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國為什麼能統一六國引起古今中外不少政治家、歷史學家、思想家的深思(典型的閒著沒事幹,不如去喝杯茶):當春秋時代開始之際,秦還是一個西戎小國,其社會發展整整落後於中原先進大國一個時代,後來秦穆公雖然稱霸一時,但在戰國時期秦孝公之前,秦國仍屬於經濟文化相對落後的諸侯國,而被東方大國以「虎狼之邦」視之。
為什麼叫虎狼之邦?虎狼殘忍,最缺少的就是仁義,而仁義正是儒家學派的最高學問,換句話說,秦國是個沒文化的野蠻國家(距離中原遠,學不到呀,倒是距離西羌、北匈奴、犬戎、義渠等很近,學到了不少)。就是這樣一個國家,為什麼自秦孝公以後突飛猛進地向前發展,在不到一百年的時間裡由一個落後的諸侯國一躍而成為軍事、政治、經濟先近的大國,最後吞併其它諸侯國而統一中國。那就是商鞅變法,一個比西方的工業革命和東方的明治維新更成功更悠久1800年的速成法。
秦國統一中國的順序,也就是六國滅亡的順序,依次是——韓國、魏國、楚國、燕國、趙國、齊國。稍微看看地圖的人都知道,誰離得近誰就先倒黴。這就是第一杯綠油油的毒茶「遠交近攻」,說白了就是遠的是名義上兄弟值得交往,省的打家門口的鄰居的時候老是礙手礙腳。於是韓國人早早的領了盒飯。
但是韓國人還怕領盒飯領的不夠早,特意向秦始皇獻上所謂的「疲秦計」,慫恿秦始皇修建「鄭國渠」,事情大概是這麼回事,秦國要實現稱霸天下的目的,就要首先滅掉韓國。韓國所處的位置正好控制了秦國東出函谷關之後,到黃河下遊地區去的交通要道(此河是我開,此水我家來,要想泡茶喝,交出國家來)。面對強敵,即將亡國的韓惠王派出了一個手無寸鐵的水利工程師,這個人擁有的武器只有一張嘴,他要執行的任務就是說服秦國興修水利,這個人就叫鄭國。在韓國看來,認為是疲乏秦國、救(曲)亡(線)圖(救)存(國)的好辦法。以幫助秦國興修水利為由,達到消耗秦國國力的目的。結果讓秦國憑空地搞出好幾個魚米之鄉來(效果比西部大開發好多了),不但加速了韓國的滅亡,也導致了其他五國末日的迅速來臨。
要說豬是笨死的,豬顯然是不服的,至少比韓國人聰明一點。但要說韓國人笨,顯然韓國人也不服,因為趙國人更笨。其實趙國應該是第二個被滅的國家,之所以排在燕國後面,是因為趙王遷投降之後,趙遷的哥哥趙嘉率領殘兵敗將逃到代郡(現在北京的西邊,估計當時是地圖上的盲點,秦國找不到。但是後面這個地方有個很出名的名字「燕雲十六州」),自稱趙國代王,又苟延殘喘了三年。所以,算起來直到燕國滅亡後,秦軍才算徹底滅亡了「趙」國。所以六國的滅亡順序可以是「喊趙薇出演妻」。
趙國的笨是連死都不知道是怎麼死的?因為大家的第一杯毒茶可能還是被迫喝的,大家都知道隔壁很危險,老王在練腰,腰好胃口就好,身體倍兒棒,吃嘛嘛兒香。而這第二杯毒茶的「離間計」,不但是趙國自己主動喝的,而且還不帶挑剔換個口味的喝了兩次,所以秦國也懶得換一道茶,就用這杯還是原來的配方,還是原來的味道的茶就行,不帶這麼玩的。
趙國的實力其實原本還是很強的,什麼完璧歸趙,負荊請罪的事情,地球人的都知道的就不多加贅述了,意思就是陪你秦國玩玩我也不吃虧(談,大門敞開;打,奉陪到底)。戰力上哥倆也差不多,戰國後期有「四大名將」的說法,四人分別是白起、王翦、廉頗、李牧,其中秦國佔了兩位,趙國也佔了兩位。正因為有著這哥倆,趙國才敢公開地佔秦國的便宜,而秦國對趙國的態度,也是堅決抵制,抓住一切機會蠶食。
