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必須直面的一部電影《依然愛麗絲》,50歲的哈佛大學教授患了老年痴呆症之後……

2021-02-06 快樂爸媽晨刊

 「如果你喪失了認知能力,喪失了理解能力和交際能力,你還剩下些什麼?」這些思考不再停留於一個病人的視野,波及所有人,人生是一個不斷收縮的過程,你最終剩下的是什麼?


     電影《依然愛麗絲》改編自同名小說《我想念我自己》,講述一位女性與阿爾茲海默症(老年性痴呆)抗爭的故事。2015年2月該電影女主角獲得了第87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女主角獎,在第五屆北京國際電影節上,這個與疾病抗爭的故事再次受到熱議和關注。

    「很多醫生看了都覺得女主角理應獲獎,她把病人的早期症狀、個人感受、疾病發展過程等等,都演繹得比較到位,若有機會,建議老年人都能看看這部電影,了解老痴的早期發病,如果能早發現、及時治療,患者記憶力減退的問題也能得到有效緩解。」

      主人公愛麗絲•豪蘭是一位事業有成、家庭幸福的成功女性。她是哈佛大學認知心理學教授、知名的語言學家,丈夫也是哈佛教授,三個孩子都已長大並各有自己的追求。五十歲那年,愛麗絲發現自己的記憶力越來越差,有一天,她還突然在自己最熟悉的地方迷了路。醫生的診斷徹底改變了她的生命,也改變了她與家人和世界的關係。她患的是阿爾茨海默病,她的記憶跟不上遺忘的腳步,她逐漸失去了自己的思想,也失去了與外在世界的連結。她漸漸記不起女兒的名字、想不起丈夫的面孔,她眼中世界的模樣也在不斷改變。但是,在家人的濃濃愛意陪伴下,她勇敢地為每一天而活,為當下而活。她能夠體會到生活中的美好與愛。她還是愛麗絲•豪蘭,一個堅強的女人。


     無論貧富,人終有一老。裡根總統在生命中的最後十年患上阿爾茨海默病,在這十年裡,藉助媒體,全世界人都目睹了他發病的全過程,昔日的總統漸漸不會說話,不能自己走路,不會自己吃飯;馬爾克斯因為有家族遺傳病史,也沒能逃脫阿爾茨海默病的折磨。患病後,他開始遺忘這個世界,他在《百年孤獨》中曾預言過自己的這一命運;柴契爾夫人的記憶力曾經如同高效資料庫,能隨口說出幾年前的經濟統計數據而不用查任何資料,然而,在她生命的最後八年中,罹患阿爾茨海默病的鐵娘子,甚至無法拼湊出一句完整的話。

    電影中有一段情節,在愛麗絲還處於病情早期的時候,她給阿茲海默症協會做了一個演講,這篇感人至深的演講道出了阿茲海默症患者內心的真實感受,那裡,有愛,有痛,有掙扎,有妥協,有我們常人無法理解的複雜情感和內心世界,下面,就讓小樂帶大家一起再次重讀愛麗絲的演講,聆聽失智者的內心獨白。

(請在wifi狀態下觀看,愛麗絲5分鐘的演講讓人深思)

「美國女詩人伊莉莎白•畢肖普曾經寫道:失去的藝術並不難掌握,很多事情看上去都終究會失去,這種失去並不意味著災難。世上有種痛苦的進步,乞求我們留下點東西,卻能依舊夢想前進。我並不是詩人。我只是一個患有早發性阿茲海默症的病人。這個身份讓我開始學習失去這門藝術。我失去了優雅,失去了目標,失去了睡眠;而失去最多的,則是記憶。我的一生積累了各種記憶。從某種意義而言,它們已經成為了我最珍貴的財富。我與丈夫相識的那個夜晚,我初次拿到自己編寫的教科書之時;我生兒育女,結交摯友,週遊世界。此生積累的點點滴滴,拼命付出的收穫種種,如今都在與我漸行漸遠。也許你有所了解,或者你可以想像,這種感覺如同深陷地獄,並且逐漸惡化,越陷越深。

