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季雨季的青春是什麼原因讓16歲的孩子走上犯罪的道路?

2021-01-06 博弈高三a

#江西4死命案女嫌犯16歲#

6月24日19時許,江西贛州市南康區朱坊鄉紅心村發生一起重大刑事案件,受害人肖某英、吳某龍、吳某婷、吳某鈿經搶救無效死亡。案發後,南康警方立即啟動命案偵破機制。當日晚8時許,犯罪嫌疑人吳某華(男,43歲,南康區朱坊鄉人)、吳某(女,16歲,南康區朱坊鄉人)歸案。

花季雨季的青春,是什麼原因讓16歲的孩子走上犯罪的道路?

@博弈高三 觀點:

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都有決定性的因素,而家庭教育是預防青少年犯罪的第一道防線。

家長對青少年的犯罪還缺乏足夠的認識,雖然自己的孩子不聽話,但是不至於會犯罪。其實,很多犯罪都是從一些生活中不被注意的細節中發展起來的。

李玫瑾教授一直強調:「人生是不可以重複,不能悔牌的。人最大的課題,就是人與人、與社會相處的課題。我們不僅要嚴守法律法規,而且還要積極預防犯罪。而家庭教育在預防未成人犯罪方面有著重要的作用。」

對此您怎麼看呢?

