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天象地的阿房宮展現出的富麗堂皇及秦朝的建築智慧

2020-12-21 浪說歷史

導語:

富麗堂皇,可能是普通人對中國古代皇室建築的第一印象,即使是殘垣的圓明園遺址也依稀可見曾經的美妙絕倫。古人的建築藝術在建築工藝及材料遠遠落後的秦朝,可謂是發揮的淋漓盡致。

秦始皇統一六國,有氣吞四海、囊括八方的氣勢,因此,這一時期宮苑的特點也極其明顯:恢宏、壯麗、威嚴、莊重、中中矩。眾多宮殿、樓臺、閣宇、復道開始營建,它們的規模讓人驚嘆,它們的數量讓人目眩,但這些看似隨意修建的宮殿、高臺、樓閣、復道,其中既蘊含著古人的智慧,也有崇拜上天、以天法地的思想觀念的存在。所謂漢承秦制,西漢的許多宮苑皆是在秦原先宮苑的基礎上進行修葺或重建的。另外,長安城的「鬥城」也是象天設都的代表作。

(圖一 影視劇中的秦宮)

鹹陽秦宮殿的分布及其背後的意義

宮苑在西周稱之為囿,在秦漢時期稱苑,今稱園林。宮殿屬於建築,它是構成園林景觀的一項基本要素。通常情況下,研究宮殿不能不談園林;而研究園林又不能不談宮殿,二者本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關係,故將二者統稱為宮苑。按園林的隸屬關係來分類,我國古典園林大致可以分為皇家園林、私家園林和寺觀園林。

提起秦漢時期的園林絕大部分的代表對象都是皇家園林。一是因為傳世文獻的記載對象多是帝王世家,使得我們的研究資料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二來則是私家園林和寺觀園林此時尚未成型,而隨著秦、漢兩大帝國的建立以及中央集權的確立,使得此時此刻的皇家園林迎來了完全屬於自己的時代。

(圖二 影視劇中的秦宮大致圖景)

秦代宮殿「長廊廣廡,途閣雲蔓,庭詭異,門千戶萬。」從最初的「每破諸侯,寫放其宮室,作於鹹陽。」再到後來的以則紫宮,象帝居。」可知鹹陽的宮苑布局從最開始的以數量的堆積進化為按一定的規律或者說按一定的風水避諱來進行布局。而秦始皇這樣做的原因無非是秦統一六國後,之前數量再多、再宏偉壯麗的宮殿也無法體現出四海歸一的至高無上,新生的帝國顯然需要一個嶄新的氣象和一種完整的格局。也可以說是:鹹陽作為秦代都城是從秦孝公時期開始的。秦國經商鞅變法後,日益強大,為了進一步東出與六國爭雄,舊都櫟陽已然不能承載秦國的野心。

(圖三 秦鹹陽主要宮苑的分布圖)

秦朝的苑囿

苑囿雖然常常一起出現,但實際上並不同。許慎在《說文解字》中,對苑和囿進行了具體詳細的解釋。秦既有馴養禽獸、供貴族遊獵的皇家禁苑——上林苑,又有被牆垣圍起來供國家飼養公馬牛的秦代上林苑出現的時間,後世普遍認為最晚不晚於秦惠王,也有學者大膽推測,認為秦昭襄王時期的五苑中即有上林苑。

秦漢時期,關中地區氣候溫暖溼潤,比現在的年平均氣溫高出 2℃左右,非常適合動植物生長。因此其地區動、植物種類十分豐富;又有渭河與其眾多支流,也因此有了「八水繞長安」來形容此地水源分布廣泛,再加上南面的終南山與東面的驪山,也難怪秦、漢兩朝均在此處設立上林苑,秦代上林苑的範圍至今沒有確定。但根據史料記載,可以基本確定秦代上林苑的大致範圍是北到渭河、南至鎬京、西達灃水、東到近西安市勞動公園。大致是以阿房宮為中心,向四周擴散的一個廣大區域。

