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站出圈,「小破站」要當中國迪士尼?

2021-02-07 新財富

嗶哩嗶哩(簡稱「B站」)最早是以動畫、漫畫、遊戲,即ACG內容為主的視頻彈幕網站,逐步成長為擁有15個內容分區、7000餘個文化圈層、200萬個文化標籤的「中國年輕人聚集的文化社區」。目前B站平臺的月活躍用戶規模已經達到1.72億,在中國網際網路用戶的滲透率達到19%,其中18-35歲用戶佔比約為78%。

B站出圈進行時:不止二次元,也不止Z世代

B站聚焦的這一群年輕人被稱為「Z世代」,即出生時間在1990年-2009年間的90後和00後。Z世代是網生一代,擁有良好的教育和較優越的物質條件,具備人文素養高、創作和表達能力好、付費意識強等特點,而B站是最受Z世代喜愛的網際網路產品之一。

如果用戶群僅限於Z世代,B站的增長可能很快就觸達天花板,為了進一步打開用戶空間,B站用戶正在泛化。B站起家於二次元文化,用戶出於對ACGN內容的共同興趣聚集到B站平臺,並基於身份認同形成一個具有鮮明特徵的二次元圈層,成為B站在很長一段時間內的用戶主體。2019年B站開始「出圈」動作頻頻,包括舉辦「2019最美的夜」跨年晚會、買下《英雄聯盟》全球總決賽國內獨家直播版權、擴充電影片庫、邀請更多明星藝人入駐等。

復盤B站過去兩年的用戶增長,我們看到隨著平臺用戶體量增加,「出圈」正在進行時,用戶結構變化體現泛化趨勢。根據QuestMobile數據,從年齡段結構來看,B站的90後和00後用戶佔比之和,即Z世代用戶佔比緩慢下降,但仍超過80%;從城市等級結構來看,一二線城市用戶佔比亦在逐步降低,三四線及以下用戶快速增長,目前佔比已超過50%,相比公司披露的2016年56%的用戶來自一線城市,下沉趨勢明顯。

B站用戶的泛化兼有城市分布的泛化和年齡段的泛化,或者說從二次元用戶向Z世代人群延展(主要體現為下沉趨勢),以及從Z世代人群向更廣泛的人群擴張(即對非Z世代人群的滲透),兩個過程同步進行。

從新增用戶的畫像來看,目前主要處在用戶泛化的第一階段,即對Z世代人群的進一步滲透,主要體現為對三線及以下城市用戶的滲透,是B站目前更主要的增長驅動力。

根據公司業績會披露,2020年一季度新增用戶有超過50%來自三線及以下城市。相比之下,根據QuestMobile 2020年3月數據計算,新增用戶中來自更成熟人群(主要是70後和80後)的比例約為12%,絕大多數新增用戶仍來自Z世代人群,這也印證了公司所披露的新用戶平均年齡約為20歲,即處在95-00後之間。

與此同時,B站的內容也在泛化。用戶泛化本質上是內容泛化的結果,由內容泛化所驅動。而內容泛化包括對已有用戶的泛化內容需求的滿足,以及對新用戶(即泛化用戶)的內容需求的滿足,也就是通過泛化的內容吸引泛化的新用戶。其中對於B站原有用戶,既存在「需求拓展」,即隨著年齡增長和身份變化,對內容有更加多元化的需求,也存在「需求遷移」,即將原本在其他平臺上進行滿足的內容需求轉移到B站平臺上來滿足。而隨著內容需求的泛化和細化,B站的分區也更加豐富,基本能夠覆蓋到用戶主要的興趣和愛好領域,包括遊戲、音樂、科技、生活、時尚等。

具體看內容生態,PUGV內容為B站帶來了91%的視頻觀看量,是B站內容生態的核心;而外採或自製的OGV內容,包括番劇、紀錄片、影視、綜藝等,也吸引來更多新用戶,並驅動付費會員增長。B站是目前國產動畫的最大出品方之一,也是日本動畫版權的最大引進方,同時是國內最大的紀錄片出品方之一。

對於PUGV生態,我們看到了明顯的內容泛化趨勢。從視頻播放量Top5分區來看,目前生活區穩居第一,同時嚴肅內容崛起,科技與知識位居第五,而二次元分區即遊戲、動畫長期位列第三和第四;從百大UP主來看,2019年生活區的百大UP主數量佔比約為三分之一,超過遊戲區成為第一分區,同時百大UP主投稿視頻最多的標籤是「生活」、「日常」、「吃貨」、「試吃」等。

