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青春期孩子相處,家長只要做一件事就夠了

2020-12-23 水玉丫

家長永遠不明白,青春期孩子心裡到底在想什麼,你跟她說話,她要不愛答不理,要不乾脆都不回應,有時可能還會把你的關心,當成是一種監視。他們體內的荷爾蒙快速上升,奔向身體各個部位,調動他們不同的情緒,以至於這個時期,他們也不適應這樣的自己,他們恐慌、暴躁、叛逆,會把家長拒之門外,自己關起房門,享受自己的獨處時光!這時候家長會特別的無助,不知道怎麼勸說,其實你只要做一件事就夠了。

相關數據統計,中國一些城市95後全職媽媽的比例都高達82%,而女性與生俱來的奉獻精神,無疑在全職後,完全「奉獻」給了孩子。她們的第一招永遠是說教,試想一下如果你的領導連續十幾年,每天什麼事情都來說一遍,估計沒有幾個員工還能正常工作吧。而媽媽們很容易把自己一開始的關心,順理成章的變成指責和質疑,有些媽媽甚至失控到大吼大叫,完全忘記自己的初衷。有一次去參加線下心理課程,在問答環節,一個十一歲女孩的母親說,她現在沒法和孩子正常相處,她甚至害怕和女兒在一起吃飯,在飯桌上女兒會因為媽媽問飯好不好吃,而不耐煩,母女倆因此生氣。表面看來,媽媽沒有做錯什麼,辛苦為孩子做的飯,問問好不好吃,都不行嗎?但你有沒有想過,十一歲的孩子,他們的需求已不再是寶寶期吃喝拉撒的基本需求了,青春期迅速變化的身體和身邊的人際關係,已讓他們應接不暇,他們沒法在父母面前還要克制自己的情緒,他們跟你的每一次較量,其實是在不斷摸索成長的那個平衡點。作為家長,尤其是媽媽,在孩子這個時期,我們要學會用愛的目光溫暖孩子,給他力量和勇氣,學著「閉上自己愛嘮叨的嘴」!

人與人之間最低級的交流就是語言交流,而家長們通常還運用不好,最美妙的交流感,是心領神會,一個眼神、一個微笑。說到這,有些家長就會疑問,我說都不聽,不說他不上房揭瓦了,不敢想像後果。那既然說不聽,那為什麼還要說,難道是為了自己發洩嗎?我們不說了,並不代表不管孩子了,只是換種方式跟孩子交流,人的本性是渴望交流的,而且你要相信當你閉上嘴的那一刻,也是孩子敞開心扉準備跟你傾訴的時刻。你去觀察,一個嘮嘮叨叨的媽媽,她會有一個沉默寡言、膽怯怕事的孩子,而一個溫柔有愛的媽媽,他的孩子多數是樂觀積極、活潑開朗的。

在這個世界上,通過說能改變的事情太少了,關起嘴巴、打開耳朵,打開孩子們的話匣子,傾聽他們的心聲,你會發現不一樣的青春期!

ps:一個關注孩子成長和自己成長的斜槓媽媽

如果對你有幫助可以關注我,並點讚轉發

( 所有配文圖片均來自網絡)