因此,阿房宮在上林苑中的地位極其重要。秦朝惠文王時期便開始建造阿房宮,惠文王死後,阿房宮營造一事便已不了了之,秦始皇統一六國後,一方面由於渭水北岸空間狹小的地理條件的制約;另一方面隨著秦徙六國貴族十二萬戶於鹹陽,從而導致人口的激增,在此情況下秦始皇開始在渭水南岸營建阿房宮,由於規劃中的阿房宮體量巨大,僅前殿即可容納萬人,所以工程量巨大,時間又極短,只好先建前殿阿房,而因為整個宮殿沒有完成,則先用前殿阿房的名字來指代整個宮殿,待全部建好之後再另行更名。

(圖四 阿房宮圖片)

秦始皇死後,修建阿房宮的勞役被徵調到驪山修秦始皇陵,修好後,秦二世重新徵調繼續修建阿房宮,項羽滅秦後,燒毀阿房宮。火勢三月不滅,可知秦上林苑尤其是阿房宮經此一役元氣大傷,使後人再不復見阿房宮之雄偉、壯麗。正所謂「傷心秦漢經行處」,便是指這裡。

秦阿房宮遺址範圍北到三橋鎮以南,東至灃惠支渠,南到和平村,西至長安縣紀陽寨。而其主體建築遺址即前殿阿房也已探查清楚。前殿的實際範圍是:東西長1320米、南北寬 420米,面積約554400平方米,是目前所知的我國古代最大的夯土建築臺基。」總而言之, 阿房宮的建造最早始於秦惠文王時期,中途歷經幾次停工與復建,終因秦王朝短祚,而被毀於一旦。

(圖五 阿房宮遺址位置圖紙)

秦代「法天象地」在宮苑中的體現

中國古代乃至現在個別地區一直以來都注重人與天地的共存,即天、地、人三者之間的相互感應從而達到和諧共處,這種理念在西漢時期董仲舒的著作《天人三策》、《春秋繁露》中都有所體現。再到秦皇漢武的一系列舉措,如:秦始皇建蘭池宮;漢武帝築高臺以迎仙人;二者也都幾次登臨臨泰山封禪、東海刻石求仙等等,這些舉動都說明了當時人們對於「上天」和「天意」的重視與嚮往之情。

因此,秦漢的宮苑總是以廣闊無垠的宇宙或者說「上天」為摹仿、參照的對象,比如被曾挖掘的秦皇陵。這種浩大的工程也只有如秦漢一般的國立雄厚的大帝國才能夠完全進行這種「法天象地」式的都城營建,因為這樣才能符合帝國囊括四海的氣度與兼併天下的格局。龐大的宮苑建築群是秦朝這統一大帝國最直接的藝術形象,宮苑巨大的平面空間象徵著帝國遼闊的版圖,風格各異的宮苑集於鹹陽象徵著始皇囊括四海的氣度,在所有的藝術形式中,建築園林的象徵無疑是最輝煌的,而這正是秦代園林始終追求的目標。

秦孝公時期從櫟陽遷都至鹹陽,由商鞅在鹹陽營造冀闕,在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國家的政治活動中心又不斷向南轉移至渭水南岸。平原面積的大小影響著一個城市的最終發展形態,平原面積的大小意味著一個城市所能承載吞吐的量,而這個「量」也最終決定著城市發展和未來的前景走向。

秦朝都城在鹹陽,而西漢的都城在長安,二者都城都設在關中地區一帶,區別在於一個在渭水北岸,一個在渭水南岸。雖然地理環境上有所不同,但從整個關中地區出發,其整體的大環境還是比較一致的。關中地區北部是北山山系,南邊是秦陵,西至雍山、汘水一帶、東至華山、黃河一帶,即所謂的「四塞之地」。

