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子刊:細菌中的三國演義,並非強者生存

2020-12-24 中國生物技術網

細菌無處不在,不僅在浴室或廚房櫃檯上,而且在人類體內,包括適宜微生物群生長的腫瘤中。這些「小生態」甚至是調控癌症藥物療法的關鍵,而更多地了解它們可以幫助開發新的挽救生命的療法。

當同一系統中存在不同菌株的細菌時會發生什麼它們共存嗎會是最強者生存嗎

近日,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的研究人員在 Nature Communications 雜誌發表了題為:Survival of the weakest in non-transitive asymmetric interactions among strains of E. coli 的研究論文,研究團隊對上述問題進行了研究,

他們設計了三株大腸桿菌(E. coli),以使每種菌株都產生一種毒素,該毒素可以殺死另一株,就像剪刀-石頭-布一樣。,通過(1)抑制蛋白質產生;(2)消化基因組DNA;(3)破壞細胞膜,它們相互制約,循環相互作用。

研究人員將這三個種群混合在一起,讓它們在一個培養皿上生長數周。當他們再次檢查時,他們注意到在多個實驗中,相同的種群將佔據整個表面,而且不是最強的(毒素最有效的菌株)。他們對產生這種結果的可能原因感到好奇,設計了一個實驗來揭示遊戲中隱藏的動態。

有兩個假設:要麼最強的細菌種群將獲勝,要麼最弱的細菌種群將獲勝。他們的實驗表明,令人驚訝的是,第二個假設是正確的:最弱的細菌種群總是最終佔據整個培養皿

回到剪刀-石頭-布的比喻,如果他們假設大腸桿菌的「石頭」菌株具有最強的毒素,它將迅速殺死「剪刀」菌株。由於「剪刀」菌株是唯一能夠殺死「布」菌株的菌株,所以「布」菌株現在沒有敵手了。在一段時間內可以自由地慢慢吃掉「石頭」菌株,而「石頭」菌株無法防禦自己。

為了弄清楚這種現象背後的機理,研究人員還開發了一個數學模型,該數學模型可以通過從各種各樣的模式和密度開始模擬三個菌群之間的戰鬥。該模型能夠顯示細菌在具有常見空間模式(如條紋,孤立的簇和同心圓)的多種情況下的行為。只有當菌株最初以同心環的形式分布且中間最強時,最強的菌株才有可能接管板。

據估計,微生物在人體中的數量超過了人類細胞的10:1,並且幾種疾病已歸因於各種微生物群落內的失衡。腸道微生物組內的失衡與幾種代謝和炎性疾病,癌症甚至抑鬱症有關。研究團隊正在進行的研究可能有助於為一天改造健康的合成微生物組奠定基礎,該微生物組可用於遞送活性化合物以治療各種代謝性疾病或疾病和腫瘤。

細菌群落佔據了無數不同的生態位環境,在從營養循環到調節人類健康的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雖然構建強大細菌群落的能力可能會在回收、可持續發展和醫療保健等領域帶來重大進步,但物種多樣性和穩定性的潛在機制仍未得到很好的理解。

研究證明了使用工程合成生態來簡化複雜的群落關係的可行性,以便研究可能導致群落穩定和保持多樣性的潛在機制。由於巨大的物種多樣性和生物在自然中採用的廣泛競爭策略,他們假設自然競爭動態可能是不平衡的。與三個物種以相等的速度相互殘殺的完美平衡的石頭-剪刀-布遊戲不同,他們專注於描述一個不對稱的系統,其中每個捕食者-獵物對之間的相對競爭優勢是不同的。

在這裡,他們證明當相對競爭優勢不平衡時,不可傳遞性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不能促進生物多樣性。因此,他們認為不對稱非傳遞生態學是研究競爭細菌物種間複雜相互作用的有用基礎模型。利用他們的三菌株生態學,他們實驗性地證明了最弱的物種最有可能贏得均勻分布的石頭-布-剪刀遊戲。

有趣的是,他們表明不對稱生態可以發展穩態共存,三個物種之間的相對毒素強度決定了共存空間的範圍。與直覺相反,在相同的均勻分布初始條件下,他們的模型預測最強毒素的生產者永遠不會贏。與兩兩競爭相反,在兩兩競爭中,最強毒素的生產者具有競爭優勢,而在非傳遞群體中,最強毒素的生產者處於進化劣勢。這可能是一種重要的選擇性力量,對抗微生物中日益致命的戰爭化學物質的不斷進化,導致化學物質的多樣性增加,這些化學物質被限制在特定的毒素強度參數空間內。毒素介導的競爭在群落穩定性中發揮的作用也可以解釋細菌群落中觀察到的膜靶向DNA或核糖體靶向細菌毒素的相對豐度。

最後,他們還觀察到系統的穩態結果可以通過改變初始菌株分布模式來改變。總的來說,這項研究提供了一個數學模型和工程框架來研究競爭的相互作用,並最終用作設計穩定社區的指南,或獲得預測社區穩定性的能力。

原文連結: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0-19963-8

2019年熱文TOP10

1. 逆轉2型糖尿病的大牛又發文了:2型糖尿病是簡單的疾病,減肥或逆轉病情!

