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人不長命 禍害遺千年?

2021-02-06 大江寧靜

1

中國四大古典名著:《水滸傳》、《三國演義》、《紅樓夢》、《西遊記》,其實在明代叫做四大奇書,《金瓶梅》取代《紅樓夢》排在四大奇書之首。《紅樓夢》一書其實深受《金瓶梅》影響,仔細看處處都能看到借鑑的痕跡,《紅樓夢》描繪的是貴族化、潔本化的《金瓶梅》,不像《金瓶梅》那般肆意張揚,需要細細去文中未盡之意。

《西遊記》是兒時的摯愛,每年寒暑假,86版西遊記是央視的保留節目,每個兒童都幻想能夠像孫大聖一樣飛天遁地、自由自在。長大後才發現,其實天庭跟人間沒有什麼兩樣,一樣存在勾心鬥角、爭權奪利,靈山佛家聖地的菩薩一樣索要取經人的人情,許多妖怪們都跟天庭勾結,看關係比後臺。有後臺的妖怪都被天上的神仙接走了,沒有後臺的就被打死了,甚至剝皮抽筋。孫悟空最初是一個放蕩不羈愛自由的大妖,甚至敢放上天庭,說出「皇帝輪流坐,明年到我家」之類的話,在五指山上下壓了五百年後,被磨去稜角去西天取經,如同一個中二的少年步入職場後被體制和潛規則同化的過程的隱喻。印象最深的是周星馳演繹的《大話西遊》結尾處的一句臺詞:看,那個人好像一條狗唉。

不過《西遊記》畢竟是一部神話志怪小說,雖然隱喻性很強,但畢竟不像《三國演義》、《水滸傳》、《紅樓夢》、《金瓶梅》等書一般更為貼近現實生活。《紅樓夢》和《金瓶梅》均是講秩序尚存的「盛世」下的貴族和平民的市井生活,人性與情色慾望;而《三國演義》和《水滸傳》則是講禮崩樂壞、秩序失控的亂世,赤裸裸的叢林法則之下,人命不如草。

過去有「少不讀《水滸》,老不讀《三國》」之說,就是說水滸誨盜,少年人血氣方剛,看了《水滸》中的江湖仇殺,容易衝動不顧後果,所以少不讀《水滸》。

老不讀《三國》,老讀《三國》是為賊,賊者,偷竊、奸詐之意。是因為三國中講上層勾心鬥角的謀略,老年人本來就深諳世故,到了晚年應該放下紛爭,看淡一切,宿將還山不問兵。老年人再看《三國》,難免會沉湎其中不得脫,思慮算計過深,即不利人也無益於自身身體健康,所以老不讀三國。

《三國演義》是講各大勢力爭霸天下,當年滿清諸將喜讀三國,排兵布陣、謀略用間都從《三國演義》中得到靈感,所以滿清有「半部《三國》得天下之說;《水滸傳》講的是江湖草莽英雄的事跡,流民、草根起事的聖經。當初有位偉人對《水滸傳》耳熟能詳,跟D外人士會談時引經據典,講的都是《水滸傳》;晚年更是把《水滸傳》玩出了花,號召全民學習,批判宋江投降主義路線,可謂是古為今用,借古諷今的典範。

2

封建社會評價《水滸傳》,說是「誨盜」,書中多是打家劫舍、佔山為王,視朝廷法度為無物,所以歷代都列為禁書。為了消除「流毒」,清朝文人還續寫了一部《蕩寇志》,從七十一回寫起,杜撰出一大篇宋江等如何「被張叔夜擒拿正法」的故事。