風水家一般認為具有封閉式的地理環境乃是風水絕佳之地。秦國都城鹹陽背靠九嵕山,南面渭水,中間地勢較高,適宜築城建造宮殿。南面的渭水提供了方便的水利運輸,除了各地的物資可往來不斷運往鹹陽外,在西部、西部等地區的巨大木材可順流而下,對鹹陽城內諸多大型宮殿的建設提供了最基本的保障。

(圖六 影視城中的阿房宮)

結語:

秦一統六國,這是之前從未有過的事情,所以它通過「天象」來表現天命所在。秦宮總體布局也是為了證明自己政權的合法性,有象天設都之舉。秦始皇在渭水北部原地一帶築鹹陽宮,紫宮即北極星位於宇宙中心,受群星拱衛,是天上地位最尊貴之人的居所,四達象徵四時,渭水橫穿鹹陽城,象徵天上的銀河,從橫橋到渭水南岸,象徵天上的牛郎星與織女星。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徙六國貴族十二萬戶於鹹陽,渭水北岸的鹹陽城便顯得有些侷促,於是秦始皇在渭南作阿房宮,向南直抵終南山;北面直通渭水北岸的鹹陽宮。天極即北極星在這裡指代鹹陽宮,營室也是星宿名稱,在《史記·天官書》中被稱為離宮,此處阿房宮即為離宮;閣道也是星宿名稱,此處復道即為閣道。每年十月,天象恰與鹹陽城的布局完全吻合。

神奇的是,天上的「銀河」與地上的渭水相互重疊,「離宮」與阿房宮遙相呼應,「閣道」與經由橫橋通達阿房宮前殿的復道交相輝映,此時此刻的天、地、人放佛置身於同一處境中,這就是前文中所提到的天、地、人「三才」系統中完全地統一。也許是為了紀念這種人與天地的和諧共存,秦代將十月定為每年的歲首。

