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你活下來了,就不能白白地活著。」
胡歌說,這句話是他過去那十年最重要的印記,也是未來一輩子的座右銘。
一棵樹,站在天地間,人們看到它的枝繁葉茂,欣賞它的春榮夏長,卻很少關注它的秋謝冬眠,而那正是它暗暗汲取力量的時候。
你看到的是它的風華正茂,而你看不到的是,那地下的繁盛才是地上廣茂的開端。
時隔兩年,2019年歸來的胡歌,早已掙脫了「逍遙哥哥」的負累,褪去了「偽裝者」的外衣,離開「獵場」。
曾經,那個攪動風雲,站在琅琊榜首的「江左梅郎」,轉身回眸化成平凡的小人物「周澤農」,上演了一場《南方車站的聚會》。
翩翩好少年,年少成名
上海,神奇而魔幻的城市,中西方文化碰撞融合的地方。
5歲的胡歌,從3萬多個孩子中脫穎而出,考進了上海著名的小熒星藝術團。
儘管在這裡他並沒有多麼的出色,但卻為他未來的演藝之路打開了一扇門。
正是在小熒星的學習和鍛鍊,讓原本內向、不善言辭的胡歌找到了自信,也讓他在學校變成了社團的活躍份子。
中學的他成功應聘了上海電視臺《陽光少年》欄目的主持人,三年的時間,那個笑眼彎彎的少年,已經蛻變成了老練的節目主持人。
在這期間,胡歌也接拍了不少廣告,那時的他被各種廣告策劃的創意所吸引,夢想著未來的自己也能從事廣告策劃這麼有趣的工作。
為了這個夢想他看了很多書,也參加了培訓班。
並在2001年,參加了中央戲劇學院導演系專業加試,並以256分的成績排名第二,而當時的第一名是保送生。
對於年少的胡歌,這樣的成績並不是突如其來的幸運,而是通過他的認真對待與付出取得的。
雖然經常遊走於演播大廳或錄製現場,但是胡歌的學習成績並沒有因為忙碌而落下,反而很優秀,是大人們口中那個「別人家的孩子」。
不過最終,胡歌並沒有去中央戲劇學院,還是選擇了留在上海,考入了上海戲劇學院。
因為這樣,他既能繼續拍他熱愛的廣告,也能自給自足,更能為家裡減輕負擔。
大學時,老師曾說他是文學功底最深厚的學生。
大二時就與唐人影視公司籤約,因為參演《仙劍奇俠傳》讓他一夜成名,成了一代人心中永遠的「逍遙哥哥」。
這個翩翩好少年,在多年後常說自己是幸運的,但這份幸運,更多的也是源於他自身的不懈努力與追求。
遭遇車禍,活下來就不能白白地活著
2006年8月29日,一場嚴重的車禍,讓「逍遙哥哥」重傷毀容,痛失摯友。
六個半小時的緊急搶救,四天兩次全麻手術,臉和脖子縫了一百多針的胡歌,躺在病床上,還能自我調侃地問經紀人,自己的新造型怎麼樣。
劫後餘生,承受身體的痛,他能不流一滴眼淚地笑著面對。
可是當他得知,自己的工作夥伴也是摯友在車禍中不幸身亡時,內心是崩潰的,大顆的淚珠止不住地湧出眼眶。
之後的一年,面對身體的傷痛與修復手術,胡歌用自己的樂觀,真誠地寬慰著每一個關心他的人。
他說:「可能我是為了所有人的祝願,為了我的好朋友而活著。」
而內心的傷痛,他選擇在默默地閱讀中慢慢撫平。在閱讀中,胡歌熬過了那段最煎熬的日子。
多年後胡歌說那時能活下來是非常幸運的,但是這份幸運時時會被遺忘,因為當下的感觸是最深的。
老天那麼眷顧我,肯定是我留下來對這個世界還有一些意義,至少是對身邊的人還有很多的意義。
他決定把這段時間的經歷記錄下來,最終匯成了那本《幸福的拾荒者》。
為了緬懷摯友,2009年,他以逝去摯友的名義捐資希望小學,開始默默投身公益。
傷疤不會褪去,人生還在繼續,胡歌把生活一點一點地找回來。
面對過往,用行動緬懷好友,感恩關心自己的每一個人,以豁達和善良原諒生命裡的意外與不幸。
2012年,他在微博寫到:「回不去的容顏,求不來的蛻變。」
求學隱退,不驕不躁
不拍戲的日子裡,胡歌常把自己埋在書堆裡,安靜平和。
