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郎君」到「老公」:中國「丈夫」文化稱謂的「墮落史」

2020-12-25 騰訊網

中國幾千年來夫妻之間的稱呼變化著實不少,其中變化最大和最悲哀的莫過於丈夫的稱謂,稱謂的變化證明了一個無情的事實——中國男人們的歷史地位一直在下降。

良人

最早時妻子稱呼自己的丈夫"良人",好聽吧!從中我們不難看到古代丈夫們光輝高大的形象,古詩裡就有"妾家高樓連苑起,良人持戟明光裡"。

"良人"一詞顯示不出男女性別,妻子稱自己的丈夫為"良人";丈夫稱自己的妻子亦為"良人。從這兒可以看出當時男女地位大抵還是比較平等的,但這種不加區別也給夫妻間稱呼帶來很多不便。

所以後來就根據"說文解字",在"良"字音義上加以區別;在"良"右邊加"阝",變成"郎";在"良"左邊加"女",衍成"娘"。

"郎"就代表丈夫,李白有"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義山詩有"劉郎已恨蓬山遠,又隔蓬山一萬叢",花間詞中有"問郎花好儂顏好" 。"郎"多親切的稱呼啊!

郎君

古人認為單音節詞似乎太甜膩了,當時大約除了個別人如鄭袖,鉤弋之流,眾多良家婦女們在人前還是羞於叫出口。

於是她們就在前頭或尾後加一個字變雙音詞,即"郎"字後面加一個"君"字;在"娘"字後面加一個"子"字,成了表示親暱的"郎君","娘子"。(注:起先,"娘子"一詞僅用青春妙齡的少女。大約到了唐代就成了妻子的稱呼。)妻子稱丈夫為"郎君",是對丈夫的雅稱丈夫稱妻子為"娘子",是對妻子的愛稱。

官人

宋代,是南北文化交流頻繁的時代,在夫妻間的稱呼上,由於當時的宮庭中出現了"官家"一詞,平民百姓中,於是有了"官人"這一稱謂。

有的妻子稱自己的丈夫為"官人"。至今,民間仍對新婚夫妻戲稱為"新郎官"、"新娘子"。從這個稱呼也可看出隨著宋代理學的興盛,男人的家庭地位也上了一個新臺階啊。官人是管人嘛,那家裡的官人當然就是管家裡的老婆了哦。

外子

外子在宋代,妻子也有稱自己的丈夫 "外人"的,再文雅點的就叫稱做"外子",丈夫則稱自己的妻子的除"娘子"外,還稱"內人"。

在別人面前,對妻子的謙稱還有"賤內";這都是那時的小資和偽小資們最喜歡喜歡的叫法了。潘金蓮稱西門慶一定是甜甜的一聲"偶官人":但李清照稱趙明誠則一定是"外子"。

相公

看過京劇,越劇,黃梅戲的話,你一定會對裡面不時就有的,拉長了聲音的一聲嬌呼"相--公--",印象深刻。由此可見這個稱呼古時之流行。這比 "官人"又進了一步,已經不僅是"官",而且是最高的官"相"了。

男人的家庭地位由此達到極盛。然而泰極否來,近代以來,隨著婦女解放運動的愈演愈烈。男人的地位也是每況愈下,從對丈夫的稱呼中也可明顯看出。

先生

近代以來,也稱"丈夫"為先生 .有本意,有引申意,也有通假意。有特指,也有泛指。《辭海》"先生"目下載:"《禮記;曲禮上》:'從於先生,不越路而與人言。'也引申為對年長有德業者的敬稱。

有時,也泛用為對人的敬稱。"由此可見,這一稱謂,除指某些特定身份,如丈夫等對象之外,是隱含著職業、年齡方面的因素的。換言之,所謂先生,主要指有一定學識而又年庚較高的人。