從視頻投稿量來看,遊戲區仍為投稿量最多的分區,但生活區的投稿量迅速增長。根據知乎博主「劉昊a」的數據,2019年生活區投稿量同比增加近2倍,佔總投稿量的30.5%,對比遊戲區同比增長98%、佔比37.1%;目前動畫、遊戲、音樂等B站「老三區」投稿量佔比約為49%(2015年約為70%),而生活、科技、數碼三區的投稿量佔比約為38%,與前者差距縮小,且播放量佔比已超過前者。

儘管用戶和內容層面已經在出圈,二次元在較長的一段時間內仍是外界對B站的主要標籤和品牌認知。2019年底開始,為了進一步出圈並推動用戶持續快速增長,B站更多地投入到推動品牌出圈、品牌升級的內容營銷,包括跨年晚會、五四青年節《後浪》宣言片、畢業季與毛不易合作發布歌曲《入海》等,結合內容生態的泛化,持續強化B站的用戶心智,突破二次元標籤,升級為代表年輕人文化、體現年輕人價值觀的品牌。目前B站App開屏頁面和應用商店簡介均為「你感興趣的視頻都在B站」,繼續弱化品牌的二次元標籤。

B站的用戶天花板,還有翻倍空間

截至2020年一季度,B站MAU已經達到1.724億,同比增長70%,接近此前公司給出的全年目標1.8億。到2021年底,B站目標達到2.2億MAU。在探討B站潛在的用戶天花板前,首先分析B站目前的用戶滲透情況。

分主要年齡段來看,由於B站目前的用戶群仍以Z世代為主,90後和00後合計佔比超過80%,在這兩個年齡段的用戶滲透率明顯較高。根據我們的計算,B站在90後和00後網際網路用戶的滲透率約為35%-40%,相比之下,在80後和70後的滲透率均不到10%。

分城市等級來看,B站在較高城市等級用戶的滲透率更高。基於移動端用戶來計算,B站在一二線城市網際網路用戶的滲透率約19%-22%,在三線及以下城市用戶滲透率約14%-17%。

用戶天花板的考慮維度之一是年齡。首先是對Z世代人群的滲透,B站目前所聚焦的Z世代出生人口數約為3.74億,佔中國總人口的27%,這是B站以Z世代為主的用戶天花板理論值。考慮到不同城市等級、教育背景等導致Z世代人群內部分存在網際網路使用習慣和偏好差異,可能較難實現對Z世代的完全滲透。目前B站對Z世代用戶的滲透率約為40%,對標快手和抖音對Z世代的滲透率約60%-70%,如果以抖音的滲透率為上限,同時維持B站目前的用戶年齡結構,得到B站通過對Z世代人群進行滲透可以達到的用戶規模約為3.1億。

再進一步考慮對其他年齡段人群的滲透。根據QuestMobile 2020年3月數據,B站的Z世代用戶佔比為83%,對比抖音和快手均為50%左右,對比移動網際網路行業為45%,如果B站能夠持續滲透80後、70後等更多成熟年齡段人群,假設將Z世代用戶佔比降至67%-75%(即約2/3-3/4),則可以達到的用戶規模約為3.4億-3.8億。

用戶天花板的另一個考慮維度是城市等級。目前B站對一二線城市用戶的滲透率約為20%,對標快手和抖音對一二線用戶的滲透率約32%-43%,同時通過持續下沉滲透將一二線用戶佔比從目前的46%降至40%(對標抖音為40%,快手為34%,移動網際網路行業為41%),則B站可以達到的用戶規模約為2.9億-4.0億。

此外,隨著整個大視頻行業發展走向融合滲透,無論是長、短視頻與中視頻,還是視頻與直播,細分行業之間的邊界逐漸模糊,由此也打開了B站的潛在用戶空間。根據CNNIC 2020年3月數據,中國網絡視頻用戶規模已經達到8.5億,在整體網際網路用戶的滲透率達到94%,視頻服務已不單單是一種內容消費形式,也在越來越多地成為表達和交流方式,同時逐漸成為線上商業的基礎設施,隨著5G普及預計會進一步提升視頻的應用廣度和深度。

目前B站在視頻用戶的滲透率為20%。考慮到長視頻平臺在版權和自製內容的豐富積累與優勢,從中長期的維度來看,B站更有可能承接短視頻用戶的內容消費升級需求,通過質量更高的PUGV內容來吸引和滲透這些用戶,參照目前抖音和快手的用戶規模,預計是4-5億的潛在用戶空間。而從更長期的維度來看,隨著B站內容生態持續多元化,尤其是OGV內容和自有IP儲備更加豐富,潛在的用戶天花板有望更高。

B站最大的優勢和壁壘:社區!

