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文化與娛樂文化關係論

2020-12-26 娛樂給你好看

一、大眾文化的內涵與娛樂的精神

是歧義非常多的一個詞。「什麼是大眾文化? 誰能說得清?後現代講一切都沒有邊界,怎麼都行 ……英語中文化的定義有260多種,據說是英語詞 匯中意義最豐富的二、三個詞之一。大眾文化雖多 了『大眾』的限定,其含義依然多得驚人。」在金 元浦所作的文章《定義大眾文化>中,經過一番從 古到今的「海選」,列出了十二個不同的定義,按 照文章的說法,這只是「滄海一粟」而已。這裡有 毛澤東提出的「無產階級的、革命的、普及的、面 向工農兵的大眾文化」,有威廉士的「眾人喜好 的文化」,有以霍克海默、馬爾庫塞為首的法蘭克 福學派界定的「是資產階級意識形態的重要組成部 分」的工業性文化。有費斯克的「地地道道的人民 的文化」,有把它與商業產品等同的「商業消費文 化」,有認為它是「通俗的、一次性的、消費的、 廉價的大批生產的、年輕的、詼諧的、色情的、機 智而魅力的」文化,n1有把它與大眾傳媒相提並論 的「以電子媒介傳播」的文化。如金元浦在文章中 就對「大眾文化」作如下定義:「我們今天所說的 大眾文化是一個特定範疇,它主要是指興起於當代 都市的,與當代大工業密切相關的,以全球化的現 代傳媒(特別是電子傳媒)為介質大批量生產的當 代文化形態,是處於消費時代或準消費時代的,由 消費意識形態來籌劃、引導大眾的,採取時尚化動 作方式的當代文化消費形態。

但吸引我們注意的是,關於「大眾文化」定 義,有一個很明顯的內容:由於大眾文化與娛樂文 化的緊密關係或者說「包容關係」,二者在概念上 常常被人們混為一談,在內容上娛樂常常被人們作 為大眾文化的核心內容,並被作為大眾文化「-V-面 化、商品化、消費化、粗俗化」形式特點的指徵。 二者如此「相生相融」的關係,幾乎在大量的關於 「大眾文化「的定義中都重點加以闡述。我們再來 看看下面幾個關於「大眾文化」的說法:

大眾文化產生「主要由快感所驅動:即生產出 屬於自己的社會體驗的意義所帶來的快感,以及逃 避權力集團的社會規訓所帶來的快感。

當代大眾文化是一種在現代工業社會背景下 所產生的與市場經濟發展相適應的市民文化,是在 現代工業社會中產生的,以都市大眾為消費對象和 主體的。通過現代傳媒傳播的,按照市場規律批量 生產的,集中滿足人們的感性娛樂需求的文化形 態。

大眾文化是以大眾媒介為手段,按商品規律 運作,旨在使普通市民獲得日常感性愉悅的體驗過 程,包括通俗詩、通俗報刊、暢銷書、流行音樂、 電視劇、電影和廣告等形態」。「大眾文化文本無論 其結局是悲是喜,總是追求廣義上的愉悅效果,使 公眾的消費、休閒或娛樂渴望獲得輕鬆的滿足。

大眾文化是以大眾為欣賞消費的對象,按市 場需要,主要通過大眾傳媒模式化生產的,易複製 的,注重滿足人們感性娛樂的文化。與主流文化的 偏重教化性,精英文化的偏重審美性不同,大眾文 化偏重娛樂性,表現出更多的關注世俗人生、追求 消費至上、愉悅至上的特性。

