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這裡是學渣樂園。
今天是2019年12月2日,星期一。
//
我們在看古裝劇的時候常常會看到這樣的場面——想吃東西,卻擔心有人下毒,於是……
誰還沒有一個拿著縫衣針到處戳食物的童年呢?
但是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麼銀針能試毒?銀針試出來的又是什麼毒?
銀針試毒
電視劇和武俠小說也不全是編造出來的,比如毒這種東西,古人就總結過五種比較好用的毒藥:烏頭、鴆毒、鶴頂紅、見血封喉和斷腸草,雖然聽起來很江湖,但其實這些東西都是真實存在的(除了鴆毒,我真的沒找到這個鴆)。
一般來說,用銀針試毒,試的就是鶴頂紅。
古人覺得,丹頂鶴豔麗的紅色頭頂有劇毒,所以將這種毒稱之為「鶴頂紅」或者「丹毒」,一旦入口,便會置人於死地,無藥可救。據說皇帝在處死大臣時,就是在所賜酒中放入「鶴頂紅」。有些大臣們也會置「鶴頂紅」於朝珠中,以便急難時服以自盡。
當然,根據研究表明,丹頂鶴的丹頂只是因為頭禿,並沒有毒。所謂的「鶴頂紅」其實就是砒霜的隱晦稱法。
一般情況下砒霜,也就是三氧化二砷,呈白色粉末,而鶴頂紅則呈現微微的紅色,這是因為鶴頂紅其實並不是純粹的砒霜,而是摻雜了硫或硫化物的三氧化二砷。
↑砒霜
我們學過化學就知道,硫或硫化物會和銀髮生化學反應,產生硫化銀,化學方程式為 S+Ag=Ag2S。硫化銀就是銀器上附著的黑色部分,這也是為什麼砒霜本身並不能和銀產生化學反應,但是古時候用銀針卻能試出毒的原因。
(一個小補充:我們身上佩戴的銀飾,時間久了會失去光澤,變得灰暗,不僅僅是因為銀與空氣中的氧氣發生了緩慢的氧化反應,還因為我們的身體裡含有微量的硫元素,汗液中的硫元素與銀也會發生反應,使銀飾變黑。)
砒霜
砒霜是最具價值的砷化合物,但也是已知最古老的毒藥之一。
歷史上最著名的砒霜中毒者之一,大概就是光緒帝了。2008年11月,國家清史工程編纂委員會主持的「清光緒皇帝死因報告會」中公布了一份採用現代刑偵和高科技手段檢測的1萬字報告,證實光緒確死於砒霜中毒,但至於是誰下的毒,誰也不知道。
↑光緒
除了正史上的記載,文學作品中也常見砒霜的身影,比如《水滸傳》中的武大郎,就是死於潘金蓮的那碗混了砒霜的「藥」;法國作家福樓拜的《包法利夫人》中,女主人公愛瑪也因生活的悲劇最後吞食了砒霜。
砒霜是有劇毒的,即使不純,也並不影響它的毒性。比如武大郎在喝了潘金蓮端來的藥後,不久就覺得腹痛,隨後抽搐窒息而亡,就是典型的急性砒霜中毒的症狀。
但至於《水滸傳》後續描寫中說,武松是通過看到武大郎的骨頭髮黑認定他是被毒死的,就完全是扯淡了。
人體骨骼的主要成分是鈣,呈現黃白色,砒霜中毒的根本原因是砷中毒,而砷是不會和鈣反應的,所以也不會改變骨頭的顏色。(倒是骨頭如果被氧化或被有機物降解的時候,確實會變黑。)
砷
砒霜是三氧化二砷,也是最常用來提取元素砷的產物。那說到砒霜,就不得不說一說砷。
砷俗稱砒(注意不是砒霜),是一種具有金屬性的非金屬元素,不溶於水,但可以溶於硝酸和王水,劇毒。
砷的化學性沒什麼特別的,但是歷史上砷中毒的事件卻並不少見。
比如1900年英國曼徹斯特因啤酒中添加含砷的糖,造成6000人中毒和71人死亡。
1955~1956年日本發生的森永奶粉中毒事件,因使用含砷中和劑,引起12100多人中毒,130人因腦麻痺而死亡。
孟加拉國的砷汙染更是被世界衛生組織稱為「歷史上一國人口遭遇到的最大的群體中毒事件」。孟加拉國挖掘了許多池塘作為養殖魚類與儲水灌溉用,而中毒事件發生後科學家發現,這些富集砷的地下水就是居民集體砷中毒的罪魁禍首。
需要注意的是,我國是受砷破壞最為嚴重的國家之一,2013年《Science》報導了我國高砷地下水的分布情況,在包括河套盆地在內的乾旱地區,有高達1960萬人的生命正在受到威脅。
但也不必過於害怕,砷也是人體必備微量元素之一,因為我們平時吃的大米中其實就含有微微微微微量的砷元素,因為水稻對砷有特殊的偏好,在生長過程中會對砷進行富集,但這裡的含量都是低於安全上限的,因噎廢食,倒也不必。
想要了解更多有趣的化學知識
記得下載逗你學APP
趣味學化學
5分鐘即可get一個知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