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金融與我們密不可分,站在高處,如何構建金融學思維、重新理解財富尤為重要。
編輯/貌貌狼(微信公眾號:財經郎眼daily)
雙11剛剛過去,你的購物車清空了麼?
前段時間馬雲爸爸和網非直播合成《如果雲知道》,馬雲把歌詞改成了「如果雲知道,逃不開淘寶的牢」笑翻一眾網友的同時,也預示著今天雙十一交易規模又創新高。
無論是商家的各種促銷手段,還是消費者精打細算的湊單滿減、各類優惠券,背後都暗含著金融的「套路」。
在商業社會,金融知識其實已經成為我們現代人的」剛需「。你身邊一定有這樣的例子,十年前同樣的一筆錢,有人用來吃吃喝喝,有人買了股票,有人買了房子。到現在可能已經產生了幾十倍甚至上百倍的財富差距。這個事實告訴我們什麼?用對金融工具,是會直接影響你的財富量級和人生軌跡。
到了2020年,未來怎麼走?錢從哪裡來?我們會覺得更加看不懂、摸不透,我們就更需要金融思維來幫助我們做決策。
今天給大家特別帶來著名金融學者,香帥老師權威解讀。
香帥是誰?
名校海歸,金融博士,原北大光華的副教授,博士生導師,拿自然科學基金,發表頂尖學術期刊論文。
同時,她還是國內最亮眼的金融IP,公眾號「香帥的金融江湖」的主理人,暢銷書《金融永不眠》的作者,更是線上課程「香帥的北大金融學課」的主理人,這個課擁近30萬付費用戶的課程,這本課的精華集結成書《香帥金融學講義》近期重磅出版。
後疫情時代,現代人該如何抵禦風險 ?
風險與人類社會如影隨形。死亡、疾病、失業、交通事故……都是我們人類個體無法避免的風險。各產業更面臨著無數的不確定性:農業靠天吃飯;工業投入大,失敗率高;服務業彈性大,變化快。
風險承受力不但決定人們的生命長度和質量,也決定經濟發展的高 度。古代社會主要靠家庭、宗族內部共擔風險。書生進京趕考,經常需 依靠族裡的富人接濟;孤兒寡母則需仰仗家族裡的家長。這些風險共擔 機制以「血緣」「地域」為紐帶,很脆弱,也很難量化,所以不可能大 規模推廣。正因為風險承受力弱,人類經濟活動受到很大限制。製造業只能停留在小規模、受限於地域的作坊時代,技術進步極慢。
現代金融市場和金融工具的出現改變了這一切。
當金融與我們密不可分,站在高處,如何構建金融學思維、重新理解財富尤為重要。
著名金融學者、原北大金融學副教授、博士生導師香帥最新力作《香帥金融學講義》,摒棄金融學教材慣常的公式計算和晦澀術語,用中國本土的數據、案例、現實為線索,用平常的語言、生活化的場景給大家帶來一次從學科到學問的金融通識教育。
香帥
保險:讓社會分擔個體的風險
2012年夏天,美國遭受了自1956年以來最嚴酷的旱災。玉米是受 災最重的農作物,中西部有的傳統玉米產區甚至顆粒無收。這種天災 如果發生在古代中國,一個不小心可能就有大批農民陷入絕境,造成 「民不聊生,流寇四起」的後果。
幸好美國有極為發達的農業保險機制,這個機制規定:全美所有農 戶繳納一定的保費,一旦參保農戶發生問題,這些資金就會用來補償他 們的損失。有趣的是,因為保險賠償金額是按照歷史產量乘以市場價格 來計算的,這次災後由於玉米減產,收購價上漲了 60%。受災前一個 農民種一公頃玉米的收入在1000美元左右,現在因為市場收購價格暴 漲,最後每公頃玉米地農民能拿到的賠償金額居然達到1280美元。種植玉米的農民收入不但沒有下降,反而上升了。而「安全感」恰恰是 人類最基礎的需求,是社會進步、創造、創新的必要條件。通過保險機 制,農民對衝了天災風險,獲得了安全感。
