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說了,上海人不懂本幫菜!

2021-02-16 上海熱門美食

01.
老八樣

祖籍:浦東三林

出身:鄉村宴席菜

 

李明福,三林本幫館老闆,本幫菜大宗師李伯榮的兒子,李家門的不知第幾代傳人,也是浦東非遺三林本幫菜的傳承人。

上海大廚出浦東,浦東大廚出三林。李明福師傅告訴我們,作為本幫菜源頭的三林本幫菜,最經典、也最原始的菜就是老八樣!

可以說,只要是合格的三林廚師,沒有不會做老八樣的!

扣三絲、蒸三鮮、扣肉、扣雞、扣蛋卷、紅燒扁魚、鹹肉扣水筍、小蔥肉皮。因上過《舌尖2》而名聲大噪,堪稱本幫菜刀工極致的代表。濃油赤醬、重糖重醬,這些本幫菜以往的印象,和它八竿子打不著。

傳說做扣三絲,要將火腿、雞脯肉、筍切出 1999 根絲。「可能還不止 1999 根嘞。」李明福師傅告訴我們。這精細的刀工,沒有紮實的基本功可練不出來。李明福的兒子李悅,16 歲開始學廚,至今掌勺已有二十多年。論刀工,他自覺不如哥哥李巍。但他切出來的三絲,已足以讓我們驚嘆。扣三絲的另一大秘訣是高湯,在李師傅的店裡常備一鍋雞高湯,使用本地雞熬出的黃金高湯,是扣三絲和老八樣的鮮味來源。

將三絲按部就班地塞在茶盅裡,底部墊上香菇片,反扣在盆子上再澆入高湯,進蒸箱蒸 10 分鐘後便能上桌。這道菜最閃耀的瞬間,便是開啟茶盅的那一刻,本幫菜的精緻一覽無遺。據說舊時扣三絲也是用農村大碗扣的,後來是李伯榮大師改為用茶盅,絕了!

做得好的扣三絲,三絲細如髮絲,高湯的鮮味滲入肌理,再加上雞絲的嫩、火腿的鮮、筍絲的脆,絕對的本幫菜 C 位,美妙又華貴!

如果你有空去三林轉轉,蒸三鮮可以說是那裡所有本幫菜館的保留項目。用本幫菜招待慶祝,必少不了這道宴席菜。

它還有一個更通俗的名字,全家福。說是蒸三鮮,但材料早已不止三鮮,而是豬蹄、肉皮、燻魚、雞、筍、豬肚、香菇、肉圓、蛋卷九鮮。做法簡單,只需處理好所有材料裝盆,加入高湯蒸熟即可。

但肉皮一定是用三林肉皮,少油,蒸完湯清味濃,入口柔滑 Q 彈,又吸飽湯汁,絕對是蒸三鮮中最精彩的部分。

其他食材,則各自貢獻著特有的鮮味。這樣一盤菜,豐收喜慶,僅只一道便如赴饗宴,吃著闔家歡樂。全家福,名副其實。老八樣有多經典,即便是這道簡單的小蔥肉皮,也代表著全上海肉皮的最高峰。

肉皮不是用油發,而是用鹽發,少油,而湯清澈,吃起來柔滑無比。

難怪媽媽從小教育我,不是三林產的肉皮她是從來不會買的。蒸三鮮中的蛋卷也很贊。普通的三林館子在做蒸三鮮時,放的都是蛋餃,自有喜慶的寓意。但李明福師傅的廚房,用的都是自製的蛋卷。

雞蛋攤成蛋皮,蓋上一層肉末,捲起壓實蒸熟。簡單,又充滿農家趣味。

做扣蛋卷的時候,將蛋卷斜切成薄片鋪在碗底,裡面一圈蛋一圈肉,像是魚板,像是花卷。再填入白菜,扣在盆裡,澆上高湯蒸製,似有觀音蓮花座的形意韻味。

和蛋餃不同,蛋卷的口感是蛋肉交錯,彼此在舌尖蕩漾,摩擦出風味的層次。這般精妙淳樸的蛋,在市中心倒是絕對見不到的。很懷疑蛋餃是不是它的偷工減料版~這塊中方鹹肉著實驚豔到了我們,雪白透亮的肥肉還不錯,暗紅中透著粉的瘦肉也叫人喜笑顏開。唯獨這個香氣,真是外面無可比擬。

