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上海高橋,看一看用絨線繡出的「東方油畫」

2021-01-08 新民晚報

為積極推進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上海絨繡(高橋)的保護與傳承工作,一場特別的藝術家與絨繡工匠的作品聯合展昨天在高橋文化客廳書集Mr.Book開幕。藝術家梁鋼、唐耀中帶來了為高橋創作的繪畫作品,與絨繡工匠們創作的《彩繪玉蘭花》交相輝映。

圖說:藝術家與絨繡工匠的作品聯合展開幕 官方圖(下同)

此次展陳主題為「高橋家門口之約」,讓藝術融合傳統絨繡技藝。絨繡是中國的民間工藝美術品之一,又稱絨線繡,是用彩色羊毛絨線,在特製的網眼織物上,一格一針或數針繡制。這種繡藝在19世紀由歐洲傳入上海,經由上海絨繡藝人改進和創新,逐漸形成了獨特的上海絨繡。2011年,上海絨繡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圖說:展覽現場

近年來,高橋鎮政府為絨繡的傳承做了許多保護和推廣工作。2009年,高橋絨繡館在高橋老街開出,對絨繡進行展示、製作、銷售、保護和傳承;2012年,上海絨繡高橋傳習所揭牌,聘請了5位代表性傳承人和2名絨繡專業人員擔任老師,向社會招收學員,免費培訓絨繡人才;2015年,高橋鎮成立上海東岸絨繡藝術研究中心,讓傳統文化藝術在繼承中發展、在發展中創新、在創新中傳承,實現活態傳承,使絨繡成為好玩的藝術、好看的生活。

圖說:展覽現場

自2020年高橋鎮開展「幸福高橋·絨繡點亮生活」絨繡技藝培訓項目以來,已覆蓋高橋鎮16個村居,共設置了13個點位,200餘名社區絨繡愛好者參與絨繡課程學習。潼港一村的絨繡旗艦點就是先行者之一。明年高橋鎮將完成其餘27個村居的家門口絨繡點位全覆蓋。

圖說:展覽現場

在活動現場,絨繡傳習班學員代表暢談在學習過程中的心得體會,全體學員上臺接收了結業證書,其中部分優秀學員還被聘為2021年絨繡傳習班的助教志願者,逐步地讓更多的居民加入到上海絨繡的保護傳承,實現「傳、幫、帶」。(新民晚報記者 趙玥)

