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市資金暗流湧動:金融類集合信託規模大增 房地產類難有起色

2021-01-10 新浪財經

來源:中國證券報

入市資金暗流湧動!金融類集合信託規模大增,房地產類難有起色

戴安琪

伴隨著2020年12月集合信託數據的出爐,其2020年全年情況也浮出水面。

過去一年,集合信託總體成立規模有所增長,其中有一個數據尤為搶眼——金融類集合信託成立規模高達9069.20億元,較2019年增長超2500億元,距離萬億大關不到千億元。

分析人士稱,嚴監管、求轉型大背景疊加股市趨熱的影響,金融類信託產品的吸引力有望進一步提升。

2020年12月集合信託量價齊升

用益信託網最新數據顯示,剛剛過去的2020年12月,共有55家信託公司成立集合信託產品2000隻,成立規模為1954.52億元,環比增長12.68%。用益信託金融研究院研究員喻智認為,從募集情況來看,年底因季節性因素信託產品募集有較為明顯增加。一方面或因年末房地產信託等投資者較為熟悉的產品投放增加,募集情況略有回升;另一方面或因年末股票市場火爆,間接拉動證券投資類集合信託產品的募集。

從產品的投資領域來看,金融類集合信託產品仍最為搶眼。2020年12月,金融類集合信託產品成立規模為679.02億元,佔比第一;房地產類次之,規模為501.12億元;工商企業類和基礎產業類成立規模則分別為310.65億元和223.88億元。對此,有業內人士表示,儘管房地產類數據表現不錯,但房地產信託收緊是大趨勢,短期爆發難以持續。

圖片來源:用益信託網

收益率方面,2020年12月成立的集合信託平均收益率為6.73%,環比上升0.07個百分點。普益標準認為,在行業淨值化轉型的過程中,收益率年末「翹尾」現象恐難持續。

金融類集合信託表現搶眼

從2020年全年來看,集合信託成立規模相較2019年有所上升。2020年,集合信託成立規模共計25225.24億元,同比上升11.40%。

具體從投資領域來看,金融類集合信託可謂「獨領風騷」。2020年,金融類集合信託成立規模為9069.20億元,而2019年其成立規模僅6446.62億元;房地產類集合信託則受嚴監管趨勢影響,成立規模逆勢下跌,2020年成立規模為7429.00億元,同比下降10.28%;基礎產業類和工商企業類2020年成立規模分別為4810.82億元和3162.35億元。

某大型信託公司人士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監管趨嚴給房地產類信託業務帶來很大影響,加之監管對信託公司轉型標品業務的要求日益提高,信託公司加大其他類型品種的布局,以往連續幾年佔比下降的金融類信託受到關注;同時由於股市趨熱,進一步提升金融類信託業務的吸引力。

收益率或步入「6」時代

2020年,集合信託產品平均年收益率為7.28%,且自2020年8月以來,平均收益率僅有6%多,而2019年全年的平均年收益率為8.08%。

昔日常以高收益率著稱的信託產品為何在2020年收益率猛降?

在業內人士看來,這其中的原因較為複雜。「現階段面臨的主要問題是回報率高的優質資產逐漸減少。在市場不確定性較大的情況下,優質資產供不應求,信託公司在展業上維持相對穩健的操作將帶來收益率進一步下行的可能。」某信託研究員表示。

國投泰康信託閆旭認為,當前需要低利率政策環境,疊加下調貸款利率、加大不良資產核銷力度來向實體經濟合理讓利等因素,信託產品收益率下降趨勢短期難以扭轉。

「而違約事件的屢屢發生,是投資者選擇觀望的原因之一,也是高收益率難以延續的原因。」一位中型信託公司人士表示,部分信託公司的激進或違規經營行為引起了監管部門的重視和投資者的擔憂,短期內會對信託業的發展產生不利影響。

