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達謬誤」:他們「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生活」

2020-12-22 騰訊網

追問存在的意義就是追問存在本身。

——海德格爾《存在與時間》

年輕人常說「考上大學就好了」,中年人常說「有了孩子就好了」,老年人常說「抱了孫子/孫女就好了」……

似乎「xxx就好了」中這個「xxx」是某個終點,達到了這個終點,一切就進入了高枕無憂的境況。

然而現實經驗卻表明,並不存在這種「好了」。

考上大學之後還有找工作,工作了還有升職、結婚、買房、生娃、帶娃,娃的上大學、工作、結婚……

甚至在某件具體的事情上也是如此,旅行最激動人心的地方永遠在策劃的時候,一旦來到了嚮往的地方,總是不如在別人的遊記裡看到的那樣美。

童話裡的結局通常是「王子和公主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生活」。成年人往往對這樣的結局嗤之以鼻,覺得那是說給幼稚的孩子們聽的。

然而在現實生活中,成年人也希望自己在達成了某個目標之後,從此能「過著幸福快樂的生活」。

為此,人們設定了一系列目標:幸福的婚姻,買大房子,生孩子,從事好的職業,得到社會的尊重,有穩定的收入,等等。

似乎一旦這些都實現了,人們就覺得塵埃落定,從此可以高枕無憂。

可惜,「過著幸福快樂的生活」根本就是不可能的。這種不可能不在於我們不能擁有好的伴侶,大房子或者穩定的養老金,這些東西我們可能最後都會有,甚至有人會得到更多。

這聽上去很不可理喻,特別是這些目標還沒有實現,人們還在為這些東西而鼓勵自己努力奮鬥的時候。

然而這卻是關於人生的千真萬確的事實。

在哈佛大學教授積極心理學課程的泰勒·本-沙哈爾博士提出過一個「抵達謬誤」或者叫「終點謬誤」的概念(arrival fallacy),形容那種以為實現某個目標,抵達終點就會幸福的想法。

泰勒稱之為「謬誤」的原因在於,雖然你會在實現這個目標的時候收穫很大的快樂,但這種快樂永遠比不上在沒實現的時候對目標的期待。

而一旦實現了這個目標,你還會有更多的責任、工作隨之而來。

這就解釋了為什麼人生充滿無止境的焦慮。因為從來就沒有哪一種情況能讓人感到絕對的安全,只要人活著,就永不滿足,之前渴望的目標實現之後就變成了人司空見慣的現實,於是人又向著下一個目標進發。

很少有東西一旦實現了會提供單純的快樂和滿足感,而不摻雜更多的焦慮。

從小到大,我們的人生似乎是由一個又一個目標組成的。

支撐青少年時代的完結是高考,總以為高考過了就好了,結果發現高考只是一個新的開始,上了大學各種拼學分只是進入社會之前的預演。

總安慰自己說「找到了工作就好了」,可是工作了才發現「社畜」的路剛剛開始。

「結婚」「生孩子」「買房子」甚至到「把孩子培養出來」「孩子結了婚」「孩子生了孩子」……一路上這些目標不停地被實現,而又不停地產生新的目標,焦慮如影隨形。

不要相信會有某個終點,一旦達到,人就不再痛苦,不再悲傷,也沒有煩惱。

「抵達謬誤」的幻覺在童年時代就存在了,孩子們渴望一個玩具,好像得到了這個玩具就有了幸福的終點,然後這個終點隨著成長而改變,也許會變成婚姻,也許變成事業,總之「終點」隨著人生的延展而不斷向後延伸。

其他可以充當終點的東西包括孩子、家庭、名聲、退休以及某件具體的事情,例如考上研究生,去哪裡旅行,寫一本書出版,攢錢到一定金額等等。

並不是說這些事情不能實現,只是這些事情並不是能讓我們安於現狀,覺得有了安全的庇護所永遠都不用離開。

沒有一個地方能提供給我們終於到達了那種感覺。到達了一個階段後,我們很快就會發現潛在的危險然後永不停息地繼續出發。

有人可能會反駁,那是因為我們渴望的事情不對,也許應該渴望點別的,更神秘的或者更高尚的,哲學、藝術、科學研究、集體活動等等。

但這些也是一樣,不管有怎樣的目標,人的目標永遠是沒有止境的。

人生就是不斷滿足焦慮又產生新的焦慮的過程,用一個渴望代替另一個渴望。沒有哪一個目標能讓人不停地重複追求下去。

我們生活裡唯一穩定的元素是渴望,而唯一確定的終點就是旅程本身。

但要知道,無論實現了怎樣的目標,人們總還是會渴望新的東西,因此依然會焦慮。

實現願望只能緩解我們部分的焦慮,而我們的渴望是無法停止的。

認識這一點,並不意味著就不能為實現自己的願望感到快樂。

努力做成了一件一直以來渴望的事情,這種快樂依然是無與倫比的,依然值得跟親朋友好友慶祝、分享。

我們依然可以有很多願望,但是需要有一個心裡預期,一旦實現了最想實現的願望,得到現階段最想得到的東西之後,對接下來發生的事情有一個預期。

要知道實現了現在的願望之後,我們又會向著新的目標摩拳擦掌。

不要以任何一個願望的實現作為「終點」,作為一切焦慮和煩惱的終結者。

我們的目標不應該是永遠去除焦慮,而是學習如何控制焦慮。

焦慮,和興奮、快樂、悲傷、痛苦等等情緒一樣,是人的生存狀態的展開。

如果說海德格爾的存在論能夠對人的實際生活有什麼啟示,那就是:

