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思語》是最受歡迎的展書。(攝影者:江文川)
為期四天的湖北武漢佛事文化用品博覽會於1月11日圓滿落幕,靜思書軒以「靜思語」主題在武漢參展,來自江蘇、廣東、湖北、河南與臺灣總計五百零四人次的志工合和互協成就,以誠以情累積接待參觀來賓一萬零三十二人,三百八十七人填寫志工報名表,讓更多與會民眾了解慈濟,並啟發更多人的善念。
本次展會在武漢國際會展中心舉行,展品範圍包含佛像、佛具、香品、佛珠、素食、僧衣禪服、禪茶以及佛文化工藝品等,吸引了全球超過三百家廠商參展。靜思書軒期許通過此次設展,希望借著一系的列展示與講座,將慈濟人文、淨思產品、健康素食與環保理念,呈現給每一位與會的民眾。
學子有心有力 傳播愛與關懷
志工唐威向民眾介紹慈濟大陸助學足跡。(攝影者:江文川)
1/11是此次活動的最後一天,志工把握因緣接待前來靜思書軒展區的民眾,除了介紹靜思書籍與產品外,更透過布展分享慈濟慈善志業,包含急難賑災、濟貧扶困與助學等愛的足跡。
就讀華中農業大學經濟系的大四學生楊芳懷著一顆熱愛公益的心創辦了一家青年空間社團,希望傳播愛與關懷的心到當代的大學生中去,讓現在的青年人在忙碌地學習、生活和工作中看到一個不一樣的世界。
「雖然是佛博會,但這裡沒有鮮明的宗教信仰,看到全球華人最大的公益組織,確實不一樣,我很敬佩慈濟的管理制度。」 聽了志工關於志工投入慈善的分享,還是學生身分的楊芳對慈濟充滿了嚮往,「今年一定去一趟臺灣參訪,開闊自己的眼界,向慈濟學習。」志工鼓勵她一起參與志工,她開心的答應並填寫志工報名表。
「參加志工培訓,可以進一步了解慈濟人在做什麼,一個人做一件好事很容易,難的是很多人堅持做下去,慈濟是怎樣的核心魅力在支撐,你想過嗎?」志工拋出問題,楊芳疑惑的搖搖頭。「是『人文』。」聽到志工的答案,楊芳堅定地點點頭,她說:「誠摯邀請慈濟志工到我們青年空間來分享環保和公益,能讓更多的大學生參與有意義的活動。」
廚師讚嘆素食 歡喜投入志工
李靜四天來了三次靜思書軒的展位,她說看到什麼都覺得好,希望自己能成為慈濟志工。(攝影者:周李豔)
四天展會中,臺灣志工劉富子都會到現場分享健康素食料理。童三霞是一家素食小店的老闆兼廚師,每次慈濟志工到她的店裡用餐都會向大家分享慈濟和素食。雖然她很想參加慈濟活動,但受限於工作,一直沒有機會。這次童三霞特意提前換班來到靜思書軒,為的就是要感受慈濟的現場活動氣氛。當她一進靜思書軒會場時,就被志工們的熱情與微笑所震撼。在志工的接待和介紹下,她對慈濟有了更深刻的認識,特別是被證嚴上人「一日不做、一日不食」的精神感動。
作為一位素食推廣者,童三霞對食物的要求很高,希望在自己的店中呈現最好的素食。但在品嘗了劉富子的素食「香積飯湯圓」後,體認到素食不僅好吃,從製作的過程、擺盤的細節與用餐安排都要有人文。
童三霞現場表示希望加入慈濟香積組做志工,迫不及待的要為大家服務。當得知生活組志工暫不缺時,她走到場外,穿上慈濟志工背心,歡喜的為過往的民眾分發〈靜思語〉好話書籤。「做什麼都可以,都是學習。」雖然專長是做素食糕點,但當童三霞被安排到洗杯子的工作時,童三霞依然滿心歡喜的投入。