用先生指代丈夫,文雅而又帶有仰慕尊崇的意思。從中尤可見男性的尊嚴。至今在海外華人中和港臺地區還在廣泛使用。

愛人

"愛人" 這一稱謂最早見於新文學作品之中。上世紀20年代初郭沫若寫的詩劇《湘纍》中,就有"九嶷山的白雲喲,有聚有消;洞庭湖的流水喲,有汐有潮。我的愛人喲,你什麼時候回來喲。"

在小說中、情書中,更是多見。但那時沒有被廣泛地用於對妻子或丈夫的稱呼。

30年代末或40年代初,解放區一些受新文化運動薰陶的知識分子開始用"愛人"這一稱謂。新中國成立後提倡男女平等,不再使用如"屋裡的"、"做飯的"等有歧視色彩的稱謂;而解放前在國統區使用的 "先生"、"太太"、"小姐",又顯出"資產階級"的色彩。

於是"愛人"便被廣泛地使用起來。但是,海外華人拒絕使用"愛人"稱謂。一位朋友說,他去英國留學,每當他說起自己的妻子時,使用國內的稱呼"我愛人",使得人家以為他在談論"情人". 因其直譯lover就是"情人"的意思。

而且在日語中漢字"愛人"也是指"情人". 所以現在也用得少了,年輕人已很少再用這個詞了。

老公

古時原來就是太監。老公,最後來說說這個目前最流行的叫法。老公這詞最初就是稱呼太監的。這宦官吧,古代官名稱為寺人、黃門、貂璫。尊稱內官、內臣、中官、中貴;卑稱內豎、閹宦、太監、閹人。

民間則俗稱老公,李自成進北京後,即有"打老公"一說(《棗林雜俎》)。如是看來,老公最早的身份,原是太監。不知女人呼叫老公時,是否骨子裡潛意識就想過,這眼前的男人,就真還有些太監的味道?

附:

此外,老公的由來還有另一說法。相傳此稱呼最早出現於唐代,至今已有一千多年了。

唐朝時,有一位名叫麥愛新的讀書人,他考中功名後,覺得自己的妻子年老色衰,便產生了嫌棄老妻,再納新歡的想法。於是,寫了一副上聯放在案頭:「荷敗蓮殘,落葉歸根成老藕。」

恰巧,對聯被他的妻子看到了。妻子從聯意中覺察到丈夫有了棄老納新的念頭,便提筆續寫了下聯:「禾黃稻熟,吹糠見米現新糧。」以「禾稻」對「荷蓮」,以「新糧」對「老藕」,不僅對的十分工整貼切,新穎通俗,而且,「新糧」與「新娘」諧音,饒有風趣。

麥愛新讀了妻子的下聯,被妻子的才思敏捷和拳拳愛心所打動,便放棄了棄舊納新的念頭。妻子見丈夫回心轉意,不忘舊情,乃揮筆寫道:「老公十分公道。」麥愛新也揮筆續寫了下聯:「老婆一片婆心。」