湊近細聞,是時間幻化出的奧妙鹹香,是鹽的升華,肉的自我修養。

搭上浙閩交界處產的毛筍,吃口脆。無需其他的調味料,吃的就是原汁原味。

鹹肉的鮮,筍的脆,在高湯的浸潤下一起沐浴出原料的真諦,沁人心脾。誰說咱們的本幫菜只重醬油的啦?看到這兩道菜,我們都笑了。這不就是走油肉,和紅燒版本的白斬雞嗎?在市區也不算少見,但細細品味之下,還是渾身透著亮點。

首先醬色非常完美,醬得用力,醬得深刻,不淺薄,同時又煥發著靚麗的琥珀色光澤,不似一般飯館的烏漆嘛黑,可以說盡得本幫菜濃油赤醬的真髓。其次是用料極好,扣肉的五花肉層次實在是妙,肥瘦相間,多達五層,真叫人拍手叫好。

最後是味道,標準的入口甜、收口鹹。濃鬱的滷汁並未掩蓋五花肉和雞肉的光芒,豬有豬味,雞有雞味,一派田園風光。

真正的濃油赤醬,並不意味著厚厚的芡汁和重口味。三林本幫館是教科書級別的調味拿捏,吃出了樸實的兒時味道。

仍然是相當農家的風格,扁魚、黑木耳、筍片、蔥花……沒了。

紅燒扁魚絕不是紅燒汁煮魚,魚要在鍋裡煎到位,散發出誘人的香氣!

然後如一葉扁舟,蕩漾在清清桑桑的紅燒汁裡。魚肉一撥就能看出新鮮的底子,又浸透了濃汁的鮮甜。現在看來沒什麼特別,但在過去的鄉村,大魚大肉就是面子的保證。

李明福師傅告訴我們,老八樣的地位之所以崇高,是因為在舊時上海的流水席上,它就是宴請菜的巔峰。在首日的預告席上,必有老八樣的身影。而扣三絲作為本幫菜中的「軋臺型」選手,一定是隔日正席上的壓臺戲,目的就是吸引賓客的注意力,主人在面子上才過得去嘞。

老八樣雖老,卻勾勒出了本幫菜最早的藍圖。濃油赤醬,蒸食吊湯,肉皮、五花肉、雞、鹹肉、筍、蛋卷(蛋餃)、扁魚都是本幫菜最習以為常的材料。

我們只知道,在紅燒肉還未成為本幫菜形象代言人,蝦籽大烏參、油爆蝦、糟缽頭仍是飯店高級菜的上世紀五、六十年代,老八樣已在上海郊區飛黃騰達,且至今仍保留著較為原始的樣子。

