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繼高《瓊花聚仙》
現代人所見到的瓊花,其實是聚八仙,而古代的瓊花則是另一種花。因古代瓊花已絕跡近八百年,我們只能通過古人的描述去了解它,而通過欣賞宋代的瓊花畫,可以進一步獲得感性認識。
歐陽修稱瓊花天下無雙
在中國歷史上,有一種花至美至潔,天下無雙,令無數文人墨客為之傾倒。只可惜它命途多舛,飽經滄桑,歷盡悲歡離合,最終毀於元兵之手。它,就是被譽為「維揚一株花,四海無同類」的瓊花。
由於瓊花生前已是世間罕有,再加上香消玉殞至今已近八百年,故有關瓊花的身世、花容、花色等問題,就成了千古之謎,人們只能根據傳聞作種種推測。有人說這種花在漢代已有,有人說隋煬帝開鑿運河下江都(即揚州)就是為了賞瓊花。有人說它是玉蕊花,有人說它是聚八仙。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瓊花一名,最早出現在宋人王禹偁筆下。王禹偁於北宋至道年間任揚州太守,曾作《后土廟瓊花》詩,其序雲:「揚州后土廟有花一株,潔白可愛。其樹大而花繁,不知實何木也。俗謂之瓊花,因賦詩以狀其異。」可見瓊花之名在王禹偁記敘之前已流傳民間。但後人卻以為此名是王禹偁因見此花瑩潔如白玉而起的,並譏誚王禹偁不解「瓊」的含義。如宋祈在《宋景文筆記》中說:「維揚后土廟有花曰『玉蕊』,王禹偁愛賞之,更稱曰『瓊花』。按許慎《說文》曰:『瓊,赤玉也。』王不解其義非白花名也。」北宋蔡居厚的《蔡寬夫詩話》也說:「李衛公《玉蕊花》為潤州招隱山作也。今招隱無復此花,詢之土人皆莫知為何物。或雲即今揚州后土祠瓊花是也。自王元之(王禹偁字元之)始易其名,晏元獻嘗以李善《文選注》質之雲:『瓊乃赤玉,與花不類也。』」儘管如此,瓊花這個名稱還是深受人們喜愛。
瓊花何時在中國出現?古今大部分學者認為,漢代在揚州就有瓊花並建「瓊花觀」之說純屬子虛烏有,隋煬帝為賞瓊花而巡幸江都也是小說家之言。瓊花的出現,不會早於唐代。據北宋宋敏求《春明退朝錄》記載:「揚州后土廟有瓊花一株,或雲自唐所植,即李衛公所謂玉蕊花也。」但這種說法頗為模糊,宋敏求也拿不出什麼證據。真正可信的,還是瓊花出自宋代。宋代大量的文獻證明,早在宋初,它已經在揚州后土廟出現。除王禹偁見過它的芳容並賦詩外,歐陽修在北宋慶曆年間任揚州太守時,又在瓊花旁建「無雙亭」,以示此花天下無雙。並賦詩曰:「瓊花芍藥世無倫,偶不題詩便怨人。曾向無雙亭下醉,自知不負廣陵春。」與歐陽修同時的韓琦也作詩讚道:「維揚一株花,四海無同類。年年后土祠,獨此瓊瑤貴。……我來首見花,對花聊自醉。」
元代詩人以瓊花映襯「大無畏」的精神
在宋代,揚州瓊花聞名遐邇,婦孺皆知,人人想栽培,連皇帝也曾試圖將之移植到皇宮禁苑中。韓琦的《后土廟瓊花》詩已提到過:「嘗聞好事家,欲移京轂地。既違孤潔情,終誤栽培意。」南宋周密的《齊東野語》記載更詳:「揚州后土祠瓊花,天下無二本,絕類聚八仙,色微黃而有香。仁宗慶曆中,嘗分植禁苑,明年輒枯,遂復載還祠中,敷榮如故。淳熙中,壽皇亦嘗移植南內,逾年,憔悴無花,仍送還之。其後,宦者陳源命園丁取孫枝移接聚八仙根上,遂活,然其香色則大減矣。今后土之花已薪,而人間所有者,特當時接本仿佛似之耳。」可知每次移植都不成功,即使勉強嫁接成活,其香色也大不如原種。