這個帶有教育意義的故事很快流傳開來,世代傳為佳話,從此,漢語中就有了「老公」和「老婆」這兩個詞,民間也有了夫妻間互稱「老公」和「老婆」的習俗。

相關焦點

  • 從「郎君」到「老公」:中國丈夫稱謂「墮落史」
    中國幾千年來夫妻之間的稱呼變化著實不少,其中變化最大和最悲哀的莫過於丈夫的稱謂,稱謂的變化證明了一個無情的事實——中國男人們的歷史地位一直在下降。 良人 最早時妻子稱呼自己的丈夫"良人",好聽吧!
  • 由良人到老公,從中國歷代對丈夫的不同稱謂,看中國男人家庭地位的...
    由良人到老公,從中國歷代對丈夫的不同稱謂,看男人地位的變遷 中國幾千年來夫妻間的稱呼變化很大,相比於妻子,變化最大和最悲哀莫過於丈夫的稱謂,稱謂的變化無情地證明了一個事實,那就是封建專制社會結束後,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男人們的家庭地位一直在下降。
  • 古代對丈夫的稱呼:從郎君到老爺,如何體現女性地位的降低?
    眾所周知,在辛亥革命以前的中國的這片土地上,男人和女人的地位從來都是不平等的。自三皇五帝出現到21世紀的今天,我們雖然高喊著男女社會地位是平等的。但這個世界從來都是不公平的, 男人與女人之間更存在著太多太多的不平等。例如,在一段感情中,更容易受到傷害的是從來都是女人;在婚姻家庭生活中,女人不僅僅是操持家務,還得賺錢養家。
  • 「丈夫」的20種稱謂
    夫妻之間,有共同的一些稱謂。在跟第三方說話時,夫妻一方會以「愛人」稱謂另一方。情侶和小夫妻之間,會直接暱稱對方「親愛的」,洋氣的稱「達令」。上了年紀之後,稱另一半「老伴」,攜手半生,一直陪伴,已是至親之人。有的夫妻會稱呼對方的名字。
  • 中國傳統民族文化,少數民族文化,親族稱謂
    本文乃作者寶寶說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小編感覺親族的涵義,與人們通常所說的親屬、親戚基本一樣,只是從範圍上有大小不同。親族指的範圍大,而人們通常所接觸的親屬範圍小,因而所理解的「親屬」範圍也就小。
  • 「老公」最初指的是太監!你確定?
    這個稱呼一直到唐代都還是很普遍的。耳熟能詳的一首詩「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徵。」還有「妾家高樓連苑起,良人持戟明光裡。」裡面的「良人」就是妻子對丈夫的稱呼。 夫君 到了先秦時期,「夫、妻」的稱謂出現了。
  • 從《明天有多遠》看賢妻良母的墮落史
    從一位賢妻良母,到家破人亡,步入戒毒所,這是電影《明天有多遠》中於蘭的故事。該片日前已經定檔6月26日全國上映,上映當天同時也是國際禁毒日。
  • 【常識】祖宗十八代及家族稱謂,你知道嗎?
    【郎】在「良」字旁邊加個「阝」,就是「郎」」;在「良」字左邊加「女」,就成「娘」。「郎」為夫君。李白就有「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的詩句。「郎」多親切的稱呼阿!  【郎君】但單音節詞似乎太甜膩了,大約除了個別那時的「小甜甜」,如鄭袖,鉤弋之流,眾多良家婦女們在人前還是羞於叫出口。
  • 史上最全的家族成員稱謂,祖宗十八代都有!
    【郎】在「良」字旁邊加個「阝」,就是「郎」」;在「良」字左邊加「女」,就成「娘」。「郎」為夫君。李白就有「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的詩句。「郎」多親切的稱呼阿!【郎君】但單音節詞似乎太甜膩了,大約除了個別那時的「小甜甜」,如鄭袖,鉤弋之流,眾多良家婦女們在人前還是羞於叫出口。
  • 郴州話親戚稱謂表,終於搞清楚了...
    首先,看一下中國親戚稱謂圖!▼丈夫:老公、老頭子等一萬種個性化稱謂 媳婦:老婆、夫娘等一萬種個性化稱謂老弟嫂:對弟弟妻子的稱呼 (郴州稱謂對照:弟媳=老弟嫂)妹夫:對妹妹老公的稱呼(郴州稱謂對照:妹夫=妹夫)大姑子:
