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靜似海》|一場戰爭下的無聲之愛

2020-10-11 伊文的小天地

前幾天看到李玫瑾老師在自己的微博上推薦了一部電影,今天下班回家,我就打開了這部電影。

這是一個發生在戰爭時期的愛情故事,一部女主人公對男主人公只說過一句話的愛情故事,是一部未曾言明,卻深沉似海的愛情故事,它就是《沉靜似海》

《沉靜似海》這部電影中的故事發生在二戰德國攻打法國時期,德國軍官被安排在一個祖父與孫女的房子裡居住。德國軍官的到來,打破了法國的平靜,也打碎了祖孫兩人的祥和。

德國軍官剛入住的第一天,女孩正好給自己的爺爺彈巴赫的鋼琴曲,只是隨著軍官的「侵入」鋼琴聲戛然而止,祖孫兩人的表情也從快樂變成了嚴肅的表情。後來才知道,原來軍官在沒有參軍之前,是一位作曲家,他最喜歡的鋼琴家,也是巴赫。

只是,因為戰爭,本來愛好相同的兩個人,卻只能暗藏情意。

軍官第二次聽到巴赫的鋼琴曲,是在女孩看到自己鄰居(抵抗組織成員)給軍官所乘坐的汽車下安放炸彈後,為了挽救軍官的命,女孩激情演繹曲子。只是,雖然挽救了軍官的性命,但是卻讓軍官失去了昨天還在爭執的好友。而女孩也失去了與自己一直交好的鄰居。

戰爭時期就是這樣,尤其他們還是處在對立的狀態。

軍官,不喜歡參加戰爭,但是由於家族原因,他不得不參與。因為戰爭,他的父親也葬身混戰中。

女孩,也很討厭戰爭,因為混戰總是讓人流離失所,但她也不得不接受戰時狀態。因為戰爭,她的父親也早早離她而去。

在戰爭中痛失家人,愛好音樂,喜歡巴赫,都是教養很好的人,如果是在和平年代,他們倆一定是天造地設的金童玉女。

然而,現實卻是,他們是敵對方,只能把偷偷生出的愛意,深深地埋藏起來。

不喜歡戰爭的軍官,終於到了轉移戰場的時刻。一如既往,他與祖孫倆道了別。在兩個多月的早晚禮貌的單方面的打招呼後,這一天,軍官終於被老人主動允許進入房間。可是,已經到了離別的時刻。

軍官說,他要離開了,要去俄羅斯了,那個地方現在零下40度。

一句簡短的話,簡單的道別,但卻讓人聽出了遺言的感覺。

軍官曾經說過,他喜歡自己的國家,什麼時候都很暖和。而這次,在這個艱辛的戰爭時刻,他卻要被送到零下40度的地方。

面對軍官的道別,女孩終於追到了車旁。

可是,身處戰爭中的他們,身為戰爭中對立面的他們,看著從車裡下來的軍官,女孩只說了一句話,也是兩個月以來,女孩對軍官說的唯一一句話「再見」。

沒有愛情電影中既定的擁抱套路,只是靜靜的對望,卻讓人看到不舍的情絲在纏繞。

就像這部電影的名字一樣《沉靜似海》,看似平靜的大海下面,卻海浪洶湧。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這是蘇老夫子寫給自己亡妻的詩句,雖然軍官和女孩並不是夫妻,甚至都不是男女朋友,我卻覺得,很適合這一對,還沒開始就已經結束的互相愛慕的人。

在電影中,軍官曾對祖孫兩人說過:

