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大寒,伴著清晨的陽光,伴著愉快的心情,新的一天又開始了。在這新的一天裡,祝您健康好身體,快樂又美麗!
大寒北風嘯,寒氣身邊繞。大寒節氣,一絲溫暖把情誼相連,幸福味道貴在簡單溫暖,大寒節氣,氣溫漸涼,所以提前精心編制了微信,寄上我暖暖的情意,帶去我深深的關懷, 大寒時節,祝您溫暖健康!
鄉村記憶
作者:毛夢溪
鶯在飛,風在追,花開水聲把思念吵醒。
猶記得低矮的屋簷,還有舊日的河堤。
鶯在飛,風在追,花開水聲把思念吵醒。
爺爺嘮叨陳年的往事,奶奶有板有眼呼喚我的小名。
人若樹,情若藤,夜雨天明把往事數盡。
猶記得泥濘的鄉路,還有狹窄的村口。
人若樹,情若藤,夜雨天明把往事數盡。
父親瘦弱踽踽的背影,母親送兒遠行那糾結的眼神。
夜來幽夢鄉關近,月搖池菏花弄影,
思不盡,思不盡,思不盡忽近忽遠故鄉雲。
夜來幽夢鄉關近,月搖池菏花弄影。
思不盡,思不盡,思不盡愈遠愈近故鄉情!
大寒至 堅冰深處春水生
大寒是二十四節氣中的最後一個節氣。每年1月20日前後太陽到達黃經300°時為大寒。大寒,是天氣寒冷到極點的意思。
歲末天冷到極點,物極必反,明天始一天天走向立春。古人說,大寒後五天,母雞先感知春意,開始抱卵,準備育小雞了。再五天,鷹隼開始搏擊長空。再五天,立春,堅冰凍透了河心。按物極必反原理,堅冰深處春水生,凍到了極點,就要開始轉向消融了。
大寒雅事
大寒 | 凜凜年關,暖雪杪歲。徵鳥厲疾,水澤腹堅。鳥報農時,幽蘭吐瑞。正是淒淒歲暮風,翳翳經日雪的年節,戶戶臘肉魚鮝,家家麻將熱茶。尾牙換盞推杯,年終觥籌交錯。萬裡故鄉燈火,臘雪除舊飾新,暖榻與新被,只待遊子歸。只是故裡鄉音客,小兒終不識。一年終章,至此輪回。
大寒是二十四節氣之一最後一個節氣。每年1月20日前後太陽到達黃經300°時為大寒。《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十二月中,解見前(小寒)。」《授時通考·天時》引《三禮義宗》:「大寒為中者,上形於小寒,故謂之大……寒氣之逆極,故謂大寒。」中國古代將大寒分為三候:
一候雞乳;
二候徵鳥厲疾;
三候水澤腹堅。
就是說到大寒節氣便可以孵小雞了。而鷹隼之類的徵鳥,卻正處於捕食能力極強的狀態中,盤旋於空中到處尋找食物,以補充身體的能量抵禦嚴寒;在一年的最後五天內,水域中的冰一直凍到水中央,且最結實、最厚,孩童們可以盡情在河上溜冰。
俗話說:「花木管時令,鳥鳴報農時」。此外,大寒出現的花信風候為「一候瑞香,二候蘭花,三候山礬(生於江南一帶)」。亦可作為判斷大寒的重要標誌。
大寒節氣裡,各地農活依舊很少。北方地區老百姓多忙於積肥堆肥,為開春作準備;或者加強牲畜的防寒防凍。南方地區則仍加強小麥及其他作物的田間管理。廣東嶺南地區有大寒聯合捉田鼠的習俗。
🍀 大寒養生
大寒時值「四九」、「五九」之間,民間流傳「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這恰恰反映出大寒節氣處於季節更替的階段,因此氣候常不穩定。而在這個時期,食療養生就成了古代物資貧乏時極受人重視的事情。
大寒期間,天氣寒冷,是感冒等呼吸道傳染性疾病高發期。適宜多吃些生薑、大蔥、辣椒、花椒、桂皮、羊肉等食物,以防禦風寒邪氣的侵擾;飲食不宜過鹹,切忌寒冷食品。