參考文獻:《後漢書》《阿房宮考古發現與研究》

相關焦點

  • 阿房宮,「天下第一宮」的燦爛與虛空
    各抱地勢,鈎心鬥角……」唐人杜牧在《阿房宮賦》中將阿房宮的規模、結構,以及建築內外的人物活動描述得細緻入微。阿房宮與萬裡長城、秦始皇陵、秦直道並稱為「秦始皇的四大工程」,其不僅是秦朝建築中最宏偉壯麗的宮殿群,亦是中國古代宮殿建築的代表作。
  • 為何唐朝皇宮在設計上,比秦朝規制更多,布局越來越緊湊?
    如果你去過故宮,你會領略到古代人對建築房屋方面的精妙工藝技巧,你會被他強大的氣場所震撼到。從秦始皇統一六國開始到清朝結束,歷朝歷代的統治者都沒有放棄對皇宮宮殿的建造。可是隨著時間的發展,皇宮也在發生著變化。不管是從規模還是從布局,還是從設計上。我們相對比秦朝的阿房宮和唐朝的大明宮會發現,阿房宮的面積是唐朝大明宮面積的幾倍之有。
  • 憂國憂民、匡世濟俗,杜牧代表作《阿房宮賦》
    探討「秦二世而亡」的文章有很多,其中知名度較高的一篇是杜牧寫的《阿房宮賦》。這篇文章被選入語文課本,成為文言文中的經典篇章。杜牧選取的寫作角度很有新意,他沒有上來就說秦朝毀於暴政、亡於驕奢。他用寫實的手法描寫了阿房宮的宏偉華麗,讓讀者自己尋找秦朝滅亡的原因。
  • 火燒阿房宮,項羽到底冤不冤?
    阿房宮被認為是中國歷史上最大的宮殿。《史記》說,秦始皇統一中國之後,自覺功績可以與三皇五帝相比。他嫌都城鹹陽的宮室太小,不足以展現自己君臨天下的威儀。在始皇三十五年,即公元前212年,他下令在王家園囿上林苑所在的渭河之南、皂河之西建造規模龐大的宮殿群落。「先作前殿阿房」,隨後,以阿房宮前殿為中心,在周圍建造了270餘座離宮別館。宮室之間以「空中走廊」連接。
  • 西安 到底算不算秦朝的都城
    西安是十三朝古都,不過有人對西安是不是秦朝的都城提出質疑,認為秦朝的都城是鹹陽,而現在西安和鹹陽是兩座城市。今個咱們從秦都鹹陽的宮殿劃分、考古挖掘、歷史沿革等來聊一聊西安到底是不是秦朝的都城。宮殿秦朝在渭河以南有章臺宮、甘泉宮、宜春宮、興樂宮等一系列宮殿章臺宮章臺宮是秦王接見外國使臣的地方。《史記》載;「則諸侯莫不四面而朝於章臺之下矣」,著名的完璧歸趙也發生在章臺《史記》「秦王坐章臺見相如」,秦始皇也曾在章臺接見使臣,《毛 穎 傳》;「圍毛氏之族,拔其豪,載穎而歸,獻俘於章臺宮,聚其族而加束縛焉。
  • 阿房宮的豪華,每座宮殿氣候不同,每天住一間房百年住不完
    在這場大屠殺的災難中,連豪華僵死的秦朝皇宮也不能倖免於難,項羽只一把火扔上屋頂,阿房宮烈火燃燒,火燼三月不滅。阿房宮是贏政力修長城後又一瘋狂傑作,他徵服六國時,每打掉一個國家,都要叫人把所在國家宮殿,複製修到了驪山腳下,渭水之旁。
  • 那把火燒了三個月,項羽卻無辜被冤枉了兩千年──火燒阿房宮的真相
    秦始皇三十五年(西元前212 年),秦始皇在消滅六國一統天下以後,認為都城鹹陽人太多,而以前的皇宮又太小,於是下令徵發刑徒七十餘萬人伐運四川、湖北等地的木材,開鑿北山的石料,在故周都城豐、鎬之間渭河以南的皇家園林上林苑中,仿集天下的建築之精英靈秀,營造一座新朝宮。這座朝宮便是後來被稱為阿房宮的著名宮殿。
  • 秦始皇修建的阿房宮被發現,復原圖十分驚豔,項羽背2千年黑鍋
    至於阿房宮,唐代詩人杜牧在《阿房宮賦》中寫道:"方圓三百餘裡,與太陽太陽隔絕……我們都在爭奪地形。"從描述來看,秦始皇耗費巨大人力物力修建的阿房宮極其豪華,佔地面積非常大。然而,這座世間罕見的宮殿,卻被西楚霸王項羽一把火燒成了灰燼,整整三個月,綿延百餘裡的阿房宮從此消失了。
  • 秦始皇的阿房宮是否真實存在?答案浮出水面:其實都錯怪項羽了
    答案浮出水面:其實都錯怪項羽了引言:朕為始皇帝,後世以計數,二世三世至於萬世,傳之無窮——嬴政眾所周知,自從秦王嬴政登基之後,在李斯等人的幫助下,一舉滅掉了其他六國,從而建立中國歷史上首個中央集權制度的國家,奠定了中國統一的基礎
  • 還在鼎盛時期的秦朝為何無法擊敗陳勝的雜牌軍
