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風情】高橋是上海本幫菜的發源地

2021-01-20 益行文化印象



本幫菜俗稱上海菜,是全國著名的菜系之一。早為中外人士熟悉和喜愛。浦東是泥刀、菜刀、剪刀和繡花針,即「三刀一針」的發祥地,是上海非物質文化的重要遺產。其中高橋廚師用的一把菜刀和上海本幫菜有著直接的淵源。經過了幾十年的實驗和發展,才逐步形成今天名揚國內外的上海菜。

 

高橋地區物產豐盛,有得天獨厚的條件

   浦東高橋地處長江和黃浦江的交界處,是一個名符其實的江南水鄉。境內河流縱橫,港灣交叉。一條南北向幹河——清浦港中段名叫花午灣的地方,盛產魚蝦。當地百姓乾脆叫它蝦魚灣。居民以捕魚為生。清代詩人程上選著有清溪三十二韻。其中在花溪垂釣一詩中專題論說的此事曰:花午灣前花滿溪,鬥牛橋畔半魚磯。雙籪秋風螃蟹美,桃花春水鱖鱸肥。如實地描寫了那裡的景色和物產。

   高橋東臨長江口,成為魚群季節往返的通道。那裡有鳳尾魚,銀魚,白蝦和鮰魚,成為江口之特產。這長江的銀魚和太湖所產的完全不同。每到春天成群銀魚溯潮而至,個大肉肥。百姓稱之謂「面丈魚」。銀魚炒蛋就是高橋一項名菜。白色無鱗的鮰魚,形似中華鱘,十分名貴。也產於長江口。在其他地方就很少見。而只有吳淞和高橋老飯店才能燒好此菜。

高橋土地皆有長江泥沙衝積而成,多系沙質土壤。宜種黃豆雜糧和瓜果蔬菜。農家又飼養了大量的家禽家畜,為本幫菜餚和點心製作,提供了十分豐富的物質基礎。



 

高橋廚師繼承傳統又有與時俱進的創新精神

   上海本幫菜來源於本地的農家菜。是群眾熟悉的「四盆六碗」,用於一般的家宴和逢年過節招待親友。所謂的「四盆」就是四盆冷菜,一般是白雞、白肚、爆魚和皮蛋肉鬆等四樣。「六碗」就是六大碗熱菜。一般是紅燒肉、紅燒魚、紅燒雞或鴨,再有鹹肉水筍和大白菜炒肉絲和肉皮湯六樣。如遇婚喪和生日壽慶,這「四盆六碗」就不能滿足賓客需求了,特別是一些大戶有錢人家待客,需要增加冷盆和熱炒。六大熱菜要換上全雞、全鴨。而且要請專業廚師來家掌勺。

   在上海郊區大集鎮的周圍,豐富的蔬菜為承辦酒水宴席提供了資源。上海開埠以後,門戶開放,萬商雲集,上海成為十裡洋場和冒險家的樂園。達官貴人,洋人遊客。紛至沓來,各幫名菜聚集在上海,一些專業廚師和手藝高超的廚師就出現了,它促進了上海和郊區餐飲業的蓬勃發展。高橋的菜系有以下特點:



   

1.以時鮮二字取勝,就地取材,精心加工。用油炸、清蒸、紅燒、熱炒、糟滷等方法,烹飪膾炙人口的各種菜餚。如將普通的魚、蝦、肉類,加以油炸,製成了少腥、味美的油爆蝦,油爆魚和油走肉。再將豬肉加工成肉圓和肉醬蛋卷,加上爆魚塊,用文火蒸成三鮮。再將豬直腸洗淨,紅燜熟透,製成清炒圈子,用草頭墊底,紅綠相映,吃口肥而不膩,就成為本幫的一道名菜。初春時節採春筍、鮮肉、鹹肉煮成的「醃篤鮮」深受百姓的喜愛。

   2.博聚眾長。吸收創新。本幫菜並非一律是「濃油赤醬」吸取了粵菜的清淡爽口。蘇錫菜的重油重糖和淮揚菜的精細刀工等各家長處。如用雞絲,火腿絲、竹筍絲做成「扣三絲」,上蓋一塊香菇。用高湯蒸煮,不用味精,十分可口。成為本幫的招牌菜流傳至今。用高檔的魚翅、海參、燴炒也成為一道道熱炒、上了宴會餐桌,受到吃客的青睞。

3.物盡其用,提高菜餚的檔次。一條青魚在他們手裡可做成五、六種菜。如炒魚片、炒魚塊、炒肚當、炒頭尾、甚至炒禿肺(青魚內臟)毫不浪費。將豬下水(雜碎)用糟滷製成「糟缽頭」,成為夏令美食。早期被無視不用的豬皮,高橋廚師用油炸,水發後做成「肉皮」,成了一道主菜。又稱為三鮮和火鍋不可缺少的輔菜。高橋廚工們高超的廚藝,既證明了他們的聰明才智,也反映了浦東人民勤勞儉樸的優良品質。在上世紀初浦東高橋就產生了孫炳和張和尚等優秀廚師,成為本幫廚工隊伍中的領軍人物。