  • 男同胞們注意了:在古代,被喊「老公」你就悲劇了
    你的妻子喊你「老公」嗎?現在,妻子稱丈夫為「老公」,我們已經習以為常。有時,輕聲地在你耳邊喊你「老公」,還略顯親暱和甜蜜。可尷尬的是,「老公」在古代可不是對丈夫的稱呼。良人,夫也郎君,對丈夫最儒雅的稱呼到了唐朝,少女們多稱呼自己的心上人為「郎君」,或單呼一個「郎」字。
  • 從《知否》中看宋朝的稱謂 不叫「父皇」叫「爹爹」
    劇情一開始,觀眾就被一些陌生的稱呼搞的有點頭暈,隨著劇情的展開,才從劇中的人物關係慢慢摸清楚了這些稱謂對應的身份,下面我們來扒一扒真實的北宋時期稱謂。社會中人們稱呼一個家庭的男主人為「阿郎」,稱女主人為「娘子」,稱妾室為「小娘」或「某娘」,主人的兒子為「郎君」,女兒為「小娘子」。如果主人家有多個兒子或女兒,則在稱呼上面加上排序,比如「大郎君」「二郎君」……,「大娘子」「二娘子」……,不熟悉的也可以在稱呼上加上姓氏,如「張大郎君」「李三娘子」。
  • 老公在古代竟然是這樣的意思,你們還敢問你丈夫叫老公嗎?
    老公在古代竟然是這樣的意思,你們還敢問你丈夫叫老公嗎?結婚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男女雙方經過長時間磨合,這期間會吵架,冷戰,恩愛,等這段時期走過後便是結婚,兩人通過長期的努力與堅持從兩家人變成一家人走進婚姻的殿堂這是多麼神聖而又幸福的一件事。
  • 《百日的郎君》:天上掉下個廢柴老公
    tvN月火劇《百日的郎君》,正是天上掉下個廢柴老公的故事。倘若娘子與郎君的故事僅限於此,當然不可能分分鐘打破有線臺10%的收視公約,也不可能讓觀眾欣賞到該劇男主、EXO成員都暻秀領著劇組大跳《Growl》的活久見場景。
  • 家譜中古代親屬稱謂總覽
    古代兄弟排行稱謂:古代以伯、仲、叔、季來表示兄弟間的排行順序;伯為老大,仲為老二,叔為老三,季排行最小。父之兄稱「父」,父之次弟稱為「仲父」,仲父之弟稱為「叔父」,最小的叔叔稱「季父」,後來父之弟都統稱為「叔父」。古今妻子稱謂:我們現在稱男人的配偶為妻子。
  • 你懂中國輩分稱謂嗎?
    特別是見面之時,他贈我一本《中國輩分稱謂大全》,讓我激動不已。       中國是禮儀之邦,除了有表示自謙的說法,還依然保留著許多錯綜複雜的輩分稱呼,稍不留神就叫錯了!隨著獨生子女的增多以及一些禮儀的省簡,一些輩分稱呼也將消亡,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回味一下中國最原汁原味的輩分與稱呼吧!
  • 遺失的中國傳統文化——敬語和稱謂
    中國是禮儀之邦,傳統語言中,有著豐富的敬語。尤其是在稱謂方面。儒家文化傳播區的日語和朝鮮語受中國文化的影響,又在其社會關係的適用中,發展出來的極其複雜的名詞和動詞專門的敬稱。日語敬語一般可分為丁寧語、尊敬語和謙遜語三大類。
  • 桐鄉方言中春節拜年親戚的稱謂「梧桐篇」
    不過,桐鄉方言中的親屬稱謂,條理分明、長幼有序,是中華家文化的一大特徵,我們應當熟悉的基礎文化知識,今天就跟著小編來學習一下桐鄉方言中的親屬稱謂。自家屋裡向個親眷稱謂自己家裡面的親戚稱謂我儂:我爾:你渠:他,她伊:他,她,它我拉:我們
  • 薛郎歸 | 王寶釧稱呼老公為郎,你呢?
    ……不過古時候,「良人」並不單指丈夫。同樣在詩經中,就有「維此良人,作為式榖」(指代君王)等其它的表述。「郎」,本指年輕男子,後也用來指代「丈夫」之意。牛郎、薛郎、郎君……讀來朗朗,明亮動聽,不知道為什麼沒有一直延用至今。      比如「老郎」,不是比「老公」更動聽?
  • 【家風文化】古代對年齡的稱謂
    【家風文化】古代對年齡的稱謂 古代對年齡的稱謂,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