「看到香積飯和香積面可以做出這麼多花樣的點心,用這麼好的原材料做的點心也可以在我的店裡推廣,讓更多人吃到健康美味的素食。」 童三霞經過這次的參與,除了更加堅定自己素食推廣的信心,也發願走入慈濟做志工去服務人群。
志工人文受肯定 教育孩子好方法
湖北省慈善總會副會長兼秘書長賈虹(右一)應邀來到佛事展靜思書軒展區,對慈濟為大陸的付出深為肯定。(攝影者:程以明)
「我希望這些孩子們從小就有環保意識!」靜思書軒的書籍受到很多與會民眾的喜愛,尤其是環保類別的書籍。武漢臺商協會副會長劉麗秋女士來到展會現場,看到適合孩子看的書就不停往提籃裡放,提籃很快就裝滿了。「我有一個朋友是常碼頭小學的校長,他們學校有一個很大的圖書館,我買這些書捐給他們,希望這些孩子們從小就有環保意識。」
除了靜思書籍,志工所展現的慈濟人文也深受大家的認同。龔明勇開了一家童子軍文化有限公司,經朋友介紹了解慈濟,聽了志工謝佳勳認識與投入慈濟的心路歷程之後,對慈濟的理念非常認同。他希望能將自己公司參加童子軍的孩子們帶到慈濟來參加活動,讓他們也學習成為小志工。志工鼓勵他有空多來參加慈濟的活動,感受慈濟的人文氛圍。他也答應志工的邀請,將參加月底慈濟的冬令發放,親身來感受見苦知福的真諦。
活動現場來了不少年輕志工投入付出,志工于波因不愛說話,也沒什麼朋友,媽媽與親戚對慈濟不認識,都很擔心他這幾日參加活動早出晚歸。今日(1/11)於媽媽特地來到現場一看究竟,在與志工交流後,知道慈濟是做好事的團體,就不再擔心于波,「于波跟志工們在一起做好事,現在很放心了。」
體悟真空妙有 傳承學習承擔
「今年的第一場佛事展,武漢志工從決定要辦到展會結束,不到四十天的時間,展臺從無到有,慢慢變的豐富,又一下子能夠拆除,用心體會真空妙有。」從臺灣遠道而來的謝佳勳帶著四位靜思同仁用手語〈謝謝你們〉表達對志工的感恩之情,她讚嘆的說:「不說感恩難,要學習武漢志工的勇猛精進。」
武漢志工也對臺灣及蘇州、廣東志工前來協助表達同樣的感恩之情,尤其是七十五歲的志工劉富子(謝佳勳的媽媽)每天都要教一道素食,細緻的指導志工做點心,全程陪伴著武漢志工,一直掛在臉上的慈祥笑容也鼓勵著武漢的年長志工們。一直在旁協助劉富子的志工李靜美分享:「希望能夠方便接引更多的志工。謝媽媽出來就是為了以身說法,除了教做素食,她的一言一行都能讓大家感受人文之美。」
志工李凱和太太陳娟連續四天投入展會,平時很少出門的陳娟曾在第三天時累到想休息請假,但一想到還有年長的志工頂著病痛也堅持來的毅力,第四天還是如約出現在會場,在環保餐具展臺不厭其煩的向民眾介紹環保理念。李凱點滴看在眼裡,佩服在心裡。陳娟也深深感受到做慈濟為家庭帶來的幸福感,她分享說:「師兄從來不做家事的,今天很早起床為我做了早點。」一句簡單的話,贏得志工們陣陣掌聲,喜見慈濟家庭的改變。
人人發揮愛心,集合起來就是一股強大而長遠的力量。武漢的佛事展,各方因緣聚匯,志工合和互協,互相成就,也啟發更多人的善念,發心投入慈善公益的行列。
(文:韋入華、張麗、于波、周李豔 湖北武漢報導2015/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