       當我們變得與過去的自己大相逕庭,還能有誰認真相待?我們舉止怪異,談吐結巴,變得讓別人大跌眼鏡,甚至讓我們自己都感到陌生。我們變得滑稽可笑,變得笨拙無能。但這並不是真正的我們。只是這種疾病把我們變成了這副模樣。和所有疾病一樣,這種疾病也有根源,有發展,也一定會有辦法治癒。我最大的心願就是,這種境遇不會在我的孩子,我們的孩子,我們的下一代身上重演。但是至少此時此刻,我還活著。我知道,我還活著。我還擁有我愛的人,我還擁有要在有生之年完成的夢想。我因為自己無力維持記憶而自我責備,同時我也擁有著純粹的幸福時光。

       請大家不要覺得我在備受痛苦折磨。我沒有遭受痛苦。我只是在奮力抗爭,讓現在的自己儘量存在於生活,讓過去的自己儘量存在於現在。

       「於是我告訴自己,活在當下,珍惜現在。這是我力所能及的全部。活在當下,珍惜擁有,不對自己求全責備,也不催促強求自己通曉失去的藝術。」


什麼是阿茲海默病?它離你我並不遙遠。

      隨著年歲增長,我們的父母/祖父母總會變得有些健忘。我們怎樣才能分辨出只是無害的「人老了」現象,還是更嚴重的阿茲海默症呢?超過65歲的老年人裡,每8個裡就有一個患有這種不可藥救的痴呆症(dementia)。早期的阿茲海默症可能連朋友和家人都不易察覺,不過只要我們留心,仍然能看出一些徵兆。


真的是阿茲海默嗎?

預警信號1:記憶力和語言能力喪失      在阿茲海默症的最初階段,病人的長期記憶尚未受到影響,而短期記憶可能變得模糊不清。你的親人也許會在和你談話時表現出「談到後面忘了前面」的現象:他也許會重複問你已經回答過的問題。病症也會影響到說話的順暢,他們可能會一時記不起常用的詞。

預警信號2:行為舉止的改變

      除了失憶以外,阿茲海默症還會導致精神混亂和行為變化。你的親人也許會在他熟悉的地區迷路。情緒無常、判斷失常和個人衛生不善也是常見現象。一個曾經穿著時尚的時髦老人可能會開始變得衣衫不淨、蓬頭垢面。

 儘早就醫

       也許你很難面對親人可能患上阿茲海默症的事實,但仍應及早詢醫以就診。首先,也許最後診斷的結果並不是阿茲海默症,類似的症狀可以是由某種完全能治療的疾病,比如甲狀腺失調造成的。即便真的是阿茲海默症,目前的療法也是從疾病早期開始實行為最佳。

如何減少患病的機率


健康飲食和適當運動是目前已知的預防方法。

       假如你正在護理一位患了阿茲海默症的親人,也許你會想知道,有沒有能夠減低你自己患上此病機率的辦法。這方面的研究還在進行當中,但正確的飲食和適量鍛鍊身體似乎是個中關鍵。研究指出遵照地中海飲食方式——多吃蔬菜、魚類和堅果——的人群患病機率較低。      同時還有研究表示,最常做運動的人患阿茲海默症的可能性最低。      假如5年後你的祖父母、30年後你的父母、甚至50年後你的另一半不再注重穿著打扮,再也不會做飯,甚至經常迷路,你可能會傷心、懊惱甚至絕望,但只要有所準備,這些其實並沒有那麼可怕;當你愛的人有一天認不出你,你需要給予的是理解和耐心——這只是一種需要照顧的疾病,他/她還是那個你愛的他/她。


如果有天他/她忘了你,陪伴是最好的答案

        我們從未知道失去離我們有多遠,也從不知道當我們面對記憶的流逝時,我們會作何反應?與其他病症不同,面對阿爾茲海默病你無能為力,你只能眼睜睜地看著自己漸漸失去自己熟悉的一切,家人,工作,過去,從暮年回到童年,甚至是嬰孩,曾經我們擁有的一切都如雲煙般散去。有時候,我們的確會感嘆生活會不經意地給你重重一擊,但它又會讓你在絕境裡獲得如星光般的溫情。影片中,愛麗絲與小女兒之間的關係就是如此——我們常常對愛緘口不言,卻又無法逃脫愛,選擇陪伴也許才是最美的答案吧。

      《依然愛麗絲》要說的,才不是什麼不管不顧的陪伴,也不是失意落難的重生,它想說的是愛,是不管你失去事業、失去睡眠、失去愛人、失去記憶還是世界上的種種,關於親情,關於愛,永遠都不會用進廢退。


