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年來最好看的行書,這字秀雅飄逸,真是美呆了!

2020-12-26 三餘書社

我們之前寫過多篇文章,來糾正普通民眾心中對於書法的一些訛誤,其中最為重要的一點就是對於書法「好看」與「不好看」的認知。

很多人在對於書法的認知當中,認為「好看」的字就是好書法,「不好看」的字就不算好書法,其實有些武斷的,這句話的反面不是「醜書」就是好書法。其中有些字初看起來不怎麼好看,但是越看越有味道。

文徵明《滕王閣序》行草長卷

也有的字,初看上去很美,但是一直臨摹下去,會覺得更美。

比如,文徵明的字。曾經有人評價文徵明的行書是近500年來最好看的行書,這話絲毫不為過。

文徵明出身於一個武將家庭,他生性駑鈍,但是為人比較忠厚。7歲的時候還不能說話。但是他的父親始終認為他能夠大器晚成。他是書法史上的一位「笨小孩」。但是他的書法卻是影響了後世500多年。

文徵明《滕王閣序》行草長卷

11歲的文徵明開始讀私塾,18歲的他考中了秀才,後來參加歲試的時候,因為字跡不佳,沒有取得一個很好的名次。

從此之後的文徵明開始發奮練字,並且學習其他藝術於詩文,在書法上他拜大書法家李應禎為老師,從李應禎那裡學到了筆法(這裡插一句,筆法在書法界向來是密不外傳的,跟武功當中的秘笈一樣)。

在繪畫上他拜大畫家沈周為老師學習繪畫,最終成為了吳門畫派的重要代表,在詩文方面他學習吳寬和蘇東坡,也達到了相當的高度。

文徵明《滕王閣序》行草長卷

書法史上對於文徵明的評價絲毫不乏溢美之詞,有人說他的楷書可為明朝第一,也有人說:

至本朝文徵仲先生始極意結構,疏密勻稱,位置適宜』如八面觀音,色相具足。於書苑中亦蓋代之一人也。

這都是極高的評價了。

文徵明《滕王閣序》行草長卷

文徵明在書法上境界最高的要屬他的小楷跟行書書了,他的小楷取法於晉人,又收到了唐宋諸家的影響,形成了自己妍美而獨特的書風,據說他在近90歲高齡的時候還能寫蠅頭小楷,這份功力,在整個書法史上也不多見。

文徵明的行書被譽為500年來最美行書,這完全是得益於他的取法,文徵明取法王羲之,得其瀟灑秀逸之風,在單字上呈現「方圓」結構,字態上沒有像晉唐書風那樣奇側多變,而是呈現一種規矩而整飭之美,所以成為了初學者學習行書最佳範本。

文徵明《滕王閣序》行草長卷

初學者學習文徵明的行書,更易入手,更能直接深入魏晉。文徵明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乃是他的《滕王閣序》,這篇文章被譽為千古奇聞。

這篇文章乃是唐朝的大才子王勃所寫,文辭之美,橫亙古今。文徵明用妍美而秀雅的風格將其寫出,正是「而美」獨具。這件作品秀雅而飄逸,真是美呆了!

文徵明行草《滕王閣序》,用筆犀利而爽勁,極為圓熟而流暢,是文徵明多年潛心研究前人技法,而將其融會貫通的一種匠心獨運之美。這件作品很有王羲之《聖教序》的味道,滿滿的晉人書風。這件作品不愧為是500年來最好看的行書,從文徵明以後,清人多碑學大家,在帖學上極少有成就者,所以說文徵明的字是500年最好看的行書,絲毫不為過。

文徵明《滕王閣序》行草長卷

初學者學習行書從這件作品入門,能更好地體會古人用筆之法,且較容易上手,從此深入門徑,可以成家矣。

這件作品乃是紙本,全篇畫有烏絲欄,全卷為 23.5×211cm ,如今被蘇州博物館珍藏,視為其鎮館之寶。

文徵明《滕王閣序》行草長卷

如今,我們通過多方努力,終於將這件作品按照原作,採用超高清的宣紙微噴技術,按1:1的比例還原出來,達到了跟原作無二的狀態。

欲購此作清點擊下面惠購:

