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長廊中,唯一未曾出現昏君的王朝,卻為何只書寫三百年歷史?

2020-12-22 走走到輝煌已

在這幾千年的歷史長廊之中,鬥轉星移之下,誕生了很多的王朝。然而在這王朝的更迭之中,有很多的亡國之君誕生,似乎每一個朝代都有明君,也有昏君。但是就有這樣一個朝代,雖然只書寫下了300多年的歷史,可未曾出現一個昏君,縱然如此,這個王朝還是比較短命。按道理說沒有昏君的王朝應該世世代代延續下去才對,可怎奈事與願違,到最後還是走向了滅亡,並且成為了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而這個王朝就是清王朝。

為何清王朝未曾出現昏君?

新王朝的誕生就意味著舊王朝的滅亡,也就意味著要把舊主替換掉。然而有很多的王朝在最後走向滅亡,是因為統治者的荒淫,只顧個人的貪圖享樂,完全沒有顧黎明百姓的安危,就比如說隋煬帝。也有那些君王確實是勵精圖治,可最後還是眼看著泱泱大國,走向落寞,哪怕拼盡全力的去矯正,到最後還是越矯正越偏頗,就比如說王莽。

然而回顧清朝這些帝王,從努爾哈赤率領著大批人馬入關之後,一直到光緒皇帝,也就是溥儀這一代,確實沒有特別昏庸的帝王和統治者。並且在清朝雄及一時的時候,還出現了康乾盛世。因為清代的皇帝對待自己子孫後代的時候,是特別嚴格和苛刻的注重對他們的培養。這些皇室子弟不僅要熟讀五經,並且要能夠寫出滿文和漢文。騎射一類的技能也是必備,所以從小就牢牢地抓住了教育。

更何況在選擇皇位繼承人的時候,完全沒有採取嫡長子繼承者,而是採取了有利於各位皇子之間競爭的方案,在最後能夠成為一國之主的人勢必是極其優秀的人。可縱然如此,清朝到最後延續的時間,也只不過是短短的300年罷了。在這時代的變化之下,清朝最後還是走向了落寞。

清朝逐步走向落寞

就在乾隆執政末期,在清朝和緬甸的戰爭之中,已經獲得了全勝。可當時的清朝在軍事以及科技等各個方面,確實已經落後於西方國家。等到晚清時期,特別是從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之後,清王朝就開始一味的妥協。和很多的西方列強籤訂了各種各樣的不平等條約,比如說各地賠款,這在無形之中就加重了清王朝向前發展的負擔。

在外患嚴重的情況下,內憂也在不斷的爆發,各個地方的農民起義軍就如雨後春筍一般。很多的官僚在當時對於朝廷而言也完全沒有信任。儘管曾國藩和李鴻章這些地方官僚在當時都是拼盡全力,但也不能夠力挽狂瀾。

結語

雖然晚清時期最後還開展過自救的運動,但是那些貴族們對於權力的渴望一直都沒有停歇過。這就導致在最後推行改革和變法的道路上困難重重,失去民心自然而然就失去了天下,封建集權的統治在最後也就落下了帷幕。

圖片部分來源於網絡,侵權請聯繫刪除。

本文由走走到輝煌已原創,如需轉載,請聯繫授權,侵權必究!歡迎評論分享轉發關注,您的支持是對我最大的鼓勵!

