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章由三文娛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
預計的」不景氣「沒來,日本動畫市場2019年同比增幅超過15%至25112億日元。貢獻最大的,是海外市場及動畫電影、網絡、演出娛樂、商品化、遊技。
作者:Wind
近日,日本動畫協會編寫的《日本動畫產業報告2020》(以下簡稱《報告》,因統計與分析耗時較大,《報告》統計的是2019年的數據)發布了。
從2009年到2019年,日本動畫市場規模已實現連續10年增長。到2019年,市場規模已達到了25112億日元(折合人民幣約1586.8億元)。於日本專業分析機構而言,這一結果有些「意料之外」。
近年來,受少子化和老齡化影響,日本國內市場規模縮小。再加上2019年4月起中國對動畫內容加強管制,分析師們對2019年日本動畫市場的預估,是——負增長。
然而,2019年日本動畫產業市場(廣義市場)卻達到了25112億日元(1586.8億元人民幣),同增幅超過了15%。
那麼,日本動畫產業到底有哪些變化?到底推動日本動畫產業增長的因素有哪些?《報告》釋出了以下信息。
這些市場在貢獻收入
《報告》統計的日本動畫產業市場,是日本廣義動畫市場,包括動畫電影、網絡、演出娛樂、商品化、遊技,以及海外市場等。
動畫電影方面,2019年創了新高,達到了692億日元(43.5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62.4%。逐年增長的網絡動畫市場,也在2019年達到了685億日元(43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了15.1%。而演出娛樂市場達844億日元(53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9%。
另外,份額最大的海外市場達1兆2009億日元(755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9%;排第二的商品化市場達5813億日元(365.6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6.2%;排第三的遊技市場達3199億日元(201.2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2.8%。
值得一提的是,隨著「輕鬆熊」和「角落小夥伴」的動畫化,其IP的商品銷售為當年日本動畫商品化市場帶來了不小的貢獻。而遊技市場方面,柏青哥和柏青嫂的動畫合作比例在大幅提高。
與之相反,日本廣義動畫市場中,電視動畫、碟片、動畫音樂這三個市場都有縮小的趨勢。電視動畫市場規模為970億日元(61億元人民幣),同比減少15.2%。原因是電視動畫片的製作時長在急速減少。
碟片市場的萎縮是不可逆轉的時代趨勢。而音樂市場方面,數位音樂會逐漸代替CD,數位音樂的增量也不可小覷,不過2019年因為作品數量變少,音樂產量也隨之變少。
日本國內動畫市場(廣義市場)在2014年到達頂峰(13096億日元)後便開始有縮小的趨勢,而2018和2019年又有了好轉,2019年達13102億日元(824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1.8%。
而海外市場則是自2015年開始迅速增長。這得益於中國大量引進日本正版動畫片。2019年中國對日本動畫片內容進行進一步管制,引進數量相對減少了。然而,2019年日本動畫在海外市場的收入仍能實現同比增幅超過19%,增至12009億日元(755.2億元人民幣)的原因,和歐美市場的良好增勢有直接關係。
從整體來看,日本本土和外兩個市場都有著不錯的增長。
網絡市場增長對於日本動畫市場來說是非常重要的。調查問卷中,製作公司回復的「因為海外市場和網絡市場愈發景氣,製作訂單也不斷增加」「因為作品的製作訂單增加了,所以能估計行業在一定程度上變景氣了」這類聲音也比往年更多了。
