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19年1月1日,新年好呀,感謝大家在過去的幾年裡一直陪伴著紅顏秀影,在2019年我們將繼續為大家推薦優秀的影視作品,並且帶來走心、原創的影評!
在2018到2019的跨年之夜,有一部電影成為了大家最大的期待,9:40開場,00:00散場,在電影結束的一瞬間,剛好觀眾們就迎來了2019年,非常詩意的電影名,具有儀式感的《地球最後的夜晚》,剛好契合了「2018最後的夜晚」,抖音、微博上的用戶還很浪漫的召集了一場「新年一吻」的活動。
留著長捲髮、穿著墨綠色的修身連衣裙、塗著優雅美豔的紅唇,湯唯和黃覺仰拍的親吻畫面,也讓粉絲認為這是一部浪漫深情的愛情電影,《地球最後的夜晚》光是預售票房就突破了一億,可以說是2018年最成功的一次電影營銷。
紅顏秀影也興致勃勃的購買了跨年場的電影票,然而非常戲劇性的是:《地球最後的夜晚》在開場前座無虛席,影片播到20分鐘開始有觀眾陸續離場,一個小時後,觀眾已經走了一半,等到跨年時刻,電影院裡的觀眾幾乎寥寥無幾,豆瓣評分也掉到了現在的6.8分。
《地球最後的夜晚》在營銷上無疑獲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是在口碑和評價得到的反饋,卻落差極大,那麼這部《地球最後的夜晚》究竟怎麼樣呢?
《地球最後的夜晚》的導演名叫畢贛,2016年,他執導的《路邊野餐》不僅以「優雅詩意的長鏡頭奠定了自己的電影基調」,更讓人驚訝感嘆到這位新人導演身上的靈氣和創造力。
而觀眾們對《地球最後的夜晚》的評價是:「更加綿長細緻的《路邊野餐》」,畢贛所追求的的電影藝術,不是賈樟柯那樣展現動蕩社會中邊緣人的處境,也不是李安那樣中西文化的交融,和細膩又動人的情感展現。
畢贛的電影非常私人,以時間、回憶、夢境、幻想這樣意識流的影像組成,並不十分親和觀眾,甚至有些粗糙和莫名,其中偶爾會迸發出的靈氣和不完美,卻讓人對其未來充滿期待,並能夠共情到一種人類腦海底層未知的、潛意識裡的幻想與意識流式的東西……所以這部《地球最後的夜晚》收到這樣兩極分化的評價,也非常自然!
這不是一部劇情跌宕起伏、特效場面宏大的商業電影,講述的是一段隱秘的夢境,晦澀難懂、沒有邏輯、前後並不連貫,所以喜歡的人會非常喜歡,而不受用的觀眾自然認為「自己被騙了」。
《地球最後的夜晚》講述了發生在貴州的一些瑣事與記憶、夢境混合的故事,羅紘武因父親離世再次回到貴州,12年前,好友白貓被殺,羅紘武在追查兇手左宏元的過程中,被兇手的情人萬綺雯所利用,從此以後,這個神秘的女人,構成了他所有的記憶、欲望、信念和夢魘,一段追尋之旅讓他發現了被隱藏多年的秘密……
《地球最後的夜晚》並不是抖音宣傳上那樣的愛情電影,也不是劇情電影,它反而是一種非常隱秘悠長的意識流電影,所以我們欣賞這部《地球最後的夜晚》時,也不能以「看懂」、分析劇情為切入點,而是要看到這部電影的開創性以及那些隱秘的腦海、情感深處不可言說的部分。
首先電影非常開創性的採用了前70分鐘2D觀影,後半段轉3D觀影的方式,以及載入史冊的近一個小時的3D長鏡頭,都充分了這部電影的噱頭,不僅僅是《地球最後的夜晚》,網飛在跨年夜推出的《黑鏡:潘達斯奈基》也完全革新觀眾們的觀影方式,不是單純的輸出、傳遞內容給觀眾,而是讓觀眾為主角做出選擇,甚至為選擇結局。
而《地球最後的夜晚》也提到過:「這不是一部2D電影,但是你可以選擇在適合的時候和男主角一起戴上眼鏡。」而最後那接近1小時的3D長鏡頭又給我們帶來一種無與倫比的浸入式的觀影感,我們直勾勾的看著鏡頭裡的人物,詭異又富有詩意,不知所以又形式感十足的一舉一動,仿佛和男主角一樣沉浸在一場無邏輯、天馬行動的夢中。
而如今的人們,走進影院,無非就是想經歷一點讓自己目瞪口呆的事情,全世界的導演和編劇也在想辦法能從影視劇的形式上做出革新!
