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儒為清代王室後裔,自幼接受著傳統儒家私塾教育,其以畫名於世。然其書法以「二王」帖學為宗,之後對唐、宋、元書家均有學習,在其晚年逐漸形成筆墨空靈、骨氣十足之書風,南渡臺灣之後被譽為「臺灣第一帖學大師」,可見其書法成就極高,對後世影響較大。
其精通經、史、詩、書、畫,著有大量的著作,多次在國內外舉辦個展,書法作品流傳廣泛,海內外多有收藏,弟子眾多。而其又以畫名於世,但在畫上所下功夫並不多,而是書法和詩詞藝術佔去了他大部分精力,一生都在從事詩、書、畫藝術,走的是中國傳統文人之路。
觀溥儒一生輾轉奔波,而且承受著舊王孫之痛,時代的變遷與不斷的輾轉,使其晚年仍然無法回歸故土,由此觀來溥儒內心是痛苦的,由於其晚年渡臺,而且畫名比其書名大,致使大陸研究溥儒書法之人甚少。
就其書法而論,溥儒一生以帖學為標榜,其對於帖學的理解是獨特的。另外他在作品中所體現出濃厚傳統文化根基與個人情感的自然流露,正是我們現在的書法家所缺乏的,而其書法作品內容大多為其自己所寫詩詞,故更加易於抒發情感。其作品以行書和楷書偏多,尤其是其小行書,字裡行間文氣十足,而這要歸功於他重視字外功夫,集經、史、詩、書、畫為一身,其被稱為一代帖學大師是當之無愧的。
春日回文詩
溥儒 楷書詠八仙歌聯 水墨雲紋灑金箋 鏡框
款識:
鍾離點石把扇搖,果老騎驢走趙橋;
國舅手執雲陽板,採和瑤池品玉簫。
洞濱背劍清風客,拐李提葫得道高;
僊姑敬奉長生酒,湘子花籃獻蟠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