相關焦點

  • 如何和青春期孩子相處?李玫瑾:父親要培養胸懷,母親要學會放手
    圖片來自《小歡喜》王佔郡院長指出「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父母角色要從管家變成顧問。」所以,想幫助孩子順利度過青春期,家長首先要找到和孩子相處的正確方法!李玫瑾老師認為孩子到了青春期,父親要培養胸懷,母親則要學會放手!父親要培養胸懷作家麥家的兒子有一個非常叛逆的青春期,初中三年,兒子緊緊關閉關上房門,拒絕和父母溝通。他的內心總是充滿憤怒,只要交流,一定會發生矛盾。麥家坦言,那段時間,陪伴兒子,就像陪伴一頭老虎。即使很痛苦,麥家依舊選擇沉下心來,主動接近孩子。
  • 孩子進入青春期,家長一定要做到這八件事!別讓自己追悔莫及
    對於家長來說,孩子的青春期是最令人頭疼的一段時期。在這段時間內,你罵也不行,對孩子好也不行,總會受到孩子的強烈反感。千萬家長為此頭禿。難相處是一種問題,最重要的是,青春期對於孩子未來的性格影響很大。所以,青春期家長對孩子的教育,也十足重要。
  • 面對青春期孩子, 家長必做哪些心理準備?
    這個誤會的錯誤之處,在於認為「家庭矛盾是從孩子的青春期開始的」。仔細想想,孩子和家長之間的戰爭,其實早就開始了。只不過在之前的戰爭中,孩子總是那個輸的人。 那麼,面對青春期的孩子,家長應該做哪些心理準備,才能引導孩子找到屬於他們的路,並且我們也能找到屬於我們的人生呢?我們先看看,這個階段會有什麼樣的特徵。
  • 引導青春期的孩子與異性相處,家長要注意什麼?
    關鍵是家長要正確引導他們,對待同學間的異性交往,要大方自然,適可而止。青春期的重要特徵之一就是開始對異性產生好感,有了性的萌動。所以,進入青春期的孩子,對異性產生好感是非常正常的表現,是一種生理和心理健康的表現。家長和師應該正確引導,而不要橫加指責。另外,如果家長和孩子能像朋友般地相處,一般孩子不會出現早戀,而父母經常吵架或者離異家庭的孩子早戀的概率要高得多。
  • 面對「危險」的青春期孩子,家長要會做這件事…
    《最強大腦》都是別人家的孩子,我家孩子資質平平,孩子的未來該怎麼發展? 面對神獸加強版的青春期孩子,父母該怎麼辦? 面對孩子成長路上的一些關鍵選擇點,有沒有一種方法可以幫助家長? 我們今天就把家長們的育兒困惑都提給了她。
  • 青春期,叛逆的不是孩子,是家長? | 精選
    這個誤會來自兩個方面,一方面是誤會矛盾是從青春開始的,一般來說,孩子和家長之間的戰爭早就開始了,只不過在之前的戰爭中,孩子總是那個輸的人。因為在孩子小時候,我們要制服他比較容易,無論是責備打罵控制等各種方式,對孩子都會有用。孩子都會被打敗。因為玩手機被打過,因為和同學鬧矛盾被罵過,因為做作業慢被兇過,因為成績差被貶低過……這些幾乎貫穿著很多孩子的童年。
  • 決定中學生是否順利度過青春期,不是他自己!而是家長要做4件事
    這就是父母的道理講了大筐大籮,而青春期孩子還是毅然不撞南牆誓不回頭的原因了。從身體上來講,青春期孩子年均身高增長6到11公分,並且出現了明顯的性別特徵,也一切都說明他們已經在向成人邁進。如果家長還是像以前一樣跟孩子對話:你不能做這,你只能做那,你要穿秋褲等,得到的回應基本上是這樣的:我的事不要你管!我偏要這樣,你管得著?嘁,都啥年代了,還穿秋褲?
  • 李玫瑾:孩子青春期太重要,這5件事家長定要做(別讓自己後悔)
    如果這個時候,父母還不改變以前的習性和慣性去控制孩子,沒有意識去調整自己的話,孩子的青春期問題會越來越嚴重。李玫瑾曾在文章中寫道:當孩子進入青春期,家長要改變你的教育模式,做到5件事。告訴孩子,你現在長大了,有一些事要自己做,需要幫助時你就說話,你如果不說的話,我不管,你要自己管自己。而家長則要暗中盯著孩子的一舉一動,只是表面上開始放手。第二,把孩子當作自己的同事一樣尊重對待有一個單親媽媽看女孩子日記,結果孩子離家出走,媽媽很著急。
  • 家有青春期孩子,家長不能做的4個行為,還不清楚的趕緊來補習!
    青春期的孩子就是「想做自己」,為了證明自己能做主,多數情況不願意順著父母的意思走,因為孩子想告訴你:「我跟你不一樣,我長大了,你沒發現嗎?」在這個時期有哪些行為是不受孩子待見的呢?作為家長又該怎麼和孩子相處呢?以下4種行為,你一定要注意!
  • 悅聽丨孩子到了青春期,不妨換個角度來相處
    今天,與您分享的文章是《孩子到了青春期,不妨換個角度來相處》。不少家長困惑,孩子什麼都不跟自己說,想知道他們心裡到底想什麼,難!孩子為什麼會疏遠父母?家長怎樣做,才能與孩子找到共同的話題?其實,父母和青春期的孩子溝通不暢,是不少家庭的常態。多數父母最關注的是孩子的健康和學習,平時與之談論最多的也莫過於此。然而,孩子結束了一天的課程回到家,最想的是放鬆。