讓年輕人淚流滿面的觀影體驗

     「經常會聽到人們會在忘記約定的時候說,老糊塗了之類打哈哈的話,我聽了之後只有難過。因為你們不理解,最嚴重的不是忘記事情,忘記自己是誰,家人是誰,無法控制自己的行動,隨之而來的躁鬱,整個人都會變得很難相處,這是外人看不見內心的鬥爭,腦子生了重病,卻不被同情和理解。愛麗絲也說情願自己得的是癌,不至於感到這麼羞恥。對於她來說,對於我奶奶也是,大半輩子最引以為豪的就是腦子裡裝的那些學識,可如今腦袋卻像有了漏洞一樣,眼睜睜看著記憶譁譁地流逝卻無能為力。」

    「長期失眠的人被扔進黑夜裡煎熬,逐漸失去睡眠的痛苦,再放大一百倍一千倍,大約就是愛麗絲逐漸失去記憶的痛苦;因為睡不著,所以數羊聽白噪音做瑜伽深呼吸薰香睡前長跑,努力到了極限卻依然睡不著的痛苦,再放大一百倍一千倍,大約就是愛麗絲努力給自己做訓練卻依然一天天逐漸惡化的痛苦。」

     「坐了半場的觀眾,除了我幾乎都是老年人,多數是夫婦一起,也有幾個四十歲左右的阿姨。全程我都在想,身邊這些上了年紀,可能真的將要直面電影中的情節的人,他們在想什麼。片子開端時人們的呼吸就開始有些沉重了,高潮部分(個人認為是自殺一段)真的有人驚呼出聲,結尾過後,燈亮起,我發現大家都是淚流滿面。

 身後有一位阿姨拍著一位白髮奶奶的肩,我記得她們本是素不相識的。

「希望更多的人能因為這部電影理解某些特殊的人群,希望更多的人在今後面臨某些無法避免的疾病的時候,不那麼恐慌。「

編輯:劉歡

快樂爸媽晨刊

退休不褪色,活出屬於自己的快樂

快樂爸媽QQ社群:3315222367

小樂服務電話:010-62391530

大事小事,身邊事兒,

退休了呢,關注我們一家就夠了!