 

杜氏大力舉薦,使本幫菜名揚全國

    上海本幫菜立足本地,風靡上海,名揚全國。有二個重要因素:一靠廚工們創造性勞動,造就了許多本幫名菜。他們手藝好,影響大,有很高的聲譽。要他們辦酒席,都用一個請字,人們稱呼東家男主人為老爺,而對廚工和廚師,都尊為廚師老爺。可見他們的社會地位不低。二是得到社會名人的大力提倡和宣揚。上海聞人杜月笙。生於高橋,長於高橋。耳聞目染,對本幫菜情有獨鍾。發跡後定居於上海,在華格臬路杜公館內,專用一名高橋籍的家庭廚師,為杜氏料理廚務。當時有兩道杜氏特別喜愛的家常菜。一是「炒蝦仁」,用新鮮大的活河蝦,上凍後剝殼。將蝦仁用毛巾擠幹,用蛋清上漿。再冷凍一小時。將蝦仁放在竹製在瓜籬上,用滾燙的豬油淋在上面,加以攪拌成熟。二是「炒蛋」。將熟乾貝和熟火腿切丁,把雞蛋打成糊狀。再把二種丁塊拌入,盛於大盆之內。也用滾燙的豬油徐徐淋入,一面攪拌,一面成熟。蛋會高高發起。成為二道十分鮮美可口的家庭美餚。如有重要客人來訪。由杜家總管萬墨林,用電話告知上海德興館。館內專設雅座間招待。一般都是用炒肚當、炒鱔絲、炒圈子、糟缽頭等浦東名菜招待。1930年,杜月笙在高橋家鄉購地40畝,建造規模宏大的杜氏家祠。1931年6月10日,杜祠舉行落成典禮,時任上海市長的吳鐵城親率上海黨政要員,還有全國的軍政巨頭,黨國頭面人物,各國駐滬領事,社會各界名流,京劇名伶都來獻禮捧場和參加演出,真是盛況空前。杜祠周圍搭起大棚,彩旗招展,從九、十、十一、一連三天大宴賓客。可設200餘席。四方鄉親均可赴宴,每天在千人以上。酒席由上海著名的杭州飯店操辦,由本地名廚孫炳主掌,招待客人。如此排場和舉動引來各地來客稱奇,使上海本幫菜聲譽鵲起,名揚四海。    


PS:感謝你的閱讀、轉發和關注!益行公益專注於城市人文的挖掘、傳播、傳承,歡迎賜稿!!投稿郵箱:826432992@qq.com



    