但這個平衡很快被打破了,這就是長平之戰。事情大概就是這麼個事,雙方出場的陣容是:紅方是令六國都聞風喪膽的殺人狂魔白起,藍方選手也是尚能飯否的廉頗。一對峙就是幾年,秦國是缺衣少穿,趙國更是缺量少吃。大家勢均力敵之時,秦國的這杯宮廷玉液茶終於泡好了,這杯茶是新鮮出爐為趙國特別定製的好(毒)茶。秦國找到了當時趙國的將二代,著名的趙國第一網紅,紙上談兵的趙括。他與父親趙奢談論兵法,頭頭是道。據說可能是下圍棋贏了幾盤,就像戰國時期的阿法狗,很快成了網紅,天下皆知了。他爹不知道是說氣話還是真的:這小子排兵布陣像步棋子一樣,打仗是人不是棋子,這麼美顏加濾鏡粉飾的效果,一旦露面(打仗)必敗。這句話趙王是沒聽到,他老婆到記住了。
秦國說趙括很厲害,白起下棋一定下不過他,他一來,白起嚇都嚇死了(難道白起有去美顏的軟體?)。火眼金睛的藺相如拖著病體勸諫:不能靠虛名打仗呀。趙王說:你安心養病去吧,沒事去和廉頗喝喝茶。大家都不認為趙括能贏,包括趙括的母親直接和其斷絕母子關係,意思就是如果他敗了不要找我麻煩。可是趙王相信趙括會贏。毫無疑問,趙括連「殺神白起」的一招都躲不過,就好像是不入流的弟子跟少林寺掌門過招一樣,一掌拍出就喪了性命。趙括戰死,四十萬趙軍向秦軍投降,被全部的活埋。趙王國舉國大哭,聲震天地,他們的青年這一代,全在這一役犧牲,趙王國和齊國、燕國、魏國一樣,從此沒落,再也沒有機會和秦國抗衡。
趙王最愛秦國的茶,簡直到了愛不釋手的地步,每當秦國祭出這面法寶,他一定會千方百計地說服自己換個姿勢再喝一次,一再喝秦國茶的結果是亡國。趙王第二次喝茶時,殺了那位忠心耿耿唯一可以拯救帝國的名將李牧。趁你病要你命呀。
如果趙國是笨死的,魏國絕對是傻死的。韓趙魏這三兄弟都是瓜分晉國分家的的兒子,沒想到竟是三個傻兒子。要說趙國武將強,那魏國的文官確實厲害。商鞅、吳起、孫臏、範睢、樂毅、張儀,前三位雖然不是土生土長的魏國人,但卻都有在魏國任職的經歷,而且一度受到或將要受到重用,最後心灰意冷之下而投奔他國。後面三位卻是土生土長的魏國人,他們熱愛自己的國家,可是國家不熱愛他們,寒心悲苦之下,也只有投效他國。自己的孩子總是離家出走,好好的一個家怎麼說散就散了呢!
商鞅自不必說,地球人都知道。吳起就是在楚國變法被殺的那個,因為想要大家知道變法是真實可信的,就讓他妻子織一條一模一樣的絲帶,結果當然是不一樣(連外星人都知道地球上沒有兩片相同的樹葉),結果把妻子休了以示真實。商鞅一臉的不屑,搬個木頭就能搞定的事還要休妻?範雎就是專門調「遠交近攻」毒茶的。樂毅是帶領弱小燕國打敗強大齊國的人,諸葛亮是他的小迷弟。張儀就是那個巧舌如簧,遊說各國,以連橫破合縱的那個傢伙,據說不用喝茶潤喉都能把死人說活,後面會介紹,這裡不贅述。
以上哪一個都是咳嗽一聲就能引發海嘯的人,魏國一個也沒留住,看來魏國人還是覺得自己人泡的毒茶喝著舒服。
如果那三哥們是笨死的,楚國絕對是被秦國的一系列上不了臺面的雕蟲小技給玩死的。綜合整個戰國時期,各國一共進行了四次合縱,其中有兩次是因為楚國中途叛盟導致失敗。一次叛盟是六國締結合縱條約,並且推舉楚懷王為「合縱長官」,有點類似於聯合國秘書長的意思。可是這個秘書長有點不稱職,當秦國人打開函谷關大門出兵迎敵的時候,他第一個腳底抹油溜了。老大都跑了,別的人還能不跑嗎?於是大家還沒交手統統無影無蹤了。
另一次叛盟是楚國、齊國、韓國第三次締結盟約,結果合約剛剛籤字,口水還未乾,楚懷王又被秦國人涮了一票,又一次背棄盟約,於是這一次的合縱又告失敗。
當時情況是這樣的:秦國的宰相張儀訪問楚國,一見面就建議說:「如果貴國和齊王國斷絕邦交,我國願意把從前侵佔楚國的六百華裡的「商於」地區歸還。」自以為很聰明其實很糊塗的楚懷王欣喜若狂,以為自己賺翻了,幾乎沒有遲疑就答應下來,而且把張儀當成了自己這輩子最大的貴人看待。他竟然忘了,虎狼之邦的秦國人說話一向都不怎麼算數,儒家學派那些守信重諾的信條在他們眼裡用粗人話說就是「狗屁不通一文不值」。楚懷王跟齊國斷交後,覺得秦王國很夠意思,便派使節去索要土地,使者便屁顛屁顛地跑到秦國索要許下的六百華裡的土地。