相關焦點

  • 集合信託七月「式微」 金融類產品蓄勢「卡位」
    用益信託網最新數據顯示,7月集合信託產品發行和成立規模雙降,環比分別下降44.76%和31.32%。具體從資金投向看,金融類集合信託產品規模為748.46億元,佔比近四成,位列第一。用益信託研究員喻智認為,7月集合信託產品發行、成立規模雙降與監管收緊關係密切。融資類信託業務是信託公司「非標」業務主力,集合信託產品更是以融資類產品為主,融資類業務規模壓降對集合信託市場衝擊明顯。
  • 集合信託收益率上行至6.73%!募集規模年末衝高三類資金規模暴增
    2020年最後一個月集合信託運營數據如何?記者從第三方獲悉,12月份集合信託產品發行微降,而成立規模增長較明顯。從募集情況來看,房地產類產品的募集規模較11月下滑10.05%,而工商企業、基礎產業等領域的信託資金募集增幅極大。
  • 金融機構年末競賽 短期高息產品分流信託資金募集
    集合信託產品成立規模已連續三周下滑,但與此同時,上周產品成立數量卻在上漲。綜合來看,集合信託產品的平均募集規模下滑。對此,用益信託金融研究院研究員喻智分析,年末銀行等機構同期推出較多的短期高息理財產品,在一定程度上分流了資金,使得投資者對信託產品大量投放反應平淡。
  • 11月集合資金信託市場發行及成立規模均上揚 主因年末翹尾因素影響
    中國網財經12月10日訊(記者 鹿凱) 據集合集合資金信託市場11月份數據,不同於此前持續下滑走勢,市場發行、成立狀況均有所回暖。其中,細分市場地產類逆勢反彈,金融類規模持續上漲,都成為促使市場短期向好重要因素。
  • 「棄重取輕」,房地產信託有了新玩法
    一直以來,個人投資者都會把房地產與集合信託聯繫到一起。這是因為,房地產行業資金需求量較大,在項目實施的過程中有土地或者在建工程作為抵/質押物,風險容易控制。這些特點容易獲得信託資金,尤其是集合信託資金的青睞。數據也顯示,集合信託中,房地產領域信託存量規模佔比一度逼近20%。但是,2015年以來,該領域存量規模佔比已連續3個季度低於10%。
  • 一季度房地產信託融資規模下降4成 部分信託項目兌付風險或將增加
    信託融資規模同比銳減42%在2020年一季度,受到疫情影響,信託遭受了重創。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信託產品的發行量出現了下降,發行價格有所降低。2020年一季度,共有63家信託公司參與發行集合信託產品6735款,環比減少了15.96%。
  • 集合信託產品星級排行榜(12.7)
    1)工商企業 工商企業一直是信託資金投向的第一大領域。2020年3季度末,投向工商企業的信託資金總額為5.42萬億元,比上年末減少662.4億元,這主要是壓降融資類和通道類業務導致資金信託的規模整體下降所致。
  • 北京信託房地產融資違規遭罰 或涉亞新集團開發項目
    2015年6月中旬,北京信託發起設立了「北京信託·增益資本2014007號集合信託計劃」,初始募集資金規模約為9.63億元。這筆信託計劃經過分批募集後,截至日前,信託計劃存續規模已經高達39.75億元。
  • 喆安房地產調控兩極分化,樓市成交下滑,房企償債壓力、融資成本雙...
    分城市看,一線城市整體供應量基本持平,成交方面量價雙漲,宅地供應量降逾四成,北上深均有宅地入市。二線城市整體供應量降逾兩成,出讓金環比增近兩成,宅地成交量增逾三成。 【土地成交點評】據統計顯示,本周房企投資拿地主要圍繞一、二線城市。隨著年末一線城市優質土地釋出,成交方面量價雙漲。
  • 信託周報(5月18日)
    集合信託4月發行2000億,基建類「雄起」工商企業類「大降」信託公司去年業績分化加劇 轉型發展取得一定成效「海航系」險企渤海人壽去年虧近14億 預付3.07億擬控股渤海信託萬向信託捲入長城集團資金泥潭,年化24%的超高罰息浮出水面
  • 用益-信託市場簡報:部分信託項目兌付風險或增加
    部分信託項目兌付風險或增加!2020年一季度同比銳減超過4成,典型房企的各渠道總融資額同比下降了超過15%。部分存量房地產信託項目的兌付風險或將由此增加,有項目開始申請信託展期。中融國際信託接棒民生信託入股蘇州國瑞4月18日,據悉,蘇州國瑞地產有限公司發聲股東變更,新增投資方中融國際信託有限公司,公司法定代表人從從「年有增」變更為「範彬」,同時範彬出任公司董事長。4月13日,中國民生信託有限公司退出投資企業蘇州國瑞地產,退出前持股比例為85.00%。