那老八樣後來是如何走出三林,進而發展出本幫菜系的呢?這裡面也有故事嘞。本幫菜的形成,有徽菜「濃油赤醬」的底子,也有蘇錫菜「鹹中帶甜」的樣本。畢過,說起本幫菜的創製,還是離不開三林鏟刀幫的努力。最早,鏟刀幫不過是用砌牆的鏟刀,為鄉鄰人家做紅白宴席的手藝人,老八樣就是鏟刀幫的絕學。後來鏟刀幫的雄主北上上海灘,在十六鋪打拼,闖出了更大的名堂,將鏟刀幫的招牌徹底打響。據說解放前,每到回鄉祭掃的時節,上海最鬧猛的十六鋪碼頭到三林王家渡的整條渡輪,都會被三林人包下,足見三林廚師在上海的地位之盛。這個雄主,名叫李林根,上海本幫菜大宗師李伯榮,便是他的兒子,李明福則是他的孫子。在李伯榮的關門弟子陳建新師傅開的名廚本幫館店內,就有一幅李伯榮的親筆,上面寫著「傳承本幫技藝,發揚三林特色」。天下武功出少林,上海本幫出三林。上海開埠後,大批三林廚師在十六鋪打拼,最終開出了本幫菜的果實。彼時的十六鋪不僅繁華,更是本幫菜館的集中地。畢竟,有人的地方必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必有主廚嘛。
上海老飯店、德興館、一家春,這些本幫龍頭飯店都崛起於十六鋪,創製出一批又一批本幫新菜,地位無可撼動。
君不見杜月笙之狂,硬是從上海德興館請名廚去香港。他那張挑剔的嘴,始終對本幫菜念念不忘。據記載,杜月笙最愛吃的菜就是草頭圈子和糟缽頭。這兩道菜乃是德興館的招牌,三林本幫菜的經典。草頭能去油,和肥油較多的圈子是絕配。當年杜月笙就喜歡這種奇妙的組合,堪稱完美!糟缽頭本是一道農家土菜,將豬肺、豬肝、豬腳等內臟用糟滷滷製食用。後來德興館將它改良為湯菜,糟香濃鬱,鮮爽醇厚,立時名聲大噪。
誰也不曾想到,當年那些燒著老八樣的鄉間廚師,在上海灘闖出本幫菜這樣的奇蹟。歷史,就是這樣有趣又讓人著迷。

「李師傅,三林本幫館開了有多久了?」

「8 年。」

「之前您在哪裡?」

「我最早是在十六鋪學廚,後來去了日本大阪的上海飯店當主廚,三年後回的國,一段時間也是自己開飯店。然後聽說浦東新區政府想搞好三林本幫菜的傳承,於是我就回到三林,開了這家店。」

「燒了那麼多年的本幫菜,你覺得本幫菜需要創新嗎?」
「這不衝突。我打個比方,椒鹽排條是本幫菜,改良一下變成鹹蛋黃排條,這就是上海菜。無論是本幫菜還是上海菜,都是上海人喜歡吃的菜,沒有什麼不可以。」