大眾文化是一種無深度的平面文化,其功能 在於向廣大民眾提供消費性的娛樂。

在這麼多關於大眾文化的定義中,「快感、愉 悅、娛樂」是其最多出現的詞彙,也被指認為是大 眾文化的主要方面,可見,娛樂對於大眾文化是多 麼重要,娛樂精神被認為是大眾文化的核心,娛樂 活動被認為是大眾文化的主要活動,「狂歡」被認 為是大眾文化最具力量的解構或者逃避社會「霸權 主義」的手段。的確,當我們說到大眾文化的時 候,無一例外地首先想到的就是電影電視劇,是綜 藝娛樂節目,是「超級女聲」、「玫瑰之約」、「娛樂 無極限」。是「模仿秀」、「服裝秀」和卡拉OK、街 舞遊戲等,即使說到大眾文化的商業性、消費性, 也是拿娛樂文化的附加產品,如音像製品、娛樂報 刊(版面)、歌星演唱會和歌舞演出、體育競賽等 來做分析對象。我們所說的大眾文化「以大眾媒介 為手段」,也是排開了大眾傳媒的政府公告、時事 新聞、經濟報導、教育報導等內容的,而專指大眾 傳媒中「稀釋」、「避開」甚至「解構」前面提到的 內容的綜藝節目、娛樂報導、明星緋聞、文體訊 息、網路遊戲之類的「娛樂節目」或者「娛樂版」 等。正如費斯克所說:是「由快感所驅動」的文 化。在費斯克討論大眾文化的名著《理解大眾文 化》和《解讀大眾文化》中,我們可以分明看到這 方面的概括:娛樂就是大眾文化的直接體現.娛樂精神就是大眾文化的精神,大眾文化對「體制、制 度」的所謂「嘲弄」和「顛覆」.把自己從資本主 義社會中的「戰略上的失利者」變為「戰術上的勝 利者」的武器,就是那些新奇甚至有些荒唐的娛樂 行為。