相關焦點

  • 上海高橋古鎮,被譽為「東方油畫」的國家級非遺,現在卻後繼無人
    高橋古鎮是浦東的四大名鎮之一,位於浦東的東北角,一邊是黃浦江匯入長江的吳淞口,另一邊是長江入海口。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進程中,高橋鎮遺留著一批優秀的民間建築。既傳承了歷史文脈,又點綴了古鎮風貌。高橋老街以東街、西街為主幹道,南面是寬闊的河道,街道兩側則匯集了一批值得細細探訪的文物保護建築。高橋古鎮不大,逛逛走走大約也是一兩個小時就結束了。
  • 追臨沂:走近莫氏絨繡:絨線細針妙手舞,「油畫」方得綻指尖
    5月26日14時許,由大眾網·海報新聞與遠通集團臨沂國華、寶華一汽奔騰4S店主辦、臨沂市體育攝影協會協辦的「追臨沂『沂起』奔騰·尋找臨沂文化符號」活動走進臨沭縣玉山鎮李莊村,領略針尖上「油畫」的獨特魅力。莫氏絨繡,俗稱「毛線繡」,是指在特製的網眼麻布上,用彩色絨線進行繡制的一種手工藝品,繡品色彩豐富、層次鮮明、形象生動、針法獨特,在民間已有200餘年的歷史。
  • 潮繡:方寸之間的綺夢,一針一線繡出世間萬物
    「針穿五色絨共線,繡出麟毛千萬般。」繡娘們纖細修長的巧手細捻著各種棉線,一針一線靈活起落,就可將絲絹紗巾繡綴世間萬物。繡藝精美細緻,構圖均衡飽滿,色彩富麗堂皇。「運用金線、銀線、絨線結合繡制……潮繡針法多樣,有轉針繡、過橋繡、打種籽繡等多達100多種。每一針法均具獨特製作效果,使得繡物惟妙惟肖。」技藝精湛、恢弘大氣,在作品中填充棉花,居然就可繡出了近乎淺浮雕的立體感覺。
  • 華人首席3D導演曲全立精彩呈現:恆源祥的東方油畫「蠻靈格」
    一幅人物肖像題材的絨繡作品由成百上千種顏色的絨線繡制而成,在認真比對照片後,工藝師將純白色的澳毛絨線染成了各種深深淺淺的顏色。,李老師答到「自然即是美」;當被問到「你最喜歡的一句上海話是什麼?」,李老師答到「蠻靈格」(很贊、很好之意)。從拿到一張圖片到一針一線繡制完成一幅精美的絨繡作品,往往需要一年的時間,這其中的辛苦與艱辛每個工藝師是深有體會的。當一幅大作完成後,若能聽到「蠻靈格」的評價,一定令李薔老師感到無比的欣慰。
  • 上海特產有什麼 上海特色禮物 上海特產購買攻略
    特產5高橋鬆餅用精白粉、熟豬油、綿白糖、赤豆、桂花為原料,精細加工而成,滋味甜肥,松酥爽口,為高橋四大名點(鬆餅、松糕、薄脆、一捏酥)之一。淮海中路瑞金路口的高橋食品廠門市部專營。特產7上海織繡上海織繡分為刺繡、抽紗、機繡、地毯繡等七大類。以顧繡最為著名,至今已有四五百年歷史。地毯繡以工藝細膩、圖案典雅著稱,主要產品為手工羊毛地毯,此外,還有絲織地毯等。
  • 日本近代油畫的啟示
    《交織的目光——西方繪畫500年》 上海書畫出版社 2020年7月在整個世界美術史中,西畫在文藝復興時期是非常重要的。在歐洲發明的「油畫」,是不是同樣也可以在東方國家開花呢?我們東方人學習油畫,只是模仿學藝?還是通過追溯西方油畫的過程產生新的「東方油畫」呢?它是否是一個油畫新脈絡的繼承和發展呢?明確了這一點,我們才能更了解東西方的異同,挖掘出東方更深層的可能性。在東方國家,包括中國、日本、韓國等油畫從事者越來越多,這個證明了油畫已經根植於東方國家。那麼到底什麼是東方油畫,這是否會連鎖到確立和再認識東方美學文化呢?
  • 悅讀:文化常識——四大名繡
    中國四大名繡是中國刺繡的突出代表。四大名繡,指的是我國刺繡中的蘇州蘇繡、湖南湘繡、廣東粵繡、四川蜀繡。01蘇繡蘇繡歷史長達2000多年,是以江蘇蘇州為中心包括江蘇地區刺繡產品的總稱。傳說來源於仲雍的孫女「女紅」首制繡衣。
  • 漳繡傳承人鄭密珠:銀針翩翩舞 彩線繡古今
    鄭密珠在刺繡「要懂得手工的價值,要用『匠人精神』傳承閩南文化血脈。」初見鄭密珠,她面帶微笑款款走來,橘黃色的棉布裙子上點綴著細小的綠芽,讓人領略有著千年刺繡傳統的「漳州繡娘」的風採。作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漳繡技藝的代表性傳承人,鄭密珠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將漳繡做成許多精緻的作品,成為網友們喜愛的藝術品。
  • 高橋大輔加盟冰舞上海 首演嘉賓李宇春又獲殊榮
    2012冰舞上海演出進入一個月的倒計時之際,好消息頻傳。  亞洲第一男單傾力加盟  繼龐清/佟健、斯蒂凡•蘭比爾、安藤美姬等名將之後,「2012冰舞上海」主辦方本周宣布又有一名重量級冰上嘉賓加盟今年的演出,他就是日本名將高橋大輔。
  • 圓桌|百年前留洋碼頭邊,再話上海油畫雕塑未來
    近日,「歷史與現實——2020上海油畫雕塑高峰論壇」在位於北外灘的建投書局舉行,此次論壇由上海海上油畫雕塑創作中心主辦,從建投書局邊的公平路碼頭談起,談及20世紀初的留學生從公平路碼頭踏上了輪船,去歐洲、去日本學習美術,這構成中國近代美術史上重要的一筆,同時也開始了中國美術的現代化轉型。