建國後對《水滸傳》的評價來了個大反轉,說是一部官逼民反、逼上梁山、歌頌農民起義的現實主義傑作。

不過縱觀梁山108位頭領中,被逼上梁山的少之又少,很多是一方土豪、惡霸、地痞流氓之類的。如梁山的第二任寨主晁蓋就是一位村正;第三任寨主宋江是押司(縣辦公室主任);九紋龍史進是少莊主;李逵是江州大牢的牢子(獄警);戴宗是江州大牢的節級(監獄長);江州揭陽嶺三霸,李立和李俊開黑店,把過往客商用蒙汗藥麻翻,做出人肉包子——話說「梁山好漢」中,開黑店做人肉饅頭的不少,有孫二娘、張青夫妻,梁山附近頭領朱貴開的打探消息的店也兼做黑店;揭陽鎮上,穆弘、穆春一霸,欺行霸市;潯陽江邊做私商的,是張橫、張順兩兄弟為一霸,對過往商人下黑手,將過江的客官帶到江中心,刀削麵還是混沌面自己選。

這些人都是桀驁不馴之輩,不事生產橫行鄉裡,哪裡是被逼上梁山?分明是自願上梁山過大碗喝酒、大口吃肉的日子。

真正被逼上梁山的,只有林衝等寥寥數人。林衝是《水滸傳》中著墨最多的幾人之一,不像魯智深有俠客之義氣,武松有英雄之勇氣,林衝的性格溫和、甚至有幾分儒弱,是水滸一書中為數不多的幾個看上去正常的人。林衝是一個重情義的人,夫妻關係和睦美滿,這在梁山眾多頭領中是少見的。梁山的頭領無論是宋江、還是武松、魯智深、石秀、楊雄,還是王英王矮虎,他們跟女人的關係都是不正常的,不是像王矮虎一般好色,見著有幾分姿色的就上,就是打熬筋骨,不近女色的。像林衝這般夫妻相敬相愛、至死不渝的絕無僅有。

水滸中的女子也沒幾個正常人,不是像孫二娘一般的母夜叉,開黑店殺人如剖豬宰羊,就是像一丈青扈三娘,全家老幼被李逵所殺,不思報仇,反被被宋江許配給王矮虎,渾渾噩噩地活下去的。

這也是亂世中流民生活的真實寫照,朝不保夕,遇到危險時最先遭殃的就是沒有自保之力的婦幼。唐末大亂,軍閥混戰,黃巢圍陳州期間沒有軍糧時以人為食,把婦女老幼稱之為兩腳羊;明末流寇,張獻忠部為了跑路方便、節省軍糧,出川時下令大營中將女子、幼兒屠戮一空,婦女對於他們而言不過是可以隨手丟棄的衣服,只要有青壯軍隊在手,到時候再搶就是。

 

林衝是東京八十萬禁軍教頭(新兵營教官),其父親也是軍中提轄,嶽父也是禁軍教頭,軍中世家。林衝綽號「豹子頭」,初次跟魯智深見面時,頭戴一頂青紗抓角兒頭巾,穿著一領單綠羅團花戰袍,腰間繫著雙搭尾龜背銀帶,鞋子是對磕瓜頭朝樣皂靴,看上去文質彬彬,不像一個武將。但是林衝武藝高強,仗義疏財,對於底層百姓有惻隱之心,如在東京時就救助了酒店員工李小二,後來發配滄州時候多虧李小二替他通風報信,先作準備才逃過一難。

林衝跟林娘子夫妻恩愛,兩人情投意合,連去東嶽廟上香都是一同去的,可見夫妻感情之好。林衝誤入白虎堂之後迫於無奈寫下休書,林娘子也不離不棄,最後在高衙內的逼迫下自縊而死也終究不負林衝,可謂是貞烈女子。林衝的前半生生活安穩、事業有成、家庭和睦、妻子貌美賢惠、丈人張教頭通情達理欣賞林衝,內心安穩舒適,這種生活是一種城市小資生活,是許多人追求而不可得的理想生活,跟黑暗血腥的江湖完全是兩個世界。

