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質剖面及地球化學剖面測制(附:剖面測繪專輯)

2022-01-30 地學時空

收錄於話題 #地質工作技能專輯 148個



資料來源於網際網路,未校核,僅供參考。
一、地質剖面測制

地質填圖前的地質剖面測制以及地化、地物剖面測量中的地質工作,均按此要求執行。

(一)剖面選擇和布置原則

1、在分析前人資料、詳細踏勘和全面了解工作區內巖石、地層出露與分布情況、基本構造格架和構造形態發育情況的基礎上選擇剖面。地質剖面應布置在巖層及巖相出露較完整、基巖露頭好、標誌層發育、構造變動較小地段。預查、普查階段或異常查證時應儘量選擇在異常濃集區。總之,所選擇的剖面位置其地質特徵在全區應具有代表性。

2、剖面的布置應基本垂直區域地層或構造線走向、異常長軸方向。在地質情況複雜地段,剖面總方向和地層走向夾角應不小於60度。若遇地形複雜、通行條件差的情況時,沿巖層走向可左右平移剖面實測位置,平移時注意巖層層位銜接。

   3、剖面起點的選擇及在圖上的擺布方法:

①北西向(27l—359度)—南東向(9l—179度)剖面以北西端作為起點測制,並置於圖左方,南東端置圖右方。

②北東向(1—89度)—南西向(18l—269度)剖面以南西端作為起點測制,並置於圖左方,北東端置右方。

③東西向(90—270度)剖面以西端作為起點並置於圖左方,東端置圖右方。

④南北向(0—180度)剖面以南端作為起點並置於圖左方,北端置圖右方。

   4、圖切剖面在圖中的擺布方法同上,圖切剖面比例尺與地質圖比例尺應相同。

(二)剖面測制及精度要求

   1、剖面比例尺應根據剖面性質及研究目的等具體情況而定:地質剖面一般採用1∶500—1∶2000;地物化綜合剖面以設計規定為準。

   2、首先用GPS(有條件時採用經緯儀)將剖面線起點準確標定於地形圖或航空照片上,然後開始用導線法進行剖面測量。地形剖面和地質測繪應同時進行,按導線順序詳細觀察,正確劃分層位界線。分層精度要求:原則上以相應比例尺圖面為l毫米的地質體應分出,但標誌層、礦層等有特殊意義的地質體,雖圖面不足l毫米,但也應分出並誇大表示。

3、按剖面測制記錄表逐項填好各項測量數據,用剖面地質記錄本逐層進行地質觀察描述。剖面地質記錄本與剖面登記表中的相關文字記錄應一致。為了便於成圖,應同時繪製信手剖面,對導線範圍內一些局部的地形變化予以反映;一些特殊的地質現象應在記錄本中繪製大比例尺素描圖。

4、逐層採集巖礦石標本、光薄片樣品、化石標本。標本樣品按統一圖例標註於剖面圖及登記表中。剖面起止點應反覆交會檢查。

5、計算剖面導線平距及測點高程等數據;剖面地層厚度計算採用萬能公式。

    D=L(Sinαc0sβsinγ±  c0sαsin β  )

      式中:D—巖層真厚度

          L—斜距

          α—真傾角

          β—坡度角

          γ—剖面方向與巖層走向夾角

   當地形坡向與巖層傾向相反時用 「+」。

   當地形坡向與巖層傾向相同時用 「 - 」。

(三)地質剖面圖的繪製

實測剖面圖的成圖方法一般採用投影法,當剖面導線方位較穩定(即導線方位與總方位基本一致)時用也可採用展開法作圖。投影法作圖方法如下:

1、野外繪製剖面手圖:在圖紙適當的位置上選定剖面的起點0,以通過0的水平線作為剖面總方位。從0點開始,根據導線測量長度及方位繪製導線平面圖;以導線總方向為基準,根據各導線方向與總導線方向夾角採用二次投影到總方位基準線上,在導線上方按其投影所得高差確定剖面地形線上的高差(h),然後應根據實際地形細節,將其勾繪成真實曲線(見圖2-1)。

