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蛇》 | 一部女性視角電影,看懂它就徹底看透了男人本性

2020-08-28 月出皎兮愛讀書

《青蛇》1993年上映,徐克導演,李碧華編劇,黃霑負責音樂,香港影壇的三大怪才齊聚一堂,締造了一場全新的&34;。上映當年票房慘澹,成為徐克導演電影生涯的一大敗筆。奇怪的是,票房慘澹的背後居然是極好的口碑。歷經十七年歲月洗禮,它愈來愈被觀眾奉為經典。

大衛.波德萊爾說:西方追捧香港電影,很大程度上都是徐克電影工作室引發的潮流所致。

徐克從電影技術、美學風格、電影觀念三方面更新了香港電影,被香港影壇稱之為「徐老怪」。李碧華則以其綺麗的文字,詭異乖戾的小說情節被稱為華語文壇的「奇女」和「才女」。《青蛇》之前,中國人心中白蛇與青蛇的形象早被趙雅芝出演的電視劇《新白娘子傳奇》定格。白娘子溫柔賢淑、相夫教子,小青不過是白蛇身邊的小丫鬟,面目模糊,唯白蛇馬首是瞻。

然而電影《青蛇》中,小青完全顛覆了往日形象,影片雖然保留了傳說的骨架,舟遇、借傘、端午、盜仙草、水漫金山的情節一個不少,但故事情節早已與傳說大相逕庭。改編的妙處在於對經典傳說進行了現代意義上的詮釋。

下面,我就從女性主義和精神分析兩個角度解讀一下這部電影。

一 李碧華作品中的女性主義

「小青,這裡有一叢花,我說最愛的是那一朵。有一個人聽見了,他自我身邊走過去,慢慢兒摘取,替我插戴起來,哎!這真是人生難以形容的樂趣。」

紫竹林中修行一千年,忍受了漫漫寂寞歲月,只為貪圖人間那一點紅塵歡愛,即便那愛清淺到只是他在她發間簪上一朵花,便甘願忍受幻化成人後的種種痛苦。李碧華作品中無一例外都是這樣追求簡單幸福,為愛痴狂的女子。

01 純粹女性視角下為愛不顧一切的女性形象

李碧華作品中的女人,都有著美到極致的容顏和愛到極致的勇氣與決心。《秦俑》中的冬兒不懼帝王威勢、不懼死亡,縱身撲入火海,只為將生的機會留給蒙天放;《生死橋》中的丹丹為挽回失去的愛,不惜付出生命之代價;《誘僧》中的紅萼公主用自己的身體為石彥生擋住致命一劍;《潘金蓮的前世今生》中潘金蓮對武松不計利益、不計代價的愛;《胭脂扣》中如花為十二少從容赴死,在陰間久久等不到愛人的她不惜折損壽命來陽間尋找十二少,只為見他一面……不勝枚舉。李碧華作品中的女人是為愛而生的,愛得穿心蝕骨,愛的渾然忘我,沒有退路。

《青蛇》中的白蛇亦然如此,為許仙盜仙草、為許仙水漫金山,最後落得一死才罷休。

然而這些為愛痴狂的女人,或是身份卑微,或是戲子,或是妓女,或是妖女,或是蕩婦,在男權社會的陰影裡,她們得不到,抓不住本該屬於她們的一切。

李碧華賦予這些女子不肯認命,敢作敢為的抗爭意識。冬兒是秦始皇派往海外仙山求取不死神藥的五百童男童女中的一員,她遇見並愛上蒙天放,毅然掙脫她的使命,不懼以死換得愛一回的權利;丹丹為擺脫平庸男人的束縛,經歷種種挫折與不堪,終於在上海灘闖出一番事業;如花向不讓有情人終成眷屬的社會現實挑戰,以死抗爭,便是去了陰曹地詂,她也不肯退讓;潘金蓮在奈何橋畔一把推開孟婆湯,選擇不忘記,她要報仇;青蛇則不甘於做西湖斷橋邊的一條蛇,不願做姐姐的附庸,她敢愛敢恨,最後刺死辜負白蛇和她的許仙。

02 因為愛所以愛,愛的只是自己無望的愛情

相對於女人形象的光彩照人,李碧華筆下的男人形象則黯然失色。他們自私軟弱、平庸無能甚至猥瑣,他們顯然配不起這樣的女人,更不配擁有極品女子驚天地泣鬼神的愛情。對男人劣根性的剖析以及對男人深沉的失望和憤怒貫穿李碧華所有的作品。