人不是什麼現成的「東西」,對人的生存展開的研究不能從定義入手,不能問「人是什麼?」而應該問「人如何生存?」

任何目標都只是生存的過程,而不應該成為「生存的終點」。人生就是在實現這些目標的過程中,得以展開和豐富。

相關焦點

  • 閻奕格、J.Sheon共譜《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尋快樂真諦
    繼三月份《少了一件牛仔褲》數位迷你專輯之後,閻奕格即將再次推出新作品,自從兩年前在金曲獎結識了同為新人獎入圍者的J.Sheon之後,閻奕格就一直很希望可以與他合作,這次終於完成心願,與J.Sheon共同創作新歌《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
  • 閻奕格、J.Sheon譜《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尋得幸福
    J.Sheon表示,歌名《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常出現在許多童話故事中,代表了一個快樂的結局,「但是我想用這首歌帶出幸福的一體兩面,幸福不是一昧的覺得我沒有缺點,我不能犯錯,或我一定要積極正面就可以得到。
  • 閻奕格、J.Sheon共譜《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全新創作
    閻奕格、J.Sheon共譜《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 尋得幸福快樂真諦。《少了一件牛仔褲》數位迷你專輯之後,閻奕格即將再次推出新作品,自從兩年前在金曲獎結識了同為新人獎入圍者的J.Sheon之後,閻奕格就一直很希望可以與他合作,這次終於完成心願,與J.Sheon共同創作新歌《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
  • 【星聞】閻奕格、J.Sheon共譜《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 尋得幸福快樂真諦
    J.Sheon表示,歌名《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常出現在許多童話故事中,代表了一個快樂的結局,「但是我想用這首歌帶出幸福的一體兩面,幸福不是一昧的覺得我沒有缺點,我不能犯錯,或我一定要積極正面就可以得到。
  • 閻奕格、J.Sheon共譜《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全新創作專輯
    閻奕格、J.Sheon共譜《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 尋得幸福快樂真諦。閻奕格、J.Sheon共譜《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繼三月份《少了一件牛仔褲》數位迷你專輯之後,閻奕格即將再次推出新作品,自從兩年前在金曲獎結識了同為新人獎入圍者的J.Sheon之後,閻奕格就一直很希望可以與他合作,這次終於完成心願,與J.Sheon共同創作新歌《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
  • 閻奕格二專即將發布 首波單曲Fun玩主打《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攜手J.Sheon放膽玩樂無設限
    《Let Everything Happen》首波潮流精品《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Janice 閻奕格而兩人也非常有默契的共同創作出了兩首風格截然不同的Demo,最後在團隊的討論之下,決定讓《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出線成為專輯裡首波釋出的單曲。
  • 邏輯知識丨生活中的邏輯謬誤②
    在我們日常生活的對話中(特別是吵架時),邏輯謬誤比比皆是,但處於其中的我們,往往忽視了這一點。下面,將介紹一些生活中常見的邏輯謬誤,並分別給出了定義、示例並指出謬誤所在。(共13個,本次更新7-13)上期連結:(第一篇發出去才能上連結)定義:給出的論據的確能夠支撐某種結論,然而卻不是想要論證的結論。
  • 心理學:這幾個生活中常見的思維謬誤,你中了幾個?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經常會出現一些思維謬誤,即我們認為自己的一些想法很正確,但實際上是錯誤的。今天知宛就列出幾個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思維謬誤,來幫助你對周邊生活建立更正確的認識。《小狗錢錢》中有這樣一個觀點:成功的人往往想像著他們實現理想的情形,從而產生強烈的渴望,讓他們盡一切可能尋找實現的機會。