2、室內整理清圖時根據所計算出的導線水平距和高差用垂直投影法依次取得各導線的投影,將各導線點的投影結合手圖地形連成圓滑的曲線即得地形剖面線。成圖之前利用導線水平長度加權的方法計算出剖面實際總方位。

3)按地質分層在平面圖上繪製導線地質平面圖並標上各種地質要素(地質平面圖以導線為軸線寬度2cm);將各導線上地質要素二次投影到水平基準線上,再垂直投到地形剖面上。繪製地質剖面圖填繪巖性花紋時,用計算出的視傾角按規定的花紋、圖例逐層填繪,當地層走向與剖面方向垂直時,則用真傾角填繪,花紋應該根據層厚按有關規範表示,花紋的寬度要適中,一般寬為3毫米。

    (4)剖面圖上花紋線段的長度應統一,一般群以上的地層間界線長度為2釐米,巖組間界線長1.5釐米,花紋線長1釐米。

(5)產狀垂直標註在產狀測量點上的相應位置,垂線長2釐米,

產狀標註線長0.8釐米,上為傾向,下為傾角,右上角標「°」。

(四)實測剖面圖的格式和其他要求

1、實測剖面圖的格式見圖2-2。

2、剖面圖垂直比例尺為剖面起點的實地標高。

3、根據圖面大小確定剖面圖、導線平面圖、水平標尺之間的距離,以圖面結構合理協調為原則。

4、圖例規格統一採用12×8毫米。圖籤的選擇視圖大小而定,置於圖幅右下角,一般採用ll×5.6釐米,小圖採用9×4.9釐米。

(五)地質剖面的研究

剖面測制完成後要對剖面資料進行詳細的野外研究,研究的重點是劃分地質填圖單元,統一工作人員對工作區地質特徵的認識,為地質填圖工作做好準備。具體內容包括:

1、正確劃分填圖單位,利用巖石地層學劃分巖組或巖性,建立地層層序(包括火山巖);

2、對巖漿巖類侵入巖在總結巖性、組構、巖漿演化特徵以及接觸關係、巖相標誌的基礎上劃分巖石譜系單位;

3、變質巖劃分變質相帶;

4、初步確定含礦層位、控礦構造因素、巖漿巖成礦專屬性等。

5、在上述研究工作基礎上形成剖面工作小結。

二、地球化學剖面測制

地球化學剖面測量工作是地質、化探工作相結合的綜合找礦方法,也是在預查、普查階段應用較廣並行之有效的手段之一,其主要目的是解剖物化探異常、進行礦化定位、了解地質體(地層、巖漿巖、構造破碎帶、蝕變帶等)含礦性,為工程揭露、驗證提供依據。

根據礦產勘查工作性質、目的的不同,所採用的比例尺亦不同,一般採用1∶1萬、1∶5千和1∶2千三種,根據工作區基巖出露和土壤發育程度不同,採樣介質選擇巖石和土壤兩種類型。具體要求如下:

(一)布置原則

1、地質—巖石剖面:1∶5千、1∶1萬地質—巖石剖面布置在基巖出露好的地段,一般應垂直於地層走向或構造線、異常長軸方向。1∶2千地質—巖石剖面著重於對礦化構造破碎蝕變帶、礦化帶的控制。

2、地質—土壤剖面:布置在基巖出露不好的地段,適用於殘坡積物、土壤發育或較發育的地區,用於確定覆蓋層下含礦地質體的位置。布置時應垂直目標異常長軸方向。

(二)測制方法

羅盤定向、皮尺量距,按2.1的要求測制地質剖面。按不同巖性,礦化蝕變類型等進行詳細合理分層。土壤測量時,對土壤覆蓋較厚地段,儘量要以地錶轉石和樣品採坑中出現的巖石碎塊等為依據,大致劃分不同的巖性層。

