的進步,也是體現在對戰俘的關懷上面。不過在戰俘營裡面開起運動會來,這倒是有些稀奇了。1951年5月,志願軍戰俘營文藝工作隊成立,經常在戰俘營巡迴演出歌舞、戲曲、音樂、魔術等文藝節目,並指導和活躍戰俘營的文化活動。
  • 美軍黑人戰俘:我有生以來,在志願軍戰俘營裡,才真正享受到平等
    絕望之時,一名路過的志願軍小戰士制止了處決行為,並且一直原地看守,直到把他們交給了志願軍的大部隊……  此後,霍華德一直認為,這位小戰士「簡直就是天使」。  後來,戰俘越來越多,志願軍才成立了戰俘營。
  • 請看世界百態戰俘營
    此外,有美國、英國、比利時、南朝鮮的435人向志願軍投誠,其中「聯合國軍」152人,南朝鮮軍283人。這些戰俘並沒有全部關押在中國人民志願軍戰俘營和朝鮮人民軍戰俘營,許多戰俘俘虜後很快就釋放了。 他們一般不說違心話,經過戰俘營的教育改造,他們認清了美國政府的侵略面目,對志願軍採取了友好和信任的態度,他們所寫的信件、文章,發表的講話都能實事求是,甚至返回美國多年後,仍不改初衷,令人敬佩。土耳其出兵1個旅參加韓戰,人數居「聯合國軍」第四位,共被俘240餘人。
  • 長津湖戰役中悲壯一幕:125名志願軍戰士凍成冰雕,美軍脫帽致敬
    志願軍跨過鴨綠江後,對陣以美軍為首的聯合國軍是十分強大,不誇張的講,當中國決定出兵時,國際上幾乎是沒有聲音認為中國能夠贏。至於戰爭結果,如今來看顯而易見。如若問為什麼,在此次實力懸殊的戰鬥中,中國志願軍的超強意志力是不容忽視的。抗美援朝可以細分為很多場具有代表性的戰役,其中長津湖之戰不得不提。十一二月的長津湖天氣異常寒冷,中國志願軍所面臨的處境十分艱難。
  • 志願軍老戰士蔣愷:「被釋戰俘感動得淚流滿面」
    很快,蔣愷所在的解放軍15兵團機關(入朝後改編為志願軍總部)奉命北上保衛東北邊防。到達安東(今遼寧丹東)後,因具備外語優勢,蔣愷受命入朝後接管外軍戰俘工作。10月23日晚,蔣愷隨兵團機關從鴨綠江邊的長甸河口進入已硝煙瀰漫的朝鮮。第一次戰役打響不久,前線部隊就抓捕了一名美軍軍官,送到志願軍總部駐地。蔣愷參與接管了這名戰俘,並開始了他長達6年的管理美軍戰俘工作。
  • 朝鮮戰場上,舉行了一次「戰俘營奧林匹克運動會」
    後來,我被分配到志願軍政治部戰俘管理處的二大隊,那裡專門收容美英軍官俘虜。戰俘營四周群山環抱,冬天氣溫低到零下四十多攝氏度,敵機還經常到那裡進行掃射和轟炸。 在戰俘營裡,中國人民志願軍戰俘管理人員發揚我軍優待俘虜的傳統,嚴格執行《日內瓦戰俘公約》,感化了無數敵軍戰俘。那些又高又大的美英官兵初進戰俘營時都是驚懼害怕的。但他們沒有看到層層疊疊的鐵絲網和齜牙咧嘴的狼犬,也沒有受到呵斥,更沒有遭受拷問虐待。冬天,志願軍戰士都穿不上棉衣,我們卻想盡辦法保證戰俘人員穿得暖和,發給他們又新又厚的棉衣、棉帽、棉鞋、棉手套。
  • 他本是志願軍報務員,被俘後叛變成美軍間諜,戰後卻成了全民英雄
    張文榮又成為了中國人民志願軍中的一員,為180師司令部電臺報務員,志願軍們都是為了國家從而走上戰場,那一腔熱血表現得淋漓至盡,每一位志願軍都付出了最大的努力,堅持到了生命的最後一刻,抗美援朝中,美軍連換了三名最高司令員,使得麥克阿瑟氣急敗壞地想要使用原子彈。然而在第五次戰役中,張文榮不幸被俘,被關進了戰俘營六十六聯隊。
  • 韓戰停戰談判,為何超過2/3的志願軍戰俘拒絕返回大陸?