2. 剛剛,Science發布2019十大科學突破!

3. Science重磅!西蘭花「喚醒」抗腫瘤基因

4. 讀者淚目!《柳葉刀》全中文發表中國醫學博士「家書」:給父親的一封信

5. 《Science》重磅!汝之「蜜糖」,吾之「砒霜...」

6. 喝酒,尤其還臉紅的人,或面臨更高的痴呆風險

7. Nature重磅!第一個完全合成且徹底改變DNA密碼的生物誕生了

8. 這不是一顆大榛子!Science發表新型口服胰島素,或將取代傳統注射

9. Science為防禿頂支招:先從不脫髮開始...

10. 改變精子速度,可以影響後代性別?

相關焦點

  • 來自Nature子刊的最新發現
    來自Nature子刊的最新發現 2020-05-08 11:4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Nature子刊 | 噬菌體治療嚴重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的安全性
    Iredell等人於2020年2月17日在Nature子刊Nature microbiology在線發表題為《Safety of bacteriophage therapy in severe Staphylococcus aureus infection》的文章,該研究進行了一項無對照組的臨床試驗:對13名嚴重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患者靜脈注射了一種肌病毒科噬菌體(代號AB-SA01)作為輔助治療。
  • 論文一作曾聯名抵制Nature子刊,而今卻發論文
    前不久,Nature新子刊《自然-機器智能》悄然上線。但在去年4月徵稿時曾遭到幾百位學者的聯名反對。  因它採取付費訂閱的形式是讓歷史倒車,而機器學習歷來有開放訪問的傳統。  然而今天,Reddit上一位細心用戶發現,該期刊有篇文章的第一作者竟然就是當年數百位聯名反對的學者之一:
  • 腦科學日報|Nature 子刊:懷孕最早期,人類大腦是如何發育的
    最強AD相關基因或能大幅延長癌症患者生存時間!科學家首次證實,癌症轉移與先天性基因型有關來源:奇點網洛克菲勒大學Sohail F. Tavazoie團隊發現:與阿爾茨海默病關係最強的APOE4基因可以提高免疫系統抵抗腫瘤的能力。還能讓免疫治療對患者的療效更好,而且還與黑色素瘤患者的生存時間顯著延長有關。
  • 張秀蘭團隊在Nature子刊率先發表青光眼人工智慧論著
    近日,Nature子刊NPJ Digital Medicine在線刊登了中山眼科中心張秀蘭教授與3個國際、12個國內單位共40個研究者共同合作完成的基於視野算法的青光眼人工智慧篩查平臺
  • Nature子刊:受體靶向的工程益生菌可減輕感染!
    利用非致病性細菌的黏附蛋白來設計益生菌菌株,提供了一種新的範式來排除病原體並放大其內在的健康益處。論文連結: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0-20200-5
  • 化學化工學院任天輝教授團隊博士後在Nature子刊撰文探究暗激子與...
    通過低溫光致發光光譜 (PL),在高質量的BN/WSe2/BN三明治結構器件中發現,自旋禁閉的暗激子可以通過位於Γ點手性E』』聲子的相互作用,從而和自旋允許的亮激子相互耦合,同時釋放一個手性聲子和一個圓偏光子。因此,研究團隊發現一個全新的合二為一的準粒子(X_D^R),不僅具有暗激子的長壽命,同時還有亮激子的量子性質,為開發下一代量子信息處理和存儲器件提供堅實基礎。
  • Nature大發現:感染細菌的病毒,也有了超大的size……
    這些細菌病毒是生物學的一部分,能複製實體,但我們對它們卻知之甚少。這些巨大噬菌體架起了無生命噬菌體與細菌和古細菌之間的橋梁。這些傳統病毒和活體生物的混合體看來一定是有一些成功的生存策略。」具有諷刺意味的是,這些巨大的噬菌體所攜帶的DNA正是細菌用來對抗病毒的CRISPR系統的一部分。
  • Nature子刊:研究發現可以使用紅外雷射來探測測量氣體中的分子
    這一最新研究成果發表在近期出版的Nature子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量子級聯雷射器(Quantum cascade lasers (QCL))在產生中紅外雷射方面具有革命性的變化。然而,超快的攜帶傳輸在中紅外的量子級聯雷射器到目前位置還認為在形成超短脈衝信息時還存在明顯的障礙。
  • 優秀:這位上海大學的博士在Nature子刊上以一作發表論文!