(三)樣品採集

1、巖石剖面:不同比例尺的剖面採樣要求不一。1∶1萬、1∶5千地化剖面採用連續揀塊法採集,樣點間距(水平間距)分別為20米、l0米;1∶2千地化剖面採用刻線法採集,樣點間距(水平間距)2—5米。不同巖性應分別採樣,對礦化蝕變明顯的地質體,要有針對性的進行加密採樣。對各採樣點在實地要有標記,用油漆標註樣品編號。巖石樣送樣重量不小於300克。

2、土壤剖面:樣品在採樣點周圍按點距的l/l0範圍內採樣。樣品可由一處或由數處組成。遇巖石露頭、廢石堆、沼澤、崩積物、河床堆積、水田等不能取土壤樣時可棄點,但在記錄中應註明。同一條剖面應儘量採取同一層位的同一介質,一般應採取距地表20—50cm深處土壤的B層(淋積層)或C層(母質層)中的細粒級物質。在風成物發育地區要排除風成粒級,對未作過土壤測量的空白地區,應在工作前進行深度和粒度實驗,選定合適的採樣深度和粒級。樣品要按《土壤地球化學測量規範》要求進行野外加工,送交實驗室的樣品重量不小於200克。

對剖面上的所有樣品應及時送樣分析,對於以金等為主攻礦種的地區,樣品應進行快速分析,以指導找礦。

(四)剖面記錄

採用野外地質記錄本和實測剖面登記表,在野外隨剖面測制的進度詳細記錄,內容要全面、翔實、完整,各要素齊全。特別要注重礦化蝕變特徵的觀察和記錄,對重要的地質現象要做必要的素描和照像。

剖面巖石、土壤樣品記錄在野外地質記錄本及實測剖面登記表中,樣品位置及編號要清晰、準確。

(五)地化剖面圖的繪製

按圖2-2的格式執行。著重注意以下幾點:

1、樣品標註在採樣段的中點,為了減輕圖面負擔,地質剖面上只標註首尾及每隔5個樣(如y1、y6、y11…)的樣品位置及編號;而在地質剖面圖頂部第一個元素含量曲線圖的縱坐標線上標註全部樣點,樣號同樣每隔5個樣標註一次。

2、元素含量曲線用不同顏色的線條表示,元素曲線中特高品位要標註數據,曲線不封閉。

(六)圖名確定

1、剖面涉及到地質測量、巖石測量兩項內容的統一為:

   ×××礦區(異常區)YP×地質—巖石地球化學剖面圖

2、剖面涉及到地質測量、土壤測量兩項內容的統一為:

   ×××礦區(異常區)TP×地質—土壤地球化學剖面圖

3、剖面涉及到地質、物探、化探(巖石、土壤)三項內容的統一為:

   ×××礦區(異常區)ZP×地物化綜合剖面圖

4、單一工作方法手段的剖面就以某一方法手段為主統一圖名

地質測量:×××礦區(異常區)DP×地質剖面圖

土壤測量:×××礦區(異常區)TP×土壤地球化學剖面圖

巖石測量:×××礦區(異常區)YP×巖石地球化學剖面圖等

5、剖面代號統一為:

