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歲的她等了他77年時間,漂洋過海去臺灣,看到的卻只是他的靈位。我們都感覺,如今的生活步伐非常快,如今的文學是快餐文學,如今的愛情可能也是速凍愛情。如今的愛情保質期短暫又脆弱,經不起現實的考驗,我們能等一個人多長時間?而在抗日戰爭期間,卻有那麼一個女人,她等了一個男人77年的時間。
當她歷經千難萬苦漂洋過海,看到的卻只是自己丈夫的靈位。1935年,14歲的張淑英認識了一位國軍軍官,他的名字叫做鍾崇鑫。他們的愛情就是這樣,順其自然。兩個人相識之後,很快就愛上了彼此。確定的心意之後,兩個人便結婚了。
1935年,鍾崇鑫被調到南京下關,張淑英也跟隨著丈夫來到了南京。鍾崇鑫經常和張淑英說,既然做了一名軍人,就要隨時準備好為國犧牲。就在1937年的夏天,鍾崇鑫被調防上海,只是沒想到這一次分別,居然是永別。
鍾崇鑫離開後,張淑英就有些心驚膽戰,她總是有一種不好的預感。張淑英不斷的打聽鍾崇鑫的消息,但是那個歲月畢竟動蕩不安,大家都在保命逃亡。張淑英始終難以確定,自己丈夫的確切信息,一直到7年後,張淑英遇見了鍾崇鑫的一個戰友。
這個時候,張淑英才知道,丈夫早已犧牲。張淑英悲痛欲絕,婆婆也因此病逝。這段幸福的婚姻,僅僅2年就被徹底打碎了。於是張淑英把這段痛苦的記憶深深地埋在心底。直到1988年,趙淑英才把這件事情告訴了她後來的孩子。
2014年,有一個尋找抗戰老兵活動,張淑英委託孩子,她想要知道在鍾崇鑫究竟是如何殉國的。全國各地的志願者努力的搜尋,終於找到了鍾崇鑫安的安放靈位的地方。而得知這件事情之後,張淑英執意要去臺灣看望鍾崇鑫。
而這個時候的張淑英其實已經93歲了,離鍾崇鑫去世已經過去了77年。但張淑英堅持要去看鐘崇鑫,或許說是去看那一個名字,看那個讓她牢牢銘記了77年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