「對,創新可以,但不能丟掉本幫菜的一些精髓。比如紅燒肉,好的紅燒肉一定是自來芡,不加任何的澱粉,就靠豬皮的膠質化成醬汁,這樣才能做出琥珀色的光澤,很好看。」

「油爆蝦也要掌控好火候,調味很關鍵,不能把油爆蝦炒成焦糖蝦,一定要入口甜、收口鹹。」

「試過啊,我改過一次菜單,加入很多時髦的東西。但食客很快就抗議了,說我們還是想吃傳統的本幫菜。」

其實他們並不是想吃傳統的本幫菜吧,而是想回味記憶中的那個老上海,那個還沒有被浮躁煩擾淹沒的「東方明珠」。

相關焦點

  • 上海本幫菜 糟缽頭
    光影心路網站 www.shanghai-photo.cn       上海本幫菜申「非遺」需要對本幫菜的源流、技法等方方面面做詳盡系統的整理和總結。「老法師」們(上海話,指上了年紀的精通某一種技能或者業務的人)有一身功夫,但說不出寫不了。誰來幹這個事?不是哪個專家學者,而是上海電視臺的周彤。總結梳理本幫菜的工作最終落到了一個揚州人身上。見到周彤時,他正和中國烹飪大師、老字號德興館的退休廚師周懷榮談菜。「談菜」是周彤生活中重要的組成部分。他這天下午的收穫是和周懷榮分享的一個經驗:去除河鰻表皮的黏液用75 攝氏度的熱水最好。
  • 上海本幫菜的前世今生
    ✿你聽說過上海「鏟刀幫」嗎?如果不知道,小編就來為你漲姿勢咯!「鏟刀幫」可是上海本幫菜的鼻祖哦!!
  • 上海經典本幫菜大賞
    本地閒話,區別於上海閒話;本地灘簧(滬劇),區別於京戲、崑曲、越劇及其他各地方劇種;本幫菜,區別於川、粵、京津、揚幫、蘇幫等外地菜系。本幫菜這一概念的出現,大約出現於上世紀30年代,最初它是以弄堂飯店的形象為市民銘記並接受的。
  • 上海本幫菜,正在慢慢消失……
    上海人的小菜場,就是本幫菜文化的一個載體。屬於本幫菜的溫情,在城市的快速發展中,凝固了起來。3.本幫菜,當然也是有「網紅店」的。在上海市中心,西起陝西南路,東至茂名南路,有一條小馬路,名叫進賢路。這條路,本來是「本幫菜一條街」,現在有3家本幫菜小店是比較有名的,海金滋、蘭心和茂隆。
  • 【經典上海】上海本幫菜的鼻祖原來在三林塘!
    三林的本幫菜,一定程度上是上海本幫菜的鼻祖。    三林臨江地區,自明清以來,就號稱廚藝之鄉,歷史上有名有姓的老廚師就有10多人,解放前每逢清明,十月朝等節氣,回鄉祭拜的在上海從事廚藝的臨江人就常把十六鋪到三林王家渡的整條輪渡包下來,可見廚藝之盛,就是在本地,四方八裡也以臨江菜廚為中心,為此孕育了許多菜廚幫派,分布在三林、浦東,乃至上海及周邊地區。
  • 經典本幫菜:上海爛糊肉絲
    在上海,一道經典本幫菜:「爛糊肉絲」一直是上海人家冬天最愛做的家常菜。上海人會過日子,精打細算,把一顆大白菜也要做到精緻實惠,即省錢,又好吃,還要體面。這就是老上海的風情!周彤先生在他的書《本幫味道的秘密》中是這樣描述這道菜的:「上好的爛糊肉絲,湯麵平滑如鏡,不冒一絲熱氣,但一入口,白菜又燙又鮮、肉絲又軟又爛,入口及其熨貼順滑。
  • 【民俗·風情】高橋是上海本幫菜的發源地
    本幫菜俗稱上海菜,是全國著名的菜系之一。早為中外人士熟悉和喜愛。浦東是泥刀、菜刀、剪刀和繡花針,即「三刀一針」的發祥地,是上海非物質文化的重要遺產。其中高橋廚師用的一把菜刀和上海本幫菜有著直接的淵源。而只有吳淞和高橋老飯店才能燒好此菜。高橋土地皆有長江泥沙衝積而成,多系沙質土壤。宜種黃豆雜糧和瓜果蔬菜。農家又飼養了大量的家禽家畜,為本幫菜餚和點心製作,提供了十分豐富的物質基礎。
  • 上海本幫菜四款做法
    上海老站分享人
  • 這家餐廳藏著不少上海本幫「鼻祖」菜,單憑一道紅燒肉就徵服了日本人
    ↑ 點擊作者欄藍色「獵宴」,關注本號「在哪裡可以吃到正宗的上海本幫菜?」
  • 三林本幫菜(作者:朱成墜)
    三林本幫菜朱成墜上海本幫菜尤以三林本幫菜為代表。可以說,上海本幫菜來源於和脫胎於三林本幫菜。李伯榮李伯榮1932年出生,1945年從事烹飪工作,國寶級烹飪大師,上海本幫菜泰鬥,被譽為「上海本幫菜第一人」,國家級烹飪技師、中國烹飪大師,全國優秀工作者,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上海市勞動模範