相關焦點

  • 美術研究|陳旭光:論電影工業美學的大眾文化
    【內容提要】本文在中國大眾文化現實與西方大眾文化理論的背景下,探討「電影工業美學」理論與中國社會轉型、中國電影的大眾文化轉型的關係,梳理「大眾」的概念和大眾文化理論的主要特點,探析電影工業美學在電影觀念、文化定位、理論資源及方法論、作為「大眾」的電影觀眾等方面與大眾文化理論的關係,並重點分析了當下電影大眾的幾種新形態暨網民與遊戲玩家觀眾、青少年觀眾、
  • 我們的大眾流行文化為何如此平庸?
    所以,我心裡最清楚:沒有一篇讓我滿意。之所以還要拿出來獻醜,主要是編輯羅丹妮跟我說過好多次,希望能出成書,並且給我講了諸多道理,我才有一搭無一搭找出幾篇文章看看。有些文字雖然是寫人,但主題大都圍繞文化、藝術、娛樂、商業、受眾、審美等話題展開,說來說去說的還是大眾文化。
  • 脫口秀「頂流」全民娛樂時代:小眾文化 大眾引爆
    流量娛樂時代,綜藝五花八門,真人秀層出不窮,脫口秀大有C位出道趨勢。都說移動網際網路快節奏,亂花漸欲迷人眼,脫口秀撩動都市男女心。快節奏高壓力讓人們迫切放下包裹,接過語言包袱,脫口秀成了現代人的解壓神器。1.娛樂是一個時代精神文化的風向標。
  • 《秋蟬》:迎合了大眾文化,忽略了精英文化
    這讓小編想起了兩種文化,一種是大眾文化,一種是精英文化。大眾文化它具有通俗性,它可以取悅大多數人,同時也具有商業性和娛樂性。而精英文化所代表的是一種高雅的文化,它關注的是更為深遠、嚴肅的社會問題,是歷經時代淘洗還能流傳下來的東西,它不適應嘈雜的物質社會,是需要人靜下心來思索,被世俗生存驅逐以致於內心渴求的時候才會想起的,它是少部分人才願意用心去欣賞的東西。然而,這兩種文化也並非完全是對立的,大眾文化的需求是會隨著社會環境的變化而改變,而精英文化又有很多是源自於大眾文化。
  • 讀書分享 | 《反思文化例外論》:如何應對全球化對文化的衝擊
    尤其是全球化時代,大的娛樂公司通過對國內外市場的研究,生產出迎合大眾口味的「標準產品」,使得弱勢文化面臨消失的危險。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幹事費德裡科•馬約爾在1998年說道:「全球化雖然帶來了方方面面的機遇,但對於文化多樣性卻蘊含著巨大的危險。在以一種不平均主義的形式來發展往來的過程中,全球化卻不可避免地帶來使文化貧瘠的同質化。」
  • 翻譯與大眾文化:翻譯如何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
    翻譯與大眾文化:翻譯如何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除了傳導觀點與知識,翻譯也在不同的語言和文化之間承載著趣味與格調,在本土和異域之間傳遞著新的生活方式的可能性。在娛樂和媒體日益多元,翻譯行業的工作日趨商業化的今天,翻譯在大眾文化中扮演了怎樣的角色?在內容日趨碎片化、媒介日趨中心化的時代,翻譯工作的內容與作用是否也將迎來改變?從歷史與社會的角度看,我們又該如何評價翻譯對當代中國人生活的影響?
  • 藝術觀點 被消費的大眾文化
    ▲ 點擊上方關注 美術報,分享美的一切大眾文化呈現出簡單化和感性化特點。
  • 作為大眾文化的文學
    在過去,是貴族,是精英階層,而如今,文學已經成為大眾文化的一個重要部分,北京語言大學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文學博士,張華先生,對「作為大眾文化的文學」進行了分析。在古代中國,「文學」一詞自首見於《論語》之後,其義經歷過多種變遷;英文的「literature」 一詞也不例外。
  • 前衛藝術的背後——談談《大眾文化中的現代藝術》這本書 吳毅強
    眼下這本藝術史論集,匯集了託馬斯·克洛11篇重要的藝術批評論文,範圍涉及前衛與庸俗、藝術與市場、攝影、特定場域藝術、視覺文化與概念藝術等諸多課題和領域。比如,他考察了19世紀巴黎大眾文化中的馬奈,對紐約畫派中那些與媚俗商業雜誌關係密切的畫家做了尖銳的揭示,考察了波普藝術、概念藝術及其它現代藝術運動與大眾文化之間的關係。他質疑了一直以來被普遍認可的現代藝術與大眾世界的對抗關係。
  • 「秦淮八豔」 丨 論 藝人文化修養的重要性√
    我聽了以後不禁概然,此種想法確實很好,今日之明星與大眾文化的消費,相比古代早已大大地淺薄化了,青春偶像們除了漂亮臉蛋唱歌跳舞之外,還能拿出些什麼花樣呢?若論藝術修養文化素質道德情操,比之明末著名的「秦淮八豔」,簡直相去十萬八千裡也!然而,我們究竟能否再培養出現代的「秦淮八豔」呢?
  • 大眾文化!在廣告中的影響