不湊巧的是,張儀正好請了三個月的病假上不了班,於是使者就在秦國等了三個月。楚懷王覺得很可能是因為自己和齊國的關係斷得不夠徹底,所以張儀才不痛快,於是自以為是的他便想出了一條妙計:組織一個「罵仗小分隊」到楚國和齊國的邊界上,對齊王破口大罵,挨個問候他家的列祖列宗……辦完這些事情之後,楚懷王覺得自己的誠意夠了,一定會得到土地,就再派使者去。張儀一看到楚國的使者就呆住了:「你怎麼還不去接受土地?」,並且指著地圖說:「某處某處有六華裡的地盤,快去吧!」楚國使者一下子傻了:「我沒聽錯吧,國君讓我來是接受六百華裡的土地,可不是六華裡!」張儀多少有點尷尬,正色說:「肯定是弄錯了,秦國的每一寸土地都是犧牲萬人,艱苦血戰獲得的,怎麼能輕易送人,我說的千真萬確是六華裡呀!」
楚懷王氣得拍案而起,吹鬍子瞪眼睛:「好你個張儀,這不是耍我嗎?來人,發飆!」然而他這次發飆效果不太理想,大將屈丐進攻秦國,結果大敗而歸,不但自己送了性命,而且又失去了漢中地區三百公裡的疆土。真是賠了夫人又折兵。
楚懷王恨透了張儀,決定再次發飆。第二次發飆一開始打了勝仗,楚軍攻入了函谷關距離鹹陽只有四十裡路。但是楚國之前失敗的外交政策釀成了惡果。齊國為了報復楚國,從東方邊境出兵攻入了楚國的本土,迫使楚國人不得不立即撤兵,秦軍隨後追擊,又佔領了兩座楚國的城池。楚懷王氣得差點吐血。
正在這時,秦國使臣來了,秦惠王表示不採取任何報復性的軍事行動,而且還願意用「商於」地區的六百裡地,換取黔中地區的六百裡地。楚懷王正在氣頭上,厲聲道:「我不要交換商於,只要交換張儀!」心想,老子非弄死他不可。秦惠王拒絕交換,可是張儀自己卻滿不在乎,他表示願意去交換土地。張儀早年在楚國當過官,非常了解楚懷王和他手下的那些人,胸有成竹地說:「他根本就殺不了我,就算殺了我,能為國家換來六百裡領土,死也值得。」
惠王沒辦法,只好把他送到楚國,楚懷王真是仇人見面分外眼紅,吩咐人先把他關進大牢,翻翻黃曆找個好日子剁成肉醬餵狗。可是張儀早已經賄賂了楚懷王的寵臣靳尚,靳尚又賄賂了楚懷王最寵愛的後宮美人,該美人整天在楚懷王面前哭哭啼啼,一定讓他放了張儀和秦國人和好。楚懷王本來就是個糊塗蟲,被小美眉一頓軟磨硬泡居然說動了心,連以前的仇恨也不計較了,不但把張儀放了出來,而且還待為上賓,與之成了無話不談的好朋友鐵哥們。
人蠢無藥醫。面對如此一個智商超低的君王,秦國人覺得應該好好地利用,玩一次更大的才刺激。秦惠王邀請楚懷王到武關舉行君主級高階層會議,楚懷王一聽有飯局,便傻乎乎屁顛屁顛地去了,到了那裡就被人家給拿下了,秦國人用前所未有的外交手段來對付他——軟禁。秦國人把他當作俘虜一樣捉到鹹陽,命他用臣民的禮節覲見秦惠王,又強迫他割讓黔中土地。楚懷王這個被人玩了半輩子的老糊塗蟲,到了這時候終於有點明白了,憤怒地拒絕。其結果是挨了一頓暴打,外加不給飯吃!楚國從此一蹶不振。後面那個再合縱,大家那個怕呀,怕的是楚國的朝三暮四。
燕國算是血統最純的了,幾百年來還是姓姬的國姓爺。它是儒家思想的產物。儒家系統為了政治上的目的在他的思想體系中,把黃帝王朝和堯舜禹湯在位的時代,形容為空前美好的世界,比西方的伊甸園還要美麗。堯舜二帝比之耶穌基督還要完美;這些朝代的權力轉移方式,更加美化為一首抒情詩一樣的自動「禪讓」制度。(據現代歷史學家考證,所謂的禪讓很可能是不得不讓)