    志願軍戰俘營不論是古代戰爭還是現代戰爭,戰俘是不能隨便亂殺的。志願軍戰俘回到臺灣這其實是一個陷阱,因為他們是提前了解到被俘虜的志願軍裡,很多都是原國民黨軍隊士兵,所以對我黨的忠誠度不夠高,有少數人確實是想回蔣介石手下去,於是他們可以打著保護人權的幌子
  • 敗類的下場:志願軍戰俘中的變節分子,充當美軍特務,最後都很慘
    這個投手榴彈的"矮個子"叫張文榮,原是志願軍某部見習報務員,1951年5月在作戰中被俘,關押在巨濟島戰俘營八十六聯隊四大隊。1951年12月13日,張文榮和另外四個志願軍戰俘,被送到東京的美軍特務學校,在這裡,美方恐嚇他們接受了短期特務訓練,並被空降到朝鮮北部充當特務。
  • 抗美援朝戰爭後,志願軍俘虜中為何有14000人會投奔臺灣?
    1953年韓戰結束,志願軍通過3年的作戰達到了戰略目標,成功把美韓軍隊趕回三八線以南。然而戰爭不是過家家,即便打勝的一方也會有一定的傷亡損失,包括被俘的官兵。戰爭結束後的一項重要工作就是交換戰俘,交戰過程中志願軍累計有近2萬人被俘虜,這個數據相對於240萬人的我軍參戰總人次來說,佔比並不高。不過令人意外的是,這批被俘戰士中竟然有1.4萬餘人後來去了臺灣,投奔了國民黨軍陣營,而不是回到中國大陸。為什麼會這樣呢?參加抗美援朝的志願軍部隊,就是以解放戰爭後期的四大野戰軍外加華北軍區為班底。
  • 志願軍一個師7000多人被俘,冒死回國後,最終為何還被授銜?
    這些人賣國求榮,喪心病狂到了無可復加的程度,在美軍的支持下,成立了"警備隊",這是一夥專門負責毆打和殺害那些堅持要求回國的志願軍將士,讓他們做是美國人為了維護自己民主的外衣。借中國人的手搞暗殺和恐嚇,他們的方法也很有用,給戰俘營帶來了白色恐怖,很多志願軍戰俘都經受了私刑,包括坐水牢、電刑、頭上釘釘子等酷刑。
  • 二戰戰俘營裡的"聖誕老人"捕殺大狗送戰友
    1942年11月11日,作為二戰菲律賓巴幹戰場的美軍戰俘,53歲的羅森艾倫和他的兩千多名美軍以及盟軍戰友,被日軍押解到設立在瀋陽的奉天戰俘營裡。此外,還捕殺到了幾條遊蕩在戰俘營附近的大狗,偷偷將狗肉風曬乾,藏好。  聖誕節的當天,就在黑夜降臨之時,由羅森艾倫假扮的「聖誕老人」突然出現在戰俘們的面前,只見「聖誕老人」大聲說道:孩子們,我找了你們很久了,才知道你們躲到這裡了,我給你們派送的新年禮物就放在床鋪下面。上帝還要我送你們一句話,那就是,別放棄,堅持下去!每年的這一天,我都會過來看你們,直到你們重獲自由的那天。
  • .| 「赴朝語文工作隊」隊長蔣之鑑:我參加抗美援朝翻譯與戰鬥的4年
    1950年10月,抗美援朝開始後,因志願軍主要面對的是美軍,急需英文翻譯,故中央軍委向上海要懂英文的人員,為此,原華東革大上海俄專急招英文中級班的學員。我在軍政治部敵工處,擔任敵工助理員兼英文翻譯。休整了四五天後,隨部隊出發,坐火車到達遼寧省寬甸縣城,次日步行到位於鴨綠江邊的寬甸縣長甸河口。第二天,我們高唱《志願軍戰歌》,踩著由木船搭成的浮橋,跨過了鴨綠江,不用護照、不用籤證地進入朝鮮。經過10多天的步行軍,到達了位於朝鮮中部的谷山地區駐紮。休整了幾天後,隨部隊開始了第5次戰役,志願軍一直打到南朝鮮的首府漢城。