然而,這種平靜的生活在一瞬間被打破了,只因高衙內在人群中多看了林娘子一眼。所謂悲劇,就是把美好的事物毀滅給人看吧。

高衙內是高太尉(宋朝最高軍事長官之一)的義子,好勾引良家婦女,人稱「花花太歲」。林衝和娘子到東嶽廟上香,因為跟魯智深相聚結拜,林娘子被高衙內瞄上了,林衝大怒,本欲將這浪蕩子弟暴打一頓,結果認出是上司高太尉的衙內,先自手軟了,不怕官,只怕管,害怕惡了高太尉招來報復,忍讓退縮了。不料高衙內見過林娘子後朝思暮想,念念不忘。人啊,總是覺得妻不如妾、妾不如偷,偷得著不如偷不著,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

為了得到林娘子,手下幫閒使計導致林衝帶刀誤入白虎堂,發配滄州。林衝還是忍讓了,寫了休書給妻子,有人說林衝寫休書給妻子是儒弱,其實這說明林衝是個有情有義的好人,寧願自己受到傷害,也不願妻子跟他受到委屈。可是末世時分,禮崩樂壞,往往是好人不長命,禍害遺千年;殺人放火金腰帶,修橋補路無屍骸。高俅之輩嫉賢妒能的小人僅僅因為會踢球就能身居高位,而王進、林衝這樣武藝高強的教頭被排擠、暗算——後來北宋禁軍面臨金兵時不堪一擊,宋徽宗被擄也是一種歷史的必然了。

人無傷虎意,虎有害人心。高衙內指使兩個公人,在路上結果林衝。對比武松在飛雲浦連殺四個公差,而林衝只會逆來順受,苦苦哀求,如果不是魯智深一路跟隨,早就在野豬林化作枯骨了。

甚至在魯智深要殺兩個公差之時,林衝也為他們求情。這還是林衝跟武松的不同,武松無父無母,兄長被毒殺,光棍一條,無牽無掛;林衝心中有牽掛,兒女情長,夢想著有朝一日重返東京跟娘子團聚,重新過上那種平安幸福的小日子,所以忍辱負重。其實林衝的夢想是不可能實現的,哪怕是高衙內收手,過不了多少年金兵南下,覆巢之下且有完卵乎?林衝的夢想只是一種城市小資產階級的幻想罷了。

 

但是林衝畢竟是武藝高強的英雄,不是庸庸碌碌之輩。他的武力值在梁山可以排在前列,救晁蓋、救宋江,生擒扈三娘,死在其槍下的將領不計其數。在林教頭風雪山神廟一回中,面臨著對頭的步步緊逼,林衝終於發狠了,連殺三人,反上梁山。老虎不發威,別人總當它是病貓。

風雪山神廟是林衝一生的轉折,此前的林衝跟此後的林衝是性格截然不同的兩個人。

林衝投山神廟來時有一句描寫:那雪下得正緊。殺人後走時有一句呼應:那雪越下得猛。讀之令人有英雄末路,天地之大,卻無好人林衝容身之處的悲愴之感。林衝從溫暖的山神廟中走出,踏入風雪交加的外界,隱喻那個作為好人的林衝已死,步入黑暗江湖的林衝不過是掙扎求活罷了。

林教頭風雪山神廟


3

林衝從小資市民生活進入黑暗的江湖社會。一些人天真的認為,朝廷腐敗,那麼打著替天行道的江湖就是希望和救星了,只能說圖樣圖森破。壞的另一面,不一定是好,可能是更壞。

朝廷的黑暗、腐敗,但是還有基本的秩序、法度,像高太尉要弄林衝,也還得找個由頭,用計謀羅織罪名,在江湖上哪有這麼多規矩,像王矮虎,看到漂亮的婦人,把她丈夫一刀兩段,搶過來就是;朝廷橫徵暴斂,通常還會放水養魚、割韭菜留著根;而江湖上開黑店的,誤入其中的連個全屍都沒有,做成了人肉包子,流寇過境,搶劫商家是寸草不生,連韭菜根都給你刨了。

朝廷和梁山,其實是一體兩面,都是暴力至上,誰勢力大誰有理。朝廷是坐著的寇,梁山是流動的王,要說區別,就是已上位和未上位,偽君子和真小人的區別而已。很多人說寧願碰到真小人不願遇到偽君子,其實不然。兩害擇其輕的話,偽君子遠好過真小人。碰到偽君子,至少你還能說理、想辦法破局;碰到真小人,上來就是明搶,你找誰說理去?