在《青蛇》中,小青這樣問白蛇:「你千年修行,就為了一個許仙,值不值啊?」

白蛇最終的失望與憤懣也表現在她的話語裡,「小青,我白來世上一趟,一事無成。半生誤我是痴情,你永遠不要重蹈覆轍。切記!」

女人們所愛的這些男人,自然有他們的可愛之處,才讓她們飛蛾撲火般地投入愛情。蒙天放的痴情,石彥生的英勇。十二少的風情……然而這些表面可愛的男人,骨子裡終究懦弱無能,在關鍵時刻保護不了自己的女人,讓她們不得不用自己柔弱的身軀去迎戰世界的無情與黑暗。這些男人的本性指向都是利己的,最終只能在女性的愛情和命運中完成他們人生的唯一使命:背叛。

《潘金蓮的前世今生》中武松的虛偽殘忍,《誘僧》中石彥生的反覆無常,《胭脂扣》中十二少的背信棄義……不僅摧毀了女人們的信仰,且將這些為愛而生的女人逼上了為愛而死的道路。《青蛇》中的許仙則長著一副青春美少年的好看皮囊,貌似誠懇老實,其實自私自利,膽小懦弱,陰險狡詐,還貪財好色。他享受著白蛇無微不至的愛戀,擁有如花美眷,卻又貪圖小青的妖嬈,企圖帶著白蛇的錢財和小青私奔。

李碧華筆下的愛情總是一出出這樣的悲劇,她揭示女性悲劇的根源是男性,男性背後的男權文化是男權社會加諸在女性身上的枷鎖。當女子處於強大的男權文化當中時,只能被動地等待愛,而不能主動地要求和索取,儘管憤怒,叛逆,反抗,但終究走不出悲劇的宿命。她們所有的挑戰和抗爭最後只會一敗塗地,她們的反抗史就是她們悲劇命運的血淚史。

在純女性視角下,李碧華作品表現出極鮮明的女性主義思想。她的文字充滿辛辣的批判和諷刺,對男權社會直直地提出挑戰。

二 徐克對《青蛇》文本中女性主義的削減

徐克在改編小說《青蛇》時,對細節大動幹戈。思想層面,他只是稍作精簡和深化,保留其「宣揚人性」的精神內核。李碧華原作中,許仙是集男人劣根性與一體的角色,他膽小懦弱,貪生怕死,自私好色,還陰險狡詐。在電影版《青蛇》中,徐克把這些缺點讓許仙與法海共同承擔。許仙負責軟弱無能,法海負責陰險狡詐。

這一改動提升了法海在影片中的地位。同時,徐克還減弱了白蛇與小青之間因許仙而起的爭鬥和嫉恨。這些變動使一個李碧華式的多重寓意、關係繁雜的三人故事提升為一個單一主題的四人平衡角力故事。

徐克不僅以一個男人的角度扭轉了原作中過於鮮明的女性主義傾向,削減了原作的戾氣,還更加突出了影片「關於人性,關於欲望」的主題。並藉助電影表達出自己對女性、對愛情、對人性的深刻理解,使小說的人物進行回歸,不再是某種觀念的化身,真正成為有血有肉的「人」從而揭示出他們,面對愛情、欲望、誘惑時表現出來的人的本性。

三 從精神分析的角度解讀:本我與超我的對決

原作中,白蛇與青蛇誤吃了呂洞賓的七情六慾仙丸,有了人類的感情和欲望,覺得紫竹林中的生活很寂寞,所以動了凡心來到人間。電影刪除了這一細節。這一改動可以解讀成為:電影《青蛇》更認同情慾由內而生,是人的自然屬性。它存在於人的潛意識中,是人的本能,屬於「本我」的一部分。

01 白蛇與青蛇的姐妹情

電影中,白蛇一開始就被設定為有了人類感情,而青蛇卻沒有。所以白蛇為了做人,不得不改變自己遵守做人的條條框框。青蛇不懂姐姐為什麼要做人,她覺得做蛇比做人好。做蛇可以置這些規矩於不顧,任由自己的本能驅使。白蛇堅持用腳走路,小青堅持爬來爬去,她覺得從蛇尾到人腳的轉換真是麻煩又不好使。她常常以一種半人半蛇的形象出現,在屋裡、房梁上竄來竄去。

從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角度看,白蛇是人的「自我」部分,青蛇所代表的則是人的本能部分,即「本我」。「自我」是善於克制欲望的,它會在理知與本能,規則與欲望間進行一定的妥協,從而達成某種平衡。