社區是B站的定位,同時也是優勢和壁壘。最初二次元內容及文化將擁有共同興趣的年輕用戶聚集到B站成為第一批核心用戶,並且通過建立一定的準入門檻來實現更強的群體認同和歸屬感,社區基因則使得用戶對B站形成較高的使用粘性及情感紐帶。隨著內容生態持續豐富,B站滿足了用戶更加多元化的內容需求,用戶粘性有望得到進一步加強。B站的社區核心是PUGV內容創作生態,即由UP主創作視頻內容,以內容吸引粉絲,與粉絲的互動再激勵UP主繼續創作內容,從而形成正反饋循環。

社區是B站的核心優勢

我們從內容生產端(UP主)、內容消費端(用戶)以及社區氛圍(社區互動)三個核心要素來分析B站的社區優勢。

一是優質的UP主和內容生態。B站的核心用戶群Z世代是個性鮮明、樂於表達和分享的一代人,而基於共同興趣、具備較強文化歸屬感的社區是其最好的表達平臺。我們認為B站較好的創作氛圍是UP主選擇在B站平臺創作並分享內容的重要原因,包括社區互動的正反饋激勵、內容品質導向的運營策略、對UP主的分層次扶持等,從而形成較好的內容生態。截至2020年一季度,B站的月活躍UP主數量達到180萬,同比增長146%,環比增長80%,佔平臺MAU的比例繼續提升至1.0%;UP主月均視頻投稿量達490萬,同比增長138%,環比增長75%,而每UP主月均投稿量保持相對穩定,約為2.7個,在UP主持續增加的同時維持較活躍的內容創作氛圍。

二是優質的用戶群,增長與質量並重。Z世代作為網生一代,擁有較活躍和成熟的網際網路使用習慣,付費意識較強,且付費能力逐步提升,是目前網際網路行業最優質也是搶奪最激烈的用戶群體。而B站的Z世代用戶佔比超過80%,且對Z世代網際網路用戶的滲透率達到約40%,是最受Z世代喜愛的網際網路產品之一。值得強調的是,B站在持續出圈、用戶快速增長的同時,仍能維持較好的用戶質量。2020年一季度在MAU同比增長70%的情況下,B站用戶活躍度和粘性基本穩定,DAU同比增長69%,佔MAU的比例為29.5%,單用戶日均使用時長新高至87分鐘,正式會員留存率亦有所提升,12個月留存率超過80%。付費方面,B站大會員數量同比增長127%,佔MAU的比例持續提高。

三是較好的社區氛圍,核心是彈幕文化。UP主與用戶之間的互動活躍度是社區氛圍的直接體現。受用戶和UP主快速增長所驅動,B站社區的互動量持續高增長,且平均互動活躍度呈現提高趨勢。從觀看量來看,2020年一季度B站用戶日均視頻觀看量達到11億次,同比增長113%,環比增長55%;每MAU月均視頻觀看量為191次,同比增加26%,環比增加17%。從互動量來看,包括彈幕、評論、點讚、收藏、投幣等月均總互動量達到49億次,同比增長260%,環比增長104%;每MAU月均互動量為28.4次,同比增長106%,環比增長54%;每UP主月均用戶互動量為0.27萬次,同比增長42%,環比增長13%,互動活躍度的持續提升一定程度體現B站的社區優勢在加強。

彈幕文化是B站社區氛圍的核心。彈幕是用戶在觀看視頻的過程中產生的互動與共鳴,既存在用戶和UP主之間的隔空對話,也包括用戶之間的交流與陪伴。基於B站的PUGV生態,彈幕在觀眾與UP主之間建立起一種雙向溝通的互動機制,甚至讓觀眾有機會影響或參與到內容的創作,比如UP主通過當期視頻的彈幕了解觀眾感興趣的話題來製作下期內容,或者UP主引導觀眾發送特定彈幕刷屏等,實現一種內容共創的模式,從而進一步拉近雙方的情感距離,營造較濃的社區氛圍。這也是B站的彈幕與長視頻等其他平臺的彈幕(用戶單向表達為主)的最主要差別。此外,基於粉絲與UP之間較強的情感連接,粉絲自發造梗、形成專屬於特定UP主的彈幕的這種「梗文化」也是B站社區的重要特色。根據公司披露數據,B站平臺每分鐘有1.2萬人發送彈幕,日均發送419萬條彈幕,2019年總共發送超過14億條彈幕。

