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遼關內侯,張郃都亭侯,關羽漢壽亭侯,這些爵位差別有多大?
《三國志·張遼傳》記載:「太祖破呂布於下邳,遼將其眾降,拜中郎將,賜爵關內侯」,《三國志·張郃傳》記載:「拜郃偏將軍,封都亭侯」;《三國志·關羽傳》記載:「曹公禽羽以歸,拜為偏將軍,禮之甚厚。曹公即表封羽為漢壽亭侯」。
-
漢壽亭侯是什麼官職,能讓關羽極為珍惜?
這也是關羽有生之年唯一的一次爵位封賞,並且還是他一人獨享,能不珍惜嗎!但是,「漢壽亭侯」並非官職,而是可以世襲的、有封地的「爵位」。此後,關羽又分別得到劉備的三次封賞,即:建安十三年,赤壁之戰後,關羽被封為「襄陽太守、蕩寇將軍」;建安十九年,劉備入主益州後,「拜羽董督荊州事」;建安二十四年,劉備進位漢中王,「拜羽為前將軍,假節鉞」。
-
關羽以「漢壽亭侯」 自居,來自於曹操的冊封
而關羽回答投降的條件是:「一者,吾與皇叔設誓,共扶漢室,吾今只降漢帝,不降曹操;二者,二嫂處請給皇叔俸祿養贍,一應上下人等,皆不許到門;三者,但知劉皇叔去向,不管千裡萬裡,便當辭去:三者缺一,斷不肯降」。
-
「漢壽亭侯」是個多大的官職,能讓關羽極為珍視
為了防止劉備站穩腳跟,發展壯大自己的勢力,第二年,曹操在和袁紹官渡決戰前夕,抽空親自率領大軍擊敗了劉備,並且俘虜了關羽,並表他為偏將軍。上圖_ 官渡之戰,是東漢末年「三大戰役」之一收拾了劉備之後,曹操才放心的率軍到達官渡,和袁紹隔河對峙。袁紹派名將顏良、淳于瓊等人,率兵十萬,攻打曹操地盤白馬。白馬告急,曹操於是親率大軍前去馳援,並派關羽為先鋒。
-
漢壽亭侯究竟是一個什麼級別的侯爵,為什麼能讓關羽極為珍惜呢?
根據《後漢書 百官志》記載,是為如此:「列侯功大者食縣,小者食鄉、亭。」這也就是說,所封侯爵,在東漢時期有三種,分別是縣侯、鄉侯與亭侯,其中縣侯地位級別最高,這是依據著行政區劃而施行的封侯體系。如蜀漢後期魏延封為南鄭侯,是為縣侯,張飛為西鄉侯,是為鄉侯,而關羽的漢壽亭侯,則是最低級別的亭侯。
-
為啥關羽是五虎上將之首,比一比才知道漢壽亭侯到底有多金貴
01 漢壽亭侯的該怎麼念漢壽亭侯該怎麼念,歷來有不同看法。有人認為該念漢-壽亭侯的,意大漢朝的壽亭地方上的侯。漢末雖然天下大亂,雖然漢獻帝不過淪為了沒有實權的吉祥物,但無論如何,大義名分擺在那裡,包括曹操在內的各路諸侯,還是尊奉漢獻帝為天下唯一的皇帝,關羽特意說是自己是漢朝的壽亭侯似乎有些多餘。
-
關羽的漢壽亭侯是什麼級別?
大名鼎鼎的「飛將軍」李廣雖然名垂青史,但卻一直因達不到封侯標準,所以才有了「李廣難封」的遺憾。然而到了漢武帝執政後期,國家因常年徵戰導致國庫空虛。漢武帝為了籌措軍費開始出售自關內侯以下的爵位,於是許多豪門大戶因此封爵,爵位的含金量也大大降低。
-
為何關羽寧願接受曹操封的漢壽亭侯,也不願接受劉備封的漢壽縣侯
東漢末年,曹操曾上表天子(漢獻帝)為關羽請功,而天子也沒有吝嗇封賞,所以關羽得到了曹操給予他的漢壽亭侯爵位。後來關羽帶著兩位嫂子千裡尋兄,並最終回到了劉備身邊。而劉備在與曹操交戰於漢中並取勝後,也是在群臣的擁戴下自立為漢中王。
-
關羽「漢壽亭侯」的封號,被許多人竟誤讀至今
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方藍色字體「關公」再點擊「關注」免費加入我們。
-
赤壁之戰後,張飛為何棄矛改用新亭侯刀作為自己的武器?
但是,考究歷史,就會發現,張飛除了矛之外,還有一把非常著名的武器,新亭侯刀。這把刀也被網絡列為十大名刀之一。關於新亭侯刀的記載也只有一句,出自《古今刀劍錄》:張飛初拜新亭侯,自命匠煉赤朱山鐵為一刀,銘曰新亭侯蜀大將也。後被範強殺,將此刀入於吳。翻譯成白話就是:張飛剛剛封為新亭侯的時候,親自命令工匠冶煉赤珠山鐵做了一把刀,銘文為:新亭侯蜀大將也。後來張飛被範強殺害,將新亭侯刀送給了吳國。並沒有關於新亭侯刀造型的記載。
-
關羽的漢壽亭侯聽起來很叼的樣子,那萬歲亭侯不是更叼嗎?
