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眾文化的內涵與娛樂的精神
是歧義非常多的一個詞。「什麼是大眾文化? 誰能說得清?後現代講一切都沒有邊界,怎麼都行 ……英語中文化的定義有260多種,據說是英語詞 匯中意義最豐富的二、三個詞之一。大眾文化雖多 了『大眾』的限定,其含義依然多得驚人。」在金 元浦所作的文章《定義大眾文化>中,經過一番從 古到今的「海選」,列出了十二個不同的定義,按 照文章的說法,這只是「滄海一粟」而已。這裡有 毛澤東提出的「無產階級的、革命的、普及的、面 向工農兵的大眾文化」,有威廉士的「眾人喜好 的文化」,有以霍克海默、馬爾庫塞為首的法蘭克 福學派界定的「是資產階級意識形態的重要組成部 分」的工業性文化。有費斯克的「地地道道的人民 的文化」,有把它與商業產品等同的「商業消費文 化」,有認為它是「通俗的、一次性的、消費的、 廉價的大批生產的、年輕的、詼諧的、色情的、機 智而魅力的」文化,n1有把它與大眾傳媒相提並論 的「以電子媒介傳播」的文化。如金元浦在文章中 就對「大眾文化」作如下定義:「我們今天所說的 大眾文化是一個特定範疇,它主要是指興起於當代 都市的,與當代大工業密切相關的,以全球化的現 代傳媒(特別是電子傳媒)為介質大批量生產的當 代文化形態,是處於消費時代或準消費時代的,由 消費意識形態來籌劃、引導大眾的,採取時尚化動 作方式的當代文化消費形態。
但吸引我們注意的是,關於「大眾文化」定 義,有一個很明顯的內容:由於大眾文化與娛樂文 化的緊密關係或者說「包容關係」,二者在概念上 常常被人們混為一談,在內容上娛樂常常被人們作 為大眾文化的核心內容,並被作為大眾文化「-V-面 化、商品化、消費化、粗俗化」形式特點的指徵。 二者如此「相生相融」的關係,幾乎在大量的關於 「大眾文化「的定義中都重點加以闡述。我們再來 看看下面幾個關於「大眾文化」的說法:
大眾文化產生「主要由快感所驅動:即生產出 屬於自己的社會體驗的意義所帶來的快感,以及逃 避權力集團的社會規訓所帶來的快感。
當代大眾文化是一種在現代工業社會背景下 所產生的與市場經濟發展相適應的市民文化,是在 現代工業社會中產生的,以都市大眾為消費對象和 主體的。通過現代傳媒傳播的,按照市場規律批量 生產的,集中滿足人們的感性娛樂需求的文化形 態。
大眾文化是以大眾媒介為手段,按商品規律 運作,旨在使普通市民獲得日常感性愉悅的體驗過 程,包括通俗詩、通俗報刊、暢銷書、流行音樂、 電視劇、電影和廣告等形態」。「大眾文化文本無論 其結局是悲是喜,總是追求廣義上的愉悅效果,使 公眾的消費、休閒或娛樂渴望獲得輕鬆的滿足。
大眾文化是以大眾為欣賞消費的對象,按市 場需要,主要通過大眾傳媒模式化生產的,易複製 的,注重滿足人們感性娛樂的文化。與主流文化的 偏重教化性,精英文化的偏重審美性不同,大眾文 化偏重娛樂性,表現出更多的關注世俗人生、追求 消費至上、愉悅至上的特性。
大眾文化是一種無深度的平面文化,其功能 在於向廣大民眾提供消費性的娛樂。
在這麼多關於大眾文化的定義中,「快感、愉 悅、娛樂」是其最多出現的詞彙,也被指認為是大 眾文化的主要方面,可見,娛樂對於大眾文化是多 麼重要,娛樂精神被認為是大眾文化的核心,娛樂 活動被認為是大眾文化的主要活動,「狂歡」被認 為是大眾文化最具力量的解構或者逃避社會「霸權 主義」的手段。的確,當我們說到大眾文化的時 候,無一例外地首先想到的就是電影電視劇,是綜 藝娛樂節目,是「超級女聲」、「玫瑰之約」、「娛樂 無極限」。是「模仿秀」、「服裝秀」和卡拉OK、街 舞遊戲等,即使說到大眾文化的商業性、消費性, 也是拿娛樂文化的附加產品,如音像製品、娛樂報 刊(版面)、歌星演唱會和歌舞演出、體育競賽等 來做分析對象。我們所說的大眾文化「以大眾媒介 為手段」,也是排開了大眾傳媒的政府公告、時事 新聞、經濟報導、教育報導等內容的,而專指大眾 傳媒中「稀釋」、「避開」甚至「解構」前面提到的 內容的綜藝節目、娛樂報導、明星緋聞、文體訊 息、網路遊戲之類的「娛樂節目」或者「娛樂版」 等。正如費斯克所說:是「由快感所驅動」的文 化。在費斯克討論大眾文化的名著《理解大眾文 化》和《解讀大眾文化》中,我們可以分明看到這 方面的概括:娛樂就是大眾文化的直接體現.娛樂精神就是大眾文化的精神,大眾文化對「體制、制 度」的所謂「嘲弄」和「顛覆」.把自己從資本主 義社會中的「戰略上的失利者」變為「戰術上的勝 利者」的武器,就是那些新奇甚至有些荒唐的娛樂 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