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之外,內容之源——解讀在線數位音樂平臺的商業模式

2021-01-18 和訊網

庫客音樂作為中國專注於古典音樂版權領先的音樂集團,今日更新招股書,確定在美國紐交所上市,股票代碼為「KUKE」。其發行區間為10美元至12美元,發行500萬股,庫客音樂計劃募資5000-6000萬美元。在更新的招股書上顯示,庫客現有股東華強資本以及第三方投資者中信資本已表示有意認購。據招股書顯示,中信建投國際也參與了此次承銷。

近期音樂公司美股上市表現

近幾年騰訊音樂(TME),華納音樂(WMG),Spotify (SPOT)紛紛上市,三者中漲幅最大的Spotify過去3年的淨利潤分別為-2080萬美金(2019)、-920萬美金(2018)以及-1.39億美金(2017),對標同期股價漲幅為114.40%(2019年12月27日-2020年12月28日)及36.56%(2018年12月28日-2019年12月27日)。Spotify作為網際網路音樂平臺在虧損的業績情況下,交了一份股價上升的「捷報」,在市場表現得如活躍之一:美國投資者更看重音樂網際網路公司的發展前景和多元化音樂平臺整合的後期發力空間,那麼如此的業務賽道的寬度與深度使其稱為了一隻眾人追捧的成長型公司,也讓美股投資人願意在其身上下以重注。

版權付費付給了誰?

Spotify優勢及發展源動力是通過其與國際性唱片公司的合作關係,手握世界各地區的多樣音樂版權的使用權,能夠為全世界範圍內的潛在用戶群體提供相應的、最具時效性的音樂資源及用戶體驗。雖然整合所有的資源,付著高額的版稅往往會帶來大量的前期投入並影響當年業績,但帶來的優勢是也是顯而易見的:企業在未來宣傳成本、獲客成本將逐漸被降低。

據招股書顯示,庫客音樂的版權大部分來自於拿索斯集團,全世界最大的古典音樂集團,也是Spotify的長期供應商之一。庫客是拿索斯的中國獨家合作方,雙方於2018年籤訂了為期8年的中國地區獨家且可自動續約的合作協議,該合約將會在2026年自動續約。據知情人所透露,拿索斯創始人與餘氏家族因《梁祝》這首曲子在多年前就建立了良好的家族關係,庫客因此得到了在古典音樂版權豐富性、穩定性以及可持續性上具有獨特的優勢。拿索斯集團為全球3000+學校和機構提供數位音樂百科圖書館及專業的音樂權威資源。Naxos集團的音樂內容也在Apple Music,Spotify,Netflix等流媒體平臺上均有上線。以此類推,處於上遊深耕垂直領域融音樂行業的庫客音樂同樣具有美股投資人所喜愛的屬性。

同樣,手握眾多原創版權的華納音樂經過上市前的多年耕耘,在獲取了穩健的現金流以及營收數據的同時,也滿足了投資人對於數位音樂平臺行業中偏後期的價值型公司的需求。

庫客音樂將帶著美股投資人的這些期許,作為持有世界98%古典音樂經典版權的公司,將成為人們預想中在音樂行業中的「長跑冠軍」。

(責任編輯:李顯傑 )

