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慈濟】佛事展 邀集一起做公益

2021-02-10 杭州慈濟

《靜思語》是最受歡迎的展書。(攝影者:江文川)

為期四天的湖北武漢佛事文化用品博覽會於1月11日圓滿落幕,靜思書軒以「靜思語」主題在武漢參展,來自江蘇、廣東、湖北、河南與臺灣總計五百零四人次的志工合和互協成就,以誠以情累積接待參觀來賓一萬零三十二人,三百八十七人填寫志工報名表,讓更多與會民眾了解慈濟,並啟發更多人的善念。

本次展會在武漢國際會展中心舉行,展品範圍包含佛像、佛具、香品、佛珠、素食、僧衣禪服、禪茶以及佛文化工藝品等,吸引了全球超過三百家廠商參展。靜思書軒期許通過此次設展,希望借著一系的列展示與講座,將慈濟人文、淨思產品、健康素食與環保理念,呈現給每一位與會的民眾。

學子有心有力 傳播愛與關懷

志工唐威向民眾介紹慈濟大陸助學足跡。(攝影者:江文川)

1/11是此次活動的最後一天,志工把握因緣接待前來靜思書軒展區的民眾,除了介紹靜思書籍與產品外,更透過布展分享慈濟慈善志業,包含急難賑災、濟貧扶困與助學等愛的足跡。

就讀華中農業大學經濟系的大四學生楊芳懷著一顆熱愛公益的心創辦了一家青年空間社團,希望傳播愛與關懷的心到當代的大學生中去,讓現在的青年人在忙碌地學習、生活和工作中看到一個不一樣的世界。

「雖然是佛博會,但這裡沒有鮮明的宗教信仰,看到全球華人最大的公益組織,確實不一樣,我很敬佩慈濟的管理制度。」 聽了志工關於志工投入慈善的分享,還是學生身分的楊芳對慈濟充滿了嚮往,「今年一定去一趟臺灣參訪,開闊自己的眼界,向慈濟學習。」志工鼓勵她一起參與志工,她開心的答應並填寫志工報名表。

「參加志工培訓,可以進一步了解慈濟人在做什麼,一個人做一件好事很容易,難的是很多人堅持做下去,慈濟是怎樣的核心魅力在支撐,你想過嗎?」志工拋出問題,楊芳疑惑的搖搖頭。「是『人文』。」聽到志工的答案,楊芳堅定地點點頭,她說:「誠摯邀請慈濟志工到我們青年空間來分享環保和公益,能讓更多的大學生參與有意義的活動。」

廚師讚嘆素食 歡喜投入志工

李靜四天來了三次靜思書軒的展位,她說看到什麼都覺得好,希望自己能成為慈濟志工。(攝影者:周李豔)

四天展會中,臺灣志工劉富子都會到現場分享健康素食料理。童三霞是一家素食小店的老闆兼廚師,每次慈濟志工到她的店裡用餐都會向大家分享慈濟和素食。雖然她很想參加慈濟活動,但受限於工作,一直沒有機會。這次童三霞特意提前換班來到靜思書軒,為的就是要感受慈濟的現場活動氣氛。當她一進靜思書軒會場時,就被志工們的熱情與微笑所震撼。在志工的接待和介紹下,她對慈濟有了更深刻的認識,特別是被證嚴上人「一日不做、一日不食」的精神感動。

作為一位素食推廣者,童三霞對食物的要求很高,希望在自己的店中呈現最好的素食。但在品嘗了劉富子的素食「香積飯湯圓」後,體認到素食不僅好吃,從製作的過程、擺盤的細節與用餐安排都要有人文。

童三霞現場表示希望加入慈濟香積組做志工,迫不及待的要為大家服務。當得知生活組志工暫不缺時,她走到場外,穿上慈濟志工背心,歡喜的為過往的民眾分發〈靜思語〉好話書籤。「做什麼都可以,都是學習。」雖然專長是做素食糕點,但當童三霞被安排到洗杯子的工作時,童三霞依然滿心歡喜的投入。

「看到香積飯和香積面可以做出這麼多花樣的點心,用這麼好的原材料做的點心也可以在我的店裡推廣,讓更多人吃到健康美味的素食。」 童三霞經過這次的參與,除了更加堅定自己素食推廣的信心,也發願走入慈濟做志工去服務人群。

志工人文受肯定 教育孩子好方法

湖北省慈善總會副會長兼秘書長賈虹(右一)應邀來到佛事展靜思書軒展區,對慈濟為大陸的付出深為肯定。(攝影者:程以明)