相關焦點

  • 中國歷史上唯一沒有昏君的朝代,為何不到三百年,還是滅亡了?
    縱觀中國古代的歷史,無數朝代的興衰滅亡,當然和處在九五之尊的皇帝有著十分重要的關係,當一個王朝皇帝賢良有德的時候,那個朝代就能夠維持比較長的時間,而一個皇帝變得貪圖享樂,親小人,遠賢臣時,這個王國就岌岌可危了。
  • 歷史上唯一沒有昏君的王朝,為何不到300年,便走向滅亡?
    中國經歷了朝代更迭,國祚長久的王朝幾乎都是靠戎馬獲得江山的,可惜的是,他們並不能保障子孫後代的賢能與聰明,因而到後期,這個朝代必將走向衰落。然而為何清朝作為唯一沒有昏君的王朝,12任皇帝都勵精圖治,為何還是讓這個王朝發出腐朽的氣息呢?
  • 中國歷史上沒有昏君的朝代,但不到三百年,還是走向了滅亡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千百個朝代的興亡,當然與處於九五之尊的皇帝有很大的關係,當一個朝代皇帝賢良有德,朝代能維持較長的時間,而一個皇帝變得貪圖享樂,親小人,遠賢臣,這個王國就岌岌可危了。同樣在歷史上,也有一個可以說是唯一沒有昏君的朝代,然而,在三百年內,還是走向了滅亡,這又是為什麼?這就是清王朝時期。為何清王朝沒有昏君?客觀地說,導致朝代滅亡的君主,大致可分為兩種,一種是「王氣在此」的陳後主,「何不食肉糜」像晉惠帝這樣智商平平的帝王,另一種就是不務正業的新朝王莽、隋煬帝、明代崇禎等。
  • 中國古代唯一一個沒有昏君的王朝,為何不到300年還是走向滅亡?
    在著名的歷史讀物《全球通史》中,作者斯塔夫裡阿諾斯博士對於中國王朝的總結是,在王朝的初期,往往有一個英明的君主使得國家更加強大,然而在之後卻不可避免的走向衰落,雖然中間有中興之主在王朝的燃爐裡增磚添瓦,但是這座火爐還是會熄滅。
  • 中國歷史上唯一沒有昏君的朝代,為何不到300年還是滅亡了?
    有一個名詞,每當出現在歷史書中,都會屢屢背上罵名,就是——昏君。 昏君固然是一個貶義詞,但聯想到一個人的生活環境,能夠將明君變成昏君的例子,歷史上也並不是沒有,因此每個朝代的末代皇帝,或多或少都沒背上昏庸無道的罵名,但事實真是如此嗎?並不一定。
  • 一個可笑又可悲歷史謊言:清朝無昏君,明朝無明君
    明清兩朝的政績確實是在歷史上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但若是說清朝沒有昏君,明朝沒有明君,這就有些令人啼笑皆非。明清兩朝的國祚皆是276年,若真如學者所說,明朝皆是昏君,其王朝怎麼能與強大的清朝一樣並列276年?
  • 雍正王朝是歷史還是虛構?
    二月河先生原名凌解放,著名的帝王系列《康熙大帝》《雍正王朝》《乾隆皇帝》均出自老先生之手,也就是著名的「落霞三部曲」,這裡介紹下為什麼叫「落霞三部曲」,因為這三部書寫到的歷史上著名的「康乾盛世」是中國兩千年封建社會最為昌盛的盛世,但他同時又是封建社會最後一個盛世,領先世界五千年的中華民族自此封關鎖國,沉醉在天朝上國的美夢中漸漸由盛而衰,所以它既是既是一個盛世繁華又像一片即將落幕的晚霞,露出了封建社會最後一絲光輝
  • 中華五千多的歷史中不乏昏君當道,中國十大昏君都有誰?
    中華五千多的歷史中不乏昏君當道,中國十大昏君都有誰?在華夏五千多年歷史長河中,中國歷經23個朝代83個王朝,出現過將近500位皇帝。在這些人當中除了一些千古賢君之外,也有不少的昏君,其中最昏庸的十位帝王分別是夏桀、商紂王、周幽王姬宮涅、隋煬帝楊廣、晉惠帝司馬衷、明神宗朱翊鈞、明武宗朱厚照、宋徽宗趙佶、晉惠帝司馬衷、石敬搪。夏桀出生年不詳,姒姓,名履癸,是夏朝末代君主,古代歷史上有名的昏君。
  • 清代無昏君?嘉慶也不算,為何王朝衰落了?
    嘉慶算不算昏君我不知道,但是清王朝開始衰敗可並不是因為一個皇帝能夠決定的。曾流傳一種想法清朝兩百多年的時間裡面,沒有一個昏君這種說法,我覺得清朝的皇帝很勤奮。在中國封建歷史上,對於每一任皇帝的教育質量,抓的最緊的就是清朝。
  • 是歷史的巧合還是宿命的輪迴,華夏王朝的國祚無一超過三百年!
    當然除了夏商以外,先秦時期也沒有出現超過三百年的王朝,自不必多提。然而先秦之後出現過的歷代王朝,不管是群雄逐鹿的割據時期,還是四海昇平的大一統王朝,沒有一個王朝經歷了超過三百年的國運。當然我們討論的範圍僅限於能影響中華歷史進程的大國,像各個時期的一些小國家或許能撐過三百年,比如金庸武俠裡提到的大理,身處南北兩宋戰火紛飛的年代,在遼金西夏蒙古南北宋等大佬的夾縫中依然能傲立三百餘年,雖然是小國寡民卻能悠久綿長,著實令人刮目,但由於其國家實力和影響力無法左右歷史的進程,僅僅是偏安一隅的小國家,這類王朝就不列入談論範圍內了。
  • 古代唯一一個沒有昏君的王朝,皇帝們個個勤政,甚至被活活累死