相關焦點

  • 解讀:庫客赴美上市,在線數位音樂平臺為何喜歡赴美IPO
    從市場方面來看,將庫客音樂與網易雲音樂這樣的流行音樂平臺對比並不客觀。細看庫客音樂的版權商業模式及盈利能力,與音樂流媒體平臺的產業上遊端——華納音樂集團更為相似。
  • 數位音樂平臺消費模式有待完善
    而就在前不久舉行的2020中國網絡版權保護與發展大會之「數位音樂產業生態版權治理與創新發展」主題分會上,行業協會和相關機構剛剛發出倡議,要尊重音樂作品版權,增強用戶使用音樂作品的付費意識,推動建立符合市場規則和國際慣例的網絡音樂付費模式,提高網絡音樂的付費率。  如何提升數位音樂付費用戶比例,推動數位音樂付費制度的建立,依然是一個需要關注的問題。
  • 王偉:數字內容平臺版權集中的法律規制研究 | 實務研究
    通過設定合理的經營者集中申報審查標準、引入版權控制人關鍵設施開放義務、扶持替代性公共選項三種救濟模式,能以較低成本維持數個平臺有限競爭的市場結構,在兼顧版權集中規模效率的同時,重拾競爭益處。分析我國典型數字內容市場可以發現,在線音樂和電子學術期刊市場版權集中的反競爭效應強於流媒體視頻和電子書市場,此種情況應引起反壟斷監管部門警惕。
  • B站綁索尼、騰訊綁環球,在線音樂平臺版權模式「嬗變」
    另一方面,流媒體版權搶奪的空間縮減,也加速了在線音樂平臺與唱片公司關於綁定模式的探尋。無論是滾石唱片和網易雲的多維合作,還是TME和環球的資本捆綁,其背後,是在線音樂平臺的版權戰役由「曲庫之爭」的競價模式到深度戰略「捆綁」模式的過渡,在鞏固版權資源的終極訴求下,也讓圍觀者見證了在線音樂平臺與唱片公司的合作模式的「大躍進」。進入數位音樂時代,傳統唱片公司的的收入結構受到衝擊,而流媒體正在成為「唱片時代消亡史」中的「救世主」。
  • 蝦米之死:健康的音樂商業模式到底在哪?
    他和「壞蛋調頻」連線時稱,音樂平臺爭奪版權無非追求的是流量,而不是音樂審美的傳播。再提起蝦米的商業模式,王皓說:「蝦米絕對不能放棄的就是付費,絕對不能拋開音樂本身去尋找盈利模式。」但蝦米始終沒能依靠音樂本身賺到錢。隨後,前騰訊在線視頻部總經理劉春寧出任阿里數字娛樂事業群總裁,主導收購了天天動聽,後來與蝦米合併為阿里音樂。空降領導一定程度上意味著集團對蝦米糰隊成績的不滿。
  • 音樂平臺版權爭奪:騰訊音樂版權到期前夕 網易阿里備糧草
    實際上,今年騰訊音樂與環球音樂的版權合作即將到期,與騰訊音樂同處於第一梯隊的網易雲音樂和蝦米音樂也開始了版權合作動作。3月13日,網易雲音樂宣布與吉卜力工作室達成版權合作,獲得其旗下動畫音樂全面授權;近期,蝦米音樂也宣布與太合音樂達成數位音樂內容合作。平靜之下暗潮湧動。
  • 壹圓音樂平臺上線,會員授權模式攪動商用音樂版權市場
    消費方式的變革和數字內容產業的持續增長為視頻內容創作者提供了巨大的發展機會,與此同時,內容創作者們對於音樂資源的需求也隨之呈現巨大的增長。自2015年以來,國家針對數位音樂侵權行動打擊力度的加強,數位音樂過去盜版泛濫的現象得到了有效改善,行業整體音樂版權意識有了大幅提升。
  • 加速付費模式、起步新業態,在線音樂平臺新的發展之路
    被阿里忽略的蝦米,沒有足夠的資金來打這場版權硬仗,也很難吸引新用戶的加入。逐步變灰的歌單,也流失了一大批早期用戶。版權之爭是蝦米墜落的開始,我國內數位音樂行業洗牌的節點。5年來,阿里系的在線音樂產品逐漸失勢。而靠著版權集聚和用戶,數位音樂市場從當初的八大平臺變成了騰訊和網易雲兩家獨大的寡頭市場。
  • 串流音樂平臺公司的成長與商業模式畫布
    :2008年10月7日紐約上市時間:2018年4月3日 市值:265億美元Spotify是一家在線音樂串流服務平臺,2006年4月由Daniel Ek和Martin Lorentzon在瑞典創立。目前是全球最大的串流音樂服務商,與環球音樂集團、索尼音樂娛樂、華納音樂集團三大唱片公司及其它唱片公司合作授權、由數字版權管理保護的音樂,用戶規模截至2019年10月有2.48億。不像購買CD或音樂下載,串流音樂不是一次性支付金錢給音樂人,而是每一天數以億計正在點擊撥放的串流音樂流,迅速的提供音樂人所需要的潛在收入。這些收入提供音樂人穩定而長期的收入來源。
  • 2019年中國數位音樂內容付費發展研究報告
    音樂行業丨研究報告全文字數:6827字精讀時間: 18分鐘核心摘要:方興未艾:發展內容付費是數位音樂行業發展中所面臨的最關鍵問題1.商業環境與版權監管在政策引導下已逐漸穩定。2.數位音樂平臺探索成熟商業模式,內容付費將成為主要收入來源。
  • 數位音樂讓中國市場變高端 多元化營銷模式是特色