「我希望這些孩子們從小就有環保意識!」靜思書軒的書籍受到很多與會民眾的喜愛,尤其是環保類別的書籍。武漢臺商協會副會長劉麗秋女士來到展會現場,看到適合孩子看的書就不停往提籃裡放,提籃很快就裝滿了。「我有一個朋友是常碼頭小學的校長,他們學校有一個很大的圖書館,我買這些書捐給他們,希望這些孩子們從小就有環保意識。」

除了靜思書籍,志工所展現的慈濟人文也深受大家的認同。龔明勇開了一家童子軍文化有限公司,經朋友介紹了解慈濟,聽了志工謝佳勳認識與投入慈濟的心路歷程之後,對慈濟的理念非常認同。他希望能將自己公司參加童子軍的孩子們帶到慈濟來參加活動,讓他們也學習成為小志工。志工鼓勵他有空多來參加慈濟的活動,感受慈濟的人文氛圍。他也答應志工的邀請,將參加月底慈濟的冬令發放,親身來感受見苦知福的真諦。

活動現場來了不少年輕志工投入付出,志工于波因不愛說話,也沒什麼朋友,媽媽與親戚對慈濟不認識,都很擔心他這幾日參加活動早出晚歸。今日(1/11)於媽媽特地來到現場一看究竟,在與志工交流後,知道慈濟是做好事的團體,就不再擔心于波,「于波跟志工們在一起做好事,現在很放心了。」

體悟真空妙有 傳承學習承擔

「今年的第一場佛事展,武漢志工從決定要辦到展會結束,不到四十天的時間,展臺從無到有,慢慢變的豐富,又一下子能夠拆除,用心體會真空妙有。」從臺灣遠道而來的謝佳勳帶著四位靜思同仁用手語〈謝謝你們〉表達對志工的感恩之情,她讚嘆的說:「不說感恩難,要學習武漢志工的勇猛精進。」

武漢志工也對臺灣及蘇州、廣東志工前來協助表達同樣的感恩之情,尤其是七十五歲的志工劉富子(謝佳勳的媽媽)每天都要教一道素食,細緻的指導志工做點心,全程陪伴著武漢志工,一直掛在臉上的慈祥笑容也鼓勵著武漢的年長志工們。一直在旁協助劉富子的志工李靜美分享:「希望能夠方便接引更多的志工。謝媽媽出來就是為了以身說法,除了教做素食,她的一言一行都能讓大家感受人文之美。」

志工李凱和太太陳娟連續四天投入展會,平時很少出門的陳娟曾在第三天時累到想休息請假,但一想到還有年長的志工頂著病痛也堅持來的毅力,第四天還是如約出現在會場,在環保餐具展臺不厭其煩的向民眾介紹環保理念。李凱點滴看在眼裡,佩服在心裡。陳娟也深深感受到做慈濟為家庭帶來的幸福感,她分享說:「師兄從來不做家事的,今天很早起床為我做了早點。」一句簡單的話,贏得志工們陣陣掌聲,喜見慈濟家庭的改變。

人人發揮愛心,集合起來就是一股強大而長遠的力量。武漢的佛事展,各方因緣聚匯,志工合和互協,互相成就,也啟發更多人的善念,發心投入慈善公益的行列。

(文:韋入華、張麗、于波、周李豔 湖北武漢報導2015/01/11)