「本我」則秉持「快樂至上」的原則,藐視一切規則與約束,聽憑本能的驅使。

電影中白蛇與青蛇有很多耳鬢廝磨的親密鏡頭,致使有觀點認為姐妹倆人是同性戀或雙性戀。若使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論,則可以不將白蛇與青蛇看作是不同性格的兩個人,而是一個人的兩面,也就是此人的自我和本我。

白蛇是一個人人性中自我的代表,從蛇變成人,要遵循做人的規則,就必須約束作為蛇的本能和欲望。青蛇是一個人人性中本我的代表,青蛇這一形象承載了作為一個妖精的全部本能和欲望,她率真,不諳世事,叛逆任性,隨心所欲,置一切規則與約束不顧。

即便小青對許仙的勾引,也是因為她蛇的本能。她不明愛為何物,當她發現與她親密無間的姐姐投入許仙的懷抱冷落了她。出於嫉妒與好奇,她學著姐姐的樣子勾引許仙。她不明白為什麼姐姐會因為她對許仙的勾引而生氣,與她拔劍相向,甚至要割斷五百年的姐妹情誼?她不明白為什麼姐姐不能像分享紫竹林中的老鼠一樣與她分享許仙?

02 青蛇與法海

影片的開頭是法海站在高處俯視人間,營營眾生如同群魔亂舞,世界一片烏煙瘴氣。法海悲憫地低呼一聲:「人!」。法海是以一個公正嚴明的執法者形象出現的,他是一個理想主義者。在他看來,人就是人,妖就是妖,世界是有秩序的,規範三界秩序是他的偉大使命。

作執法者,必先嚴於律己。法海刻苦修行得到的高深法力建立在他對自己欲望的痛苦壓制之上。

從精神分析的角度看,是法海用超我來約束本我。

影片中多次表現了超我與本我對決的場景。

場景一:法海在金山寺修行時,突然闖進來一群光頭長尾巴的女妖對法海進行騷擾,這些女妖是法海情慾的隱喻。法海無法用佛法和自身修為來抵抗她們,最後只好暴力絞殺。

場景二則是青蛇與法海的鬥法。青蛇是女人本我的體現,代表著女人最原始的欲望和本能。法海在影片中則是超我的代表,他致力於維護正義和規範秩序。

這一次青蛇與法海的鬥法,其實就是一場本我與超我的對決。

法海說:「青蛇,我不殺你,我要用你來修煉我的定力。你試著來擾亂我的心神。」

法海最終敗給了青蛇。這一個看似沒有七情六慾的男人,其實是在痛苦地壓抑自己的本能和欲望。在與青蛇鬥法的過程中,他完全喪失了應有的定力,在青蛇的誘惑下,高大的神佛形象轟然倒塌。

道貌岸然的許仙可以輕而易舉地被勾引,看似強悍無比,無欲無求的法海也敗給了情慾。小青明白了男人的虛偽與軟弱。她對姐姐說:

「你說我沒有定力,原來我發現個個人都沒有定力,包括飛不出你手掌心的老實人。還有終日說要敬而遠之的和尚。」

最終,當小青看到姐姐殞命雷峰塔下,而貪生怕死的許仙卻做了和尚,便一劍刺死了許仙。

小青不知道為什麼要做人。姐姐說做人才有情,她對許仙一往情深,可用千年道行和性命換來的卻是這個男人的背叛。小青最後問道:「我到人間,被世人所誤。但情為何物?連你們人都不知道……」。

結語

電影通過白蛇與青蛇兩種性格截然不同的女性對情的領悟與迷茫探討人間是否有真情。徐克這樣改編的深意在於,20世紀90年代,香港經濟飛速發展,整個社會變得浮躁不安,因而對愛情的態度也有極大的改變。快餐愛情,混亂的男女關係讓忠貞不渝的愛情信仰遭受了莫大質疑。導演借青蛇之口提出了「情在何處:情為何物」的疑問,這也正是當時人們對於愛情的迷茫和困惑。同樣的問題在今天依然存在。經濟越是發達,人們對於愛情的態度就越值得玩味。歸根結底,影片是對現代愛情觀的一次深刻拷問。