江湖上也跟官場一般,嫉賢妒能、爾虞我詐。林衝得到小旋風柴進的舉薦,上水泊梁山落草。不料王倫小雞肚腸,防備林衝武藝高強,三番五次刁難,最後還要林衝殺一個無辜路人納投名狀才許上山。林衝受了一肚子腌臢鳥氣,在林衝心裡王倫這廝可能比高太尉還要不堪吧,也為後文林衝火併王倫埋下了導火索。不料林衝選的客商正是失卻生辰綱的青面獸楊志,兩人用樸刀鬥了數十回合,不分勝敗。白衣秀才王倫見了,欲引楊志上山,制衡林衝——跟宋江引玉麒麟盧俊義上山的打算如出一撤,不過宋江的手段要高明許多。只是楊志志不在此,王倫算盤落空。至此林衝才在梁山落草,坐了第四把交椅。

到晁蓋一夥上梁山時,王倫又是推脫——應該說王倫的擔憂不無道理,晁蓋一夥確實是想火併實力弱小的王倫山寨,只是礙於江湖道義,把林衝推出去做刀。在吳用的激將之下,林衝火併王倫,為晁蓋成為梁山第二任山寨之主鋪平了道路。

但是這也讓林衝在梁山前後兩任寨主心中成為不可靠的人。無論是江湖還是朝廷,沒有人會喜歡一個弒殺老大的手下。就像在《權力的遊戲》弒君者詹姆·蘭尼斯特,儘管他是一個真正的騎士,弒殺的也是陷入瘋狂狀態的瘋王,挽救了整個王城的百姓,但是在貴族們的心目中,他只是一個弒君的衛士。

林衝既不是宋江的班底,屬於晁蓋一系老頭領,但是晁蓋對他也並不交心,防備多於信任。但在晁蓋打曾頭市一役中,遇伏中暗箭,不是林衝拼死相救,晁蓋可能當場就被殺了。

晁蓋的中箭十分可疑,而且箭上還刻有「史文恭」三字,給人一種此地無銀三百兩的暗示。很可能是黑三那廝暗地裡派人下黑手。而且晁蓋中箭後並未當場身亡,而是回到梁山後箭瘡發作而死的。

宋江生背癰,吳用派張順拿百兩黃金去請神醫安道全,上山後醫好了宋江的背癰。為何梁山的寨主晁蓋中箭傷,居然沒有人去請名醫?只能說宋江勢大,已經架空了晁蓋,只在等晁蓋一死好上位。

晁蓋對此心知肚明,因而留下遺囑:拿住史文恭這廝的,方可為山寨主。宋江是一胖黑文士,手無縛雞之力,梁山上人人都可以拿下史文恭,但宋江的可能性最小。晁蓋可能屬意的是林衝接任寨主,也有噁心黑三,挑起山寨內訌,不讓其稱心如意的心思在內。

要說林衝接任寨主並非沒有可能,林衝跟魯智深、武松等人交好,有晁蓋舊日心腹和二龍山一系頭領支持,如果他想成為寨主,宋江手下的雞鳴狗盜之輩人數雖多,還不見得能贏。

但是林衝無意爭權奪利,看他題詩的志向就可知。林衝在上梁山前在朱貴店中題詩:

仗義是林衝,為人最樸忠。

江湖馳譽望,京國顯英雄。

身世悲浮梗,功名類轉篷。

他年若得志,威鎮泰山東。

與宋江的潯陽江題反詩比較:

心在山東身在吳,飄蓬江海謾嗟籲。

他時若遂凌雲志,敢笑黃巢不丈夫!