製作單價提高的情況下,作品數量也在增加,這就意味著隨著網絡市場的增長,新作需求在變大。
除了NETFLIX、Amazon Prime Video、YouTube這類現有平臺,以及剛起步的Disney+,將在不久後登陸日本的華納HBO Max和NBC環球的Peacock等大型外資平臺,線上流媒體平臺對動畫作品的需求會進一步變大。
因此,即便中國市場對日本作品的引進在縮小,歐美平臺的擴大也會充分彌補這一差值。
有專業人士預測,急速增長的海外市場會在2018年超過日本市場,但由於中國對內容強化管制,引進作品數量受限,才沒有實現逆轉局面。雖然日本國內市場在2019年又有了起色,但少子化高齡化影響下市場萎縮仍是大勢所趨。
隨著歐美視頻平臺和動畫片相關的海外遊戲市場的進一步發展,將彌補其他方面的市場縮減,海外市場超過日本國內市場也是必然。
千億日元內容衍生出2萬4千億日元附加值
動畫業界市場,即與動畫片的製作(produce)和創作(create)直接相關的企業和工作室的營業額,也就是表示「動畫業界」市場規模的數字。該數值已持續了十年的增長,2019年動畫業界市場更是創下了最高紀錄,達到3017億日元(189.8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3%,增長幅度較大。
計算業界營業額是為了觀察,與動畫製作有直接關係的企業和工作室在動畫業界全體中的佔比,並更直觀地表示動畫產業的附加價值到了何種地步。
保守估計,2019年以電視、電影為中心製作的日本動畫片的業界總額僅為1000億日元(62.9億元人民幣)的程度,這個數字代表了2019年日本動畫片的製作成本。而最終市場(日本廣義動畫市場)達到了25112億日元,也就是說,日本動畫片的附加值約為24000億日元(1510.1億元人民幣)。即便從3000億日元的業界市場總值來看,剩下的流通附加值的佔比依然很大。
接下來說說製作時長。2018年,電視動畫片的製作時長達2萬3341分鐘,成為製作時長史上第二的年份。不過到了2019年,製作時長一下子減少了10萬7006分鐘。這是自2013年起時長最短的年份。
另外,2019年電視動畫作品的數量也從2018年的350部大幅減少到了314部,減少了近1個季度的作品數量。其主要原因是,中國減少引進作品數量導致製作訂單量減少。此外,也有人認為作品數量在逐漸轉移至電影和尚未統計的網絡作品當中。
此前,電視動畫片的製作時長是日本動畫產業的重要基礎,其數字的多少影響著產業的興衰。但是,2019年在電視動畫作品和時長都大幅減少的情況下,產業市場和業界市場都在增長。這或許也能說明2019年的作品的良品率在提高,好作品產生了更大的經濟效益。
從成人和兒童家庭兩個類型來看,2015年成人動畫片時長就超過了兒童家庭動畫片,2019年也不例外。
由於兩個類型的新作品都有減少,2019年成人動畫片時長為61617分鐘,同比下滑15.5%;兒童家庭動畫片時長為45389分鐘,同比下降21%。兒童家庭動畫片的新作發行量本來就不多,2019年這類新作減少了一半,時長也就減少了1萬2000分鐘。
製作者收入顯著提升,動畫公司經營成本加重
從日本動畫協會近兩三年給各公司的問卷調查回答中,我們可以得知動畫製作費是呈上升趨勢的。
上升的主要原因有「由於海外資本——大型視頻平臺經營企業的加入,製作單價增加」,但是這也讓人工費、管理費隨之提升。自《鐵臂阿童木》播出以來,動畫製作預算一直被人說很便宜,但今時不同往日,現在的製作費不能說是便宜了。
製作費上漲有各種各樣的原因,也是各種原因重疊累積的結果。要舉例的話,首先,進入21世紀以後成人動畫片數量飛躍性地增加,質量也在不斷提高,然後數位電視普及也讓電視畫面轉為高畫質。然後,結合這些要素,動畫製作的難易度在提高的同時,技能高超的創作者不足,給予他們的報酬也在增加。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各公司開始進行人才培養的投資增加和工作方式改革。