地質剖面—DP    土壤剖面(包括地質—土壤剖面)—TP 

巖石剖面(包括地質—巖石剖面)—YP   地物化綜合剖面—ZP

相關焦點

  • 高中地理 | 地質構造圖及地質剖面圖的判讀
    本文由地理蹊傾情首發編輯整理製作,如有轉載必須註明原作者專題提升:地質構造圖及地質剖面圖的判讀BB   1.讀地質剖面示意圖可知,乙為斷層,該斷層形成後,發生巖漿活動,形成巖漿巖丙,之後才形成甲沉積巖。2.圖中共形成了4次侵蝕面,其中下面3次由於受擠壓與表層侵蝕面不平行,說明巖層發生完全變形,形成褶皺構造;而中間兩次侵蝕面平行,說明屬於同一次褶皺過程。因此,形成褶皺的次數是2次。
  • 高中地理常考圖表9——地質剖面圖的判讀(附下載列印版)
    非選擇題技能專練(1)——特徵描述類2021非選擇題技能專練(3)——對策措施類2021非選擇題技能專練(2)——成因分析類2021非選擇題技能專練(4)——意義作用類2021非選擇題技能專練(5)——區域比較類高中地理常考圖表9——地質剖面圖的判讀
  • 玩轉地理 | 專題提升:地質構造圖及地質剖面圖的判讀
    地質剖面圖既可以體現靜態的結構特徵,也可以反映動態的演變過程。正確判讀的關鍵是明確各種地質構造、地殼運動和巖石圈物質循環過程。圖2為某地的地質剖面示意圖。讀圖,回答第1題。2.從甲地到乙地的地形地質剖面示意圖是
  • Sketchup剖面神器,一鍵打造酷炫剖立面圖?
    收錄於話題 #軟體黑科技專輯 置頂關注「丁一設計」丁一不定時為您更新優質設計資源哦設計 | 資源 | 靈感 | 資訊
  • 剖面圖作品分享
    剖面圖的重要性就不詳細講了,小編總結了一些剖面圖能表現的內容:空間尺度內部空間和外部環境的關係空間功能
  • 剖面圖表現手法
    空間尺度內部空間和外部環境的關係空間功能光影材料結構等等.該剖面很好的表現了垂直和水平空間的設計理念;一樓的背景用黑白的圖片表達了場地的特性;空間內部人物設定也很豐富,很好的體現了空間功能。生物建築舎 ikimono Architects背景用簡單的線條表示,著重內部空間的渲染。(當然這個作品的亮點應該是設計,小編覺得很牛逼啊!)
  • 水中生活——移動建築【剖面沙龍】
    詳情請點擊:【剖面計劃】園林空間行為的衍變傳統的建築史,是按照時間和地點兩個維度來建構的。對於歷史學者的他固然是要探究歷史的真相,但建築師的工作並不是一味的遵循歷史,而是突破創新,所以對於設計師來說歷史是可以被各以各種方式解讀,剖切,甚至是誤讀,因為最終結果是為了創新,創新並不一定遵循傳統。
  • 【情境學習】1.29土壤觀察和土壤剖面
    情境問題式教學是以主題問題為線索,以創設問題情境為開端,圍繞真實情境問題的解決
  • 金義東市域軌道交通 新型方式過江剖面呈U型
    金義東市域軌道交通 新型方式過江剖面呈U型 金義東市域軌道交通 新型方式過江剖面呈U型金義東市域軌道交通 新型方式過江剖面呈U型   據介紹,過江隧道四周的巖質也還不錯,是中風化泥質粉砂層,透水性為中等,不用擔心婺江的水會滲漏進來,這些都是有科學的地質勘探報告作依據的。
  • 自然資源部:我國自主研發的CTD傳感器的漂流剖面探測浮標在西...
    記者日前從自然資源部國家海洋技術中心了解到,搭載該中心自研專用CTD傳感器的漂流剖面探測浮標近日在西太平洋海域布放成功,標誌著漂流剖面探測浮標完全國產化進程向前邁出了重要一步。據悉,本航次計劃布放4臺COPEX型漂流剖面探測浮標,測量深度為0~2000m,均配置該中心自主研製的漂流剖面探測浮標專用CTD傳感器,其中3臺採用北鬥衛星通訊方式,1臺採用銥星通訊方式。8月3日,編號為950213的浮標在巴士海峽以東,黑潮附近區域布放。