    古代唯一一個沒有昏君的王朝,皇帝們個個勤政,甚至被活活累死 人們之所以痛恨昏君,就是因為他們的所作所為對百姓帶來了很大的影響。一個王朝中如果出現了昏君,對於一個王朝來說是非常難以消解的影響。 歷史上比較著名的昏君有秦二世胡亥,他把自己父親好不容易統一的江山,斷送在了自己手裡。
  • 我國唯一沒有一位昏君的王朝,為何只堅持200多年還是走向滅亡?
    在世界範圍內,中國與其他國家相比,中國是一個歷史非常悠久的國家,在中國的發展過程中,經歷了原始社會、封建社會和現代社會,中國在封建社會階段,有著很長的一段歷史,可以說是長達幾千年。
  • 始皇帝一定是被「黑」的最委屈的歷史人物
    前幾天的熱搜突然出現了一個幾千年前的歷史人物始皇帝,主要內容是關於人們對始皇帝年齡的刻板印象。其實世人對於許多歷史人物都有多多少少的刻板印象,如87年《紅樓夢》,雖然經典,但演員年齡確實跟原著裡人物的年齡對不上,也導致了觀眾對其中人物多多少少產生些刻板印象。
  • 幾乎每個王朝都有昏君的存在,那麼堪稱頭號昏君的人物是誰?
    在中國歷史上,從夏朝開始,到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的統治為止,這其中經過了4200年的漫長歲月,在這4200年的時間裡,出現了大大小小數百個君主。有的君主所統治的版圖之大可謂震古爍今,比如元朝的皇帝和清朝的乾隆皇帝,也有的君主所統治的地盤只有村子或者鎮子大小,比如春秋時代杞國、曹國這些小國。
  • 中國歷史上的四大明君是誰?四大昏君又是誰?
    對於明君的定義,其實說起來並不複雜。通常來說,能被稱為明君的皇帝都有以下幾個共同點。其次,還要對歷史的發展做出過突出貢獻。最後,身為皇帝還要做到選人有術,用人有方,並且聽得進勸諫之言。根據上面這幾個條件來看的話,在古代的數百位皇帝中,能夠被稱為四大明君的,分別是:唐太宗李世民、清世宗胤禛、明太祖朱元璋、隋文帝楊堅。他們在位期間的所作所為,完美的詮釋了什麼叫做一代明君。
  • 影視劇中被黑的很慘的九大歷史人物,昏君楊廣排名第三
    今天我來給大家說一說在歷史影視劇中,被黑的很慘的九大歷史人物。帶你看一看真實歷史上的他們。第一名、商紂王一說起紂王,立刻浮現在我們腦海中的是封神演義中的暴君。幾千年來,在中國人心中,商紂王不僅是中國古往今來昏君、暴君的「代言人」,而且已經成為邪惡勢力和罪惡人性的象徵。直到今天,經過從西周起至今後人三千多年的加工和渲染,紂王的形象已經成為被定性了。
  • 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昏君:胡亥
    國學大師錢穆在《國學大綱》裡提出何為昏君:荒涎不經,凡事幾平令人難信。這意思是說,君王不但昏聵無能,其行為也是常人難以想像的!這些昏君有個共同特點,第一,他們智力還算正常,有的甚至聰穎。只有少數弱智的,比如晉惠帝司馬衷之何不食肉糜,把他列入昏君行列有失公允。有些是被權臣操控,比如漢獻帝劉協。第二,在位期間一直昏庸。在中國皇帝中也有前期英明,後期昏聵者,比如李世民,乾隆等。
  • 清朝12任皇帝沒有一個昏君,為何還是垮臺了?金一南指出兩大原因
    人們總說「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但是縱觀中國封建王朝的歷史,大多的共同點到了清朝這裡就不再靈驗。《三國演義》中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清朝卻還沒有分裂,就已經宣告滅亡。不過,金一南教授認為,清朝從1636年到1912年期間的12位帝皇,他們中並沒有一個是昏君。
  • 清朝無昏君,明朝無明君-——這句話有什麼漏洞?
    ,但若是說;清朝沒有昏君,明朝沒有明君,這句話就有很大的漏洞,令人啼笑皆非。  若真如學者所說,明朝皆是昏君,其王朝怎麼能與強大的清朝一樣並列300年左右?  歷史之上的昏君不在少數,昏君能夠在短短幾年,便使江山破碎,但若是真的,因為明朝皇帝身上一些劣跡,便將其判定為昏君,豈不是冤枉了在位之時兢兢業業的帝王?
  • 印度數千年歷史三個大一統朝代:孔雀王朝、笈多王朝、莫臥兒王朝
    在中國歷史上,大一統朝代是主流思想,有大秦王朝、西漢王朝、東漢王朝、西晉王朝、大隋王朝、大唐王朝、大元王朝、大明王朝、大清王朝,一共九個大一統朝代,而中國歷史所說的九個大一統朝代的疆域,很多都比現代中國的版圖小,所以現代中國的版圖不是判定是否中國歷史大一統朝代的標準,而是統一黃河和長江流域的疆域,且基本覆蓋現代中國的版圖為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