而瓊花的命運,也十分坎坷。據杜斿《瓊花記》記載,宋高宗紹興年間,「金人渡淮,趨揚州,直入觀揭花本去,其小者剪而誅之」,後經道士唐大寧在原地的小根處精心護理,復又起死回生,花繁葉茂。一百年後,蒙古鐵騎以十萬兵攻佔揚州,致使瓊花樹枯葉萎,香消玉殞。據南宋蔣正子的《山房隨筆》記載:「德祐乙亥(公元1275年)北師至,花遂不榮。趙國炎以絕句吊之曰:『名擅無雙氣色雄,忍將一死報東風。他年我若修花史,合傳瓊姬烈女中。』」將瓊花喻為忠貞不渝的烈女。謝翱也有詩曰:「揚州城門夜塞雪,揚州城中哭明月。……宮花窣簾塵掩襪,玉華無因進吳越。漓漓淮水山央央,誰其死者李與姜。」將瓊花的毀滅寫得十分悲壯,更以瓊花映襯了為抗元而戰死在揚州的將領李庭芝和姜才的大無畏精神。
《洪武郡志》則記載:「(元世祖)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花朽。」與《山房隨筆》所記瓊花毀滅時間略有出入。約二十年後,道士金丙瑞在瓊花故地補植聚八仙,從此以後,人們便以聚八仙代稱瓊花。故後人有詩曰:「天上奇花玉色浮,只留一種在揚州。如今后土無根蒂,蜂蝶紛紛各自愁。」
瓊花多為一花九朵
與聚八仙不同
瓊花究竟是什麼花?其真面目究竟如何?前面提到過,有人以為它是玉蕊花,有人以為它是聚八仙,後來還有人說它是繡毬花,甚至還有人說它是梔子花。對上述觀點,前人多有辨析,認為均不符合真相。其中聚八仙與瓊花最相似,曾與瓊花有過零距離接觸的宋人鄭興裔,為此專門寫了一篇《瓊花辨》,他說瓊花與聚八仙有三種不同之處:「瓊花大而瓣厚,其色淡黃,聚八仙花小而瓣薄,其色漸青,不同者一也;瓊花葉柔而瑩澤,聚八仙葉粗而有芒,不同者二也;瓊花蕊與花平,不結子而香,聚八仙蕊低於花,結子而不香,不同者三也。」這三點差異中,香氣的有無是最主要的區別。另外,聚八仙的花形是聚傘花序生於枝端,花大如盤,由八朵五瓣花圍成一周,圍繞著中間一團花蕊,在微風吹拂之下,宛如八仙起舞,故名「聚八仙」。而據宋人描述,瓊花多為九朵花圍繞花蕊,這也是兩者的另一不同之處。由此可知,曾親眼目睹過瓊花的宋人對瓊花與聚八仙的區別是很清楚的,且認為瓊花比聚八仙珍貴得多,難怪在宋人張翊的《花經》中,瓊花被評為「二品八命」,而聚八仙只是「六品四命」。
然而,僅據宋人的文字描述,仍未能真正認識瓊花的真面目。幸好宋代畫家曾繪過不少《瓊花圖》,其中一部分尚留傳至今。如宋人韓佑的《瓊花真珠雞圖》繪瓊花一枝,錦雞兩隻,雄者立於石上,雌者立於地下。瓊花樹葉色翠綠,花色潔白。仔細端詳,可發現樹上的瓊花多為一花九朵,確與聚八仙不同。
那麼,瓊花在植物學分類上究竟屬何種植物呢?據花卉專家研究推斷,古代的瓊花應是聚八仙的一個變種,且只宜生長在揚州后土廟,移到別處則難以成活。
(來源:廣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