  • 在海口,這家滷味+火鍋,讓我恍惚回到重慶……
    一口鍋,把清冷的秋意熬成沸騰的湯,把微微的寒氣燴成香濃的飯。走,今晚吃火鍋去。火鍋的緣起大致有兩種說法:一說三國時期的「銅鼎」即火鍋的化身,一說出土的東漢文物中的「鬥」即是火鍋,可謂歷史悠久。今日的主角——重慶火鍋,最早源於明末清初,是當時江畔、碼頭船工縴夫粗放的餐飲方式。
  • 志願軍老兵遠走阿根廷成總統妹夫 坐擁60萬畝地
    他被帶往韓國巨濟島上的中國戰俘營,在營內,他發現,戰俘之間,正在上演著「國共內戰」。  「親共」還是「反共」,不同立場的戰俘壁壘森嚴。「反共」的戰俘,多為原國民黨部隊的軍官和士兵,他們在解放戰爭中被收編,被俘後要求前往臺灣。其他戰俘絕大多數堅決要求回大陸。意識形態的衝突,讓雙方互相視對方為叛徒,戰俘營成為戰場,大規模的毆鬥時有發生。
  • 終於回到校園!他們的感想是?
    終於回到校園!他們的感想是?同時部分食堂和教學樓為了迎接我們也重新裝修,令人眼前一新。這種種新舊之間,是學校的溫暖和妥帖,那麼新的學期,請多多指教。——藥劑1801 肖東娜我很開心,在長達一個學期的線上課堂之後,終於能面對面上課了,看到的終於不是冰冷的電子產品了,在我面前的終於是老師了,感受到的終於是濃濃的課堂氛圍了,只能說還是學校的桌子舒服。
  • 韓國電影如何描述志願軍?中隊長聽到志願軍,嚇得話都說不流暢了
    ,他們趕忙跑去向中隊長報告該怎麼辦,中隊長一聽是志願軍,頓時也慌了,趕忙問無線電還能不能呼叫,此時,旁邊的中尉認為這個時候必須立刻撤退,他深知眾人不是志願軍的對手,可中隊長仍然覺得要請示上級指揮。此時的中隊長十分慌張,直到無線電接通之後,他聯繫了上級,言語中看得出來他十分緊張,話都有點說不清楚了,但沒想到上級卻要他堅守陣地,不準撤退,整個小隊指揮官都傻眼了,一旁的中尉更是直接大罵,中隊長上去就是一腳,打算槍斃了他來殺一儆百,可沒想到隨後上演了有趣的一幕
  • 1951年志願軍攻入韓國漢城後,看到了這一幕,韓國人無法忘卻的恥辱!
    上世紀中期,發生在韓國首都漢城的一場戰役,中國志願軍進入戰區後,卻看到了這樣一幕,這樣讓韓國人視為永生恥辱的一幕。到底發生了怎樣的事情,我們一起看看。次年初,中國志願軍進入漢城,這個時候,讓韓國人視為恥辱的一幕出現了。當地民眾看到我國志願軍陸續進入後,竟然競相朝著志願軍作揖甚至磕起頭來。一時也是讓我國的志願軍哭笑不得啊。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 志願軍戰歌背後的故事
    「志願軍戰歌連」的官兵高唱戰歌,雄壯的歌聲迴蕩海天。70年來,每逢重大任務,「志願軍戰歌連」都要重溫《中國人民志願軍戰歌》。志願軍戰歌產生在抗美援朝一線,歌詞作者是志願軍炮兵1師第26團5連指導員麻扶搖,一位普通戰士。1950年夏天,5連開赴鴨綠江邊整裝待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