  • 青春期孩子常有心理偏執現象,為避免教育失控,家長需掌握這些
    不願意被管教,成了青春期孩子最常見的現象。之所以出現這種現象,對於青春期孩子來說,他們常會有一個看似很充足的理由,如認為自己能管好自己的事,他知道自己該做什麼。可是到頭來家長會發現,孩子在很多事上並沒有做好管理,只不過是單純為了追求自己想要的自由,甚至以玩兒為主。
  • 青春期的孩子怎麼教育和引導
    「真是頭疼死了,不能打不能罵,真不知道應該怎麼和他交流了」時常聽到這樣的話,家長在生活壓力的情況下,還要在孩子教育上也要做的完美,很多的父母就非常的無奈,想要求助,青春期的孩子怎麼教育那。誰的青春不迷茫那,家長要端正面對孩子青春期的態度,每個孩子都有青春期,有些孩子還出現了青春期叛逆的行為,作為家長是一定要正確的疏導孩子,很多孩子進入青春期會出現出各種叛逆情緒,做出一些叛逆的事情。很多父母會責怪孩子,但其實,家長不要總是找孩子的問題,也應該反省、檢討自己。青春期叛逆不是孩子的錯。
  • 青春期孩子叛逆、不好管,怎麼辦?家長一起來看看這些實用建議!
    01 叛逆不是孩子的樂趣,孩子自己也很痛苦青春期叛逆的孩子其實像一個無頭蒼蠅,他們迫切想想要證明自己是對的,想要證明長大的意義,想要得到尊重和理解,這些複雜的情緒糾纏在一起無處宣洩的時候,就會被無限放大,繼而表現為家長口中的各種「不懂事兒」,其實他們自己也在痛苦的掙扎。
  • 李玫瑾教授:孩子進入青春期會出現這幾個信號,家長要做好準備
    你會發現14歲的孩子,開始偷偷的曠課,15、16歲的孩子開始沉迷於網絡世界,總之青春期的問題接踵而至,處理不好,父母與孩子的隔閡也會越來越深。所以這個階段,家長首先要了解孩子的心理,並且採用正確的方法和孩子相處。
  • 李湘給王詩齡打電話被懟:學會和青春期孩子相處,是父母的必修課
    沒想到,王詩齡卻非常不耐煩地回一句:「我一點都不想你,沒什麼事我就掛了!」然後真的把電話掛掉了。,對於孩子來說,其實並不好過,對於家長來說也是一個極大的考驗。要知道,人對情感出現需求是非常正常的事情,對異性產生好感和好奇,是無法避免的,父母要做的不是堵住,而是疏通,坦然地和孩子談愛情,談性,告訴孩子應該如何處理,絕對是要好過像防賊一樣防著孩子。
  • 青春期的孩子「越管越反」,那是你方法沒用對!後悔看晚了(轉給家長)
    孩子正處於青春期,用以前的教育方法,尤其是強制的、嚴厲的、簡單粗暴的家長作風式的教育,當然是不管用了,只能讓孩子的心離家長越來越遠。或者說,是不能與孩子的眼下的心理特徵相匹配。要避免指令式的「教育」,孩子在遇到困難、問題、挫折之後,只是需要來自父母的客觀分析和引導,而且,這種分析和引導還應該是朋友式的。 再次,要耐心持久地與孩子一起做他喜歡的事,接近孩子,發現優點,給予鼓勵,並學會「示弱」。為孩子創造超越家長的機會,凡是孩子做得好的地方(不局限學習方面),都要誇讚,進一步引向孩子學習方面。
  • 為什麼我的青春期孩子不和我說話
    你真的能夠再也不相信你的孩子嗎?你就算再也不相信他,對他有什麼好處呢,或者你能做什麼呢?你真的就不管他了嗎?所以,千萬不要說這些自己根本做不到的事情。我們該信任還是要信任。我知道,你會做錯事,但做錯了事之後,我們來承擔它的後果。後果和懲罰是兩回事,這個事一定要區分清楚。很多家長分不清後果和懲罰。後果就是這件事你沒做到,我們自然產生的後果你需要承擔。懲罰是什麼?
  • 學做智慧家長,破解青春期煩惱——2020十幾歲家長課堂·青春期教育...
    青春期是人生最寶貴的年華,是由兒童向成人過渡的關鍵時期,小學階段最後一年恰逢青春期萌芽階段,家長們該如何正確的處理和引導青春期出現的問題?為引導家長更好的對待孩子到來的青春期,1月10日晚,近百名國防科大附小的家長如約而至,一場別開生面的青春期主題活動在此展開。
  • 奇點大學—家長錦囊|孩子青春期不願和父母溝通,如何打開心扉?
    「面對面」談話這種形式是讓孩子無法接受的,尤其是對於男孩子來說,其實他們更傾向於「肩並肩」的溝通方式,這樣更能彰顯出地位的平等和相互尊重。孩子成長到青春期階段,擁有了自己的處世哲學和想法,是會排斥家長高高在上的教導式談話的,所以,這時候家長應該隱藏自己所扮演的教導者身份,技巧性地給孩子建議,感覺好像是要和他一起做似地,默默幫助孩子,這樣的效果會更好。
  • 別對處於壞情緒中的孩子講道理,如何溝通才有效?青春期學生家長必讀()
    如果你是這個孩子,哪一句聽起來,被認同、被理解呢?很顯然,回應3更有效,其實媽媽什麼也不用說,重複一下孩子的話就可以了。正面管教工具之共情話術學會從聽的過程中識別並表達孩子的感受,是你給孩子的一件偉大禮物。第二步 說在與孩子溝通中,大部分家長都以為,只要說了就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