  • 你到上海來,我就帶你去這些地方吃正宗本幫菜
    【點名】上海會館(香港名都店)【人 均】¥130【菜 系】本幫菜【電 話】021-63357779;021-63357778【地 址】上海市黃浦區河南南路489號香港名都5樓(近復興東路)【營業時間】11:00-21:31餐廳介紹:上海會館是一家比較高檔的本幫菜館,有幾家分店。
  • 無錫新開的混搭海鮮館,除了海鮮,還有30年老克勒的上海本幫菜!
    上馬墩人民路上新開的一家「海鮮市場」有著三十年經驗的老克勒總廚,鮮活海鮮,老上海本幫菜,一店兩吃,
  • 這才是阿拉正宗本幫菜!全都是老底子上海寧的最愛!
    土生土長的老底子上海人,何時何地都繞不過固執的上海胃。「今朝阿拉切撒?」魔菌幫儂挖出懂經老克勒的私藏,屹立魔都19年的老牌本幫菜——  圓  苑  蔥烤鯽魚、熱熗虎尾、手撕鹹雞、冰糕……全都是上海人的味覺密碼,老克勒念念不忘!不追求花頭精,只傳承濃油赤醬的本味……
  • 本幫菜縈繞於舌尖的味道,只有懂經的老底子上海人才知其中深意
    上海老底子每天呈送精彩文章一組打開塵封的記憶,尋覓往昔的歲月敘上海老底子事 憶上海老底子人訴上海老底子情本幫菜的濃油赤醬,並不入八大菜系之列,然而它卻奠定了上海這座城市的味覺之本。
  • 20年專注本幫菜,它稱第二沒人敢稱第一
    」「花樣年華」專注本幫菜20年經典本幫菜在這裡基本都能找到在這一點上不僅如此,從各地湧進上海的在菜式的選擇上「花樣年華」也發揮了優勢經典的本幫菜、江南水鄉菜「花樣年華」整個用餐環境呈現的非常有情調復古風的咖啡館和休息的露臺都讓人有一種那個年代的慵懶感老上海童謠以及叫賣聲充斥在耳旁滬劇選段以及老上海經典音樂這濃濃的老上海風情「花樣年華」採用敞開式的廚房
  • 這些本幫小館才是上海人的真愛啊!
    進賢路上傳說中最好吃的上海本幫菜館之一。就這樣的蒼蠅小館,居然眾多知名餐飲雜誌推薦,連範冰冰、李冰冰都慕名而來。相比其他本幫餐館,永興的菜式算是平凡路中尋創意。燻鴨肉蛋黃卷和雪菜腰果常被作為開胃菜。椒鹽排條口味稍鹹,但不失仍然是欽點率最高的菜餚之一。
  • 上海20家「外婆味道」 本幫菜館
    ▌第三家:瑞福園(茂名店) 【上海本幫排名前三】▌地址: 盧灣區茂名南路132號乙(近復興中路)上海大大小小的「本幫」菜館裡,「瑞福園」絕對可以排入「前三」。「瑞福園」幾乎所有的菜的口味都是符合上海人喜好的。招牌油爆蝦「外脆裡嫩」,殼炸的酥脆,肉卻依舊細嫩,上海能做到這個水平的店,實在不多。
  • 上海人最離不了的20家本幫菜館,懂經的人才曉得!
    大上海十裡洋城,本幫菜濃油赤醬!這是上海人的味覺密碼,奠定了這座城市的味覺之本,油爆河蝦、紅燒肉、響油鱔糊、扣三絲、草頭圈子……這些縈繞於舌尖的味道只有懂經的老底子上海人才知其中深意!上海人最離不了的20家本幫菜館,收藏起來,一星期一家,慢悠悠的吃上半年!
  • 上海旅遊必吃本幫特色美食,不一樣的上海味道!
    特色美食 1.四大金剛:油條、大餅、鹹漿、粢飯糰(曹家渡點心店:長壽路1080號) 2.本幫菜:扣三絲、白斬雞、扣蹄肉、蒸三鮮、紅燒鯽魚、鹹肉、草頭圈子、奶油菜心、水晶蝦仁、八寶鴨等等。
  • 上海人的黃鱔菜
    指導:丁迪蒙黃鱔是上海人的家常菜,也是一隻當家菜,在物資匱乏的日子裡,更是只拿得出手的硬菜。其實,在袁枚的《隨園食單》裡,黃鱔菜也不過三道:鱔絲羹、炒鱔、段鱔。這黃鱔能上能下,入宴能佔一席,也能做大眾面的澆頭且可湯可拌。老底子吃清炒鱔糊要去本幫德興館,這道菜與他家的蝦子大烏參齊名;現在卻是只知其一。若要吃炒鱔背,則上寧波館益慶樓。美食家唐魯孫說有家大陸飯店也不錯,「一個大蒜清炒去皮鱔背,鮮嫩腴脆,韌而不濡,火候真是恰到好處。」店家師出名門,從老正興出來另立門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