    前天在新加坡舉辦的亞洲娛樂產業「All That Matters」論壇正式結束,整個論壇為期四天,就音樂、體育、數位化等內容展開討論。在其中的「Music Matters」音樂論壇中,QQ音樂攜手華納、索尼等唱片公司的高層共同分享了中國內地數位音樂產業的現狀和變革,同時探討了未來商業發展的各種可能性,這是中國內地數位音樂平臺首次受邀參加這一亞洲範圍內的娛樂產業論壇。
  • 網易雲拿下環球版權 音樂獨家版權模式被打破
    杭州/倫敦,2020年8月10日,在線音樂平臺網易雲音樂與全球音樂娛樂行業領先的環球音樂集團(UniversalMusicGroup,簡稱UMG)聯合宣布達成數年期全新戰略合作,在此合作框架下,網易雲音樂不僅將獲得環球音樂的曲庫授權,雙方還將共同探索在音樂產品、服務和宣發層面更多創新領域開展更深入廣泛的合作。
  • 被稱為音樂版權之爭的解藥,「轉授權」模式到底是什麼?
    毋庸置疑,市場規範化源於獨家版權,這也大大加速了國內音樂正版化的進程。但版權也能共享,「轉授權」模式便應運而生。 可以說,在中國音樂市場跌入谷底的時候,各音樂平臺用「獨家版權」開始了中國音樂從盜版到正版的涅槃;如今,數位音樂行業版權格局穩定,「轉授權」則成了加速和穩固正版化的有力途徑。
  • 音樂 | 數位音樂平臺加碼國內原創音樂人扶持:麵包和夢想都會有
    在版權逐漸得到規範的國內音樂生態環境下,一批獨立音樂人嘗試將作品上傳到數位音樂平臺,獲得版權管理和保護的同時,得到資源推廣,通過圈粉導流,實現版權變現,繼而獲得進一步創作的資金和動力。 他說:「我現在不把自己看成藝人,而是當做一個手藝人,用工匠精神去打磨音樂作品,通過數位音樂平臺將我的作品更好的傳播出去,我在用作品和大家交朋友」。  中國獨立音樂人群體已日益龐大,他們與在線音樂平臺之間的連接也愈發緊密。在雙方合作中,在線音樂平臺可觀的用戶數量、豐富的資源渠道等因素被獨立音樂人看好,除了發布數字專輯,獨立音樂人也在嘗試更多元的商業模式變現。
  • 數位音樂行業共創和弦 網絡音樂版權保護與發展倡議在京發布
    法制網見習記者 王婧2020年9月17日,由國家版權局主辦的「2020中國網絡版權保護與發展大會」之「數位音樂產業生態版權治理與創新發展」主題分會在京召開。來自政府主管部門、行業協會、司法機關和法律實務、高校和科研機構、數位音樂平臺和行業一線的嘉賓共同熱議數位音樂領域的版權治理和創新。
  • 騰訊投資環球音樂 網易雲音樂牽手滾石 在線音樂平臺暗戰繼續
    就在同一天,網易雲音樂宣布和滾石唱片牽手,達成戰略合作。不久前,阿里宣布與太合音樂集團達成合作,此前,阿里還曾重金投資網易雲音樂。一方面,中國在線音樂平臺的你爭我奪仍在持續,但格局已經趨於固化。另一方面,傳統唱片公司和新興在線音樂平臺正在共同進化,合作不僅限於版權。
  • 在線音樂「三大二小」格局形成 太合音樂迎版權春天
    在線音樂平臺巨資買版權 版權公司迎來春天  2015年7月,一紙「史上最嚴限令」(《國家版權局關於責令網絡音樂服務商停止未經授權傳播音樂的通知》),徹底終結了網絡音樂的「盜版」時代,播放器公司則因此墜入冰點。
  • 老牌在線數位音樂平臺,蝦米音樂宣布關停,下月徹底消失在茫茫的樂...
    屆時成立了國內成立最早的數位音樂平臺之一的蝦米音樂徹底消失在樂海裡無影無蹤,一代數位音樂傳奇播放器走向死亡地獄。 2004年酷狗音樂成立;2005年QQ音樂、酷我音樂相繼成立;2006年蝦米音樂、咪咕音樂先後成立;2007年QQ音樂首家推出付費模式,率先開啟在線商業新模式。
  • 網易雲音樂打破獨家版權模式,音樂社區的故事剛剛開始
    短視頻和直播之外,還能在線上拉動用戶高頻次的內容消費就是音樂了。在消費時長方面,音樂也絲毫不亞於前面兩位。隨著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線下音樂節開始復甦,《樂隊的夏天》、《明日之子》等綜藝的熱播,也同步點燃了這個秋天關於音樂的話題。
  • 在線音樂三國殺:騰訊阿里版權合作,暗殺網易雲音樂?
    15年7月,國家版權局出臺了史上最嚴版權令後,音樂版權成為在線音樂平臺得以生存的前提。版權需要大量資本投入,這加速了行業洗牌。版權令出臺一年後,一批規模較小的在線音樂網站已經關閉,百度通過航母計劃拆分了音樂業務,同時,中國音樂集團(China Music Corporation,簡稱「CMC」)和騰訊集團共同宣布,雙方已經達成共識,對現有的數位音樂業務進行合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