相關焦點

  • 上海本幫菜的前世今生
    ✿你聽說過上海「鏟刀幫」嗎?如果不知道,小編就來為你漲姿勢咯!「鏟刀幫」可是上海本幫菜的鼻祖哦!!
  • 宜昌屋脊 紅色高橋
    今天,我為高橋代言。走進高橋,來細細品味高橋的人文歷史、一同領略高橋的自然風光、共同見證高橋的發展變化。高橋是紅色政權的發源地 革命星火在這裡點燃,革命遺址在這裡留存,烈士紀念碑巍然屹立,「摞稗子」慘案遺址掩映蒼林,戰壕遺蹟靜默青山,無數革命先烈曾在這片土地上拋頭顱、灑熱血,為我們播下了精神的火種,激勵著一代又一代高橋人艱苦奮鬥、頑強拼搏。邀您到高橋,和我一起,瞻仰革命遺蹟、追憶烽火歲月、聆聽紅色故事。
  • 上海經典本幫菜大賞
    本地閒話,區別於上海閒話;本地灘簧(滬劇),區別於京戲、崑曲、越劇及其他各地方劇種;本幫菜,區別於川、粵、京津、揚幫、蘇幫等外地菜系。本幫菜這一概念的出現,大約出現於上世紀30年代,最初它是以弄堂飯店的形象為市民銘記並接受的。
  • 經典本幫菜:上海爛糊肉絲
    在上海,一道經典本幫菜:「爛糊肉絲」一直是上海人家冬天最愛做的家常菜。上海人會過日子,精打細算,把一顆大白菜也要做到精緻實惠,即省錢,又好吃,還要體面。這就是老上海的風情!周彤先生在他的書《本幫味道的秘密》中是這樣描述這道菜的:「上好的爛糊肉絲,湯麵平滑如鏡,不冒一絲熱氣,但一入口,白菜又燙又鮮、肉絲又軟又爛,入口及其熨貼順滑。
  • 上海本幫菜 糟缽頭
    光影心路網站 www.shanghai-photo.cn       上海本幫菜申「非遺」需要對本幫菜的源流、技法等方方面面做詳盡系統的整理和總結。不是哪個專家學者,而是上海電視臺的周彤。總結梳理本幫菜的工作最終落到了一個揚州人身上。見到周彤時,他正和中國烹飪大師、老字號德興館的退休廚師周懷榮談菜。「談菜」是周彤生活中重要的組成部分。他這天下午的收穫是和周懷榮分享的一個經驗:去除河鰻表皮的黏液用75 攝氏度的熱水最好。周彤今年50 歲,大學學的是物理,做過技工學校物理老師,南下深圳當過「金領」,後來跳槽到電視界。
  • 上海本幫菜,正在慢慢消失……
    想想也是,本幫菜和現在的健康觀念,確實有點出入。幾個上海女孩子聚餐,會去吃本幫菜嗎?應該不會吧。點上一份紅燒肉,你吃一塊還是三塊?男女小囡談朋友,會去吃本幫菜嗎?也不會吧。就是能將本幫菜的做法,一一相傳。現在的年輕人,還有多少會做八寶辣醬、走油肉的?看烹調書,真不如鄰居大媽在小菜場裡拉著你講5分鐘。上海本幫菜,也就在這種溫情之中,一一做上了飯桌。老上海都知道,以前上海灘有四大菜場。你要買海產品,去三角地菜場。買豬下水,福州路菜場。買魚翅海參,去菜市街。買牛肉,大自鳴鐘菜場。
  • 別說了,上海人不懂本幫菜!
    那老八樣後來是如何走出三林,進而發展出本幫菜系的呢?這裡面也有故事嘞。本幫菜的形成,有徽菜「濃油赤醬」的底子,也有蘇錫菜「鹹中帶甜」的樣本。畢過,說起本幫菜的創製,還是離不開三林鏟刀幫的努力。最早,鏟刀幫不過是用砌牆的鏟刀,為鄉鄰人家做紅白宴席的手藝人,老八樣就是鏟刀幫的絕學。後來鏟刀幫的雄主北上上海灘,在十六鋪打拼,闖出了更大的名堂,將鏟刀幫的招牌徹底打響。據說解放前,每到回鄉祭掃的時節,上海最鬧猛的十六鋪碼頭到三林王家渡的整條渡輪,都會被三林人包下,足見三林廚師在上海的地位之盛。這個雄主,名叫李林根,上海本幫菜大宗師李伯榮,便是他的兒子,李明福則是他的孫子。
  • 【經典上海】上海本幫菜的鼻祖原來在三林塘!
    三林的本幫菜,一定程度上是上海本幫菜的鼻祖。    三林臨江地區,自明清以來,就號稱廚藝之鄉,歷史上有名有姓的老廚師就有10多人,解放前每逢清明,十月朝等節氣,回鄉祭拜的在上海從事廚藝的臨江人就常把十六鋪到三林王家渡的整條輪渡包下來,可見廚藝之盛,就是在本地,四方八裡也以臨江菜廚為中心,為此孕育了許多菜廚幫派,分布在三林、浦東,乃至上海及周邊地區。
  • 【民風·民俗】高橋老字號飯店長興菜館
    又過幾年,生意有了起色,又搬至高橋食品公司張錦章的店面,二開間的房屋擴大了飯店經營面積,生意逐漸興旺。1928年前夕,高橋著名的營造商謝秉衡,在上海建造市政府禮堂和煤氣廠後尚有部份零散的建築餘料,於是在高橋西街建造了一排臨街商用房。周悅卿抓住良機,將店面再度擴大,向謝秉衡租借了這幢臨街房。當年,周悅卿租下這幢二開間二層樓的店面房,開設了高橋鎮上最大的飯店長興菜館。
  • 上海本幫菜四款做法