可見宋江一向不安分,野望很大。敢笑黃巢不丈夫,那就是要做皇帝。比起林衝的「威鎮泰山東」高了幾個層次。

 

4

所以在晁蓋去世後,林衝第一個跳出來擁立宋江上位,避免了山寨火併。但在宋江的心目中,林衝還是不可信任之人,地位一降再降,最終座次居然位於新上山的大刀關勝之後,越來越遠離梁山的權利中心,也搬出了梁山總寨,去了山下的分寨,大概是宋江防備林衝搞政變吧。

但是林衝並不在意這些,也許在林娘子死的那一瞬間,林衝的心就已經死了,之後的他只是苟活著。

在晁蓋任寨主,林衝穩定下來後,決定接林娘子上山,不料她早被高衙內害死,嶽父張教頭也已病故。「林衝見說了,潸然淚下;自此,杜絕了心中掛念」。一段悽涼悲惋的愛情落下帷幕,讓人嘆息佼佼者易汙,濁世容不下美好的愛情。

在《水滸》裡,因妻子之死而潸然淚下的,僅林衝一人。而那號稱霹靂火與林衝同為五虎將的秦明,被宋江等人害死妻小,也沒流下一滴淚,他娶了花榮的妹妹,馬上就和仇敵把酒言歡,結為兄弟,深刻地詮釋了什麼叫做妻子如衣裳,有奶便是娘。

霹靂火秦明


林衝在祝家莊生擒了武藝高強、年少美豔的扈三娘。作為戰利品,扈三娘理應歸林衝所有;而當時梁山上的諸位好漢中,也只有豹子頭配得上一丈青。也許是林衝掛念妻子不願再娶,更有可能是宋江猜忌林衝,最後硬是強把鮮花插牛糞,竟把她嫁給外貌如武大郎、人品下流齷齪的矮腳虎王英。

在娘子死後,林衝的心裡,也許只剩下復仇一事了。但這與宋江的招安保存實力的大政方針相悖,所以連復仇也不可能。順便說一句,宋江絕非是什麼投降主義,他接受招安是保全實力,待機而動,消滅其他的流寇是以戰養戰,圖發展壯大。只是出乎黑三意料的是,在徵討方臘的過程中其實力大損,以至於一番謀劃成流水。

宋江為了招安大計更無恥地討好被捉上梁山的高太尉,讓林衝迫於義氣,沒有辦法報仇雪恨。書中描寫林衝見到高太尉時,「怒目而視」,「欲要發作」,卻又無可奈何。林衝早就不是那個隱忍軟弱的林教頭,而是殺人如麻、性情剛烈的強人。仇人相見,分外眼紅,林教頭很想拔刀相向,血濺廳堂,但宋江攔不住,他手下一幫狗腿子攔得住。

跟一個組織相比,個人的武力再高強也是很渺小的。林衝在朝廷被高太尉陷害,無可奈何流落江湖;在江湖見到仇人卻也無法報仇。

無論這朝廷、這江湖,天下之大,都無林衝這樣的好人容身之處。只有那些高太尉、宋江之流的惡人們,使出種種絕戶計陷害好人不眨眼,毫無心理負擔,才能在朝廷和江湖之中混得風生水起,如魚得水。

    

    仗義最樸忠的林衝在江湖上一樣鬱鬱寡歡,林衝宛如一個隱士,大隱於江湖。林衝在梁山上並沒有意氣風發的時候,除了在火併王倫中出了一口惡氣外。林衝只有消沉低落得過且過,在戰場上衝鋒陷陣宰殺敵人是唯一的快意,和花和尚魯智深大碗飲酒就是全部的歡樂。