掃一掃 加入快樂爸媽大家庭吧

相關焦點

  • 《依然愛麗絲》:即使丟失了所有記憶,世界的盡頭依然不荒涼
    01《依然愛麗絲》是2014年上映的影片,由導演理察·格雷澤指導,朱麗安·摩爾、亞歷克·鮑德溫主演。電影主要講述了50歲的大學教授愛麗絲,不幸患上了阿爾茲海默症(「老年痴呆症」的醫學稱謂)以後,在家人的鼓勵和幫助下不氣餒不放棄,勇敢面對生活的故事。
  • 《依然愛麗絲》了解老年痴呆,你需要看這部電影
    摩爾阿姨以一己之力撐起整部電影,跟著她,患者內心的恐慌和煎熬深深滲透進我們的心裡。早發性疾病的設定,將「老年病」年輕化,更利於感同身受。愛麗絲今年50歲,是哈佛大學一名認知心理學教授,也是著名語言學家。他的丈夫約翰也在哈佛大學任教,並在學校不遠處買了房子,平時兩人會一起上下班。愛麗絲的三個孩子都成年了,大女兒和兒子經常來看她,小女兒(克裡斯汀·斯圖爾特)隻身在更遠的地方追求演員夢,是個叛逆角色。
  • 當老年痴呆症找上來,我想有尊嚴地死去,拿著藥卻忘了怎麼吃下去
    歷史上首位坎城、柏林、威尼斯三大電影節加奧斯卡影后朱麗安·摩爾主演的電影《still alice》,中文名《依然愛麗絲》在奧斯卡與金球獎上依然收穫最佳女主角獎。網友評論這部影片完全靠女主撐起了整部片子。
  • C+影音會依然愛麗絲 Still Alice5.1周五20:00
    2F觀影層:等離子電視+HIVI音箱+前排沙發 ➼22:00-22:30 觀後感及電影原聲音樂交流1F吧檯:大吧檯talk區+一群影迷+好酒好歌 ✰劇情✰愛麗絲·豪蘭是一位事業有成、家庭幸福的成功女性。
  • 奧斯卡獲獎影片《依然愛麗絲》導演因漸凍人症去世 享年63歲
    韋斯特摩蘭和格拉澤北京時間3月12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依然愛麗絲》導演理察-格拉澤(Richard Glatzer)因ALS併發症於當地時間周二在洛杉磯去世,享年63歲《依然愛麗絲》可以說是去年頒獎季的一匹黑馬,朱麗安-摩爾(Julianne Moore)在片中飾演一位身患老年痴呆症的心理學教授,她也憑藉這部影片摘得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實際上這個角色就是以格拉澤本人的經歷為範本進行創作的,格拉澤本人就身患老年痴呆症。
  • 《依然愛麗絲》:朱麗安·摩爾獨自撐起了這部阿爾茨海默症電影
    電影《依然愛麗絲》講述的是阿爾茨海默症患者的故事,影后朱麗安·摩爾飾演了一個原本幸福卻因為患病而陷入潰敗的女人。電影並不一味的消極,而是通過家人的愛和女主的努力,讓我們看到了不斷向下的生活中明亮溫暖的一面。01第一次出現症狀,是在一次演講中,一個原本很簡單的單詞,就是想不起來,大腦空白了整整30秒,愛麗絲以為是午餐時的那杯香檳闖的禍。
  • 13歲考入中國科技大學,31歲成為哈佛大學正教授。不幸的是,尹Xi...
    而今天我們要說的就是這樣一位從中科大少年班畢業的天才少年。據環球網報導,他的名字叫做尹希。1983年12月出生,13歲考入中科大,31歲成為了哈佛的正教授,通過這一點也能夠看出他的實力究竟有多強。不過讓我們感到可惜的是這位天才少年卻自願加入了美籍。
  • 推薦跑者5部電影:從勵志人生到永恆不變的跑步
    在一大堆「懲罰性」訓練和艱苦的長跑之後,跑者也該放鬆身心,好好享受難得的休息日了。偶爾當回「沙發土豆」,看場電影是個不錯的主意。 這是一部去年上映的新片,根據1987年一段真實的故事改編而成,由凱文·科斯特納主演。影片講述了失敗的足球教練吉姆·懷特執教高中越野隊的故事。
  • 哈佛大學心理系教授:獲得一種與歲月對抗的力量
    陳賽/文 在歲月面前,我們真的無能為力嗎?她說,「『不確定性』才是現實世界的本質狀態。現實從來不是靜止的,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得出的是完全不同的結果。」 一旦我們看清自己是如何自我束縛在文化、範疇、語言和思維模式的陷阱裡,就會發現,人生中我們可以控制的部分,包括健康和快樂,其實遠遠超過我們的想像。
  • 美國大學航空炸彈客:16歲進哈佛,25歲當教授,完美犯罪
    喜歡看《福爾摩斯》的人都知道,裡面有一位終極幕後黑手叫莫裡亞蒂教授,他的智商幾乎和福爾摩斯一樣高。在美國現實中,也有一位這樣的人,這位超級天才的智商高達167,要知道,全球公認的科學大神愛因斯坦,智商也才165而已。他16歲就被美國的頂尖大學哈佛錄取,25歲的時候就已經博士畢業了,反觀我自己,16歲的時候還在教室刷數學題。
  • 雜談|從「依然愛麗絲」談到生前遺囑