    上海老站行政總廚史凱餐廳介紹 徐家匯天主教堂正對面那棟5層的小白樓,正是「上海老站」之所在。風味特色  這道菜是我們店裡的招牌菜,延續了本幫紅燒的濃油赤醬的特色製作方法,成品色澤紅亮,香濃味醇風味特色  蝦籽大烏參是一道傳統本幫名菜,成品色澤烏光亮麗,肉質肥糯,滷汁濃稠,味香醇厚,在我們店的銷量一直很好,日銷100份以上,幾乎桌桌必點
  • 多倫多好吃的上海菜餐廳,不一樣的風情一樣的味道
    阿拉廚房一家新開的名人食堂,松滬風味,以上海「本幫」菜為主同時吸受外來文化,不斷創新,菜式新穎秀麗,配色和諧,滋味豐富,不愧為新派上海菜的代表。上海石庫門家宴經營著上海老味道,深受多倫多男女老少的歡迎。上海石庫門家宴為食客帶來的不僅僅是精緻地道的上海本幫料理,更是一份蘊藏於食物背後的海派文化風情。
  • 本幫菜縈繞於舌尖的味道,只有懂經的老底子上海人才知其中深意
    上海老底子每天呈送精彩文章一組打開塵封的記憶,尋覓往昔的歲月敘上海老底子事 憶上海老底子人訴上海老底子情本幫菜的濃油赤醬,並不入八大菜系之列,然而它卻奠定了上海這座城市的味覺之本。
  • 三林本幫菜(作者:朱成墜)
    三林本幫菜朱成墜上海本幫菜尤以三林本幫菜為代表。可以說,上海本幫菜來源於和脫胎於三林本幫菜。三林本幫菜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它體現了「形制精巧,色香味濃」的特色,保持了「靈活善變,兼容並蓄」的特點,在當地民眾的餐飲、烹飪習慣上多有表現。三林人早在元明時期,就已形成了本幫餐飲的文化,尤以「老八樣」聲名遠播,清末民初,一批三林廚師身懷精深烹飪絕技,紛紛搶灘上海,開設本幫菜館。
  • 20年專注本幫菜,它稱第二沒人敢稱第一
    」「花樣年華」專注本幫菜20年經典本幫菜在這裡基本都能找到在這一點上不僅如此,從各地湧進上海的在菜式的選擇上「花樣年華」也發揮了優勢經典的本幫菜、江南水鄉菜「花樣年華」整個用餐環境呈現的非常有情調復古風的咖啡館和休息的露臺都讓人有一種那個年代的慵懶感老上海童謠以及叫賣聲充斥在耳旁滬劇選段以及老上海經典音樂這濃濃的老上海風情「花樣年華」採用敞開式的廚房
  • 高橋鬆餅
    從前,除脫佔據絕對優勢個行業,假使要分啥流派,上海總歸要刷刷存在感個:拿筆桿子個,有海派個分;畫圖個,有海派個分;唱京戲個,有海派個分;即使是撥「四大菜系」「八大菜系」冷落,畢竟也有隻「本幫」菜犟頭倔腦……現在麼,月餅「山頭」林立,但是,聽到過有「本幫月餅」伐?嘸沒個!搿好像有眼講勿過去了哦!
  • 木偶戲、木版畫、風箏、蘿蔔……濰萊高鐵沿線這些民俗風情和美食...
    在濰萊高鐵通車現場,記者發現,濰萊高鐵沿線真的是民俗風情數不勝數。濰坊是歷史上著名的手工業城市,是我國歷史上最大的風箏、木版年畫的產地和染散地。它以「二百隻紅爐,三千銅鐵匠,九千繡花機,十萬織布機」聞名遐邇,清乾隆年間便有「南蘇州、北濰縣」之稱。濰坊肉火燒、濰坊蘿蔔更是讓大家垂涎三尺。
  • 本幫菜、本幫面、咖啡、酒吧、甜品……一次性都給你,這個周末怎能辜負?!
    無論什麼時候最簡單的快樂就是吃一頓本幫菜紅燒肉、響油鱔糊、白斬雞、油爆蝦...出品是地地道道的本幫菜和創意菜,濃油赤醬的紅燒肉最是老上海的味道,讓來吃過的人全部魂牽夢繞,五花肉燒到酥軟,肥而不膩,入口即化。店名:福1015推薦:紅燒肉、黃魚煨面、燻魚等地址:愚園路1015號電話:021-5237977人均:1001元
  • 你到上海來,我就帶你去這些地方吃正宗本幫菜
    【點名】上海會館(香港名都店)【人 均】¥130【菜 系】本幫菜【電 話】021-63357779;021-63357778【地 址】上海市黃浦區河南南路489號香港名都5樓(近復興東路)【營業時間】11:00-21:31餐廳介紹:上海會館是一家比較高檔的本幫菜館,有幾家分店。
  • 吃了一輩子的上海菜,也不會知道「鏟刀幫」是怎麼切鱔絲的
    本幫蒸三鮮,浦東特色的湯品,以前上海人只有過年慶典才吃的到。三林的肉皮十分有名,口感富有彈性,吸飽了高湯汁在口中迸發鮮美。本幫菜,河蝦最常見的做法是油爆,這裡醬油燒的做法特別古樸。以醬油調味,並注入上湯的河蝦,蝦肉肥美鮮嫩,泡在湯汁之中,醬香中透著鮮甜。另外不要錯過毛蟹炒年糕,28元一隻。
  • 這家餐廳藏著不少上海本幫「鼻祖」菜,單憑一道紅燒肉就徵服了日本人
    ↑ 點擊作者欄藍色「獵宴」,關注本號「在哪裡可以吃到正宗的上海本幫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