我們都知道關羽被曹操封漢壽亭侯,在當時,曹操手下甚至全國將領侯爵並不多的時候,是非常榮耀的一件事。而萬歲我們通常指皇帝,千秋即千歲,指王爺。所以萬歲亭侯,不就是跟皇帝和王爺沾邊了嗎?那應該是很叼的樣子才是吧?我們先來看看都有什麼人當了萬歲亭侯。
-
關羽不死劉備不敢稱帝?不要再被欺騙了
關羽劇照關羽的不屑受封,不等於劉備因為關羽不敢稱帝首先明確幾個數據,劉備是在建安二十四年,也就是公元219年秋自立為漢中王的,劉備稱帝是在章武元年,也就是公元221年稱帝的。關羽則死於公元220年。劉備確實有稱帝的心,但稱帝的心絕不可能在那個時候表露出來,而且當時劉備在漢中,關羽在荊州,又怎麼有關羽反對之說呢?他根本就沒有參與議事,更別說發表意見了。而許多人認為關羽忠於漢室不忠於劉備的重要一點,就是漢壽亭侯這個封號。這裡面有一個誤解。首先,關公顯聖殺呂蒙的橋段,是《三國演義》的情節以及民間傳聞,並不真實,而關羽自稱的漢壽亭侯,是他的爵位。
-
關羽的漢壽亭侯在當時能拿多少錢工資?
」有人指出,關羽的封號爵位是漢壽亭侯,應該讀作「漢壽-亭侯」或者是「漢壽亭-侯」,而不是「漢-壽亭侯」。馬連良先生的唱詞中認為關羽「漢-壽亭侯」是大漢的壽亭侯,所以省略掉了「漢」字,直接唱「二弟壽亭侯」。但是實際上按照兩漢三國時期的官制,漢壽是個地名,亭侯是關羽的爵位。關羽的「漢壽亭侯」意思是關羽是「漢壽」這個地方的亭侯。隱含的含義是,關羽可以自由支配漢壽亭這個地方一亭的賦稅。
-
上表漢帝勸劉備稱漢中王的表文中,為何關羽位列第六,表中還有誰
劉備在稱漢中王之前,一直是以大漢左將軍、宜城亭侯自居,雖然當時正處亂世,在沒有新的政權出來之前,無論是劉備,還是曹操,或者是孫權,都是漢朝之下的臣子,劉備雖然出身漢室後裔,但是稱漢中王同樣必須到漢朝廷的批准。
-
父子二人射中關羽頭顱,將關羽家族滅門
四年後,襄樊戰役爆發,關羽兵鋒所指,曹軍中路軍團望風披靡。曹操為了抵擋關羽,遂派遣于禁率七軍精銳部隊火速馳援樊城。而龐德就在于禁七軍之列,官拜立義將軍。眾所周知,關羽是當時首屈一指的蓋世猛將,他曾在白馬之戰衝陣擊殺袁紹大將顏良,名震天下。面對關羽,曹軍眾將大多心裡沒底。但是,龐德不怕,他主動請纓要與關羽決鬥。
-
曹操,關羽:自己想成為卻又無法成為的人
關羽辭曹這個故事過於精彩,所以《三國演義》基本照搬了史傳情節:大致是曹操早早察覺關羽確實沒有久留之意,於是讓張遼去探問,關羽原話,大意如下:我知道曹公待我很好,但我受了劉將軍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叛他。我最後還是不會留下的,只是應當立功報效了曹公再走。這段話千古留名,太漂亮了,羅貫中直接用進了《三國演義》。曹操聽了,認為關羽確實義氣。等關羽斬了顏良後,曹操知道關羽必然要走了,重加賞賜。
-
關羽的「蕩寇將軍」,到底是多大的官職,地位有多高?
於是,劉備又與孫權大將周瑜夾攻曹仁,命關羽絕北道。後來,劉備又向南攻取荊州南部四郡(長沙、零陵、武陵、桂陽)。在劉備獲得立足之地的背景下,關羽被拜為元勳,受封襄陽太守、蕩寇將軍。由此,就蕩寇將軍來說,成為劉備冊封給關羽的第一個武將官職。那麼,問題來了,關羽的「蕩寇將軍」,到底是多大的官職,地位有多高?首先,蕩寇將軍,武將官名。東漢末年設立,為雜號將軍,統兵出徵。
-
關羽的後人,真的被龐會全滅門了嗎?
《前將軍關壯穆侯祖墓碑銘》,記其生於「桓帝延熹三年(公元160年)六月二十四日」,而明崇禎二年(公元1629年)立於石磐溝關羽祖塋的《祀田碑記》與清乾隆二十一年(公元1756年)編修的《關帝志》,均言關羽生於桓帝延熹三年六月二十二日。據其餘資料佐證,史學家多以桓帝延熹三年六月二十二日生為準確。《關帝志》中載關羽「稍長娶妻胡氏,於靈帝光和元年(公元178年)五月十三日生子關平」。
-
關羽殺了此人,導致全族被滅,真是因果嗎?
提起三國,關羽關雲長都是不得不說的人物。關羽義薄雲天,豪情萬丈,過五關斬六將,千裡走單騎,華容道義釋曹操,都是千古以來被人津津樂道的事情。也因為關羽的這份忠肝義膽,關羽被後世稱為「武聖」,備受尊崇。後來關羽敗走麥城,身死業銷,一代大將就此隕落,讓人嘆息。
-
為什麼關羽是五虎上將之首
接下來,就讓我為您解答。五虎上將的排序中,出現了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就是關羽無論是在文學作品、戲曲還是歷史書籍等作品中,關羽都是排行第一的。從北宋開始,關羽的形象就對關羽進行追封,此後關羽逐漸成為武聖,在民間以各種方式對其進行祭拜。那麼為什麼關羽能夠排行在五虎上將之首呢?這裡面大有原因。三國演義中,關羽被封為了漢壽亭侯,不僅如此,即使是正史中,關羽仍然是漢壽亭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