林衝只想安安穩穩地過著小日子,並不像宋江一般野心勃勃。只是天下之大,沒有一塊桃源淨土,最終只能在爛泥潭中打滾,掙扎求活。就像芸芸眾生,為生活所迫,最終都活成了那個當年自己萬分厭惡的人。

 

作為一個前軍官,林衝其實不喜歡跟梁山上那些地痞惡霸交往,想要回歸安穩平靜的正常生活;但是高太尉不死大仇不報,他也回不去了。所以對於招安,林衝既不支持,也不反對,聽天由命。

林衝在徵方臘的過程中,因為好友魯智深的去世而染上風癱(中風),留在杭州六和寺,只有獨臂武松照料,半年後身亡。

相比水滸中其他頭領「強梁者不得其死」的下場,林衝的結局算是尚好的了。當林衝在六和寺的悽雨冷風中靜待死亡時,他憶起的一定是與林娘子短暫而甜美的愛情歲月;還有跟好兄弟魯智深的意氣相投,惺惺相惜。

林衝一生悲情,可謂是性格決定命運。美女和財富都需要勢力去守護,林衝儘管武藝高強,卻不像高俅一般善於鑽營,也不如宋江一般面厚心黑,對敵人狠對自己也狠,屎都下得了嘴,隱忍堪比越王勾踐,所以一生坎坷不如意也是必然。