「我之所以喜歡大海,是因為喜歡它的寧靜。我說的不是海浪,而是別的東西,神秘的東西。是隱藏在深處,謎一樣的大海。大海是寧靜的,要學會傾聽……」

就像他們的愛情,隱藏在深處,要細細品味,慢慢回味。

影片的結尾,法國恢復了平靜,似乎一切也都步入了正軌。但是卻看到女孩進了一個房間,在女孩進去後窗邊放出了一盆白色的天竺葵

這一行為暗示著女孩追隨著她鄰居的腳步,也加入了抵抗組織。而抵抗組織的存在也就意味著戰爭還在繼續。

而白色天竺葵花語是回想。雖然隨著歲月的流逝,那份曾經互相愛慕的心已經漸漸隨著時光淡去,但那份未曾言明的愛,卻是最美好的念想。就像潔白的天竺葵,擁有著純潔的顏色,風吹日曬,日漸失去白色的耀眼,但依舊美好。

曾經雖不再,但,記得就好。

《沉靜似海》2004年在法國上映,雖然距離現在已經16年,但是電影想要表達的那份深藏在暗湧中的愛,那份難忘的戀,依舊讓我深受感動。

現在的我就像那晚,看到鄰居給軍官車下安置炸彈時的女孩糾結的狀態一樣,糾結。

我痛恨戰爭,因為戰爭讓多少家庭流離失所,民不聊生,讓多少人,愛而不得。

可是,如果沒有那次戰爭,他們又如何會相遇?似海的愛意,也就不存在。

藝術源於生活,但高於生活,就像影片最後出現的天竺葵,既代表著人們對侵略者的抵抗,也預示著對美好回憶的思念。

愛意可以潛藏,抵抗強權卻不能停歇。

但依舊願,世界永遠和平!

願,每一份愛,都能言之於口,兩情相悅!