  • 24個經典的邏輯謬誤——稻草人謬誤
    本期主要講24個經典邏輯謬誤中的第一個謬誤——「稻草人謬誤」。
  • 一個在日常生活中常見的認知偏差-滑坡謬誤
    類似的廣告很多,大家都知道很假,但是當人們(尤其是女學生)在現實生活中看到這款產品時,多少還是會被影響到,因為我們的潛意識會把這款產品和自己的美好未來關聯起來。滑坡謬誤既然能影響成年人,那麼對心智相對不成熟的學生來說會更有效。試想一下,學生時代的我們是不是更容易因為小事情和別人鬧矛盾?
  • 網紅熱劇《我,喜歡你》,路晉求婚趙露思,從此過著超甜蜜的生活
    網紅熱劇《我,喜歡你》,路晉求婚趙露思,從此過著超甜蜜的生活《我,喜歡你》是一部輕型甜劇,廚藝高超但有點蠢萌的小社畜顧勝男與霸道高冷總裁路晉之間,由於一連串的意外遭遇擦去了愛情的火花,情節簡單有趣,甜甜蜜蜜,很適合茶餘飯後的輕鬆追劇
  • 講點邏輯:滑坡謬誤
    從今天開始總結一下批判性思維,前一段時間會先寫大部分人都會犯的邏輯謬誤,每天講一到兩個,力求滅掉一切我生活中不講邏輯的蠢貨。
  • 賭徒謬誤
    原因就在於,你陷入了賭徒謬誤,而身經百戰的劉夫斯基,卻巧妙地利用了大數定律。所以聽完這期節目之後,如果您不想支持的話,我建議就不要參與了,取關萬事大吉。今天咱就來聊聊賭徒謬誤,望各位老闆以此為戒,遠離賭博和各種抽獎活動。好了不廢話了,賭徒謬誤的來源,是因為將前後獨立的隨機事件,當成了有關聯的事件而產生的。那麼什麼是獨立隨機事件呢?
  • 高七師:成人自我的邏輯謬誤
    那父母自我還有很多常規的一些方法,這些方法其實都是人們常用的方法,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也會遇到的方法,但是從理論上來講它並不符合邏輯。 第六個是訴諸可疑權威謬誤,訴諸可疑權威謬誤就是拿大人物嚇我們的意思,是指引用某一個權威的話來證明結論,但這個權威在這個論題上或者這方面上不一定有專門知識,他只是名氣比較大,或者是某一方面他是權威。 影視名人他們用的東西並不一定就是健康的,不一定就是說,我問你,你怎麼用這個?
  • 最常犯的12個邏輯謬誤,深度醒腦
    生活中常見的賭徒謬誤包括:彩民對中獎號碼的分析;股市專家對大盤的「走勢分析」;「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02樂隊花車謬誤:只相信眼前流行的觀點受氣氛感染,人們時常不由自主地跟隨樂隊和花車的節奏起舞。同樣的,人們的思維也總是習慣於隨大流。
  • 一般人在追求幸福快樂的生活,大成者在幸福快樂的追求生活!
    所以對於一個二十多歲的年輕人來說,如果你見過這個世界最美的風景,遇到過最好的人,經歷過最有趣的事,體驗過最鮮活,最生動的生活,那麼你們就不會再願意按照父母,朋友,同學乃至整個社會傳遞的生活方式生活,即睡覺,上班,賺錢,結婚,生子,這樣方式生活!你不會因為到了年齡而結婚,而是真正遇到了愛情才結婚,最後嫁給了愛情!你娶到了你最愛,最心疼的哪個她!
  • 15種常見邏輯謬誤
    如:你不好好讀書就考不上好大學;考不上好大學就找不到好工作;找不到好工作就沒有錢;沒有錢就過得不幸福。 不是不可這樣推論,而是要嚴格對待每一步,不能一筆帶過。避免滑坡謬誤:每一步的論證都拿出充分論據,不能忽略條件,含糊其辭地連鎖推理。
  • 常見邏輯謬誤解析(一)
    」 訴諸人身(拉丁語:Ad hominem),指藉由與當前論題無關之個人特質,如人格、動機、態度、地位、階級或處境等,作為駁斥對方或支持己方論證的理據[1],是一種不相干的謬誤和紅鯡魚。訴諸人身又稱作「對人不對事」、「因人廢言」或「因人設事」、「以人廢言」[2][3]。
  • 快樂工作,快樂生活!他們「苦中作樂」的精神感動了無數人
    " 除雪工作完成,我們在回家的路上,我們是快樂的環衛工人。" 在一段短視頻中,幾名環衛工人站成豎排,他們手裡握著用來除雪的鐵鍬,伴隨著歡快的配樂,他們整齊地將手裡的工具有節奏地舉起放下 …… 他們被口罩、圍巾包裹著臉,看不清是誰,從體態來看,他們的年齡都不小,但這種快樂的情緒卻極具感染力,隔著屏幕依舊能夠傳遞出來。
  • 你知道有哪些邏輯謬誤嗎
    謬誤,是我們日常生活最頻繁接觸,卻又經常難以發現。什麼叫謬誤,如果一個論證的前提不支持其結論,我們就是在進行錯誤的推理,這就稱為論證。然而,大多數謬誤並非形式邏輯的推理錯誤,以非形式謬誤居多,即關注點經常脫離真正要論證的命題。謬誤的分類有很多,下圖是書中對謬誤進行的四大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