不過人生在世,有生死與共的愛人,有肝膽相照的兄弟,林衝這一輩子也值了。

相關焦點

  • 好人不長命,禍害遺千年?
    世俗人常說「好人有好報。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但也有人說「好人不長命,禍害遺千年」。這前後的矛盾反差也大了點,到底哪個更有道理一些呢?要我說,都對。但是,一定要仔細釐清其中的細節才可。首先來說,好人,什麼叫好人?扶貧濟弱,悲天憫人的人算不算好人?敬天敬地,言如春風的人算不算好人?是不是都算?
  • 佛教:為什麼「好人不長命,禍害遺千年」,看佛陀是怎麼說的
    《涅槃經》有言:「善惡之報,如影隨形;三世因果,循環不失」。在佛教當中,最講究的就是因果,所謂「善惡之報,如影隨形」,實際上就是一個因果關係。種如是因,得如是果,善於惡之間的果報,就好像影子一樣,始終追隨著我們。
  • 好人不長命,禍害遺千年?這位江蘇老人用行動反駁
    近些年來,網絡上經常流行一些負能量的事件和言論,例如「好人不長命,禍害遺千年」、「殺人放火金腰帶,修橋補路無遺骸」、「人不為己,天誅地滅」等等,負能量滿滿。但是我一直相信受聖人之道教化千年的中國社會不會就此走向自私自利的可怕境地,畢竟以「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為治國理想的道家文化一直都被主張世界大同的孔孟之道壓制。據江南晚報報導,12月3日,江陰市84歲的陳杏妹老人,跳入河中救起鄰居家3歲孩子。
  • 從古到今,「好人不長命,禍害遺千年」,怎麼理解?
    從古到今,我們形容一個人的時候都會以「好人不長命,禍害遺千年」這句話來表示。事實上人的壽命只有百歲之多,何來千年之久?但如果看看秦檜和和珅這樣的人,你就會明白什麼叫做壞人活千年了。這些人雖然已經死了幾百年了,但歷史上卻一直有他們的惡名,這樣的人在老百姓的心中豈不是活了上千年甚至更久呢?
  • 好人不長命,禍害遺千年。好人沒有好報?
    好人不長命,禍害遺千年。生活中很多人都會有這種想法,老實善良的人總是得不到庇護,那些惡貫滿盈的人反而越過越好。其實大家都錯了,俗話說,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人們都在惋惜怎麼會讓這麼好的人眼睛瞎了,後來橋建成了,忽然下起了大雨,大家手舞足蹈,感謝老天把橋衝刷的煥然一新,突然一聲巨雷想起,擊中了男孩,男孩一命嗚呼,村裡所有人都替男孩鳴不平,好人怎會落得如此下場。包拯剛好從此地路過,村民把情況說了,包拯也很氣憤,提筆寫了「寧行惡勿行善」!
  • 佛教:善惡到頭終有報,為什麼好人不長命,禍害遺千年?
    在佛法當中,有著這麼一句話:「善惡之報,如影隨形」,這也就意味著我們所經歷的事情,善惡到頭終有報,一切都來源於自身的感召,因為曾經做過了什麼惡業,導致有禍害的降臨,也因為行善積德,修成正果。可是這句被人傳頌的話,又怎麼解釋有一些活在世上的好人,行善積德一輩子,最後卻不長命?而有一些禍害做了之後,卻導致千萬年都遺傳,這又該怎麼說法呢?今天就來解釋解釋。其實這些因果輪迴,都脫離不開自身發展,「福禍無門,惟人自召」要想認清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
  • 《紙鈔屋 第四季》好人不長命,禍害遺千年!柏林精神永不滅!
    但好人不長命,禍害遺千年,東京、裡約、丹佛、巴勒莫幾個間接導致奈洛比死亡的禍害安然無恙,卻把明明已經救活的奈洛比再次槍決!編劇是真的狠,每次都專挑你喜歡的角色殺!幸好柏林在記憶中又復活啦,柏林真的是人生導師,把人性看得透透的!大愛這角色!奈洛比的死亡,最終「喚醒」教授,讓他認識到這已不是一場革命,而是一場戰爭,再次成為那個算無遺策、無所不能的領袖!
  • 俗語:好人不長壽,禍害遺千年,什麼意思?蘊含老祖宗的智慧
    經過數千年的洗滌,依然那麼有道理。農村有一句俗語:「好人不長壽,禍害遺千年。」這句話真是令人氣憤,同時也表達了世界的不公。 好人不長命,禍害活百年。對於一些因疲勞而死亡的好人來說,這是一個感嘆。原因是好人願意為別人提供幫助,而不管他們的報酬如何。
  • 為什麼好人不長命,禍害遺千年?
    如果對,那又如何解釋「好人不長命,禍害遺千年」的現象呢?其實,這些話都在圍繞一個重要的定論而展開的,這個定論就是「因果」。關於因果,我們聽到的最多便是「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和「善惡到頭終有報,只爭來早與來遲。」這些話都是告訴我們,因果是真實不虛的,我們之所以看不到當下的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是因為忽略了一個時間的問題。