社區是B站最大的壁壘

B站的核心模式可以概括為:內容吸引用戶,社區留住用戶。豐富的視頻內容庫是B站的核心競爭力之一,在內容生態穩定且保持活力的前提下,我們認為最終吸引並留住用戶及UP主的核心因素是社區氛圍,而B站的社區氛圍所體現的是B站沉澱下來的特有的文化,這是難以被其他平臺所複製和影響的,不僅是B站的優勢,更是B站最大的壁壘,並且持續在強化。

內容生態的核心競爭力體現在留住優質UP主並持續培育新生UP主。隨著內容創作者多平臺運營逐漸成為行業常態,同時行業競爭導致對UP主的爭奪加劇,部分UP主入駐其他平臺甚至出現個別被挖走的現象。對於PUGV內容生態,平臺要做到對全部UP主和內容的絕對獨佔是較難或成本較高的,核心還是要將優質UP主留在平臺,維持內容生態穩定,同時讓更多新UP主能夠在平臺上快速成長起來,持續為生態注入活力。而B站社區較好的內容創作氛圍是得以實現這一點的關鍵原因,通過社區留住已有的優質UP主,同時不斷扶持培育出更多新生UP主,成為B站內容生態的核心競爭力。由此即便個別UP主及其內容同步或遷至其他平臺,對於B站整個內容生態的影響也十分有限。

社區氛圍難以被複製和影響,是用戶粘性的根源。一方面,B站的社區氛圍是留住用戶的核心原因,即用戶的粘性更多是對於B站的社區,在B站維持內容生態豐富的情況下,我們認為個別UP主入駐或遷至其他平臺基本不會導致用戶和時長的遷離。當UP主多平臺發布內容時,由於B站較好的社區氛圍,用戶仍會傾向於在B站消費這些內容;當個別UP主及內容遷移至其他平臺時,B站通過豐富的UP主生態和內容生態來滿足用戶更多樣的內容消費需求進而留住用戶。另一方面,即便個別UP主可能會入駐或遷移至其他平臺,B站的社區互動機制也可能被複製,但B站通過長時間運營積累的豐富內容庫,以及更重要的從二次元文化發展到如今代表年輕人的文化,用戶對B站形成了較強的歸屬感和情感紐帶,體現為B站特有的社區氛圍,這是難以被複製的,也是B站最大的壁壘。

B站的星辰大海:豈止於中國YouTube? 

隨著內容生態泛化及平臺持續出圈,B站正走在成為中國YouTube的路上。出圈不僅意味著更多的用戶、更多元的需求,同時也意味著更多的競爭,而B站優質的PUGV內容生態、較好的社區氛圍是最核心的競爭力。從更長期的維度來看,B站的目標不止於中國YouTube,還想成為中國迪士尼。

YouTube是全球最大的視頻分享平臺,擁有超過20億用戶,在全球網際網路用戶的滲透率達到約53%,2019年在美國成年人群的滲透率超過Facebook達到73%,並且尤其受年輕用戶歡迎,在美國年輕用戶(18-29歲)的滲透率高達90%以上。而中國市場至今尚未出現與YouTube模式相近且滲透率相近的UGC/PUGC視頻平臺。B站的PUGV內容生態和社區接近於YouTube,且隨著內容和用戶持續泛化,有望成為中國的YouTube。

YouTube模式的核心是豐富的UGC/PUGC視頻內容生態,即創作者上傳內容,用戶消費內容,平臺進行廣告變現,創作者獲得收入分成,從而激勵內容的繼續創作。而B站的PUGV內容模式與YouTube相近,與此同時,不同的市場環境和發展歷史賦予B站不同的特點。以二次元文化和內容起家的B站擁有更強的社區屬性和更好的社區氛圍,用戶年輕且忠誠度高,基於社區的包容性再進行內容泛化,迎來「用戶X需求」的增長。

內容分發機制方面,B站是以關注、訂閱和搜索為主,隨著內容數量和細分領域持續增加,開始強化算法推薦,以實現大量內容與用戶的更好匹配,目前B站的推薦算法主要是基於內容的質量和用戶互動。對比YouTube是以推薦為主,在Google推薦算法的加持下,YouTube超過70%的內容觀看量來自於推薦。

商業化方面,不同於YouTube以廣告為主的變現模式,B站平臺的變現更加多元化,除廣告之外,還包括遊戲、直播、會員和電商等,目前遊戲、直播及會員的收入佔比均高於廣告。從單用戶收入來看,B站平均每MAU為平臺帶來的收入已與YouTube廣告接近,1Q20單用戶收入均為2美元左右(基於MAU計算),且考慮B站較強的社區屬性和用戶粘性,以及核心用戶群持續提升的消費能力,ARPU有望進一步提升。