文徵明《滕王閣序》行草長卷

相關焦點

  • 明代最美的行書,這字滿滿的「書卷氣」,500年來少有人及!
    文徵明行書長卷《滕王閣序》我們今天談談500年來最具「書卷氣」的一個人寫的字,他就是文徵明!文徵明的綜合素養在500年來堪稱魁首,其書法從「書卷氣」這一層面來講,也堪稱500年來的巔峰。文徵明出生在了明朝一個文化的盛世,那個時代的太湖流域聚集了全天下最有名望的才子名士,在這個文化圈當中,文徵明是其中的核心人物,他們共同塑造出了一個時代的輝煌。
  • 她人美字妙,小楷精到,有鍾繇神韻,行書灑脫飄逸,有大王的妍美
    在當今書壇,雖然女性書法家也是異軍突起,迅速撐起了半邊天,但是似乎出現了一種斷層現象,年輕 的女性書法家卻青黃不接,其實這也是一種比較淺顯的認識,只不過是我們的視線受到了限制而已,其實優秀的年輕的女性書法家也不少,而她卻是最具代表性的一位,她人美字妙,字如其人,小楷無比精到,有鍾繇神韻
  • 梁詩正的行書,瀟灑飄逸,試問:這般精緻,當今誰人能寫出?
    梁詩正,雍正年間的探花,「清四大家」之一梁同書的父親,乾隆最欣賞的御用書法家,詩人,書法家,寫了一手錦繡文章。梁詩正書法集梁詩正,也是啟功先生最佩服的書法家之一,啟功體深受梁詩正的行書影響,兩人書風骨骼秀挺,氣息連貫,氣質文雅,錯落有致,疏朗分明,頗有二王與趙子昂的風韻。
  • 盧定山行書字帖的巔峰,高雅遒勁飄逸出塵,學書法的極品速成範本
    行書傳統筆法及墨色結構變化規律簡述:行書書法墨色的變化既是寄託了傳統的筆法,又加入了其個人色彩,在兩者中達到一個平衡的標準,讓創作出的作品更有時代氣息,這也正是墨色變化的魅力所在。每個點畫都是以跳躍的形式出現的,它們的長短、粗細、剛柔都有較大的反差,這使得點線左右拉扯,上下支出。其關係也是充滿著對抗與衝突,使得書法的張力更加突出,動態美也隨之體現出來了。強大的表現力更加貼近現代社會生活節奏,所以更容易引起人們的藝術共鳴。行書結構的變化不能亂變,需要做到和諧統一,富有層次感與主體感。
  • 把行書寫到極致,能有多好看?看看乾隆大秘書的書法,就知道了
    行書是介於楷書與草書之間的一種書法,它比楷書飄逸,又比草書規整,所以受到了歷朝歷代書法家的喜愛。而對於行書書法作品,大家最為熟知的應該就是東晉王羲之的「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了,此書遒媚飄逸,字字精妙,點畫猶如舞蹈,也難怪後世人稱其為「飄若浮雲矯若驚龍」!在王羲之之後呢,歷朝歷代也有不少的行書大家湧現,如王獻之、米芾、顏真卿、歐陽詢、蘇東坡等等,這些人都曾寫出了流芳百世的行書作品。
  • 硬筆行書怎麼選擇字帖?有這幾本就夠了,王羲之領銜,值得珍藏
    相比於楷書,很多人可能會更加有意願練一練行書,畢竟行書相對自由,比較實用。但是其實,寫一手好的行書也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很多初學者不知道如何選擇字帖,今天這篇文章,就給大家分享幾個硬筆行書可以練習的古帖。
  • 成年人要想練字,應該先練楷書還是行書?