燕王姬噲是一個書呆子式的人物,對堯舜禹湯的崇拜已經到了五體投地的地步,而且他非常可笑地認為,堯舜之所以享有如此崇高的地位是因為他們把王位讓給了別人。他也很想流芳百世,所以,就想把王位讓給別人。導致了燕國的大規模內亂,死了上百萬人。齊宣王看到人家打成一鍋粥,覺得有機可乘,便落井下石發兵去攻打燕國。燕國自己人把自己人打得夠嗆,根本沒有力量抵禦外敵,結果不到十五天的時間,燕國便被齊國全部佔領。兩年後燕國發生人民起義,把齊國人給轟出去了,燕國太子重新登基即位。齊國雖然被趕走,但也並沒有什麼損失,他們從燕國搶回來的財物珠寶足有五六百車,齊國的國力空前膨脹起來,當時幾乎可以和秦國抗衡了。
燕國經過這次洗禮,國力雖然大大的減弱,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稍稍休息一下,就又煥發了生機,從而展開了明裡暗裡地對齊國的報復行動。於是到處招攬人才,張貼招工啟事。這次招來了樂毅。燕國和趙國、秦國、韓國、魏國締結盟約,五國聯軍在燕國大將樂毅的帶領下,打著聯合國君的旗號,向齊國發動總攻。齊王國的主力軍隊,在樂毅這位殺神名將的手上不堪一擊全軍覆沒。全國的土地和重要城池,包括首都臨淄在內,像落葉一樣,被暴走的聯軍掃光。燕國人順便把當年齊國掠走的五六百車財寶,又拉了回去。兩家打來打去家底都打空了。
剛才那幾國喝的都是近攻的毒茶,燕國和齊國就是喝著美味的慢性毒茶的「遠交」。所謂遠交,就是締結邦交,多送金銀,互相道賀,紅白喜事兒都派人到場,你來我往,搞得跟把兄弟差不多。茶還是那道茶雖然拙劣但很有效,戰國時代的四次會盟,前兩次燕國都曾經參加,可是喝過茶後的第三次和第四次燕國人都拒絕參加。正因為後來兩國的邦交一直很好,所以,當燕太子燕丹指派荊軻去行刺的時候,刺客才能如此輕易地見到秦王。不像韓、趙、魏三國,基本上已經和秦國斷絕邦交了,他們如果派刺客,一進鹹陽城恐怕就被抓了,根本上不了金殿,更加抓不住秦始皇的衣袖。就是這事秦國覺得慢性毒藥還差點火候,乾脆的給了封喉的一劍。
齊國的毒茶是加了蜜的,不但喝著很甜,還能喝出前香中感後回味,但功效一樣不減,關鍵喝的時候還沒有副作用。齊國和秦國兩國的邦交極為敦睦,政府使節和民間商旅絡繹不絕十分密切。齊王訪問秦國,迎接他的是遍地的鮮花和美女的擁抱,秦始皇用最尊貴的禮節來迎接他。齊王感動得一塌糊塗,居然在一時衝動之下和秦始皇結成了帶有明顯黑社會性質的把兄弟,兩個國家也成了親密無間的兄弟之邦。
為了離間齊國君臣,秦王嬴政可是花了老本的,他連續十幾次派遣部長級的使節團,攜帶著大量的黃金珠寶與各種糖衣炮彈,前往齊國首都臨淄,一面遊說統治階層不要改變外交政策,一面誘使他們貪汙腐化跳入陷阱。因此齊國對於任何合縱對抗行動,一概拒絕參加,而且每逢秦王國徵服一國,齊王就派遣特使前往鹹陽道賀。當全世界都在為保衛祖國血戰到底的時候,齊王國隔岸觀火,置身事外,連享半個世紀以上的和平與安寧。齊王堅信甚至迷信他的把兄弟嬴政是個重情重義的人,絕不會來攻打兄弟的國土的人,齊國將永遠長存下去。可是事與願違,當別的國家都消失了之後,秦王嬴政兄弟終於撕下了覆蓋在臉上幾十年的面膜,以猙獰的面孔殺向了齊國。齊國的官吏幾乎都受過秦國的賄賂,都不好意思跟人家過招,所以,秦國在滅掉趙國之後,轉頭南下,他們在齊國甚至沒有遇到任何實質性的抵抗,就像是新媳婦回娘家一樣,水到渠成地推進到了臨淄城下,或許還有可能在某地還受到了歡迎。
「歡迎歡迎!熱烈歡迎!」看樣真的是拿人的手短,吃人的嘴軟。齊王國就這樣稀裡糊塗地葬送在了「兄弟」的手中。
國王都是蠢死的,但是人民可不笨,也不想死的稀裡糊塗,所以做了造反派,喊著造反有理。看樣秦國是得來的不難,失去的就更容易了。
請看下回:老子九鼎煮茶,兒子指鹿為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