  • 上海高橋古鎮,營造之鄉歷經千年滄桑,3小時看完名人古宅
    上海浦東有一座千年古鎮,和其他老城鎮相比,一直「深閨裡養的人還不知道」,這裡是高橋先生知道的高橋古鎮,在古老的城市裡,沒有其他的古鎮熱鬧,兩側的店很分散,有銷售者各種各樣的小東西,最有名的是棉花刺繡和高橋鬆餅,兩個都被列入了市級無形文化遺產名單。
  • 「藝術中國」———琚健的油畫
    感受萬物,貼近自然,聆聽來自大地呼應又不被自然所束縛,用樸素而寫意的方式進行勞作,用形狀色彩和創造出某種新穎的圖畫。毫無疑問,這樣的勞作是幸福的。油畫被國人逐漸接受並熟知始於近代。二十世紀初,大批青年才俊留學西方,在浙江、上海創辦新型美術學校,舉辦西畫團體活動,促進了油畫在中國傳播發展。新中國成立後,學習蘇聯的繪畫教學體制,有更多的人開始了解油畫。
  • 【民俗·風情】高橋是上海本幫菜的發源地
    本幫菜俗稱上海菜,是全國著名的菜系之一。早為中外人士熟悉和喜愛。浦東是泥刀、菜刀、剪刀和繡花針,即「三刀一針」的發祥地,是上海非物質文化的重要遺產。其中高橋廚師用的一把菜刀和上海本幫菜有著直接的淵源。   在上海郊區大集鎮的周圍,豐富的蔬菜為承辦酒水宴席提供了資源。上海開埠以後,門戶開放,萬商雲集,上海成為十裡洋場和冒險家的樂園。達官貴人,洋人遊客。紛至沓來,各幫名菜聚集在上海,一些專業廚師和手藝高超的廚師就出現了,它促進了上海和郊區餐飲業的蓬勃發展。高橋的菜系有以下特點:
  • 宋水仙:用馬尾繡繡出精彩人生
    作為唯一的水族全國人大代表、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馬尾繡傳承人、貴州省黔南布衣族苗族自治州非遺協會主席,宋水仙今年是第三次參加全國兩會。馬尾繡是水族婦女獨創的一種手工刺繡技藝,是水族地區一種現存最古老而又最具有生命力的原始藝術。2006年,水族馬尾繡被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貴南藏繡亮相上海國際時裝周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在10月開幕的上海國際時裝周上,貴南藏繡以全新形式亮相,讓世界的眼光再次聚焦青繡。此次貴南藏繡跨界時裝專場大秀以「嘉瓏」為主題,在保持傳承貴南藏繡傳統元素風格的基礎上,將傳統民族文化藝術與時尚載體相結合,跨界展示了藏繡藝術魅力,開創了青繡時尚化、國際化的新嘗試。秀場上,30多套與貴南藏繡跨界合作的高級定製服飾驚豔亮相,將青繡文化與貴南藏繡通過時裝周平臺傳播全球。
  • 上海54歲電焊工繡出22米長「清明上河圖」
    供圖中新網上海12月3日電 (記者 康玉湛)近日,在中建二局華東公司上海奉賢中電建項目門前廣場上,7名建築工人合力展開了一幅「清明上河圖」十字繡。然而,這幅十字繡的作者並不是一位女子,而是平日裡頭戴安全帽手握電焊槍的54歲漢子張興發。記者在工地上見到張興發時,他正在做外架焊接工作。
  • 看油畫「第一代」方君璧、李叔同、陳抱一、徐悲鴻、劉海粟作品選
    自畫像 陳抱一陳抱一(1893-1945),現代油畫家,生於上海,原籍廣東。1913年留學日本專攻西畫。1921年畢業於東京美術學校,回國後自創"抱一繪畫研究所",指導人體寫生。 1925年於上海創辦中華藝術大學,與丁衍庸負責西畫科。並先後在上海美專等校任教。還與烏始光、汪亞塵等組織了"東方畫會"、"晨光美術會",與徐悲鴻、潘玉良等組織 "默社"。
  • 高橋鬆餅
    高橋鬆餅之「松」,有何出處?八個字即可概括——表皮酥鬆,餡子鬆軟。葛末,究竟烘焙到啥個程度再符合所謂個「酥」「松」「軟」?1974年出版個《上海糕點製法》一書「鬆餅」條,勒「品質要求」一欄寫得蠻清爽個:「鬆餅個外形好似蘇式月餅,但餅皮比月餅個更松」「外表呈黃白色,餅皮鬆酥,微有脆性,用刀切開,層次完整清晰,餅餡要乾燥起松,細膩清爽。」
  • 這場歐洲油畫展,光是畫框,都值得一看!
    還沒來得及去看的朋友,會不會是被前兩個月在朋友圈裡看到的,可能是在成都看展時排的最長最久的隊的照片給勸退了?好消息是,展覽還有兩周,免費,且不怎麼排隊,趕快抓緊最後的機會了。從9月29日開展以來,小編先後去看了三次,前兩次也都經歷了分批次入場、從人縫中找倫勃朗的盛況。看到下圖中的倫勃朗了嗎?上周去成博三刷,發現終於不用排隊了,提香和倫勃朗面前分別只站了一個人。
  • 奴家與你繡香圓
    文學作品的女紅/繡,則是另種風格。傳為沈約《洛陽道》云:「洛陽大道中,佳麗實無比。燕裙傍日開,趙帶隨風靡。領上蒲桃繡,腰中合歡綺。佳人殊未來,薄暮空徙倚。」吳均《採桑》云:「賤妾思不堪,採桑渭城南。帶減連枝繡,發亂鳳凰簪。花舞依長薄,蛾飛愛綠潭。無由報君信,流涕向春蠶。」《洛陽道》與《採桑》均用樂府舊題,其中的女紅/繡,已經出離工藝/日常生活的局限,而向情感敘事貼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