相關焦點

  • 「劍來」忙裡偷閒的陳平安,一場無聲的戰爭
    文廟議事之後的陳平安,看似忙裡偷閒,實則轉身便投入了一場無聲的戰爭。能夠前往旁觀阿良與左右共斬蠻荒,大概也算難得的散心了。陳平安連劍氣長城都忍著不去,先想著把寶瓶洲從師兄崔瀺的手裡全須全尾的接過來再說,目的就在於希望能夠儘量把前線之外的戰爭做到萬無一失。陳平安四處奔波,難得忙裡偷閒,既是總管對於之後大戰的必要鋪墊,同時也可以視為其餘八洲情形的縮版。在文廟不遺餘力的支持之下,浩然天下已經站穩了四處歸墟,開闢了三座渡口,然而打仗遠不止是燒錢派人那麼簡單。
  • 《無聲》:一場無聲的控訴電影
    下一場戲到了警局,老人已經不見、因為被送到醫院。倒是張誠,他被留在警局問話。奈何聽人聾人溝通困難,彼此的不信任與不對等,造成了張誠啞巴吃黃蓮的困境,直到王大軍老師現身。 至於那個偷了錢包還賣乖、真正作惡事的老人,早已全身而退。
  • 《無聲的抵抗》「等戰爭結束後……」
    抵抗並不必須是激烈而有攻擊性的,也可以是無聲,但仍有力的。啞劇演員馬塞·馬索的傳記片,卻不是關於他如何取得藝術成就,而是講述了他在二戰時期參與抵抗納粹的活動,和幫助猶太孤兒的事跡。老父親說著「等戰爭結束之後,我們父子倆可一定要同個臺」的時候,就知道後面兇多吉少。在國家與國家,勢力與勢力的傾軋之下,個體的力量顯得那麼微不足道,但正因如此,那些勇往直前的逆行者才更顯得閃耀。ps.可能卷西演什麼我都會覺得挺好看的,不過啞劇表演還是差點意思(但片子本身是好看的
  • 《風起隴西》三國時代秘密情報戰線上的生死角逐,這是無聲的戰爭
    三國時代的間諜戰爭,見證情報大師諸葛亮的暗面鋒芒,三國時代秘密情報戰線上的生死角逐,這是無聲的戰爭!作者對情節著力的描寫給作品帶來一種詭異的真實感,細節部分讓我想起了以前看過的一些反映冷戰時期在歐洲的間諜活動。故事一開始很抓人,讓人看得欲罷不能,這種感覺,看麥家的《解密》是也曾有過!
  • 電影劇本《暴裂無聲》丨我們是「失語的一代」,我們的時代沒有戰爭、沒有經濟大恐慌,只有生活的無聲壓迫.
    《暴裂無聲》的劇本具有明顯的類型元素。不同於導演的前作《心迷宮》懸念迭生的敘事鋪墊,《暴裂無聲》則沒有過多地追求懸疑感,而是透過人物行為和關係的呈現,結構出深層次的意味。影片最打動人的,不是那些顯而易見、甚至昭然若揭的隱喻,而是整部影片的「失語」。
  • 這是一場不公平的戰爭/薄海嵐
    正如作家麥家所言,這是一場和孩子之間的戰爭,而且是一場不公平的戰爭!急急忙忙做好飯,接兒子回家後,我急忙回復,我覺得,像這種情況,如果他繼續排斥,就不要送寄宿制的學校。因為我曾經在這樣的學校教過學,在我的印象裡,那裡有很多的問題孩子。因為,青春期叛逆的孩子其實是心理上感覺非常孤獨的時期,是一個心靈的冰凍期。
  • 《步步驚心》馬爾泰若蘭一場沉默的婚姻,是她無聲的哭泣
    馬爾泰若蘭本可以和自己心愛的人,一起在大西北的戈壁灘灘上,猶如一對雄鷹翱翔在天空自由之城。那幸福的笑聲如銀鈴般穿越三山五嶽,誰知一場錯誤的婚姻讓兩個人的命運從此改變。古人常說,沉默是金。可這樣的沉默放在一段婚姻裡,卻是一場大災難。01一場錯誤的仰慕,將兩人困入寂寞的圍城八貝勒爺溫文如玉,聰慧過人。17歲已經被封為貝勒。他在紫金城中看多了那些身穿綾羅綢緞,規規矩矩的姑娘。
  • 蝦米逝去:透視在線音樂的下一場戰爭
    被音樂耽誤的蝦米然而對於在線音樂平臺來說,音樂雖然是核心,這些年各個從業者也圍繞著音樂版權展開了不少明爭暗鬥,但這場在線音樂的戰爭,下一階段的制勝點卻並不全是音樂。這也讓把音樂作為重點的蝦米,錯失了躋身頭部的機會。一方面,音樂版權資源自然是在線音樂平臺的重中之重。
  • 下雪天,雪夜無聲。總有一場雪,為你而下
    雪夜無聲總有一場雪,為你而下。下在你生命的某一天。
  • 戰爭下的人性之戰:電影《紫日》
    電影《紫日》由上海永樂影視集團、北京紫禁城影業公司聯合製作出品,是導演馮小寧繼《紅河谷》、《黃河絕戀》之後拍攝的戰爭題材的三部曲之終結篇。馮小寧集該片編劇、導演、攝影於一身,可謂傾盡了全部心血。在槍林彈雨、地雷密布的血與火中,在茫茫林海、險惡沼澤、無邊草原的大自然裡,中、蘇、日三名青年演出了一場驚天動地的人性之戰。