    文/魏奕沁 圖/Google大眾文化是以大眾傳播媒介為手段、按商品市場規律去運作的、旨在使大量普通市民獲得感性愉悅的日常文化形態。同時,它還是社會的都市化產物,以都市普通市民大眾為主要受眾,認同大眾審美的感性愉悅,是一種日常的大眾審美文化。它包括娛樂性的書報雜誌、影視文化、流行歌曲、飲食、服飾、網絡、街頭藝術、廣告等,其形式之多、往往是範圍之廣是任何文化類型所無法比擬的,而且隨著社會的化,大眾文化的形式還會不斷延伸和擴展。
  • 山東大學何中華教授論中國傳統文化與大學文化建構
    他說,科學在中國沒有適合的文化土壤,科學的前提是文化的問題。何中華教授說,「建設文化強國」作為國家戰略目標加以確認,意味著文化問題被放在了國家戰略和國家安全的高度予以定位和重視。他對文化大國和文化強國兩個概念進行區分。他認為,文化強國是質的概念,而文化大國則是量的概念。具有古老的歷史,文化成分複雜多樣,人口眾多的國家可以稱得上為文化大國,但不一定是文化強國。
  • 說唱文化,娛樂還是發聲?
    隨著潮流文化的興起,說唱在中國已從小眾文化進入大眾視野,更是綜藝垂直細分的重要領域。在愛奇藝之後,芒果TV、B站均加入了說唱綜藝的打造陣營。說唱文化出現在大眾視野時,作品大多是財富、憤怒等主題,並且讓大眾形成了固有印象。女性話題、城市記憶、校園霸凌、教育等主題說唱作品,讓《說唱新世代》的風格突出且迅速出圈。比如,歌手聖代的新歌《書院來信》,是一個被監禁在豫章書院的孩子發出的吶喊;出生於1998年的女歌手陳近南在作品《來自世界的惡意》中,深入探討了扭曲的環境下青少年抑鬱的問題。
  • 國畫是屬於精英文化,還是屬於大眾文化?
    #鄭輝賢原創藝術#大眾文化大眾文化泛指的是當代城市中的現代工業需要以及傳媒和流水線生產出來的商品文化。大眾文化,它本身含有非常大的商業成分,他的最終傳播目的是為了能夠讓商品介紹給更多的人認識,最終也是以商品的銷售數量以及商品本身的質量來影響文化的生存空間和傳播效果。大眾文化他本身具備有通俗性與流行性。特點就是老少鹹宜,大小皆知的傳播功能。
  • 文化、娛樂、音樂分論壇揭曉 | 中國文娛產業的騰飛
    在建國七十周年、中美建交四十周年之際,哈佛中國論壇邀請中美政界、商界、學界、文娛界領袖,在仲春四月雲集查爾斯河畔,共同展望未來十年的中美關係發展和國際化趨勢。本屆論壇涵蓋金融、科技、創業、文化、藝術、國際關係與發展、娛樂、慈善、消費與零售、音樂、大健康共11個論壇。
  • 「電體產業」亞運會論體育運動的本質與當代電子體育的觀眾文化發展
    3.1 偶像文化「飯圈文化」被電體觀眾視為一種對體育競技領域的娛樂(偶像)文化入侵,電體觀眾將其稱為「惡臭的飯圈文化」。電體的「飯圈文化」問題本質上是其他娛樂領域(如音樂、影視)的偶像文化問題以及性別問題,但本文僅關注其在電體領域的影響而不探討這二者本身。
  • 社評​:藝人引領時代,文化引導娛樂
    當今時代娛樂產業興盛發達,明星藝人成為社會大眾追捧的偶像。娛樂表演離不開才藝,而文化則是娛樂產業的根基!02/文化引導娛樂娛樂表演根植於民族文化,文化水平決定著娛樂行業的興盛。正如,中國影視作品基於中國文化創作;現代流行音樂基於西方現代文化。娛樂產業是傳播文化的渠道,一個國家的文化水平決定了它在世界娛樂產業的地位。其一,文化性質影響了娛樂產業的方向。
  • 從民謠和嘻哈,看「小眾文化」與「大眾文化」
    大多數喜歡「小眾文化」的人看待「大眾文化」時總是心存「優越感」。就像地下搖滾總說流行搖滾是「偽搖滾」,《新說唱》結束後一些人也開始說裡面的選手是「資本的羊和豬」或Faker,聽民謠的人也會批現在的一些歌手根本不算民謠等等。這些問題或口角的源頭都是因為原本是「小眾文化」的東西,一夜之間被大眾化了,而不是一步一步大眾化的。
  • 飲酒文化——中韓酒文化比較
    雖然,中國和韓國在地理位置上同處於東亞,但由於歷史文化的差異,其酒文化也各具特色。當然,酒文化的內涵非常豐富,是釀酒文化、飲酒文化、論酒文化的綜合體。韓國人喜歡喝酒,主要為了解除工作、生活當中的壓力,喜歡追求刺激的「醉酒」文化,這是韓國飲酒文化的一大特點。論酒文化在中國的歷史長河當中,敘述「酒」的歷史事件不在少數,如秦漢時期的項羽的「鴻門宴」、北宋趙匡胤的「杯酒釋兵權」。
  • 華視娛樂 | 三裡屯第18屆文化藝術節 華視娛樂「光影青春」展現文化魅力
    華視娛樂作為三裡屯街道的優秀文化單位,積極參與本屆文化藝術節的組織與籌備,並在4月8日推出「光影·青春」主題活動,旨在通過對公司經典影視作品的分享賞析,展現青春、時尚、創新的魅力,傳遞經典雋永、陽光朝氣的特質與青春正能量,助力三裡屯打造豐富多元和充滿活力的文化街區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