相關焦點

  • 慈濟是慈善組織,但未必是大陸需要的慈善組織
    之後臺灣社會風向逐漸有利於慈濟。蔣經國一些開明政策讓本省籍政客成為地方選舉明星,向慈濟靠攏有助加分;國民黨當局也希望能藉此調整政策的失衡,緩和與民間團體的對立。此時,王永慶等企業家只將臺東看做工廠擴展的新地盤,資本支持的公益事業還未走出臺北,在這些落後地區,政府、企業在社會慈善上的缺位,讓宗教慈善顯得尤為重要。慈濟的成功還有兩個背景:一.
  • 羽白 X 慈濟「靜思茶展」|一場注入青春氣息的慈善之行.
    羽白以志工的身份與慈濟的師兄師姐們,一起呈現了青春洋溢、生趣盎然的「靜思茶展」,所募集的善能和福光,都將留在當地,造福於當地。如果慈善只成為一小部分人的知行,難免可惜,羽白從當地的山海綠野取材,以年輕輕盈為主調。希望通過自然的生機和青春的氣息能引起更多年輕人的關注並對其產生興趣,一起為人間無垢的善境積聚力量。
  • 【慈濟在上海嘉定】手留香 做慈善樂此不疲
    志工溫文謙為老人送上膚慰,並細心地為老人修剪指甲。精彩的表演讓人目不暇接,八十四歲的管銀華爺爺精神矍鑠,親自上臺為大家表演了一套太極拳,只見他招式沉穩,不慌不亂,充分詮釋了老當益壯的含義。志工王韶岑帶動「伊比壓壓」,青年志工們為爺爺奶奶做身體按摩,壓一壓,敲一敲,切一切,捏一捏,搔一掻,老人們開心得合不攏嘴。〈我愛你,塞北的雪〉優美的旋律響起,褚燕俊女士輕盈的舞姿展現在大家面前。
  • 【慈濟人物誌】能做慈濟 天下最有福報
    但這個舉動遭到先生強力反對,翁美琴只好解釋,這筆款項是要來協助證嚴上人蓋醫院救人;但先生還是認為勸募太辛苦而不同意。後來翁美琴一改溝通模式,不再像以前一樣盲目地發脾氣了,改用柔軟態度來央求先生:「我還是要做慈濟,你讓我做啦!」後來先生慢慢認同,顯然「以柔克剛」相當有效。
  • 「科普式」逛展,網紅主播帶你「雲遊」廈門佛事展「組圖」
    網紅主播(左)與參展商交流 東南網記者 劉學佳 攝直播間「雲逛展」帶來全新體驗 東南網記者 劉學佳 攝臺海網10月17日訊 據東南網報導 兩部手機、一個直播支架,隔著手機屏幕,領略萬千佛像薈萃一堂,網紅主播穿梭在各個展館之間,各家展商的「鎮店之寶」一一亮相。
  • 不可思議的臺灣佛教慈濟基金會 人間竟然還有這樣的組織!
    一直以來就想寫一篇反映報導臺灣佛教慈濟基金會的文章,雖然這些年來從多個方面斷斷續續的了解了佛教慈濟基金會所作的很多事情,但由於臺灣佛教慈濟基金會一向非常的低調,能得到的資料也是少之又少,搜集整理了好幾天總算是找到了一些。
  • 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
    慈濟的志業,由慈善而醫療、教育、人文;從偏遠的花蓮開展至全球五大洲,已有四十七個國家設有分支會或聯絡處,迄今援助超過七十一個國家地區,慈濟人以感恩心,付出無所求,為每一位受難者真誠關懷與膚慰。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獲國務院批准通過於大陸成立基金會,成為大陸第一家、也是唯一的一家由境外非營利組織所成立的全國性基金會,並於2010年8月20日於蘇州靜思書院舉行掛牌典禮。
  • 臺灣慈濟——人間的慈善奇蹟
    每天存5毛錢,錢雖微薄,可貴的卻是日日存有一顆救人愛人的心。」隨著「5毛錢也可以救人」的說法口耳相傳,許多家庭主婦也跟著響應,參與的人越來越多。第二個月她們便救濟了一位從大陸來臺、孤苦無依的老太太,持續關懷與救助,直到她死後安葬為止。於是,一樁艱辛、偉大的濟世工程就這樣默默地開展,1966年3月24日「慈濟功德會」正式成立,一群手挽菜籃的主婦,寫下了慈濟歷史的首頁。
  • 臺灣慈濟慈善種子在福鼎開花結果
    此後每年,臺灣慈濟都會組織40餘人到福鼎市開展「冬令發放」、賑災等活動,傳播公益慈善事業。  「臺胞都這麼關心福鼎的慈善事業,我們當地人更應該行動起來。」今年51歲的福鼎人鄭專生,於「賀伯」颱風賑災活動中結識臺灣慈濟,受到臺灣慈濟慈善理念的影響,每次慈濟到福鼎,鄭專生就會跟隨慈濟團隊輾轉於寧德各地的慈善活動。
  • 粉絲福利 ·【2019廈門佛事用品春季展】100張素食用餐券大放送!