    那麼問題來了:如果成年人要想練字的話,是應該和小時候一樣,一筆一划的從楷書開始練,還是直接練行書呢?我想大部人會「默認」從楷書開始練,畢竟這符合我們的思維習慣。而且我們都曾被大人灌輸過「楷書是走路,行書是跑步,必須先學會走路才能跑」的觀念。但問題是,長大以後沒人管你了。
  • 這才是中國書法行書《心經》,打臉某些書法「大師」,網友:好字
    這才是中國書法行書《心經》,打臉某些書法「大師」,網友:好字hello大家好,歡迎來到今天的小編說書法,我依舊是人見人愛,花見花開的文學小編,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說一說書法,毛筆字寫出來的書法非常的好看,非常的有藝術氣息,但是現在社會上有很多所謂的「大師」招搖撞騙,把自己名聲搞得很臭
  • 趙子昂唯美行書《心經》欣賞,字字精美,不容錯過
    2017年,趙子昂的行書《心經》以1.909億元的高價成交,創下了當季中國古代書畫拍賣的最高價記錄。到底是什麼樣的作品,能拍出如此高價呢?今天,我們就來近距離欣賞一下趙子昂的唯美行書《心經》,可以說是遒美華貴,字字精美,不容錯過。
  • 300多年前的行書精品,這字美得如痴如醉,被譽為「清朝最美」
    這所謂的館閣體,在清朝洪亮吉《江北詩話》一書中有過記載:「今楷書之勻圓豐滿者,謂之館閣體,類皆千手雷同。」也就是說,這樣的字體千人一面,千篇一律,可這樣的字體卻被讀書人捧為「金飯碗」。梁詩正此人尤善行書,他筆下的行書被人們稱為「清朝最美」,後世有許多人都受到過梁詩正的影響,其中就有著名的啟功大師。梁詩正的行書,字體工整、筆鋒犀利、骨力勁挺,雖達不到王羲之那種瀟灑飄逸,飄若浮雲矯若驚龍的境界,但是卻更加適合大家去學習。
  • 金琮44歲行書《四先生詩》字形錯雜,婉動飄逸,精雅可愛!
    金琮行書《為以言書四先生詩》卷,弘治六年(1493),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弘治六年,金琮四十四歲,正值盛年。這年四月,幾個詩友聚會賞趣閣,應以言之請,金琮書四先生詩。此處節錄的是歐陽修的《六月十四夜飛蓋橋玩月》及蘇軾的《瞻息軒》兩首。
  • 大師|為有獨立最難求:雄渾奇崛又飄逸的魏碑
    :雄渾奇崛又飄逸的魏碑 ——趙之謙魏碑《千字文》 趙之謙(1829-1884),浙江紹興人。這一點,他本身也有所矜持,但當時的人卻對他未能充分理解。其篆隸作品,有時雖然有些滲墨現象,但其銳利的筆鋒所表現出來的美妙感覺,不得不令人拍案叫絕。 在包世臣等人「崇碑抑帖」的書法理論影響下,清朝出現了一位偉大的天才——趙之謙,各種書體都涉獵且留下了為數眾多的優秀作品。以行書作品為例來看,我們可以從中看到的一種不同於傳統行草書的剛毅不屈和雄渾奇崛。
  • 唐伯虎一幅行書,流落於美國,此作傳承500多年
    唐伯虎書法,最開始是跟他老師沈周學的,後來又學趙孟、李邕、顏真卿、米芾等諸家,並在不同時期呈現不同側重,最終演變成了獨屬於他自己的風格。唐伯虎這一生,可謂是跌宕起伏,命途多舛,少年時期他是名滿江南的大才子,四書五經、琴棋書畫樣樣精通,15歲就以第一名補蘇州府府學附生,人們在看他的時候,眼中都是羨慕與崇敬,這個時期的唐伯虎可謂是春風得意。
  • 陸維中創新書寫筆法,書作現代精品行書,字字飄逸遒勁,書法上品