  • 122套設計院級CAD最新室內施工圖紙節點大樣詳圖+剖面圖+立面圖!
    122套設計院級CAD最新室內施工圖紙節點大樣詳圖+剖面圖+立面圖!很多人都想成為設計師,首要的工作就是學會CAD製圖。甲級設計院CAD幕牆110個視頻教程整理,內附深度解析,高手必備>今天這份:最新室內CAD施工圖 節點大樣圖詳圖129套 剖面圖 立面圖 帶預覽圖真的是非常全面,是該收進階版的,在工作中遇到這些問題可以快速的拿這些案例進行練手或者直接拿來修改即用,特別節省時間還是老規矩,不想看描述的【直接文末領取電子版
  • 中文翻譯|TE F型壓接端子剖面圖的製作及說明402-1002-2
    一旦確定壓接符合應用規範或隨應用工具所提供的文件中的要求,即可進行剖面圖的製作。絕大部分的剖面製作設備由以下幾個部分構成:切取,打磨,蝕 刻及照相。請參閱隨剖面製作設備所提供的說明書以獲取正確的技術。以下規則 在進行剖面製作時必須遵循:剖面必須垂直於壓接的X軸及Y軸,如圖1所示。圖2展示了有角度的剖面。
  • 學會畫剖面,才能畫準人體透視
    我們在畫人物透視時,想畫出人物複雜的立體感,需要牢牢記住我們需要畫出人物的橫截面(剖面)。那麼,什麼是剖面呢?
  • 絕版20年再版的大剖面,帶你進入最不可思議的內部世界
    小dk也多次收到詢問,大剖面系列何時能再次出版。於是,在距「大剖面系列」首次出版25年之後,DK重新推出了這一系列的紀念版,並和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合作,同時出版了中文版本。通常來說,書屬於平面傳播的媒介,但大剖面所呈現的圖片,是全方位多角度的幾何構圖,有利於從小培養孩子立體思維。「不可思議的大剖面」系列在科普知識的豐富性基礎上,通過場景和情節的鋪墊,讓學習在潛移默化中深入。以《城堡的秘密》這一冊為例。開篇用由遠及近的宏大城堡全景圖,預示著一支大軍將要進攻這座城堡,結尾處以攻城成功結束,貫穿了整個劇情。
  • 做劇場空間如何繪製光影錯落的剖面表現
  • 【剖面計劃】跳切空間——非線性空間及電影解讀和探討(第23期)
    有別於我們過去一直習以為常的線性思維,它對時間的理解有點像進度條,而非線性思維則無法通過我們人類過往任何的經驗去想像。在降臨的電影中,特德.姜則是一種完全非線性的世界觀,打開了我們對時間認識的邊界。 跳切這種手法在電影中和空間中帶來的斷裂效果與「三體」小說中描述了維度攻擊的現象感覺類似。
  • 8個剖面解讀美術館的空間魅力
    在探究藝術,藝術家與旨在展示其作品的空間之間的關係之後,這些剖面圖更深入地探討了現代美術館的建築語言,這些項目強調了建築如何吸引我們的注意力並提高我們對藝術的欣賞能力。
  • 地勘人必備:閱讀地質圖基本功!
    倒轉褶曲    平臥褶曲    2 .按褶曲縱剖面形態分類水平褶曲    傾伏褶曲    橫剖面(直傾倒平)、樞紐產狀(水平傾伏)    >(4)基巖地質圖(5)水文地質圖(6)工程地質圖:橋梁工程地質平面圖,縱剖面圖
  • 自然的剖面與表皮,可坐可桌可當燈!
    傳統的原木,直接掏出一部分,採用「旋轉鋸」「彎曲鋸」等多種鋸法,暴露木材本真原始但又極為讓人震撼的剖面。不細膩,粗獷但又極為動人的木,呈現在你我面前,撞進心裡,啊,這就是木。外側的樹皮也完整的向人娓娓道來森林故事。
  • 開發地質基礎名詞解釋(專業、量大)
    水平疊加剖面 stacked section 只經過水平疊加處理,未進行偏移歸位處理所獲得的地震剖面。疊偏剖面 stacked-migrated section 先進行水平疊加處理,後進行偏移歸位處理所獲得的地震剖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