相關焦點

  • 《花季雨季》:致我們已逝去的校園青春
    電影《花季雨季》,1997年拍攝,取景地就在蛇口育才中學,該電影改編自小說《花季雨季》,小說作者就畢業於該校.年輕人在度過他們的花季雨季。在新任班主任老師的凝聚力下,這群孩子從明朗的16歲花季進入敏感多思的17歲雨季,經歷各種成長的煩惱,留下動人的青春故事。
  • 大象筆會 | 舊書重讀之《花季·雨季》
    對80後來說,真正屬於他們的青春片,可以上溯到《花季·雨季》和《十七歲不哭》。那是中學生寫的中學生故事,成為一代人共同的青春回憶。當年看著這些小說和改編電視劇的少年少女,早已過了而立之年,是否還會懷念花季雨季的秘密,一起許下不哭心願的同伴?鬱秀說:「有的人熱衷於寫病態的青春,但青春並不是這樣的。」《花季·雨季》的青春平淡、樸素,又可愛、真誠。
  • 我的17歲,我的花季雨季.
    我在17歲的時候還是初中生,馬上要上高中了,我記得那時候看了兩部電影。一部是《我的花季雨季》具體講什麼忘記了;另外一部是忘記叫什麼名字了,是關於少年犯罪的,電影裡有個情節我記得很清楚,就是有個十幾歲的少年把剪子吞到肚子裡了,動手術取出來了,看著就可疼了!初中的時候我是班級裡的學霸,成績名列前茅,還是班幹部,深得老師們的喜歡,那種自豪感倍兒爽!
  • 《青春萬歲》、《花季雨季》、《三重門》之比較
    《青春萬歲》、《花季雨季》、《三重門》都是反映中學生生活的長篇小說。然而,時代不同,作者心態不同,呈現給我們的生活也不同。是否可以說,二十世紀五十年代的王蒙所寫的《青春萬歲》充滿了理想主義色彩,九十年代鬱秀的《花季雨季》則渴求用更現實的眼光看待青少年和他們的成長,而世紀之交的韓寒所寫的《三重門》則含有更多生活主義的東西?
  • 《花季雨季》鬱秀:青春文學 不再是配角
    文=魏鼎編輯=謝佩君做自己的主才能做好的文|- 《花季雨季》作者 鬱秀 -|晶報:我們還是從您的《花季·雨季》談起,這本小說曾被改編為電影、電視劇、連環畫,據說至今已銷售100多萬冊,「花季」、「雨季」幾乎成為青春的隱喻——您能不能跟我們分享一下當初創作的狀態與背後的故事?
  • 想當年|《十六歲的花季》:逝去的不僅是青春
    這是綜合成千上萬個十六歲的孩子的經歷編織的一曲歌、一首詩、一個夢。」凡是觀賞過《十六歲的花季》的朋友,都不會對這段出現在每一集開頭的念白感到陌生。如此感性又富有詩意的話語,再也沒有在熒幕上出現過。只是,當年坐在電視機前的觀眾裡,又有誰會想到這一點呢?
  • 還記得《16歲的花季》嗎?原來我們的青春已經那麼遙遠
    那麼對於70後的你們還記得《16歲的花季》嗎?「你以為這是故事,那麼你錯了。你以為這是生活,那麼我錯了。這是綜合成千上萬個十六歲的孩子的經歷編織的一曲歌、一首詩、一個夢。」凡是觀賞過《十六歲的花季》的朋友,都不會對這段出現在每一集開頭的念白感到陌生。
  • 【原創】《花季 雨季》-李媤婼、 周雨荷、王思穎演唱
    花季 雨季 ——獻給中高考的學生們 作詞:李學亮
  • 你所嚮往花季雨季年齡的愛情
    17、18歲這個年紀的孩子們正處在花季雨季的年齡,有太多的東西需要他們去嘗試和經歷,當然也包括純真的愛情。在此之前,不論是書本還是電影都給了他們無數關於「愛情」的假設。但是,要知道生活不是小說,也不是電影。
  • 一代人的青春戀歌:《十六歲的花季》
    你以為這是故事那麼你錯了你以為這是生活那麼我錯了這是綜合成百上千個十六歲孩子的經歷編織的《十六歲的花季》之後,國內出了一系列的校園影視劇,《萬歲,高三二2班》《校園先鋒》《花季·雨季》《第三軍團》《男生賈裡》等,其實也都各有特色,有些我還真是很喜歡看的。但無可爭議的是,這些作品都沒有企及《十六歲的花季》的高人氣和藝術成就。
  • 最早的青春校園劇《十六歲的花季》一代人的青春記憶
    電視螢屏上,經典的青春校園劇不算多。聊起印象深刻的青春校園劇,90後的記憶是《十八歲的天空》、80後難忘的是《十七歲不哭》,而70後最難忘的一定是《十六歲的花季》。「吹著自在的口哨開著自編的玩笑、一千次的重複瀟灑把寂寞當作調料;外面的天空好狹小我的理想比天高,外面的世界很寬闊我什麼都想知道;在這多彩的季節裡編首歌唱給自己,尋個夢感受心情其實一切都是朦朧。」歡快的節奏,朗朗上口的歌詞,將青春年少的百態展現無遺。這就是國內第一部青春校園劇《十六歲的花季》的主題歌。
  • 過春天:16歲少女的走私故事,深港版「青春禁忌遊戲」
    《過春天》給了青春片該有的模樣,導演輕巧地接住了時代的瞬間,給一個時代的產物切片,展示了時代大背景下少女的成長。文 | Lorenzo 編輯 | 奎因一個在香港出生拿香港護照,卻居住在內地深圳的16歲花季少女「佩佩」,每日都需要往返通過香港深圳海關。
  • 《十六歲的花季》主創30年後重聚
    這是綜合成千上萬個十六歲的孩子的經歷,編織的一曲歌、一首詩、一個夢。」30年來,凡是看過《十六歲的花季》的觀眾,都不會對每集開頭的這段念白感到陌生。   1990年,由中央電視臺、上海電視臺共同攝製,富敏、張弘執導,吉雪萍、池華瓊、楊曉寧、何威等主演的電視劇《十六歲的花季》首播。短短12集,卻始料未及地盛況空前,掀起了當年的討論熱潮,成為一代人的「回憶殺」。
  • 青春留影機之經典電視劇:《十六歲的花季》
    青春不再,可青春時期留下的美好回憶還在。假期期間,抽空重溫了很小的時候喜歡看的電視劇《十六歲的花季》,感慨萬千,仿佛又回到了那段曾經懵懂美好的青春歲月,以及難忘的校園生活。有關青春的電視劇《十六歲的花季》是1989年在中央電視臺播出的電視劇
  • 1990年3月6日電視劇《十六歲的花季》首播
    每當這段熟悉的開場白響起,「白雪、歐陽、陳非兒、韓小樂」這些青春陽光的螢屏形象,那花季般的歲月仿佛又出現在眼前。這部由上海電視臺和中央電視臺合拍的電視劇是當時國內最長的一部青少年題材作品,共有十二集。故事以一所上海重點中學為背景,生動細緻地描繪了八十年代學生色彩斑斕的生活。該片由張弘、富敏夫婦共同執導。在拍攝《十六歲的花季》前,他們的製作班底已經拍攝過眾多引起社會強烈反響的作品,如《窗臺上的腳印》、《窮街》等。
  • 《十六歲的花季》要重播啦!長大後的「白雪」「袁野」現在怎麼樣了?
    這是綜合成千上萬個十六歲的孩子的經歷,編織的一曲歌、一首詩、一個夢。」30年來凡是看過《十六歲的花季》的觀眾都不會對每集開頭的這段念白感到陌生1990年,由中央電視臺、上海電視臺共同攝製,富敏、張弘執導,吉雪萍、池華瓊、楊曉寧、何威等主演的電視劇《十六歲的花季》首播。
  • 《十六歲的花季》主創30年後重聚:劇組不散,吉雪萍是群主
    這是綜合成千上萬個十六歲的孩子的經歷,編織的一曲歌、一首詩、一個夢。」30年來,凡是看過《十六歲的花季》的觀眾,都不會對每集開頭的這段念白感到陌生。「有學生寫的,也有老師寫的,年齡最大的寄件人68歲。」張弘說。回望16歲,一半是天真懵懂,一半是躍躍欲試的「成熟」。12集的電視劇《十六歲的花季》,就是導演們送給少年人的一首詩。
  • 《十六歲的花季》主創30年後重聚:劇組不散,吉雪萍是群主
    這是綜合成千上萬個十六歲的孩子的經歷,編織的一曲歌、一首詩、一個夢。」30年來,凡是看過《十六歲的花季》的觀眾,都不會對每集開頭的這段念白感到陌生。  1990年,由中央電視臺、上海電視臺共同攝製,富敏、張弘執導,吉雪萍、池華瓊、楊曉寧、何威等主演的電視劇《十六歲的花季》首播。短短12集,卻始料未及地盛況空前,掀起了當年的討論熱潮,成為一代人的「回憶殺」。
  • 林志穎《十七歲的雨季》,回首明星們的十七歲,絕對想不到
    ▊《十七歲的雨季》的創作靈感《十七歲的雨季》是由潘芳烈作詞、作曲,屠穎編曲,林志穎演唱的勵志歌曲,收錄於林志穎1992年2月28日發行的專輯《不是每個戀曲都有美好回憶》中。17歲的林志穎正是以這首《十七歲的雨季》在娛樂圈成名,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紅遍了大江南北,綽號「亞洲小旋風」,被媒體稱為娛樂圈「最神的神話」。
  • 紀念一下曾經肆意揮霍的青春——《十六歲的花季》
    ——作者 最近看到一條消息,修復版的《十六歲的花季》將要在東方影視頻道假日劇場重播1990年,由中央電視臺、上海電視臺共同攝製,富敏、張弘執導,吉雪萍、池華瓊、楊曉寧、何威等主演的電視劇《十六歲的花季《十六歲的花季》承載了許多的人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