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醫李知行
剛出生的小寶寶頭頂,有一處摸起來很柔軟的地方。那裡沒有頭骨,仔細觀察,還能發現它會隨著呼吸有輕微的波動。老人通常告訴年輕的父母,那裡叫「滷門」,不能隨便摸,不然寶寶會變笨。
於是,一知半解的父母只會小心的護著,卻不知,滷門還是寶寶的發育及健康情況的「指向標」。
前幾天,閨蜜雯雯就因此在醫院鬧了個笑話。雯雯的兒子5個月了,那天,她帶著兒子去醫院例行檢查。
醫生問過基本情況後,就將手伸向了孩子的頭頂,見狀,雯雯大驚失色,一把拽住了醫生。
醫生懵了:「你做什麼?」
雯雯有些尷尬:「沒……沒什麼……」她不好意思說,這是下意識的動作。
自從知道孩子滷門不能摸後,誰要摸兒子的腦袋,她都會攔著。
見狀,醫生繼續他的動作,他把手放在孩子的滷門處,還用力按了按。雯雯瞬間變了臉色,推開醫生,把兒子抱在懷裡。
醫生愣住了,旁邊的小護士看不過去:「這位女士,你這是什麼意思?」
雯雯很生氣:「他怎麼能用力按呢,把孩子按壞了怎麼辦?」
小護士很無語:「張大夫怎麼用力了?我們這是專業的手法,通過滷門可以判斷你家孩子的身體情況!」
雯雯這才冷靜下來,想起自己剛才無禮的行為,後悔不已的給醫生道歉。
其實我知道,絕大多數家長都和雯雯一樣,對滷門只有一知半解。雖然知道它的重要,卻不知道通過它可以判斷寶寶的健康。
所以今天在這裡,就具體的給大家科普一下,關於滷門的知識。
何為滷門?
寶寶誕生後,顱骨還不能緊密的結合,而頭骨之間的縫隙,就是「滷門」。
滷門一共有兩處,一處就是頭頂上方,被叫做「前滷門」,也是人們和醫生最為重視的地方。另一處在靠肩頭枕部,面積較小,閉合早,被叫「後滷門」。
由於滷門的閉合,是受到腦組織以及顱骨的發育影響,所以這也成為反應寶寶發育與健康狀況的一大標識。
父母若能學會辨別,就可及早發現在寶寶成長過程中,是否出了問題。
出現什麼狀況時,是家長必須重視的?
1.滷門發脹
在正常情況下,滷門微微凹陷,若某天寶寶的滷門突然發脹或鼓起,父母就應該警惕。
這意味著寶寶腦壓在增高,可能是因為受到了驚嚇。但同時還伴有發燒、嘔吐等情況,必須立即就醫,這一定是出現了病理上的問題。
2.滷門增長
滷門是隨著年紀的增加而逐漸變小的,直至完全閉合。但如果發現寶寶的滷門,非但沒有變小,還有增長的趨勢,就必須警惕。這意味著孩子或許有腦積、佝僂病,要及早診斷。
3.滷門凹陷
寶寶滷門的正常形態,父母一定是知道的,若某天寶寶的滷門變得凹陷嚴重,這意味著寶寶很可能是缺水導致的。這時,只要儘早解決寶寶的缺水問題,找到病因並及時補水就可以了。
4.滷門閉合時間
有些寶寶時間早,有些時間晚,因人而異。不過若是早於6個月或晚於18個月,就屬於異常情況了,最好還是去檢查一下。
總之,建議各位家長們,最好將這些變化記在心裡,掌握寶寶的健康發育狀況,也能更加容易。
另外,學會觀察固然重要,如何保護也是必須要學的,這樣才能更好的為寶寶保駕護航哦。
寶寶的滷門該怎麼呵護?
1.在滷門沒閉合期間,這裡是非常脆弱的,因此,一定要注意日常保護。別讓這裡被磕碰、按壓,也不要用手去撫摸。
2. 眾所周知,曬太陽是解決新生兒黃疸的好辦法。但要注意的是,不要讓滷門被暴曬,容易導致中暑,最好用帽子或頭巾,把頭部蓋好。
3.冬天天冷,雖然我們會在出門前給寶寶做好保暖措施,但是為了以防萬一,最好不要在這時給寶寶剃光頭,可以在滷門處留些頭髮,也是一種保護方式。
4. 寶寶出生後,頭上會有很多結痂的地方,其中也包括滷門。因此,我們在清理時,動作一定要輕揉,不要用手去摳,也不要用刺激的清潔用品。可以用紗布沾溫水輕輕擦拭,多擦幾次就可以了。
新生兒護理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各位爸媽們還需要多了解、多學習。如果在寶寶的發育過程中出現什麼異常,別猶豫儘早送去就醫,一定要將危險都扼殺在搖籃之中。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