    NATURE子刊一作論文、3篇SCI論文、5項發明專利他不忘初心,砥礪前行敢於探索未知,勇於開拓創新他發揮黨員先鋒模範帶頭作用金滔,上海大學機電工程與自動化學院機械工程專業2019級博士研究生(碩博連讀),中共黨員,發表SCI論文3篇,其中以第一作者身份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發表論文一篇(影響因子12.121),這也是我校在機器人領域的研究成果首次發表於該刊物,EI檢索會議2篇,參加2018年IEEE ROBIO會議並作匯報,申請發明專利5項,另有多篇論文在機器人頂級期刊審稿中,
  • 自然資源部海洋二所科研團隊在nature子刊發文闡述海洋生物地球...
    圖1 海洋生物地球化學觀測平臺與主要國際計劃的時間線中國網5月28日訊 記者從自然資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獲悉,2020年5月,自然資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海洋生態環境觀測與模擬團隊應邀在Nature子刊Nature
  • 聯名抵制Nature機器智能子刊的教授成了首刊文章的一作
    機器之心報導參與:機器之心編輯部自《Nature》宣布要上線子刊後,許多學者聯名抵制,直到近期 Yoshua Bengio 還在發抵制聲明,然而,NMI 首刊上卻出現了當初抵制的學者……在《Nature》宣布其子刊《Machine Intelligence》(NMI)將會收費後,諸多著名的機器學習研究者籤了一份請願書來抵制該子刊
  • 《三國演義》中刀槍不入的藤甲兵並非虛構,此村民自稱藤甲兵後代
    滿谷中火光亂舞,但逢藤甲,無有不著。將兀突骨並三萬藤甲軍,燒得互相擁抱,死於盤蛇谷中。
  • Nature明年新增3本子刊,聚焦這些領域—新聞—科學網
    《自然—計算科學》重點關注最新計算方法的發展及其如何在各學科中用於解決實際問題和複雜問題。 在編輯策略方面,該刊計劃採用代碼同行評審,通過與平臺Code Ocean的集成實現代碼的存儲和評審。為進一步促成研究的儘早分享,該刊將積極支持論文在投稿前以預印本的形式儲存,並列出從原始論文到相關預印本的清晰標識。
  • 經典反思:面對強者,弱者的生存之道
    狼面對羊,羊是弱者,狼是強者;狼面對猛虎,狼是弱者,猛虎是強者。每個人都不願意成為弱者,因為弱會面臨生存壓力。等到讀過了《道德經》,覺悟的人會明白弱不可憐強不可怕。柔弱勝剛強。人生,認清弱者與強者,看看《周易》中的《履》卦,明白遠行中與強者的相處之道。一、與危險的強者同行,謹慎小心輕裝前進,低調的人會平安無事。危險的強者,如同猛虎一樣。猛虎讓百獸畏懼,當它出行時,威風八面。
  • 那篇涉嫌「性別歧視」的Nature子刊撤稿了
    趣味答題領紅包 那篇涉嫌鼓勵女學生選男導師,搞「性別歧視」的Nature子刊撤稿了。association between early career informal mentorship in academic collaborations and junior author performance的文章,研究人員利用100多年來發表的2億多篇科學論文數據集,確定了300萬對導師和學生關係,來分析在導師制中,
  • Nature子刊:騰訊程式設計師立功了,讓頭禿元兇首次暴露真面目
    同時,知名治脫髮藥物「非那雄胺」的防脫機制也在這項研究中被揭示。A*STAR研究所和騰訊AI Lab的研究成果以:Structure of human steroid 5α-reductase 2 with the anti-androgen drug finasteride 為題,發表在了 Nature 子刊
  • 有個在 Nature 子刊論文致謝裡求婚的男友,是什麼體驗?
    過了 15 分鐘,我的男朋友還沒回復,我終於忍不住要炸毛了,這時,小琳突然驚訝地叫了聲,我轉頭就看到對象大步走來,沉聲說:「剛剛給最近幾天寫的 Nature 子刊裡的致謝都加了求婚,你想在第幾次答應我
  • 西行紀:各大種族中哪方強者最多?答案並不是神族!
    那麼在這些種族之中,哪一方的強者最多呢?今天,我們就來探討一下這個話題。首先,很多網友會認為神族之中的強者最多。因為他們擁有無上三清,雖然他們並不和睦,可依舊是天界神族之人。關鍵整個天界都是他們創立的,所以說神族的強者最多。其次,神族已經擁有幾位實力相當強悍的大員,例如天界中的四大天王,兩大護法,以及一位神將。他們都是神族之中的中流砥柱,而且還有一位最強之主帝釋天。
  • 中國團隊首次在《Nature》子刊發表中國AI全景論文,背後有哪些故事?
    來源:一財網在7月9日下午舉行的2020世界人工智慧大會雲端峰會—科學前沿全體會議上,中國團隊在《Nature》子刊發表的中國AI全景論文正式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