    有人說秦始皇開創了大一統的時代,有著不世出的豐功偉業;有人說秦朝苛政猛如虎,秦始皇是個不折不扣的暴君。大家可得設身處地的想一想。此外,秦法有多麼嚴苛?隨便舉個例子:三人以上聚在一起飲酒作樂,就是犯法。按照這個標準,現在世界上幾乎所有的人都是「罪人」,都該被派去建築阿房宮。總而言之,秦始皇根本是把六國的百姓當成了「工具」來使用。但老百姓難道都是木頭、泥巴做的,胸中沒有一點點的怒氣與怨氣?
  • 西安有個兩千多年都沒有完成的建築,現卻被稱為世界的奇蹟
    這一大工程是阿房宮遺址,位於陝西省西安,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國力日增,京城鹹陽人口不斷增加,經濟快速發展,於是,秦始皇又計劃修建規模宏大的宮殿,一座正殿。阿房宮的面積是多少?唐人杜牧曾著有《阿房宮賦》,談到阿房宮的規模,他說:「蓋三百多裡,天日隔絕,」驪山北成西折,一直到鹹陽,可見阿房宮是一個多麼龐大的建築群。
  • 魏新:秦朝得罪了誰?
    我本不想和「天罵」糾纏,作為一名歷史愛好者,我也不喜歡秦朝,但看到一些人把秦朝罵得如此不堪,覺得有必要解釋幾句,畢竟,一個如此可怕的國家,如此殘暴的帝王,能夠一統天下,讓車同軌,書同文,統一貨幣和度量衡,是一個無法想像的奇蹟。 把秦朝當成一個完全反面的典型,是從漢朝開始的。這再正常不過,如果秦朝幹得那麼好,漢代的江山自然沒有合法性。
  • 《阿房宮賦》《過秦論》《封建論》閱讀練習及答案
    (節選自杜牧《阿房宮賦》)[乙]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陳涉之位,非尊於齊、楚、燕、趙、韓、魏、宋、衛、中山之君也;鋤耰棘矜,非銛於鉤戟長鎩也;謫戍之眾,非抗於九國之師也;深謀遠慮,行軍用兵之道,非及向時之士也。然而成敗異變,功業相反也。試使山東之國與陳涉度長絜大,比權量力,則不可同年而語矣。
  • 千古一帝秦始皇,秦朝的百姓認不認呢?
    但是不管他的功勞有多大,可是秦朝畢竟是在他死去三年後就滅亡的。這是一條不可改變的歷史事實。在我的印象中,歷史上沒有任何一位被稱作千古一帝的皇帝,在他們死後這麼快他們的國家就滅亡的。也許有人會說當時的秦始皇已死,秦朝的滅亡和他沒有關係。這是趙高李斯秦二世的鍋,他不背。那我們就來分析一下,他是不是應該要背秦朝滅亡的鍋。
  • 法天象地能讓孫悟空長多高?
    孫悟空之所以自信,還緣於他所掌握的一記絕招,「在天成象,在地成形」的法天象地之能,可以隨時念動咒語,讓自己的身形變得無比巨大。在《西遊記》中,和孫悟空有過對手戲並掌握法天象地本領的人並不多,大約只有二郎神、牛魔王、六耳獼猴幾個人。
  • 龍珠超第二季:自在極意法天象地,悟空終結魔羅,地球恢復和平!
    魔羅畢竟實力強大,梅爾斯也不得不爆發出全部的力量。但是作為天使的他,應該是保持中立,這次違反規則的後果,就是消失在這個世界。    一個更加強大的銀白色悟空出現,他強行控制了魔羅,而悟空則使用自在極意之力,凝聚了法天象地,給予魔羅致命一擊!
  • 為什麼秦朝統一後那麼多前六國人造反,漢朝統一卻沒人造反了呢?
    一、秦朝陷入了制度瓶頸,而漢朝卻進行了改良 秦朝最初是戰國時期的秦國,原本被認為是蠻荒之地的弱國,卻在商鞅變法之後迅速強大起來,成為了七國之首
  • 藝術|藏在木頭裡的智慧:中國傳統建築筆記
    無論我們如何驚嘆於《阿房宮賦》所描述的宮城的壯麗,或感動於《醉翁亭記》所渲染的環境的清幽,當我們試圖仔細勾勒出這些建築的具體樣子時,都會驚訝地發現自己居然對其一無所知——中國自古崇尚儒學,對匠藝關注不足,造成了我們傳統建築知識體系的缺失。
  • 《大秦賦》爭議不斷,秦朝故事究竟要講什麼,請課代表起立!
    電視劇《大秦賦》播出以來,秦朝文化再次引發了大家的興趣,這個統一六國又覆滅的王朝大起大落,而秦始皇在中國歷史上留下的濃墨重彩的一筆,經千年來後人不斷挖掘依舊沒有乾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