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紅巾出場就是一場惡鬥,她還是以一對三,還佔了上風。
楊雲驄一出場也是打鬥,兩個照面奪走楚昭南的遊龍劍,接著是與紐祜盧,楚昭南大戰,他也佔了上風。然後就是於軍中擒下納蘭秀吉。
看來武功這一塊楊雲驄是拿得很穩,而飛紅巾跟楊雲驄比起來弱了一些。
不過說到打鬥,這兩人還真沒怕過誰,也不看看人家的師父是誰,嶽鳴珂闖少林,練霓裳是喜歡打架的,從中原打到塞外,打得威名遠播,中間稍帶著獨挑武當,整個武當派出動了,也奈何她不得。
這兩人的弟子,打架又能差到哪裡去?師資力量擺在那裡,還是硬核呢!
不過師徒四人的感情都是硬傷,那是他們共同的命運了。
原文是——飛紅巾正在佔盡上風之際,忽然紅巾一拂,扭頭叫道:「你出來做什麼?」
原來是她同行的那個少年押不盧,像小偷似的,靜悄悄地溜了出來。飛紅巾一個旋身繞步,長鞭倏地收回,回身反手打出,只聽得「哎喲」一聲,押不盧已給鞭梢掃中腿彎,跌倒地上!這還是飛紅巾手下留情,只用一二成力,只用鞭梢輕輕掃他一下,要不然他焉能活命?
押不盧這是逃走的節奏哦!飛紅巾雖然佔盡上風,可她不見得能分心,這不是一個很好的時機?
果然是小人行徑,善於鑽營。這種人會跟著唐努同生共死?他就沒想過先一步溜走?
可如果他先一步溜走,怎麼著都是死路一條,到了外面,清軍才不理會他與飛紅巾的關係,看到了就殺。
而且臨陣逃脫,那是死罪,唐努都可以殺了他。
他居然能在唐努和清軍兩下夾擊中活下來,難道靠的是他會唱歌嗎?
除非是他逃出去,高舉雙手,臨陣反戈,當場投降,而且再指路,唐努在這裡,殺了他就是首功。
這樣的話他是會保全性命,但是還得趁亂逃,萬一清軍首領不講情面,料理唐努之後,回過身來殺了他呢?
另外還有可能是唐努會被活捉,他要是說一句,先殺了叛徒押不盧,對方答應了呢?
也就是說在那樣的情形下,押不盧的生存條件會是什麼?
那恐怕只有一個可能性,他親手殺了唐努,然後請命,說他再去殺飛紅巾,這樣連續立功,他才有可能苟活。
再看原文——飛紅巾一鞭掃出,口中嚷道:「你趕快自己爬回去,要不然我可要再打你了!」押不盧呻吟嚷道:「飛紅巾,你好狠啊!我是想出來幫你的忙啊!你怎的把好意當成壞心!」飛紅巾不理不睬,寶劍劃了半個弧形,一轉身又擋住了三般兵器!
押不盧很會說話呀!他也是太會說話,所以破綻連連。
這件事如果按照事理去推斷,不管他說與不說,以及怎麼說,他都是有難以洗脫的嫌疑。
而他一開口,那就是坐實了懷疑,越來越讓人相信,他是犯得下那樣的罪惡,而且越開口,越讓人覺得他就是壞人。
口才的確是一部分,可做人做事還是要按事理,憑正見,要不然口才越好,運氣越差。
孔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意思是花言巧語,裝出和顏悅色的樣子,這種人的仁心就很少了。
通過現象看本質,透過語言看心靈,仁心本來就是好的,自帶尊崇,無需包裝,樸樸實實,那就是鑽石般的光彩,何須裝飾呢?
需要在裝飾上下功夫的,只怕品質堪憂。
儘管當今世界是浮躁的,要講究包裝的,可聖賢之理,還是有獨特的價值,甚至可以成為指向的標杆,根據這個理兒,看清真相的可能性大大地提升了。
幾句話一說,幾個舉動一來,押不盧已經不打自招,那還留著做什麼?
而且這種人也活該被沒好氣地呼來喝去,是他自己招來的。
然後看到這裡,又發現一個問題,飛紅巾一開始是呼喝押不盧唱歌,他可以不唱的,既然是要平等,要尊嚴,為什麼他就沒有進行選擇呢?
明明是他自己沒有脊梁骨,無法自立,骨子裡一副奴相,還要利用和依靠飛紅巾,卻把責任推給別人,而且這種人的負能量會很高的,保持距離,或者乾脆遠離那是更好。
飛紅巾要做的該是儘快料理此事,然後學會愛自己,卑汙之人也有卑汙之人的用處,別浪費了,讓他的出現,使自己的生命綻放得更出彩,這才是更好的答卷。
那麼接下來會如何呢?敬請繼續觀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