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失的中國傳統文化——敬語和稱謂

2020-12-24 太公文化觀天下

經常看日本電影和法國電影的朋友,當男主人公熱情追求女姑娘時,經常會看到裡面姑娘說奇怪的一句話:您為什麼不用敬語?

敬語是什麼呢?

一般認為,敬語是指對聽話人表示尊敬的語言手段。在不同的語言環境下,使用敬語,會體現出不同的禮儀,也代表著對話者的含義也會不同。

中國是禮儀之邦,傳統語言中,有著豐富的敬語。尤其是在稱謂方面。儒家文化傳播區的日語和朝鮮語受中國文化的影響,又在其社會關係的適用中,發展出來的極其複雜的名詞和動詞專門的敬稱。

日語敬語一般可分為丁寧語尊敬語謙遜語三大類。有時也可以在另分出鄭重語美化語兩類敬語。說話人會根據談話內容以及對象,而使用相關的詞彙或是動詞變形。

朝鮮語敬語的要素主要包括六個等級:尊敬階、準敬階、平階、準平階、不定階、卑階。當對方比自己年長或者身份高的時候,就需要使用尊敬階、準敬階的終結詞尾。

歐系語言中,法語被認為最高貴、雅致的語言,在法語語系中,也有一套敬語。英語裡連「您」都沒有。十七八世紀,歐洲各貴族的標配是能說法語對話,英語是粗俗的語言。只是近現代以來法國國際地位下降,聯合國將英語定為第一發言語言。但是仍將法語為第一書寫語言。

我國敬語語境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先看兩個《世說新語》中的故事:

盧志在大庭廣眾中間陸士衡道:「陸遜、陸抗是您的什麼人?」陸士衡回答說:「正像你和盧毓,盧珽的關係一樣。」陸士龍聽了大驚失色。出門以後,士龍就對哥哥說:」哪至於弄到這種地步呢!他可能真是不了解底細呀。」士衡很嚴厲他說:「我父親、祖父海內知名,豈有不知道的?鬼子竟敢這樣無禮!」輿論界對陸家兄弟的優劣一向難於確定,謝安就拿這件事來判定兩人的優劣。

中國歷史上,稱他人父母長輩,直呼其名是很大的失禮。如果是不知對方長輩名號,說出來的話,應該離席鞠躬道歉。如果是故意而為之的話,那是被認為最鄙視的人。

若問及朋友的父母,應稱「令尊」和「令堂」,朋友的兒女英稱「令郎、令嬡」。回答時,稱自己的父親為「家父或家嚴」,母親為」家母或家慈「。 對自己的兒子,一般謙稱犬子,對妻子的稱呼比較多,比如「荊人、荊室、荊婦、拙荊、山荊」等。

三國時期,關羽鎮守荊州,孫權欲加強孫劉聯合,與和關羽結秦晉之好,迎娶關羽的女兒為兒媳。關羽一句:「虎女焉可嫁犬子」。等於給江東下了挑戰書,孫權不得不發動戰爭了。

太尉王夷甫不和庾子嵩交往,可是庾子嵩卻用卿來稱呼他,親熱個沒完。王夷甫說:「君不能用這種稱呼。」庾子嵩回答說:「卿儘管稱我為君,我儘管稱卿為卿;我自己用我的叫法,卿自己用卿的叫法。

同輩之間,也是有相應的敬語的。從春秋戰國開始,古人都是有名有字的。比如孔子,名丘,字仲尼。名字是自稱用的,字是用來稱呼的。曹操青梅煮酒論英雄,一定是:玄德,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爾!直呼大名就像張翼德喊呂布「三姓家奴」!

對他人的尊稱,包括稱人的家長,比如韓昌黎、張南皮、段合肥等。

即使是同事朋友之間,根據關係遠近親疏,為有特定的稱呼。比如上面的故事,「卿」是密友之間的稱呼,而「君」是南京到北京,普遍用的尊稱!

兩軍陣前,曹操看到孫權勇猛異常贊曰:生子當如孫仲謀!是從心眼裡在孫權。如果說「生子當如孫權」,那就是很惡毒地罵:孫權是個豬狗不如的鱉羔子!