他在一次採訪中說過,十年後自己應該會在歐洲的某個地方讀書,自己喜歡讀書的生活。
演藝圈裡顏值固然重要,但一個演員的素養,卻是可以讓他走的更遠、看的更高的不可或缺的條件。
在金鷹節的頒獎典禮上,胡歌說今天能夠拿到這個獎項,並不是因為自己的演技有多麼好,而是更早知道演員應該是怎麼樣的,從身邊優秀演員的身上學到了很多。
能拿獎不是已經到了多高的高度,而是自己才剛剛上路,藝術需要創新,但是追求藝術,敬業的精神是需要傳承的。
短短數語的獲獎感言,有感恩,有收穫,有總結,有傳承。
2017年,《偽裝者》、《琅琊榜》熱播,掀起的收視狂潮,讓胡歌再次收穫了超高的人氣和榮譽。
可是他卻選擇在這個時候停下來,暫別隱退,出國求學。
在此時,重新做回學生,不是胡歌的一時心血來潮,而是他在兌現自己的理想,或者說是人生的規劃。
此時的他,心中早已有了明確的目標,知道自己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要走怎樣的路。
有人為之可惜,覺得在人氣高漲身價倍增的時候離開不合適。
可胡歌卻不在意地淡然回應說:「永遠都有比我片酬高的人。」
娛樂圈更新換代的速度難以想像,永遠都不缺少更新人、更帥氣的面孔。
如果一直停留在現在的光環裡,抱著過去的成就,那只能是水中的落花順流而下,而能夠沉澱下來的,才是閃光的金子。
當大家都覺得胡歌的人生很成功的時候,只有他自己知道,自己的生活有多糟糕。
很早以前,胡歌就意識到一個問題,自己演的大多都是同類的角色,表演像在複製,內心是空的,走不進角色的世界。
所以,他總是想把所有的水都擠掉,把自己變成「乾貨」。
雖然,他當時早已擺脫了「逍遙哥哥」的負累,無論是角色還是演技上都有突破與成長。
但是,胡歌覺得在演藝的路上,自己要學的還有很多,還應該有更多的可能。
放下此時的榮譽與光環,出國求學,無疑是能讓自己沉澱下來的最好選擇。
有時候,跋山涉水不是嚮往遠方的美好,而是為了靠近最初的夢想。
翩翩少年褪去青澀,豐盈歸來
早在2012年的時候,胡歌就說過:「三十歲之前,我是為了生活演戲,三十歲之後,我是為了理想演戲。」
《仙劍》讓胡歌一下子登上巔峰,也讓那時還年少青澀的他有些措手不及。
在一段時間裡,找他演的也是同類的角色,讓他覺得困在其中。
這些年,胡歌一直在努力破繭蛻變,不讓自己釘死在某個類型的角色裡。
在《獵場》殺青之後,胡歌決定兌現十年前和自己的約定,放下工作,慢下來,去讀書。
兩年之後,胡歌帶著他的新電影再次出現在大家的視野裡。
而這次不是瀟灑的大俠,不是智謀無雙的名士,更不是高大帥氣的精英,而是一個身處邊緣的小人物「周澤農」。
《南方車站的聚會》入圍第72屆坎城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
這一次,胡歌飾演的周澤農顛覆了他以往的角色形象,無論從外形還是表演上都是一個不小的突破,也讓大家感受到了胡歌的蛻變與豐盈。
十餘年的公益,認真地演戲,安靜地生活,不斷充實著自己,追求突破自我。
如今,那個翩翩少年褪去青澀,豐盈歸來。
如果說用力紮根是前面的1,那麼向上生長就是後面的零。
生長的高度,取決於植根的深度,地上的廣茂來自於地下的繁盛。
胡歌,一直在用力紮根,向上生長。
每粒種子能靠著原有的能量發出芽來,如果不能在地上紮根,那當自身能量耗盡的時候,也是它衰亡的時候。
其實,每個人都是一粒不一樣種子,有大有小,發了芽用力把根伸向大地,才能更好的向上生長,擁抱陽光。
希望我們能是那粒植根於大地的種子,不奢求成為參天大樹,但至少可以每天迎接朝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