大寒時節,保健以防「寒」為主。防頸寒,戴圍巾穿立領裝;防鼻寒,晨起冷水搓鼻;防肺寒,喝熱粥散寒;防腰寒,雙手搓腰;防足寒,熱水泡腳。
此節氣要預防心腦血管病、肺氣腫、慢支氣管炎,早晨和傍晚儘量少出門。早晚室內要通風換氣。室內取暖時要在地板上潑些水或晾一些溼毛巾以保室內溼度。多喝白開水,補充體內水分。
冬季情緒容易低落,要注意保持心情舒暢,心境平和。改善情緒的最佳方法就是活動,如慢跑、滑冰、跳舞、打球等。
❄️ 大寒民俗
大寒是全年二十四節氣中的最後一個節氣。此時天氣雖然寒冷,但因為已近春天,所以不會像大雪到冬至期間那樣酷寒。
這時節,人們開始忙著除舊飾新,醃製年餚,準備年貨,因為中國人最重要的節日—— 春節就要到了。大寒節氣中充滿了喜悅與歡樂的氣氛,是一個歡快輕鬆的節氣。
小寒大寒,殺豬過年
儘管此時節天氣寒冷,卻抵擋不住人們「迎年」和「忙年」的熱情,人們開始忙著買年畫、彩燈、鞭炮、香火、殺年豬、灌香腸、醃臘肉,陸續為春節做準備。
祭灶:糖粘灶王嘴
大寒期間,農曆臘月廿三為祭灶節,自然就少不了祭灶的習俗。
傳說,灶王爺是玉皇大帝派到每個家中監察人們平時善惡的神,每年歲末回到天宮中向玉皇大帝奏報民情,讓玉皇大帝定賞罰。因此,送灶時,人們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其中,後三樣是為灶王爺升天的坐騎備料。祭灶時,還要把關東糖用火化開,塗抹在灶王爺嘴上,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不讓灶王爺說壞話。
常用的灶神聯往往寫著「上天言好事,回宮降吉祥」和「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之類的字句。
尾牙:買賣人設宴
尾牙祭|每到大寒節,人們便開始忙著除舊布新,醃製年餚,準備年貨。
尾牙源自於拜土地公做「牙」的習俗。所謂二月二為頭牙,以後每逢初二和十六都要做「牙」到了農曆十二月十六日正好是尾牙。尾牙同二月二一樣有春餅(南方叫潤餅)吃,這一天買賣人要設宴,白斬雞為宴席上不可缺的一道菜。據說雞頭朝誰,就表示老闆第二年要解僱誰。因此有些老闆一般將雞頭朝向自己,以使員工們能放心地享用佳餚,回家後也能過個安穩年。
時至今日,尾牙祭已經慢慢退出了大寒習俗,但中國福建沿海、臺灣等一些地方仍保留著尾牙祭的傳統。
雞湯糯米飯
嶺南民諺有云:「小寒大寒,無風自寒。」在傳統節氣中極冷的一天,廣東民間形成吃糯米飯的習俗。過去窮人家防寒條件簡陋,沒有更多營養品食用,從大寒開始吃上一碗糯米飯就算是補身體了。中醫認為,糯米性溫、味甘,入肺、脾經,有補虛、補血、健脾暖胃作用,是一種溫和的滋補品。
如今在廣東常見這樣的情景:大寒來臨前,家家戶戶煮上一鍋香噴噴的糯米飯,拌入「腊味」、蝦米、幹魷魚、冬菇等,以迎接傳統節氣中最冷的一天。
在大寒時節,南京人的日常飲食多了燉湯和羹。傳統的「一九一隻雞」的食俗仍被不少市民家庭所推崇,南京人選擇的多為老母雞,或單燉,或添加參須、枸杞、黑木耳等合燉,寒冬裡喝雞湯真是一種享受。
二十四節氣,每一個都是中華文化的瑰寶,當中衍生出的各種應節食俗和習俗,在如今仍值得細細品味當中的美好寓意,過了大寒,又將迎來新一年的節氣輪迴,萬物更新,在這最後的一個節氣裡,我們更應該洗淨身心,以待來年的驚喜。
大寒過後,從明天始一天天走向立春,春天的腳步近了,人間四月天就在眼前。
3張圖告訴你:什麼叫換位思考!