關於夢境的電影,紅顏秀影其實在之前也為大家介紹過多部,大衛林奇那晦澀難懂、詭異又綺麗的《穆赫蘭道》,高司令主演的閃爍唯美的《生死停留》,諾蘭的《盜夢空間》,科恩兄弟那處處透露著壓抑、怪誕感的《大衛芬克》……我們為什麼會做夢?就像我們為什麼會愛電影一樣,是難以回答的感性問題。
《地球最後的野餐》裡說:「我們知道電影裡的故事一定是假的,它是由一個又一個的鏡頭組成的;而記憶是真假混雜的,我們分不清真假。」
當電影院的光線一暗下來,我們所有人的目光就會被大熒幕的光影吸引,我們感受到的是整個人仿佛被帶入到電影中人們的生活場景中,如夢似幻,在兩小時中,我們可以暫且忘掉現實生活平庸的煩惱,進入另一種全新的人生,而夢境也是如此,即使在醒來後我們知道夢裡都是假的,但是夢境會被解析成與我們息息相關的真實生活,它是無法實現的現實渴望,矛盾衝突的精神人格,斷裂倒錯的記憶,隱秘壓抑的潛意識,現實中無法釋放的欲望、愛和仇恨,是從規範中解脫的時間概念,是非理性的的真實。
而《地球最後的夜晚》講述的主線故事其實也非常簡單,主人公在老家的故地重遊,使他產生的回憶和尋找,而配合著3D鏡頭的則是,電影通過種種意象、臺詞和神秘感,給我們呈現的那種夢境般的飄忽、真實與幻想交疊的感受。
就像《穆赫蘭道》裡的女主角,根據夢境來咖啡館裡找尋的男人,在詭異小屋裡的尋找、突然出現在自己家中的失憶美人……都有一種現實生活裡難以見到的、發生的事物的不真實感。
而《地球最後的夜晚》裡的各種意象、故事和情節,也製造出了這種在千裡夜奔時,才會有的黑暗下的朦朧感,詩意的尋找、以及夢境裡的不真實的美感。
現實主義給我們的震撼來自於現實的殘酷、真實,而這樣感性的浪漫、文藝、懸疑,帶給我們的則是與主人公一起,肆無忌憚地尋找著自己情感、潛意識深處無邏輯的、玄幻的東西,追求的是一種巧合上的偶遇,一種意識上無理由的追尋,一種失去東西的失而復得,一種漫無目的的流浪散步。
比如電影中,一趟旅程的火車上遇見一個黑色長髮,紅唇紅色指甲,穿著墨綠色絲綢裙子向你借火的美麗女人;比如在撞球廳裡,又見到的一個長得和以前的女人很像,但又不是她的短髮女人;比如在漆黑的山洞裡,遇見一個靈巧的小男孩,他騎著車帶你尋路,那條路卻是從高山上滑下去,他和你明明只遇見了二十分鐘卻有一種心有靈犀的感覺和約定「下次見到我要教我旋轉球」……這種遇見是有一種命中注定之感,而不是人海裡的擦肩而過,在這麼多人的星球上總有些人和一些人相遇,即使他們沒有血緣關係和曾經,這的確是一種緣分。
探過一個幽深潮溼的隧道,進入一個狹小簡陋的房間,就仿佛揭示了地牢的守夜人,到達了夢境的入口,不論是《搏擊俱樂部》裡愛德華諾頓在洞裡看見的企鵝、還是《鬼吹燈》裡的地下洞穴,幽長黑暗的洞穴總給人一種神秘的聯想,主人公在裡面探索著,總有可能遇到什麼!而電影一開始時,黃覺也是在一個狹長的洞穴裡跟隨著湯唯審美又誘惑的背景,電影裡的黃覺說:「我在坐火車時,在一個隧道裡遇見了死去的朋友!」
黑夜裡拖著火把,逼著男人和自己私奔的「母親」,用母親名字造成的餐廳,和照片上母親很像的神秘女人,神秘女人想吃的野柚子、玩水果機的女人打中的野柚子;旋轉起來就能飛起來的桌球拍;神秘女人痴迷的那個世界上最幸福的房子,卻在男主角看到前就被燒成毀滅;快要落地又一閃而過沒了鏡頭的水杯;終究沒找到的長髮女人;沒有偷到錢財,卻偷到的虛偽但是美麗的故事;失去的父親、離開的母親、打掉的孩子;緩緩下滑穿越黑暗不用走路帶我們到陸地的椅子……所有一切短暫的遇見,都預示著失去!只有夜晚和夢境才有這樣的魅力,能夠使白天的循規蹈矩變得又無限可能,能夠實現我們潛意識裡探尋的、幻想的神秘。
「你怎麼可以送人表呢,表代表永恆啊。」「你怎麼可以送人煙花呢?煙花代表短暫啊。」當黑膠唱片旋轉起來,時間也不再線性變化,而是變成一個輪迴的圓;當夜色來臨,夢境將至,所有的真實和夢境也可以交替進行。
當夜幕降臨,無論我是彌留之際的老者,是回到故鄉鄉音無改的中年人,是熱衷危險、潛伏在洞中的少年,是在火車裡借火的漂亮女人,還是舉著火把瘋狂赴愛的中年女人,我都是人間遊走的幽靈,在現實和夢境之中捕夢人,點燃的煙火、念念不忘的那句咒語,它讓宇宙如生命般旋轉,湮滅無數的選擇,而地球依舊自傳,我漫無目的的前行,我像女人手中人人畏懼的火把、突然滑落的杯子,帶著救贖和尋找似的獻身,在旋轉的黑膠唱片上,一次次的,與你相遇。這是地球最後的夜晚,我們來一起沉浸入一場漫長的夢境吧。
即使是「支離破碎的故事」,但《地球最後的夜晚》是如夢般的電影,若不是為了表達夢境,或與夢境相似的種種現實,那電影就毫無意義,無論到底有多麼努力的靠近現實,電影永遠都是夢的代名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