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必對世界名校稍有了解的朋友都聽說過哥倫比亞大學。2007年,哥倫比亞大學曾發起過一則尋人啟事,想要尋找的是100多年前的一位中國人。
當然這個人一定已不在世,但是哪怕是可以尋到他的後人,或是當初與他有關聯的人也是好的。不過很可惜,就算連中央電視臺都加入行動當中了,也還是沒有找到他的蹤跡。
這個人是誰?當初做了什麼事情讓哥倫比亞這所世界名校和中國最權威媒體大費周章去尋找他?接下來我們就來講述那段動人心弦的往事。
這個人的名字叫做丁龍。這名字沒有任何特殊之處,因為他本就出生在一個貧苦的家庭之中,父母沒有文化,而且自己也是一介文盲,沒有能力給自己一個寓意深遠的名字。
丁龍出生在1857年,那個時候中國正是內憂外患之中,許多廣東人逃往海外謀生,而丁龍則是被冠以「勞工」的名義,被販賣到美國的「廣東豬仔」。到美國那年,丁龍18歲。在美國,丁龍遇到了一位對他至關重要,影響他一生的人--卡朋蒂埃。
卡朋蒂埃是誰?他是皮匠的兒子,是哥倫比亞大學的優秀畢業生,建造了「奧克蘭」,自封為市長,之後又建學校、碼頭、船塢等等。他還有中太平洋鐵路公司的大量股票,還是加州電報公司的總裁,同時擁有無數個鐵路公司,還建立了第一條連接美國東線的電報線路。總的來說,卡朋蒂埃是一位有財力、有實力又有魄力的人。
丁龍到美國時,就成為了卡朋蒂埃的僕從。卡朋蒂埃原本性格謙和,但是隨著身份的日益貴重,他的性格變得暴戾起來,時常打罵隨從。當時正值美國排華嚴重時期,卡朋蒂埃更是對中國人感到瞧不起。起初,他也瞧不起丁龍,但是丁龍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改變了卡朋蒂埃對中國的看法,影響了後來無數歐美人對中國的認識。
當時卡朋蒂埃的許多僕從紛紛表示伺候不了他的暴脾氣,畢竟動不動就是一頓打的日子確實很難熬,丁龍也和大夥一起離開了。可是之後卡朋蒂埃的房子失火,丁龍卻第一個跑回來幫助他。
卡朋蒂埃問他為什麼回來?丁龍說,我們中國人深受孔聖人影響,孔子教人以忠恕之道,我是你的僕從自然要盡忠,你雖然暴戾但是本質不壞我自然要寬恕,所以我回來。
卡朋蒂埃沒有想到,這個其貌不揚的中國人盡然這樣通情理,便問他是否讀過書?丁龍搖搖頭,答沒有,家裡世代務農。但是孔聖人的話在中國世代流傳,不管都沒讀過書,中國人都知道。也就是在那個時候,卡朋蒂埃意識到東方文化的博大精深。
之後,丁龍開始受到卡朋蒂埃的重視,從僕從到管家,再到合作夥伴,再到朋友,丁龍在每個階段都儘自己所能幫助卡朋蒂埃,這更讓卡朋蒂埃對丁龍、乃至中國心生敬佩。
後來丁龍到了退休的年紀,卡朋蒂埃問他有什麼所求?丁龍則說,希望將自己畢生積攢的1.2萬美元捐獻給美國的一流高校,請他們開闢漢學系,讓更多的人研究中國文化。卡朋蒂埃再一次感到徹底折服,丁龍竟然會將自己畢生所得用於宣傳本國文化,是他絕對沒有想到的。
後來,卡朋蒂埃用自己的資源優勢,和自己的強大財力,在哥倫比亞大學開闢了中國漢學系,為此卡朋蒂埃甚至賣掉了自己紐約的豪宅,回到老家居住。不過在完成了如此大事之後,丁龍卻再沒了蹤影。
1906年他坐上回中國的輪船,之後就再也沒有人知道他去了哪裡。這個中國人如今或許很少有人知道他的事跡了,但是在當時,他卻用盡了畢生力量,在時代的大潮中逆流而上,宣傳我們國家的文化,堪稱英雄。
所以我們都該感謝丁龍的付出,讓世界知曉我們的文化,了解中國文化的魅力。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