清朝末期,中國面臨「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西洋人的洋槍洋炮,讓中國人失去了自信。以至於魯迅的朋友錢玄同在新文化運動時主張要將線裝書統統扔進廁所,甚至廢除漢字!潑髒水時連孩子都不要了!隨著五四運動狂飆,很多中華民族優秀的文化傳統也消失了。

當今,重名的何其多,一個「王剛」的名字,全國過萬,一個「王建軍」的名字,全國十一萬。若能人人有字有號!既避免了重名,相互稱呼起來,該是多有意境的事啊!現在提倡國學、恢復漢裝和唐裝,何不先恢復人人的字號呢?先讓每個人從名字「富起來」,有詩意起來,有禮節起來,不好嗎?

相關焦點

  • 中國傳統民族文化,少數民族文化,親族稱謂
    由於歷史的延續和家族的發展,必然造成親族範圍的不斷擴大,所以在傳統的親族概念上,不僅有內容的限定,而且有範圍的限制。」傳統觀念以上四代以內和下四代以內為近親,以外為遠親。「文化革命"期間動輒查人祖宗三代的做法,表面上似乎比封建時代的「株連九族」的做法有「進步」,實際上,是對被整的人的一切親戚朋友都要進行迫害,遠遠超過了「九族」。親族稱謂,是以本人為中心,確定親族成員和本人關係的名稱。
  • 韓國的「敬語」文化
    韓國的「敬語」文化                      韓國語敬語形成的原因如下:
  • 中國傳統文化遺失清單
    可是,代價是他們身上的中國傳統日趨稀薄,他們身上的特質與個體不復存在,中國味淡不可聞。到哪裡才能找回我們丟失的傳統?怎麼樣才能寫出一篇《新少年中國》,而不僅僅是《少年全球化》?「信禮智勇」好歹還是一個各社會通用的生存哲學和基本要求,但他們嫁接了西方的價值理念,在儒家的詞語外殼下,內涵不再。古人曾把道德修養視為人生的終極追求,不過,在全球化的今天,個人奮鬥、快樂、自由通通比道德來得重要,現在的孩子還有很多別的事要忙。
  • 中國謙辭敬語大全,一文全搞懂!
    中國乃文明之國,禮儀之邦,古代人與人之間在日常生活交往中有許多規矩,人們在社會交往中,免不了互相稱呼,也免不了在談話中涉及他人。在這種情況下,中國人的傳統是對對方或他人的稱呼上就是一個大的講究,通常有「尊稱」和「敬稱」之分,對自己則使用「謙稱」。
  • 中國傳統文化的遺失清單
    學習聖賢、踐行孝道、弘揚中國文化
  • 敬語
    其實,漢人本來就有這傳統啊:譬如我必須稱你家、你爸爸、你的媽媽、你老婆、你女兒為「府上」、「令尊翁」、「令壽堂」、「令夫人」、「令千金」,而你只能在說到他們時稱「寒舍」、「家嚴/家父」、「家慈/家母、「拙荊」、「犬女」;或者別人問你的姓名,會問「貴姓」,而你必須答「免貴姓林」,或南方人則會說「小姓林」;這是同樣的道理。有人覺得「敬詞」是因為自卑文化,其實不然。
  • 從「郎君」到「老公」:中國「丈夫」文化稱謂的「墮落史」
    中國幾千年來夫妻之間的稱呼變化著實不少,其中變化最大和最悲哀的莫過於丈夫的稱謂,稱謂的變化證明了一個無情的事實——中國男人們的歷史地位一直在下降。 良人 最早時妻子稱呼自己的丈夫"良人",好聽吧!
  • 日語敬語|尊敬語的用法總結
    眾所周知,日本人會根據說話對象的年齡大小、社會地位、職業職位等身份特徵來使用不同的詞語和語氣進行交流,其中日語敬語就是使用頻率較高的詞語。因此,想要學好日語的小夥伴就必須要掌握好敬語的使用方法。(圖源網絡)日語中的敬語可分為尊敬語、自謙語和鄭重語這三大類。根據自身所處的不同場合、不同交流對象使用不同類型的敬語至關重要。
  • 【家風文化】古代對年齡的稱謂
    【家風文化】古代對年齡的稱謂 古代對年齡的稱謂,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 韓國特色傳統文化
  • 中國傳統民族文化,少數民族文化,姓名
    本文乃作者寶寶說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小編認為,姓名是標誌社會結構中的一種血緣關係和區別個人的標誌符號。姓名是姓與名兩部分的組合。姓一般是繼承的,並為家族成員所共有,一般與名或字連用。五千多年前,中國便開始採用世襲姓氏。姓氏是姓與氏的合稱,用以標誌家族系統。