    距離5月9日2019中國廈門國際佛事用品春季展盛大開幕僅剩20天!感謝粉絲們一直以來的關注與支持,小編為大家準備的100張素食用餐券如約而至!
  • 愛喜善素食助力佛教公益慈善事業
    2020年廈門國際佛事用品(秋季)展(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攝影:張科)2020年是廈門國際佛事用品展舉辦第十五屆,鳳凰網佛教作為專業媒體第十五次參與展會宣傳報導工作,並在此次展會中首次開展「僧伽醫養計劃」和「
  • 粉絲福利預告:2019廈門國際佛事用品春季展100張素食用餐券明日派送!
    感謝粉絲們一直以來對#廈門國際佛事用品展#的關注,為迎接2019廈門佛事用品春季展的盛大開幕,官方微信準備了100張素食用餐券明日大放送!先到先得!讓我們一起期待5月9日春日佛禪盛會的盛大啟幕吧~2019年4月19日 上午9:00始展會倒計時20天!
  • 臺灣大愛電視臺到德陽拍攝慈濟大陸20年專案紀錄片
    記者採訪什邡市委常委、秘書長黃劍(德陽市臺辦 甘和林 攝)   中國臺灣網7月8日德陽消息  7月4日至7日,臺灣慈濟基金會大愛電視臺執行長室專員葉育鎏和節目部副理王俊富帶領編導、記者等一行4人到德陽拍攝「慈濟大陸20年專案紀錄片」。
  • 不可思議的臺灣佛教慈濟基金會 人間竟然還有這樣的組織!47張圖帶你領略慈濟的偉大
    就在這裡和大家一起分享吧!臺灣佛教慈濟基金會總部——靜思堂.靜思精舍位於臺灣花蓮縣新城鄉康樂村,是佛教慈濟功德會所在地。佛教慈濟醫學院有著亞洲最大的骨髓庫,並免費在全世界陪送,挽救了無數人的生命。圖為該中心臍帶血庫代理主任楊國梁近日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介紹電子化血庫。佛教慈濟骨髓庫救助大陸患者的骨髓
  • 網絡連心頌慈濟 兩岸四海同戰「疫」 | 第十三屆海峽兩岸(廈門海滄)保生慈濟文化節在網絡直播開幕
    此外,新加坡真人宮總務陳紹庭帶領委員齊聚一堂,通過視頻向全球信眾問好,並向海滄青礁慈濟祖宮表示祝賀;泰國普吉島保生大帝廟主委陳長海夫婦也焚香禱祝本屆慈濟文化節圓滿成功。「本屆網絡開幕視頻薈集了海峽兩岸以及海外宮廟通過網絡發來的暖心祝福,展現了兩岸保生慈濟信眾和熱心人士齊心協力防抗疫情的堅定信念。」廖凡表示。
  • 因宗教洗腦而生 為大陸市場而撤 ——臺獨電視劇《智子之心》的前因後果
    但基於以往的經驗,大陸網民並不認為自己的觀點可以左右一部臺灣電視劇的播出,只能在憤慨之餘,「期待」後面的劇集做出更多的奇葩表演。沒想到在播出兩集後,《智子之心》被製作方「大愛電視臺」下架,甚至已經播出的兩集片源也全部刪除。
  • 【回眸來時路】慈濟世界
    謝教授:明確的時間點我不記得了,大概是在民國70幾年左右,那時候正在蓋慈濟醫院,然後剛好也大家就有一些發想,說要做慈濟世界,那本來我就跟著師兄師姊他們,做很多的實地訪貧濟苦的紀錄,那時候為了做節目,就會特別再去拍一些素材,是那個時候拍的。主持人:所以這是在工地的醫院,不過講到了慈濟世界,您怎麼會開始做慈濟世界呢?
  • 當政治與宗教撞在了一起:是什麼剿滅了慈濟?
    文/葉文忠  社會議題,一直有兩種主題是很難對話的,一個是政治,一個是宗教,如今撞在一起,果真激起了大片水花。  慈濟「內湖開發案」的爭議捲土重來,引發戰火。因為關注,新聞媒體界把慈濟整個重新起底一遍,一切先「豺狼化」再說,北市府廉政委員方儉甚至po文,「是有災難的地方就有慈濟?還是有慈濟的地方就有災難?」
  • 大陸慈濟:崑山會所與照顧戶聯誼 演繹《竹筒歲月》
    小品演繹——《竹筒歲月》,透過「每天省下五毛錢做善事」中得到了「小愛可以匯入大愛」的啟發。竹筒歲月 聚大愛活動首先由志工黃加舟帶動全場熱身,一起互動「幸福美滿呼啦啦」,讓心靈溫暖的同時,身體也跟著一起暖和起來。小品演繹--《竹筒歲月》,更是讓家人們透過「每天省下五毛錢做善事」的故事中,得到了「小愛可以匯入大愛」的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