相關焦點

  • 情慾音畫與女性主義——電影《青蛇》評析
    【關鍵詞】情 欲 女性主義 青蛇 「人生如此,浮生如斯;緣生緣死,誰知,誰知?」1993年徐克導演的電影《青蛇》上映,這部電影改編自被稱為「天下言情第一人」的李碧華的同名小說。小說中一改流傳已久的《白蛇傳》中固定的人物與情節,將本為白蛇丫鬟、姐妹的青蛇放到主人公的位置,視角從青蛇展開,講述了一個關於情與欲的故事,也寫盡了世間男女之間的關係。
  • 最被低估的一部電影,《青蛇》:半緣修道半緣君
    張曼玉和王祖賢分別飾演傳統故事中的青蛇和白蛇,兩人的風情綽約完美的詮釋的古典美人的形象,電影本身比較簡單,青蛇和白蛇修煉有成,決意下山,遊戲人間之際最終為情所惑。電影以青蛇視角出發,講述了四種感情,分別是白蛇的真情之愛,許仙的多情,法海的無情,青蛇的問情。
  • 《青蛇》:年少時看不懂,看懂時才知影片重點在青蛇
    最近看了一部老劇,青蛇在當時的香港電影中絕對是獨特的一部作品,畫面的拍攝唯美動人,整個影片都讓大家難忘至極,可以說在電影發展史上,徐克的作品真的是付出許多貢獻,也給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確實是一個非常經典的作品。徐克在選擇角色這方面總是會有著高人一等的眼光,他所選擇的王祖賢還有張曼玉,一顰一笑中確實給人留下滿滿的魅惑力,而在電影中所選擇的趙文卓飾演穿著一身白衣的法海,真的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 《青蛇》:「老實人」出軌背後,除了男人的欲望,還有赤裸的人性
    張愛玲將對男人產生致命吸引力的女性,歸納為「白玫瑰」和「紅玫瑰」這兩類。白玫瑰像月光般無暇,讓男人全身熨帖舒服;紅玫瑰如心口的硃砂痣,讓男人心癢難耐。 現實中的很多男人,都經歷過對兩種女人的取捨。
  • 心理學:想徹底看透男人的心,了解他的本性,你只需要弄懂一件事
    世間萬物皆有美,而漂亮的女人就像是讓人上癮的罌粟花一般的讓男人著迷不已。儒家的經典著作《孟子》裡曾經提到過,「食色,性也。」即人喜愛美好事物,是人的本性使然。所以,想要徹底地看透男人的心,了解男人的本性,你只需要弄懂「男人為什麼喜歡看美女」這一件事,你就基本掌握男人的心理狀態了。
  • 青蛇-----壓抑已久的女性慾望的釋放與女性意識的覺醒
    《青蛇》是我覺得徐克署名導演的電影作品中最好的一部,說《青蛇》是華語電影美學的一座高峰,我覺得這樣的評價也不為過。給電影《青蛇》寫評論是很久之前的想法,但由於種種原因,一再耽擱,便決定在空閒之際一點點把它寫完。
  • 青蛇——壓抑已久的女性慾望的釋放與女性意識的覺醒
    《青蛇》是我覺得徐克署名導演的電影作品中最好的一部,說《青蛇》是華語電影美學的一座高峰,我覺得這樣的評價也不為過。給電影《青蛇》寫評論是很久之前的想法,但由於種種原因,一再耽擱,便決定在空閒之際一點點把它寫完。
  • 《青蛇》電影裡被刪減的那些經典鏡頭,你看懂了嗎
    1993年的《青蛇》是香港電影中,最適合在端午節看的好片。
  • 《青蛇》:張曼玉和王祖賢最「媚」的電影
    這是一部講述愛和欲望的電影。
  • 《人間失格》一部毀三觀的電影,卻道出男人的本性
    看過《熱血高校》系列電影的都知道小慄旬,他在影片中飾演轉校生瀧谷源治,是學校裡的大哥大,這部電影成了不少90後的熱血青春,小慄旬在這部電影中也成為觀眾心目中的偶像人物。但是在《人間失格》這部電影中,小慄旬被不少人罵慘了,有的觀眾表示這是一部爛片,影片全程都在「做愛」,這位觀眾表示自己就感覺在看監控,看著男主每天出軌跟別的女人上床睡覺,感到很瘋癲。太宰治是一個好色之徒,在妻子懷孕期間跟不同的女人上床睡覺,但他的妻子美知子其實早就知道丈夫在外面偷腥,只是假裝不知道罷了,太宰治卻沒有收斂的想法,每天都會和不同的女人發生關係。
  • 【觀影】《熱淚傷痕》:一部女性視角的法律電影