  • 中國傳統節日 弘揚傳統文化
    誦 讀 開 啟 心 智 思 考 奠 基 人 生 寄 語 中國傳統節日凝結著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
  • 動漫壁紙,日本動漫題材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利用
    這些作品,有的採取直接改編的方式,將中國典籍和文學名著的書面語言改編為視覺表現;有的動漫則擷取精華,利用歷史事件或名著典籍中的某個要素,進行故事再編,除與原著有著類似的「名號」和「稱謂」,其作品內容已毫不相關;還有的則是利用中國傳統優秀文化如飲食文化、武術文化、京劇文化以及圍棋文化進行故事再創造,使得「日本原創動漫」充滿了中國要素
  • 《清平樂》中的宋朝宮廷稱謂,展現了宋朝文化之美
    中國有24個朝代,長達2000多年的封建社會,給歷史劇提供了豐富的素材。但是電視螢屏上的歷史劇,清宮劇佔據了主導地位,其數量有一半之多。最主要的原因是清朝是中國封建社會最後一個王朝,離我們距離較近,受到觀眾的喜愛。
  • 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價值觀
    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價值是指在中國傳統文化的各種價值中起主導作用的價值。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價值有兩層含義:一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即儒,道,佛的核心價值。二是儒家,道家和佛教核心價值觀形成的中國傳統文化的反映。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構成1,儒家文化的核心價值可以概括為自我完善的道德。儒家學者重視使命和責任。
  • 【傳統文化】中國文化的根本特色
    中國傳統文化非常重視規矩,但這個規矩、規則不是僵化的,它是因時因地而異的,這就引申出中國文化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理念——「中道」或者說「中庸」。「中道」「中庸」的「中」其實就是一個標準、就是規和矩,古語叫「中規中矩」。中國人把代表「規矩」的這個「中」看得非常重要。《中庸》裡講「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中」是天下之根本啊!
  • 自製韓語敬語速查表,再也別說你不會敬語了
    我們都知道韓國的敬語體系非常成熟,無論個人交往,還是公務往來,韓國人都特別注重敬語的使用。「귀-」 (「貴」的意思,讀音:kwi)主要用在正式場合和書信的時候,在指稱對方時使用。▲ 截取自文末整理的敬語速查表有名詞也有動詞,這些詞是少部分,加強記憶就行,我歸納了常用的放在了速查表,可以隨時查看對應的敬語是什麼。
  • 琴棋書畫-中國傳統文化
    「琴棋書畫」乃中國傳統「四藝」,是中國傳統文化中文雅而高逸的情懷體現。
  • 中國傳統文化何以復活?
    這其實也就導致了,年輕人會直接的將傳統文化產品,和全球的文化產品進行橫向比較。 雖然中華文化源遠流長,但需要承認,在現代化進程中,中國的流行文化發展遠落後於世界發達國家。或許在相對封閉的時代,一則皮影戲就可以是童年最為難忘的回憶。
  • 表示「作為」的敬語
    今天我們來學習3個表示作為的敬語,分別是「あそばす」「なさる」「致す」! (1)首先我們來學習「あそばす」 「あそばす」是「する」的最高級尊敬語,多在服務業、身份高貴的父女之間以及對皇室成員講話時使用,用以表述上位者的「做」、「幹」、「搞」等行為,其表敬程度高於「なさ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