當然,B站還面臨著不少艱巨的挑戰。在成為中國YouTube的過程中,B站既需要對內繼續鞏固生態、強化壁壘,同時還要應對來自外部越來越多的競爭。

維持內容生態穩定及社區氛圍是B站在目前用戶規模快速增長時所面臨的兩大核心問題。

首先是內容供給的穩定性,其體現為UP主的粘性。B站一方面基於較好的社區和創作氛圍,通過粉絲積累及互動給予UP主成就感等精神激勵,實現較高的UP主粘性,另一方面通過創作者激勵計劃,以及打通直播、電商等商業化路徑,為UP主帶來一定的物質激勵。從商業化激勵來看,目前B站UP主的商業化變現程度仍較低,未來如何幫助UP主實現更多的商業化價值,從而維持內容創作端的穩定和高質,鞏固內容生態,是B站成長之路上需要解決的關鍵問題之一。

其次,隨著B站社區持續泛化,從二次元社區升級為年輕人文化社區,迎來更泛化的用戶需求和內容生態,如何維持社區氛圍、強化社區壁壘成為B站需要應對的另一個關鍵問題。我們認為解決這個問題的核心之一是持續強化用戶心智,讓用戶在B站上消費更多的內容,滿足ACG以外更多元的內容需求,這是B站目前正在做的;二是通過推薦算法實現用戶與內容的更高效、精準匹配,減少泛化內容對用戶的部分幹擾,這是B站需進一步加強的。

競爭方面,從視頻大賽道來看,長、短視頻領域已陸續成長出數個上億DAU的頭部平臺,行業發展進入下半場,而類YouTube模式的中短視頻領域在國內仍擁有較大的發展潛力,相較於長視頻,PUGC視頻內容更長尾且內容成本更低,相比短視頻則內容質量更高、內容承載能力更強,有望受益於5G普及實現快速發展,同時行業競爭相對藍海,更多平臺開始進入中視頻賽道,中國YouTube之爭紛起。

短期內,B站面臨的主要是來自同樣定位PUGC視頻的西瓜視頻的直接競爭。

PUGV首先是內容的競爭。B站和西瓜視頻的內容生態均在往多元化發展,但二者目前在細分品類上仍各有側重,B站是以生活、娛樂、遊戲等為主,而西瓜視頻主打影視、遊戲、綜藝等。B站較好的內容創作氛圍是吸引UP主創作內容並留在平臺的重要原因,西瓜視頻則為創作者提供更好的商業閉環和激勵扶持計劃,同時通過更高的物質激勵和資本的方式爭奪創作者,例如挖角原B站遊戲區頭部UP主「敖廠長」、通過投資MCN的方式綁定一批趕海UP主等。

從流量端來看,B站與西瓜視頻由於初期產品定位的差異,核心用戶畫像呈現出明顯的不同,B站通過二次元內容吸引來的主要是位於一二線城市的Z世代用戶,而西瓜視頻藉助今日頭條流量,同時基於內容生態特點,用戶更加成熟、下沉。主要用戶群的差異一方面對內容創作生態有所影響,體現為內容創作活躍度和質量的差異,這方面B站更佔優;另一方面也影響社區氛圍,B站的社區氛圍明顯好於西瓜視頻,用戶互動活躍度更高。以「華農兄弟」為例,截至6月25日在字節跳動系的粉絲數約393萬(其中西瓜視頻102萬),在B站的粉絲數約574萬,2月28日在西瓜視頻先發布、次日在B站再發布的同一期視頻分別獲得觀看量21萬和241萬,佔各平臺粉絲的比例分別約12%和42%,點讚量分別為0.6萬和15.6萬,贊粉比分別為0.3%和2.7%,彈幕量分別為447條和4.6萬條,彈幕量/粉絲量為0.03%和0.80%(註:西瓜視頻的內容和數據與今日頭條打通,因此上述比率基於西瓜+頭條合計粉絲數174萬來計算)。

從內容分發機制來看,西瓜視頻基於今日頭條的算法能力積累優勢突出,以推薦為主的流量導向分發模式,相較於B站更接近YouTube目前的分發模式。與此同時,B站也在強化內容品質導向的推薦能力。

中長期來看,抖音、快手等短視頻玩家的正面競爭影響的將是B站的增長空間。

隨著短視頻行業流量紅利消減、用戶增長逐漸放緩,抖音和快手在2019年持續擴容視頻時長,開放10/15分鐘的時長限制,正式切入中短視頻領域。對抖音和快手而言,做中短視頻既是攻也是守,順應用戶對更高質量內容的追求,將用戶的更多時長留在平臺,而對B站來說,則意味著潛在用戶及時長的更激烈爭奪。