因公司內部體制和製作輪班的改革,公司不得不考慮讓每一個作品的製作人員增加,並改善合同制員工的正規聘用、已有僱員的工資體系等方面問題。這所有的局面讓製作成本增加。
今年又遭受了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雖然,從製作原理上看,動畫製作的工作有許多是可以在家庭環境中完成,但遠程辦公環境的調整和配套管理體制的制定,以及後期配音的中斷和計劃表的調整也讓相關業務增加了成本。這裡的成本,包括是時間成本和金錢成本。
如今,無論是哪個製作公司都是為了讓作品趕上交貨日期而拼盡全力,然而實際收支會產生多大影響仍難以判斷。
三文娛又從內容製作公司的角度對報告做了解讀。2019年11月10日,日本動畫師演出協會(JAniCA)發布了《動畫製作者實情調查報告書2019》。2009年第一次調查時,動畫製作者的平均年收入比全職業的要少179.4萬日元。而2019年調查時,動畫製作者的平均年收入終於和全職業的平均年收入持平,達440.8萬日元(27.7萬元人民幣)。而且,動畫製作者的平均年齡要比全職業的要年輕7.15歲,所以實質的收入差將進一步擴大。
另外,這個動畫製作者平均年收入只包含動畫工作的收入。如果算上版權及著作權、教育工作、漫畫、插畫、同人誌、公司董事報酬、版稅等附加價值收入,動畫製作者全體平均年收將達到496.9萬日元(31.3萬元人民幣),該數字將位於各行業平均年收的中間位置。
雖然以上數字不能說明和製作費提高有直接的因果關係,但受其影響是肯定的。
在《動畫製作者實情調查報告書2015》中提到的第二原畫的低收入問題至今仍存在著,不過動畫製作全體的平均年收已經超過了日本的平均年收,可以說未來情況是樂觀的。
日本動畫電影收入創新高,在華票房顯著提升
最後來說說日本、美國和中國的電影票房中的動畫電影比例。
三個市場,動畫電影在電影票房的份額最高的是日本,特別是2019年上映的本土電影《天氣之子》《名偵探柯南 紺青之拳》以及外國電影《冰雪奇緣2》《玩具總動員4》等作品的大熱,讓日本動畫電影票房創下了歷史最高記錄,達1030億日元(64.8億元人民幣),在整體份額中的佔比接近40%。
北美動畫電影的數量不多,動畫電影的份額一度趨於「停滯」。即使在上世紀90年代出現了如《美女與野獸》《阿拉丁》《獅子王》這樣的大熱作品,份額也僅停留在5%左右。
自從皮克斯、夢工廠等工作室搶佔市場後,動畫電影佔比開始上升。《史萊克2》上映的2004年,動畫電影份額首次超過了10%。此後,隨著作品數量的增加,票房收入也不斷增加,到了2016年份額超過了20%,近年來也一直維持在10%至25%之間。
中國是三個市場中動畫電影所佔份額最低的,但近年來出現了不少大熱的動畫電影,特別是《哪吒之魔童降世》上映的2019年,動畫電影的份額達到了18%。
再來來看看這三個動畫電影中,來自不同國家的動畫電影所佔佔比。
首先是日本,從世界範圍來看美國的動畫電影席捲了多個國家,美國動畫電影在日本的份額相當大,僅次於日本,佔32.4%。近年來,迪士尼作品的存在感越來越明顯,份額也在不斷提升。另外,日美以外的動畫電影較少,僅佔日本動畫電影市場的1%。
在北美,美國動畫電影佔據了其市場的98%,好萊塢的實力是壓倒性的。儘管海外作品的上映數量比好萊塢的多,但是票房收入佔比極低。值得一提的是,日本動畫電影的上映數量正逐年增加。
中國和美國一樣,是票房大國,2019年中國動畫電影票房收入份額首次超過半數,在此之前一直都是好萊塢作品佔據最大份額。
而日本動畫電影自2015年開始增多,引進了《STAND BY ME 哆啦A夢》《你的名字。》《千與千尋》等大熱作品。2019年日本動畫電影在中國的票房更是達到了16.4億元,份額為14.3%。如今,日本動畫電影的引進門檻相比以往是越來越低,或許未來其份額會有更大的突破。
*正文日元折合人民幣的金額,按12月16日匯率換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