01
生活換位思考,珍惜才配擁有
這張圖告訴我們:生活本來不容易 ,當你覺得容易的時候,肯定是有人在替你承擔屬於你的那份不容易,生活經常換位思考,珍惜才配擁有。
02
想法換位思考,感恩與理解一人請一個瞎子朋友吃飯,吃的很晚,瞎子說很晚了我要回去了,主人就給他點了一個燈籠,他就很生氣的說:"我本來就看不見,你還給我一個燈籠,這不是嘲笑我嗎?"主人說:因為我在乎你才給你點個燈籠,你看不見,別人看得見,這樣你走在黑夜裡就不怕別人撞到你了,瞎子很感動! 理解不同,結果就不一樣,我們要學會換位思考。每一件事用不同角度看,就會有不同的見解!
03
位置換位思考,尊重別人就是尊重自己
你有一個女兒,你希望她的婆家要多給彩禮,你有一個兒子,你嫌親家要的彩禮太多;你有一個兒媳,你嫌兒媳事太多,不懂事,你有一個女兒,你希望她掌管婆家大權。
你開車時,討厭行人;你走路時,討厭車。
你打工時,覺得老闆太強勢太摳門;你當老闆後,覺得員工太沒責任心沒執行力。
你是顧客,認為商家太暴利;你是商人,覺得顧客太挑剔。
——別在自己的位置上看別人,要多在別人的位置上看自己換位思考,將心比心。
做人,要懂得換位思考,善待別人。
能感受別人的難處,是關懷;能體諒別人的不易,是寬厚;能饒恕別人的錯誤,是大度。生命,是一種回聲。贈人玫瑰,手有餘香。愛出者愛返,福往者福來。
七不出,八不歸,原來是這個意思,我們誤解了好多年!
春節臨近,出行的人們越來越多。有句老話兒叫「七不出,八不歸」也開始被大家提及起來!那麼,究竟什麼是「七不出,八不歸」?這句話到底有沒有道理呢?
老話說「七不出,八不歸」,因此很多人都在農曆初七這一天不出門,初八則不回家。更有人連農曆十七、十八、二十七、二十八這幾天都算了進去。對此,有人批評說這是封建迷信,是老祖宗流傳下來的糟粕。其實,這兩種說法都不對!
七不出,八不歸。這確實是老祖宗傳下的教育人的話。其正確的解釋應該是這樣的:
說的是出門前,有七件事沒辦好不要出門。
這七件事是:柴、米、油、鹽、醬、醋、茶,即平常我們說的開門七件事。
以前出門的人往往是當家人,是一家的主心骨,因此,必須安排好家裡的生活才能出門。
說的是出門後,有八件事沒做好不要回家。
這八件事是:孝、悌、忠、信、禮、義、廉、恥。
這是古人的八條做人基本道德準則,違犯了任何一條,都是對不起祖宗,都無臉面對家人。
中國五千年的文明博大精深,每一句流傳下來的老話都有其深刻含義,切不可貼上封建迷信的標籤而一棒打死。更不能妄自菲薄,忘了老祖宗的教訓。
您千萬別誤解了「七不出門,八不歸家」的真正意義哦。回家,是最好的禮物!這句祖訓也應當時刻謹記於心,激勵我們去更積極努力地面對生活!
老祖宗留下來的金句
句句在理兒
2018年1月20日 星期六 戊戌年(狗) 臘月初四
溫馨提醒您關注佳澤文化公眾號:
1、歡迎親們留言並點擊右上角把佳澤文化置頂,第一時間免費接收內容推送,點擊佳澤文化藍色字體關注哦!
2、打開我的相冊佳澤◆每日問候,點擊佳澤文化藍色字體關注哦!
3、打開朋友圈佳澤◆每日問候,點擊佳澤文化藍色字體關注哦!
覺得不錯,動動您小手指點擊上面二維碼關注公眾號哦!
我們致力於保護作者版權,部分作品來自網際網路.無法核實真實出處,如涉及侵權,請直接聯繫小編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