新平臺的入局為中視頻賽道帶來新的變量,行業格局尚未明晰。PUGC視頻競爭的核心是內容,用戶及時長的爭奪本質上取決於內容生態的競爭力,尤其是內容品質與豐富性,未來能夠滿足國內用戶YouTube類內容需求的平臺可能不止一家。

B站和西瓜視頻作為國內主要的PUGC視頻平臺,基於目前的內容品類側重和主要用戶群差異,用戶重合度相對較低。隨著雙方的內容生態持續發展且多元化,可能會出現類似抖音、快手互相滲透發展的情況,即B站往下沉、成熟用戶滲透,西瓜視頻向一二線、年輕用戶走,雙方在維持各自優勢市場的同時滲透對方的主要用戶群,用戶重合度繼續提升。而內容豐富度、內容質量及匹配效率,將是影響增量用戶獲取、重合用戶需求分配的重要因素,B站較好的內容創作生態和社區氛圍為其帶來相對競爭優勢。

抖音和快手基於龐大的用戶基礎(3-4億DAU,是B站目前的6-8倍)、更高的年輕用戶滲透率開始延展中短視頻內容,成為B站更重要的競爭對手,對用戶時長和中長期增長空間帶來潛在的威脅。考慮到PUGC視頻內容的生產門檻和質量要求相較於短視頻更高,內容生態的培育和創作者扶持將是抖音和快手進入中視頻賽道所需要重點投入的方面,包括從「kill time」為主的短內容場景向更多「save time」內容的探索。對B站而言,把握時間窗口繼續鞏固內容生態和社區優勢,同時加快用戶規模積累,是提高平臺競爭力、應對未來競爭的核心路徑。

B站的內核是文化,即尊重個性、包容多元的表達與分享的文化,視頻是載體和主要形式。正如B站董事長陳睿曾提到的,B站最終會成為一家「文化品牌公司」,對標迪士尼。我們從兩個角度來理解B站的「迪士尼」之夢。

一是基於IP產業鏈的縱深布局。迪士尼模式的核心是IP製作與輸出的產業鏈閉環,通過打造IP帝國,最終形成文化品牌。而B站圍繞ACG產業鏈,通過投資逐步拓展業務版圖,包括動漫IP及衍生品、遊戲、影視、音樂、MCN、線下漫展等,未來有望在國漫、紀錄片、虛擬偶像等領域建立自有IP,並基於產業鏈放大IP價值,持續加深內容生態壁壘。

二是從年輕人的樂園到「年輕人」的樂園。B站原定位於「Z世代樂園」,滿足年輕人的文化需求。隨著B站持續出圈,同時早期用戶逐漸成熟,B站的內容生態更趨多元,開始成為更廣泛人群的「樂園」。正如迪士尼是所有人的童話世界、為各年齡層人群「造夢」,我們認為B站的長期目標是成為一種年輕的文化生活方式,為所有內心年輕、對生活和興趣保持熱愛的人提供精神家園,打造「年輕人」的文化符號。

第一個十年已經過去,B站慢慢成長為1.7億用戶表達自我、擁抱世界的文化社區。步入下一個十年,B站正加快步伐、持續出圈,成為更多人的精神伊甸園。「小破站」的目標是星辰大海!