  • 佛教:「好人不長命,禍害遺千年」,到底是什麼原因?
    可是我們不可否認的是,在我們的身邊,常常會有另外的一種聲音:好人往往不長命,而那些「作惡多端」的人卻多年「長盛不衰」,甚至還越活越滋潤,逍遙自在得很,這又是什麼原因呢?不是說好了「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嗎?那麼,這裡的「時候」究竟要等到什麼時候才是真正的「時候」呢?
  • 佛教:為什麼「好人不長命,禍害遺千年」?看完恍然大悟!
    常常有人問我,既然佛門那麼重視因果,說什麼「善有善報,惡有惡報」,那為什麼我總能看到身邊那些善良的人、做好事的好人卻沒有好報,總是受苦、未得善終?難得因果也會有缺失?當然不是。因果從來不誤人,我們凡夫肉眼所看到的只是因果的一個片段而已,須知因果是通三世的,是非常複雜的。
  • 為什麼「好人沒好報,禍害遺千年」?不可不知,看完你就明白了!
    使眾人明白了業有三報的道理,不僅知道幹壞事作惡之人,終有報應,而且能真正做到多行善積德不幹壞事的而終得福報的結果。其實,還有句話叫「好人不長命,禍害遺千年」。這是對一些因勞累致死好人的感嘆。究其原因:好人不計報酬,樂意助人,辛苦勞累、身心疲憊最多,最易因身心過度透支誘發疾病死亡。
  • 好人不長命,禍害遺千年?有時候眼見不一定為實!
    筆者心裡當然不服氣,理直氣壯的說:這可是古人說的,三爺爺你看古人活的多透徹,一個人活在世上,如果不為自己著想,是要遭到天誅地滅的。當下就羞愧的無地自容,三爺看到筆者滿臉通紅的樣子後,便開口安慰筆者,三爺說,他一開始也不明白這八個字的含義,甚至被這個成語糾結了好些年,後來無意中從柳斷指那裡聽來這八個字的真實含意,才恍然大悟的。三爺說世間事,都是不確定的,但是有一點一定不變,那就是因果不空。
  • 俗語說:「好人不長壽,禍害遺千年」,有理嗎?好人真的難做嗎?
    俗語說:「好人不長壽,禍害遺千年」,有理嗎?好人真的難做嗎?佛家言:「福禍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在佛家看來,是福是禍都是自己招來的,是善是惡也都是自己決定的,就像影子一樣跟隨在我們身後。
  • 好人有好報還是禍害遺千年?
    在粉絲們的心目中,高高就應該歸屬於大眾口中的「好人有好報」那一類別。這樣善良的人,為什麼會意外身亡?眾說紛紜。但是,通過這一事件,讓我們感受到了人與人之間的關於人性的考驗,讓我們再一次認識到了人性的好與壞。一條鮮活的生命在還有生命體徵的情況下,及時搶救,還是有迴轉的餘地。
  • 佛教:為什麼「好人不長命,禍害遺千年」,原因在這裡!
    佛門中常說,「善惡有報,因果不虛」。但在現實社會中,每當我們見到一些善良之人,遭遇坎坷苦難,甚至英年早逝,而那些作惡多端的人,反倒榮華富貴,就會懷疑因果,覺得好人無好報,禍害遺千年。殊不知,萬法皆空,因果不空,佛家三藏十二部經,無外乎「因果」兩字。
  • 「人好命不長,禍害遺千年」:聽聽修佛人怎麼說,原來是這個道理
    但總有很多人見到一個現象就是"好人不長命,禍害遺千年"這會讓他們懷疑這是否符合因果循環,甚至否定因果循環。其實啊,不是這樣的,善惡有報是需要一個時間去積累的,並不是一步到位的,一開始便說了,沒有人能脫離得了因果循環,不是不報,只是時候未到而已。就像任何事情都有一個醞釀過程,這些事情也不會例外,但就具體而言的話,我們一起來看看修佛之人是怎麼看待這個問題的。
  • 好人不長命,禍害遺千年!天官賜福是一個重能力而輕品行的故事
    兩人都有不可取之處!可是仔細想來,《天官賜福》的背景貌似講述的就是一個「重能力而輕品行」的時代。人人得以飛升成神,絕不看重內心品質。因此殺戮無數並且風流成性的裴茗能成功飛升。同樣的,裴宿曾在飛升之前屠城。通過南方扶搖兩人的言論可以推斷,大部分神官成神之前或多或少都出現過「性格」上的缺陷。
  • 好人不長命,禍害遺千年——世界是公正的嗎?
    當然,女孩的父親到底怎麼去世的,對本案不應該造成什麼影響。只是被父親勸說來自首的楊某因為有自首情節而活了下來,見義勇為的父親卻沒有把積累的「善報」傳給後代,這樣的反差著實讓人寒心。這大概就是人們所諷刺的壞人「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好人卻要經歷「九九八十一難」。
  • 俗語:好人不長壽,禍害遺千年,有道理嗎?蘊含老祖宗的智慧
    從古到今,我們一直能聽到一句俗語叫「好人不長命,禍害遺千年」,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意思是說好人呀,活得命太短了,沒有幾十年就死了。而壞人呢,他們留下的臭名卻能遺害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