    同其他的根據史蒂芬金的小說改編的電影相比,這部電影名氣要小得多。但這是一部很關注現實電影,這是一部女性視角的電影,這是一部講述女性遭遇的電影。這部電影中令人印象最深的一幕無疑是多麗絲在日食時殺丈夫的那個場景。
  • 《青蛇》| 非人像,非眾生相
    這部在 1993 年發行徐克執導的電影和《大話西遊》遭受了一樣的惡評,十年後,人們重新去看《青蛇》時,才發現,它早就跨越了時代,走進了眾多影迷的內心深處。小青當作闡述對象,貫穿在白素貞和許仙之中,去探看人的情和欲;徐克不以為然,他想要創造一個屬於自己的世界,於是他把他影像下的青蛇和白蛇,許仙和法海,拍成了一部倫理道德的電影。
  • 張曼玉、王祖賢的盛世美顏——電影《青蛇》
    清冷又犀利、視角也很獨特,應該是開了先河、不落窠臼,哪裡就成落了俗套。她的小說很多拍成了電影,廣為人知。你知不知道《霸王別姬》靈感原型是姜大衛和狄龍,其實是同人文。但其實還有一部不可思議的,《古今大戰秦俑情》,主演張藝謀、鞏俐。
  • 電影《青蛇》:小青,人間情愛的學習者
    在香港90年代的電影中,《青蛇》是一部我會不斷的品味和翻看的電影,每一次看都能獲得一個不同的視角和體會。《青蛇》也是一部為眾人所追捧的電影作品,很多人也許不懂,明明講的是白娘子的故事,為何電影名字卻叫做《青蛇》?
  • 長大後才看懂《青蛇》,小青和法海為何看破紅塵?到底經歷了什麼
    小編今天帶著大家聊聊電影吧,在我們心中有些電影雖然時隔多年,回首再看,也是比較好的經典作品,在多年前熱播的《白蛇傳》的故事背景之下,以白蛇為主角,大家也大概了解了其中的人物角色和事件構架,而今天小編說的這部電影由徐克導演的《青蛇》也算是這故事的續集了。
  • 青蛇
    《青蛇》是一部令人印象深刻的電影,甚至是應該懷念的一部電影。電影本身似乎有著妖魅的魔力,觀賞的時候讓那顆心都忍不住的搖擺。《青蛇》的情節,對白,人物的塑造都是距今為止我認為最成功的一部改變來自白娘子傳說的電影。 其中更應該談到的是黃沾的參與,他的鬼斧神工使電影真正達到了錦上添花。
  • 《青蛇》:王祖賢和張曼玉雙妖纏綿,既然不知情為何物則寧可為妖
    兩個女人,兩個男人的情感糾葛在《青蛇》中徐徐展開,李碧華小說的冷靜又熱烈的情與徐克電影獨特意境混合在一起,呈現出另類的美。因果循環一念生,則百緣起;一念滅,則千緣盡 ,兩條蛇妖最終能夠修煉成人形是同法海留下蜘蛛精的佛珠有關。
  • 《青蛇》電影精神分析
    《白蛇傳》有很多改編版本,今天我們就從心理學的角度來分析徐克導演拍攝的《青蛇》這部電影。白素貞警告過小青,勾引男人也找別的男人練習。但小青成功勾引法海的之後,又回來勾引許仙。這除了小青故意破壞白素貞和許仙之間的關係,尋求繼續留在白素貞身邊的因素,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小青感受不到白素貞對許仙的感情。白素貞要小青回紫竹林時流下眼淚,小青還不懂眼淚是什麼。小青一言一行,都出自於自己的情緒,只管自己開心,感受不到別人感受。
  • 我不想再看電影裡的女性聊男人了丨每日罐頭
    今天聊聊:有哪些電影通過了貝克德爾測試?罐頭質檢員:酒酒許多經典電影都有一個經典問題:女性形象扁平化。為了改善影視作品中「不平衡的性別敘事」問題,漫畫家艾莉森·貝克德爾於1985年在一部美國連環漫畫中創造出一個簡易測驗,用來檢測女性角色塑造的豐滿程度,測驗的名字就以「貝克德爾」命名。
  • 央視版《青蛇》,刪減17分鐘,毀了整部電影的靈魂
    《青蛇》最近的翻紅,也是一種證明,大威天龍。一、神、人、鬼、妖《青蛇》的編劇和原著都是李碧華,她摒棄了民間最為熟知的《白蛇傳》中歌頌的許仙與白素貞的愛情故事,而是另闢蹊徑,把原本的配角小青變成了故事的主角,以小青為第一人稱的視角寫中篇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