相關焦點

  • B站《後浪》全網刷屏!超燃文案背後,是B站的破圈野心
    從各方反應來看,B站做了這條刷屏級的推廣視頻,在五四青年節這個特殊的時間點,用熱血和激情點燃中年人的一代青春記憶,就是為了「破圈」。從傳播效果來看,這波情緒營銷可謂是完美。2020年,B站的瘋狂破圈之路事實上,進入2020年以來,B站便在一路瘋狂破圈。還記得那場讓「全民惡補」的B站跨年晚會嗎?
  • b站和愛奇藝,你站誰?
    原標題:b站和愛奇藝,你站誰?之前我從來沒想過把b站和愛奇藝放在一起比較,我從來也不覺得它倆可以放一起比較,但是不知不覺,b站已經不是2年前的小破圈了,市值來看已超過了愛奇藝,各大媒體都拿它倆做對比,我也開始思考「奇藝b站,必有一戰」。回到要回答的問題,先定義問題,「站誰?」
  • 火了,「50億」跨年晚會強勢「破圈」!
    勇於打破」次元壁」,希望晚會不只是做給圈內人看,B站的「出圈」目的達到了嗎?國際關係學院公共管理系教授 儲殷b站「出圈」的目的肯定是達到了,首先是自然而然「出圈」。隨著b站主要用戶80、90後這些群體逐漸成熟,成為主流消費者和擁有話語權的人群,他們已經不再是小圈子了,b站也隨之自然而然「出圈」。第二個原因就與b站本身的結構有關。b站是一家真正具有網際網路精神的企業,所謂網際網路精神就是它有強烈的服務流量、服務受眾的意識,創作也是一種扁平化、去中心化模式,所以真正以網際網路為中心的企業,它的「破圈」是遲早的事情,因為網際網路的特點就是沒有「圈」。
  • 破圈吧,變形兄弟 | b站變形兄弟帶你嗨爆這個夏天
    節目固定成員由啊嗎粽、福樂小哥、老壇胡說、力元君、徐大蝦、在下哲別組成,各位都是b站的扛把子「門面」、智商、實力、搞笑擔當,著名的b站百萬up。兄弟們需要通過八輪破圈任務,完成單人2000W的B幣積累。累積額度達到了可以成功出圈,未完成者將直接送去節目後期,通過出賣勞動力打工還債!
  • "小破站" B站,逆襲牌越打越好
    截至目前,該微博話題的閱讀量目前已超過8億,足見彭昱暢最近的出圈程度。他的熱度提升來自於一部新上線的《風犬少年的天空》,這部前期宣傳動作並不算太多的劇,上線後卻收穫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被不少劇評人評為今年最好的青春劇。這部劇的出品方正是B站。《風犬少年的天空》和另一檔由B站自製的綜藝《說唱新世代》,助力B站登上了最新的中國區App Store排行榜第二名。
  • B站早已不是那個「小破站」了!
    如今,這個發跡於二次元的網站的「小破站」,早已「變了樣」,B站正在撕開新的流量風口,開闢出新的品牌營銷陣地!對於品牌來說,該如何重新看待B站這個新的營銷陣地,深挖平臺價值,成為「品牌界的馬保國」?01「頂流」馬保國出圈讓B站再次站在了流量時代的C位從最初的「小破站」,到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年輕人社區,B站正從小眾走向大眾,伴隨而來的,
  • B站破圈的2020:高虧損的窘境與華爾街的期待
    B站破圈,已成為業內的年度熱詞。當我們回望這個以小眾文化崛起而今突破圈層的企業,不難發現,它的生長軌跡不僅勾勒出中國網際網路發展浪潮的曲折,同時也代表著網際網路企業在面臨新生代的人群時,要如何平衡不同圈層的文化衝撞、精神寄託與企業本身的商業追求?這是任何企業都無法迴避的難題,B站也概莫能外。
  • B站2020:高虧損的窘境與破圈的期待-虎嗅網
    B站破圈,已成為業內的年度熱詞。當我們回望這個以小眾文化崛起而今突破圈層的企業,不難發現,它的生長軌跡不僅勾勒出中國網際網路發展浪潮的曲折,同時也代表著網際網路企業在面臨新生代的人群時,要如何平衡不同圈層的文化衝撞、精神寄託與企業本身的商業追求?這是任何企業都無法迴避的難題,B站也概莫能外。
  • B站出圈的煩惱
    記者 | 曹立 編輯 | 陳菲遐 1 一場跨年晚會後,嗶哩嗶哩(BILI)(下稱B站)出圈已經是一個不爭的事實。然而,出圈只是手段,對於B站的管理團隊來說,讓B站活下來並且活得更好,這才是目的。
  • B站你的初心還在嗎?為什麼老二次元退圈,好多up都投奔A站了
    一直以來我都是看著bilibili的視頻來寫文的,以前也是一個無腦吹,只要一提到bilibili那就是好,別人說一句不好我都想去懟他們,平時總說小破站,但是心裡最喜歡它了,可是好像近年來有哪裡變了,總覺得b站沒以前那味兒了。
  • 二次元江湖:A站復活,B站破圈,二次元社區面臨AB選擇!