  • 「同心戰疫」公益歌曲展播《以愛的名義》《無聲的奉獻》——春上...
    其實這一連串的問題,只有一個答案,就是為了「愛」。讓我們《以愛的名義》,去讚美生命的真諦。讓我們唱響《以愛的名義》,去擁抱春暖花開,讓生命幸福永遠!作者簡介:作詞:謝安慶,中國音樂文學學會副主席兼中國音樂文學學會教育委員會主任。作曲、編曲:孫軼,音樂製作人、中國音樂家協會流行音樂協會會員。
  • 「無聲」麵包店:愛在不言中
    」沒想到這次中國之行,讓我和妻子的生活從此改變。」遠離故鄉的夫婦倆做出了一個驚人的決定:留下來! 這一留,竟長達十八年。他當即花2萬歐盤下了一家麵包店,「吧赫西點」就此誕生。 疫情期間堅持零裁員 吳正榮將「吧赫西點」開在了偏僻的湘春巷,只為控制成本。但他給員工的福利待遇卻出奇的好。
  • 在上海迪士尼,體驗一場「無聲」的花車巡遊,是什麼感受?
    在上海迪士尼,體驗一場「無聲」的花車巡遊,是什麼感受?但大家有沒有感受過「無聲」的花車巡遊呢?昨天下午的花車巡遊,就有一群特殊的觀眾。他們中的大部分人,都因為聽力的問題,無法和普通觀眾們一起感受花車巡遊中的音樂及解說。
  • 今天看,二戰太平洋戰爭是一場註定了的戰爭
    太平洋戰爭是二戰時期在太平洋上打的,戰場上敵對雙方主要是日本和美國。對亞洲來說,太平洋戰場是二戰最重要的戰場,現在說二戰,都在談諾曼第登陸,好像多了不得似的,其實這時真正的大戰已打得差不多了,盟軍徹底取得勝利之勢已經確定。真正殘酷的太平洋戰爭反而少有人言。
  • 赤壁之戰,一場皆大歡喜的戰爭
    那麼問題來了,同是歷史上以少勝多的「官渡之戰「,曹操英明神武、運籌帷幄,決勝千裡,曹操的大謀士荀彧、荀攸、賈詡等也個個不遜於諸葛亮,為何到了赤壁之戰,曹操變成了一個類同於袁紹般的「蠢貨」,打了一場敗得一塌糊塗的戰爭? 《三國演義》中的赤壁之戰,那只是文學作品的演繹,文學作品不等於史實。
  • 無聲電影「叛國罪」
    在電影頻道看了一場無聲電影「叛國罪」,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柏林孤影》。
  • 《無聲》臺北電影節開幕片,在學會恨之前,他們先學會的是愛
    因為在學會恨之前,他們先學會的,是愛。我們都以為自己所處的世界,是為所謂正常,但那份視若平常或許只是溫水煮青蛙臨沸前所面臨的假象,還以為只要不妄動,所處之境就叫做溫暖,不叫做燙人。《無聲》從劉子銓的視角作為敘事之始。他所飾演的張誠是個從正常學校轉學到啟聰學校的孩子。有了兩種截然不同學校環境可比較,兩邊差異,張誠心知肚明。
  • 七海之戰,荷蘭和英國的戰爭,誰會贏?
    公元14世紀後期,漫長的英法百年戰爭依舊過去沒多久,蘇格蘭人不甘被壓在腳下,在革命的號角聲中拿起了武器,反攻英格蘭,史稱「七海之戰」。既然成了戰爭民族,就只能為自己的力量壯大打拼。然而天有不測風雲,卡斯蒂利亞人發現自己的敵人是荷蘭人,即所謂七海之軍主力。
  • 《無聲的抵抗》山石底下那倔強的幼草
    巨大而磣磴的山石底部,悄悄出頭一株幼小的草莖,在風中搖曳著那抹淺綠,無聲無息卻又倔強詠唱著生命之歌。 片子三段對話場景是點題之筆。 馬索同女友米拉:他們就是要殺光我們,他們根本不怕死不在乎,我們怎麼可能打贏他們?不如救下孩子們,遠遠地逃離。
  • 伊拉克戰爭是一場什麼性質的戰爭?因何而起?過程是怎樣的?
    因為是海灣戰爭的延續,又稱為第二次海灣戰爭。到2010年8月美國戰鬥部隊撤出伊拉克為止,歷時7年多,美方最終沒有找到所謂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反而以薩達姆政權早已銷毀的文件和人證為由,結束了戰爭。2011年12月18日,美軍全部撤出。  伊拉克戰爭實質上是美國借反恐時機,以伊拉克拒絕交出子虛烏有的生化武器為藉口,趁機清除反美政權的一場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