    但是我決定把它歸類為雜談,因為我不只要談這部電影,還要談談阿茲海默症,還要談談生前遺囑。第一次在公眾號裡面寫跟我專業有關的內容,罈子君決定這一期不賣萌了,要嚴肅(嚴肅臉)。我記得當時得知這部電影是因為這部電影的女主角,朱利安摩爾拿走了第87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女主角,而我當時及其看好的「消失的愛人」的女主卻永遠地留在了提名名單上。
  • 田曉菲4歲寫詩、13歲進北大,35歲成哈佛教授,詩歌被海子讚賞
    她是美女也是天才,既沒有被蘋果砸,也沒有發現什麼定律,只是她4歲可以寫詩,而且在2006年,年僅35歲的她成為了哈佛大學教授。因為文學特長活出了很多人無法企及的高度。她就是田曉菲。田曉菲出生於1971年的哈爾濱,但是哈爾濱的冷,卻沒有封凍小美女的詩意。4歲時,其父母工作變動,前往天津文聯工作,而田曉菲也隨父母來到了天津。
  • 獲獎 《鳥人》成87屆奧斯卡最大贏家 電影說了啥?
    片名《第四公民》正是斯諾登早期與導演、獨立電影製作人蘿拉·波伊特拉斯通郵件時使用的化名。  今年是《音樂之聲》上映50周年,為了紀念這部風靡了半個世紀的電影,一向以出位搞怪聞名的Lady Gaga在今天她的奧斯卡首秀上特意該走經典路線,身穿銀白色長裙深情款款的翻唱音樂之聲主題曲,當她與該片主演、80歲的朱莉·安德魯斯擁抱時,不免讓人有些恍惚。
  • 哈佛大學教授:我們是如何陷入貧窮與忙碌?
    你們有沒有看過一部真人秀?《隱姓億萬富翁》劇組挑選一位億萬富翁,在剝奪他所有人脈和財產後,把他扔到一個十八線小城市。菜鳥曾經讀過一本書《稀缺——我們是如何陷入貧窮與忙碌的》。哈佛大學終身教授、「麥克阿瑟天才獎」獲得者塞德希爾·穆來納森寫的,裡面有個觀點:說窮人之所以一直陷入貧窮,是由於他們只關注短期利益下最緊急的問題,卻把更重要的問題擱置一邊。
  • 哈佛大學榮休教授傅高義逝世,生前著有《鄧小平時代》
    哈佛大學榮休教授傅高義逝世,生前著有《鄧小平時代》 2020-12-22 10:1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跑累了不妨休息一下看看電影,這幾部跑步電影你絕對沒看過!
    影片因真實表現到新城市去讀大學的學生跑者的生活方式和經濟負擔而入圍了多倫多國際電影節。  主人公莎拉因接到麥吉爾大學的邀請,不顧母親反對,與朋友一起來到蒙特婁。為擺脫經濟壓力,她們試圖假結婚來獲得更高的銀行貸款和政府津貼。莎拉將全部注意力都放在了訓練上,以致完全忽略了室友。當她說只有自由奔跑才能滿足她時,很多跑者都會感到共鳴。
  • 12歲被中大錄取,31歲成為哈佛年輕的中文教授
    在2001,年僅17歲的尹希完成了美國科技大學五年制本科課程,獲得了哈佛大學2萬多美元的全額獎學金,並前往哈佛大學攻讀物理博士;他打破了哈佛大學博士不得繼續學習的慣例博士後,並獲準留在大學繼續研究工作;在2013中,他獲得了美國斯隆基金會(Alfred),他被P授予美國斯隆研究獎,SloanFoundation),他成為哈佛大學最年輕的華裔教授(物理學教授);
  • 16歲進哈佛,25歲當教授的天才,為何成為美國歷史上高智商殺手?
    16歲進入哈佛大學的天才少年,25歲當教授。這個少年的未來本來是前途無量的,可是他為何成為美國歷史上智商最高的殺手呢,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件事情。1978年5月的一天,美國西北大學教授克瑞斯收到了郵局退位的一個包裹,包括右下角的一行小字,將克瑞斯嚇了一大跳。只見小字上面寫著這可能是枚炸彈。他很快就讓來學校的警察包裹打開了,只聽見一聲巨響包裹裡的炸彈爆炸了。
  • 哈佛大學教授:外星人2017年造訪地球,我們都被發現了
    根據美國《紐約客》雜誌近日報導稱,哈佛大學天文學院院長艾維·勞埃伯教授在採訪中表示,外星人曾經造訪過地球,我們都被他們發現了! 按照這位教授的說法,2017年10月19日,夏威夷大學的天文學家們發現了一個穿行在太陽系中的奇怪天體。該天體是"一顆紅色的、極其細長的小行星"。
  • 老外的「中國故事」 | 宋怡明:哈佛教授「中國夢」
    時隔多年我依然清楚記得其中的段落,那是中國留給我的初始印象。我第一次真正走進中國是在20世紀80年代初。我父親是一位大學教授,在華中工學院(華中科技大學的前身)任教。我13歲那年的暑假,恰逢父親去武漢講學,我們全家就都去武漢探望他。也是從那個時候起,我對中國產生了很大興趣,所以回多倫多之後就開始學習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