    A站成立於2007年6月,是第一個將「彈幕」引進中國的二次元視頻網站,更是彈幕視頻網站的開山始祖,同時期日本的Nico Nico彈幕網也僅成立了半年而已。彈幕一出現,極大地刺激了當時國內的二次元騷年們的神經,屏幕右側飛出對劇情的吐槽,有些吐槽比視頻本身還要精彩。你留下的彈幕,只要不被清掉,幾年後不管誰看到都能和你一起嗨。
  • B站未來不是「Youtube化」,而是要成為「線上迪士尼樂園」
    中國滿街都是「社群營銷」的說法,但是真正決定是否可以社群化的關鍵,根本不是用戶多寡,而是用戶以「價值觀聚合」而非「價值聚合」,這才是「金線」。B站背後,是過去10年中大量UP主的無償創作,無論是他們自嘲的「為愛發電」還是對B站「小破站」的稱呼都指向了一個答案:文化共鳴。
  • 「媒體深度融合」十二談:央視頻與「小破站」牽手,是放下身段還是破圈所需
    而受到業界關注的是,晚會由央視頻與B站聯手呈現,作為「國家隊」的央視頻選擇與B站牽手,是放下身段尋求媒體深度融合的最新路徑,還是「小破站」B站積極探索「破圈」的可能,如此看來,頗有韻味。說起B站,一直被眾多網友笑稱為「小破站」的誕生,源於一個ID為@9Bishi的用戶,為了在AcFun(A站)平臺崩潰的時候有個「Plan B」,自製了一個網站,供用戶上傳和分享ACG內容(Animation動畫、Comics漫畫與Games遊戲)。
  • 財說|B站出圈的煩惱
    用戶數的增長並未帶來收益,這或許就是嗶哩嗶哩出圈的B面。再說渠道分發,目前B站已經是國內第五大手遊發行平臺。但從B站遊戲分區的內容就能看出,單機遊戲才是B站用戶的最愛。數據來源:Wind,界面新聞研究部B站的出圈可以吸引更多的大叔用戶,這對B站發展直播業務是件好事,但B站的調性能否容納大量秀場直播仍是個問題。
  • B站《後浪》全網刷屏,507萬次播放!超燃文案背後,是B站的破圈野心
    從各方反應來看,B站做了這條刷屏級的推廣視頻,在五四青年節這個特殊的時間點,用熱血和激情點燃中年人的一代青春記憶,就是為了「破圈」。從傳播效果來看,這波情緒營銷可謂是完美。2020年,B站的瘋狂破圈之路事實上,進入2020年以來,B站便在一路瘋狂破圈。還記得那場讓「全民惡補」的B站跨年晚會嗎?
  • B站是否會成為中國的YouTube?|b站|youtube|a站|動畫|愛奇藝_網易...
    一晃五六年過去了,高考完的我拿著自己的新手機註冊了我自己的嗶站帳號,或許變了,但是這五六年還是從這裡看過來的,承載著我們全班人的快樂,這裡無疑是動畫愛好者的淨土,也許變了,但也只不過和我們一樣長大了罷了。
  • 兩次上市之間 B站的破費與破圈
    隨著網絡時代的發展,Z世代用戶的審美呈現出了垂直化、細分化。無論是中二的ACG、深度紀錄片、還是潮流音樂等,均反饋了當下年輕人不同的追求與喜好,而B站想做的就是將這些不同屬性的年輕人收復囊中。去年刷爆朋友圈、微博等社區平臺的短片《後浪》就充分證實了這一點。這支「青年宣言」的內容雖然褒貶不一,但卻達到了極致的出圈效果。
  • 兩次上市之間B站的破費與破圈
    隨著網絡時代的發展,Z世代用戶的審美呈現出了垂直化、細分化。無論是中二的ACG、深度紀錄片、還是潮流音樂等,均反饋了當下年輕人不同的追求與喜好,而B站想做的就是將這些不同屬性的年輕人收復囊中。去年刷爆朋友圈、微博等社區平臺的短片《後浪》就充分證實了這一點。這支「青年宣言」的內容雖然褒貶不一,但卻達到了極致的出圈效果。
  • 「小破站」的造星野望
    從十周年邀請五月天助陣,再到今年的跨年晚會、「奔湧吧,後浪」宣言,曾經的「小破站」正在不斷試圖從一個二次元社區走向更多更廣闊的圈層中。近日,B站為UP主「變形兄弟」:啊嗎粽、福樂小哥、老壇胡說、力元君、徐大蝦咯、在下哲別,出品了他們自製的團體綜藝的第三季,命名為《破圈吧變形兄弟》。從節目名看得出B站想要「破圈」的野心。
  • 看「小破站」出圈背後的資本推手如何翻雲覆雨?
    因為你們,這個世界會更喜歡中國。因為一個國家最好看的風景,就是這個國家的年輕人。也正是觀眾們不同的理解、分化的評論,也讓《後浪》引發出更廣泛的網絡討論。如何看待《後浪》演講?B站市場中心總經理楊亮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我們想傳遞的是一種面對未來開放,積極,正面的力量,讓公眾重新認知大多數年輕人,同時也喚醒公眾的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