除了保險以外,其他金融工具也大多具有風險共擔的功能。風險的 「共擔」讓人類社會減少了對自然及其他個體的依賴性,獲得了經濟和 人身的自由,而這種自由又激發出人類社會更大的創造力。
股票:讓更多人「利益共享,風險共擔」
荷蘭曾是世界上最強大的海上帝國之一。這個帝國的形成和一種金 融工具密切相關。
16世紀末,歐洲國家紛紛進行海上拓展。荷蘭東印度公司的遠洋 海上貿易事業面臨兩個約束:(1)造船的耗資太大;(2)海上貿易的不 確定性太大。光靠船長、船員的力量很難完成長途遠洋探險。
像葡萄牙和西班牙的遠洋拓展就主要由王室資助,但荷蘭缺乏強有 力的王室支持。怎麼辦呢?聰明的荷蘭人設計出了一種機制:將東印度 公司的股權拆分成極細小的標準化契約。「細小」保證門檻低,普通荷 蘭人都可以購買;「標準化」則保證可轉讓,容易產生流動性,這就是 「股票」。任何人只要購買了東印度公司的股票,就能按照認購的比例, 分享其遠洋貿易的利潤,這叫「利益共享」;萬一探險失敗,大家投入 的資金就算沉沒了,這叫「風險共擔」。通過這個機制,荷蘭的遠洋貿 易項目籌集了大量資金,項目風險也被分攤到了購買股票的國民身上。船員們沒有了後顧之憂,大膽地踏上了遠徵東方的航線,開始了荷蘭的 「海上帝國「時代。
風投、創投:讓社會分擔創業創新風險
在現代社會,風險投資、創業投資這些金融工具的風險共擔功能, 更是鼓勵創業和創新的基礎要素。
社會進步要靠創新。但創業創新是大概率會失敗的「遊戲」,不要 說普通人,就算億萬富翁,一個不小心也可能傾家蕩產。著名的科技狂 人埃隆 馬斯克(Elon Musk)從小就夢想著探索宇宙。在成功創立在 線支付服務Paypal並成為億萬富翁之後,馬斯克在2002年創立了一個 製造火箭的私人企業SpaceX,野心勃勃地要「實現未來人類星際移民 的計劃」。
開始,馬斯克單槍匹馬地幹。但他沒想到,火箭發射是真正昂貴的 「遊戲」,每發射一次就耗資上億美元。2006年到2008年,SpaceX多 次發射失敗,貴為億萬富翁的馬斯克也差點為夢想窒息,瀕臨破產。從 2008年開始,馬斯克痛定思痛,連續進行外部融資。全球100多家著 名基金、科技巨頭都參與到了這一系列風投中,光2015年年初的E輪 融資,富達基金、谷歌等幾家公司就向SpaceX 一共投了 10億美元。
有了風投,馬斯克將項目風險分散給了投資人,他的雄心猶如插上了翅膀,SpaceX項目推進更快,步子更大。2010年,SpaceX的「獵鷹9號」運載火箭順利將一個「龍飛船」模型送入預定軌道,開創了私人企業成功發射火箭的歷史。這次成功為SpaceX贏得了大量火箭發射業務訂單,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也準備讓它為國際空間站運送貨物和航天員。
和荷蘭人的海上探險一樣,馬斯克奇瑰浪漫的宇宙之旅也是「風險 共擔」的產物。如果沒有風投的支持,偉大的夢想可能在綻放之前已經夭折。
不管是保險、股票,還是風投、創投,金融使人類對風險的承受能 力突破了地域和時間的限制,個體、企業都被賦予了更大的能量,人類 活動的範疇、思維創新的能力都被拓展到新的高度。
互動話題:
一個創業者現在面臨兩種融資選擇:一是借錢或者拿抵押品到銀行貸一筆 錢出來,二是尋求風投和創投的幫助。你覺得哪種方法更好?為什麼?
香帥新作,超過27萬人實證的「人人金融學」,從金融看透日常,構建你我通往財富的自由之路。林毅夫、何帆、曾鳴等力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