  • 「宮鬥戲」剛完結 高管選舉再現「暗流湧動」 這家券商怎麼了?
    值得玩味的是,此次選舉過程依然暗流湧動,韓本毅擔任國都證券總經理的議案出現了2票反對票。這讓人聯想起今年4月份國都證券董事長換屆選舉時上演的「宮鬥」大劇。與經營管理層選舉公告同時披露的還有國都證券25億元的再融資計劃。國都證券稱,再融資計劃目的是縮小與競爭對手的資本差距、滿足創新層掛牌條件、降低流動性風險。
  • 本周最值得購買的信託產品排行榜20201228
    據悉,為貫徹落實國務院對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增加製造業中長期貸款的有關決策部署,金圓集團旗下廈門國際信託積極響應銀保監會促進更多資金「直達」中小微企業的號召,緊跟廈門市政府持續加力抓招商促發展,在市工信局、財政局、市銀保監局的指導下,按照「政府引導、定向扶持、市場動作、投貸聯動」的原則,設立廈門市技改基金服務信託。
  • 招商證券:2021年A股資金流入規模有望超萬億
    券商資管通道業務規模大幅縮減,尤其是以通道為主的「定向資管計劃」大幅收縮,2017/4-2020/6累計減少51.8%。另外,信託去通道效果明顯,資金信託中投向金融機構的佔比下滑接近6%,而投向工商企業、基礎產業、房地產等的信託規模逆勢擴張,在全部資金信託中的佔比提升明顯,表明信託資金在去通道的同時將更大比例資金用於服務實體經濟。
  • 信託日報(5月13日)
    尤其在今年小象優品與雲南信託的合作被監管叫停後,多個資金方收緊與中小型消金平臺的合作。在信託和消費金融平臺合作趨緊的情況下,光大信託也被曝出收緊與消費分期平臺「桔子分期」在資產端的合作。不過,在近一個月以來,藍鯨財經注意到,光大信託依然發行了3期底層資產為消費金融的信託計劃,其中兩期項目為資金流向小贏普惠的弘祿系列,一期項目資金流向洋錢罐的惠瓴系列產品。相較於此前的消金類項目產品,光大信託的消費金融類產品面臨著收益率顯著下滑、風控措施收緊的情況。
  • 2020-2026年中國信託投資市場現狀深度調研及發展趨勢分析報告
    **,信託投資的資金來源是信託投資公司的自有資金及穩定的長期信託資金,而委託投資的資金來源是與之相對應的委託人提供的投資保證金。  **,信託投資過程中,信託投資公司直接參與投資企業經營成果的分配,並承擔相應的風險,而對委託投資,信託公司則不參與投資企業的收益分配,只收取手續費,對投資效益也不承擔經濟責任。
  • 安信信託的生死劫
    一位權威人士告訴記者,多年來,國之傑直接幹預安信信託的經營管理,致使公司內控形同虛設。有安信信託人士透露,安信信託僅有一個部門做通道業務,其他業務部門、各地業務中心,均是做集合信託業務的。隨著安信信託危機爆發,通道類業務已從2019年下半年的500億元壓降至200億元。「集合信託業務大部分是老闆(指高天國)自己的項目。
  • 繼集合信託「停擺」半年後,華信信託多款產品難兌付
    第一財經記者在華信信託官網上發現,華信信託多款集合資金信託兌付存在延期。  「由於融資企業無法按期償還融資本息,導致信託產品按信託合同約定進入延期期間。現將兌付方案公告如下,將延長30個工作日兌付本金及收益,延期期間按原合同約定預期收益率計付收益。」華信信託稱。
  • 2019年度中國信託業發展評析
    1.按信託資金來源劃分在監管引導下,信託業在2019年加快了轉型步伐,信託業務資金來源結構進一步優化:集合信託佔比上升,單一資金信託佔比下降,管理財產信託佔比較為穩定。從2019年2季度開始,集合資金信託佔比開始超過單一資金信託,成為最主要的資金來源。
  • 知否知否 過去一周信託界發生了哪些重要事呢 08.25
    項目方湖南裕天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裕天公司」)卻表示只在2015年-2016年從安信信託融資7.5億,此後再未收到安信信託任何款項。因此,投資者懷疑自己的資金被挪用了。8月20日,安信信託安贏長沙裕天國際商匯中心項目股權投資集合資金信託計劃(以下簡稱「裕天項目」)投資者收到上海銀保監局銀行保險違法行為舉報答覆書(以下簡稱「答覆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