    行書與楷書相比,在結體上,楷書較為平直,行書比較靈便;楷書是靜的字體,行書是動的字體;楷書靜穆,行書奔放;楷書字字獨立,行書講究氣息脈絡之連貫暢通,注重氣勢。傳王羲之《題衛夫人筆陣圖後》說:「若平直相似,狀如算子,上下方整,前後齊平,此不是書。」對行書說來就顯得更為突出。
  • 清代的「趙孟」,書風妍美飄逸,啟功都學他!專家:格調太低
    對於趙孟(字子昂),書壇一直有兩種看法,有人說他超出宋人,直入晉唐,有人說他「因熟而俗」,其中反對最厲害的,當然是傅山等人,他們因人廢字,說其是「書淺俗如無骨」!趙孟行書其中被乾隆譽為「當朝趙子昂(趙孟)」的一位大書法家,書風妍美飄逸,雋秀清麗、雅致精美,被譽為「最美行書」之一!
  • 一個「笨小孩」的書法,竟然盛傳500多年!讓後世人汗顏
    他的書法之中,有著二王的飄逸、歐陽詢的嚴整、趙子昂的圓潤和黃庭堅的清勁等等,可謂是將所有的書法大家精髓都學了過來。萬曆年間的《五雜俎》曾對文徵明作出評價:「古無真正楷書,即鍾、王所傳《季直表》、《樂毅論》,皆帶行筆。賅唐《九成宮》,《多寶塔》等碑,始字畫謹嚴,而偏肥、偏瘦之病,猶然不免。
  • 這位「大昏君」的行書,精妙世無雙,堪稱歷代皇帝中最美的書法
    中國封建王朝歷經幾千年,這期間也出現過很多熱愛書法的皇帝,唐太宗李世民熱衷於王羲之書法,清朝皇帝乾隆也是對書法愛得深沉,但是宋朝時期的還有一個皇帝,他是個狂熱的書法謎,雖然沒有把國家治理好,卻將宋朝的書法、繪畫藝術推向了一個巔峰。
  • 「女神」何賽飛的書法不賴,行書有「大王」的灑脫,楷書端莊穩重
    在當今娛樂圈,有不少很低調的女明星,她們所主演的一系列形象都深入人心,讓人記憶深刻,不僅如此,她們還有其他才能,諸如書法,而她就是這樣一位女明星,她所主演的《我們家的微幸福生活》、《保衛孫子》、《那金花和她的女婿》、《新女婿時代》等,都讓人記憶猶新,她不僅演技精湛,而且書法還相當有一手,她就是演員何賽飛,提到何賽飛,想必網友們都熟悉,但是何賽飛擅長書法,這是很多粉絲或者網友所不知道的事情,她的書法功底不錯
  • 最美行書之一,氣質清雅、骨骼秀挺,啟功都借鑑,卻被評為館閣體
    這梁詩正是何許人也?梁詩正(1697年-1763年),字養仲,清朝時期的書法家、官員。雍正八年的進士,乾隆皇帝的老師、御用書法家,書法家梁同書的父親。著名的《三希堂法帖》正是由他編纂,他所書的《十宮帖》為清代行書精品。
  • 唐伯虎35歲的行書作品,此作流落於美國,傳承後世500多年
    說起歷史上的風流才子,唐伯虎絕對是最有名氣的一位,無論是正史還是野史,他呈現給世人的,似乎都是那种放蕩不羈,風流倜儻的形象,所謂「別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正是如此。不過,他的人生可不是像評書或者影視劇中那樣,娶了好幾個老婆,整日遊山玩水逍遙自在,他這一生可謂是波折離奇。少年時期的唐伯虎,應該是他人生中最快樂的一段時間,他天資聰穎,過目能誦,15歲就以第一名補蘇州府府學附生,繪畫、作詩、書法等各方面,均是進步神速,很快他就成了當地的一位名人,結交了很多當地的社會名流,這段時間的唐伯虎,可謂是意氣風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