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樂》之"延安保衛戰":大宋為何輸給小小的西夏?原因有四點

2020-08-28 張小漁煮酒論史

清平樂劇照

最近《清平樂》熱播,精美的服道化徵服了不少觀眾,但這部劇的場景集中在宮廷,很多歷史事件都沒有正面展現,而是在朝臣和仁宗的口中一筆帶過。

比如我剛看到的第20集,左相呂夷簡在朝會匯報工作時,提到了很多陌生的人名,範雍,李士彬,劉平,黃德和……這些人前面還有一堆繞口的官職名,估計不少人會看得雲裡霧裡。其實這些人背後,都圍繞著一場北宋與西夏的慘烈戰役——&34;。

三川口之戰,又叫延州之戰,延州就是現在的陝西延安,算是北宋的「延安保衛戰」。

這場戰役中,西夏屬於新興政權,偏安西北,地貧物乏;宋朝屬於老牌帝國,兵多將廣,補給充足。然而,出徵的宋軍主力卻全軍覆沒,這究竟是為什麼?

李元昊塑像

背景:元昊稱帝,宋夏交惡

宋仁宗天聖十年/明道元年(1032年),夏王李德明去世,兒子李元昊承襲王位。

經過李繼遷、李德明兩代人的打拼,到李元昊手裡,西夏擊敗了河西回鶻,徹底佔領河西走廊,將勢力擴充到玉門關外。實力催長野心,這位党項族的首領不再滿足當大遼和大宋的小弟,什麼西夏王,什麼定難軍節度使,他統統看不上,他也想過過皇帝癮。一番誅殺異己、制度建設的操作後,宋仁宗景祐五年/寶元元年(1038年),李元昊正式稱帝,國號大夏,史稱西夏。

宋仁宗寶元二年(1039年),李元昊遣樞密使、御史大夫等官員攜帶表函朝宋。途經延州,時任知州郭勸見表函中李元昊以臣自稱,就沒多加阻攔,還派人手&34;他們進京。到東華門後,西夏使臣脫去党項服裝,更換宋朝官服,進殿奏表:我,李元昊,&34;,世代都在積德,這些年東徵西討,基業越發雄厚,文化制度臻至完善,忍不住當了皇帝。希望大哥能成人之美,跟我大夏修睦鄰之好。

朝廷當即炸了鍋,大臣們痛斥李元昊亂臣賊子,紛紛慷慨激昂:斬殺西夏使,剿滅李元昊。

二十九歲的仁宗皇帝年輕氣盛,大臣們的雞血,喝得他一陣熱血沸騰。左相呂夷簡等人見狀,趕緊出來踩剎車,道:殺使不詳,有違禮數。諫官吳育也出來潑冷水:人家都稱帝了,肯定料到朝廷會反對,不可能沒有防備,而我們現在什麼都沒準備,打過去能有多少勝算?我還是建議,像國初平定江南那樣,先嚴防死守,積蓄力量,再談徵討。

可是嘴炮們不服啊,忍不住滿腔怒火,一致強烈譴責李元昊的分裂行為:犯我大宋者,雖遠必誅!

經過一番爭論,宋廷決定,退卻來使所貢獻的駱駝和馬匹,善待來使,還回贈了他們一些禮物。嚇得不輕的西夏使節,卻拂了宋廷的&34;,星夜奔回西夏。

情形瞬息萬變,宋朝隨即關閉宋夏貿易關口,斷絕宋夏商貿、外交往來。

戰爭一觸即發。

三川口形勢圖

經過:計取金明砦,血染三川口

在宋朝官民正在憤怒、譴責的時候,李元昊已經謀劃好了大舉進攻布局,首當其衝的就西北邊境的軍事要地延州,鄜延路的&34;。

夏宋邊界有一條東北西南走向的天然&34;——橫山山脈,分布著鄜延路(鄜州、延州),環慶路(環州、慶州),以及涇原路(涇州、原州)等邊防要塞。

環慶路和涇原路都是邊寨緊密、防備堅固、兵強馬壯,只有鄜延路地勢開闊、邊寨稀疏,駐軍大都是老弱病殘,而且夏宋往來使者通常都是走鄜延路,西夏軍民早把這一帶踩得像自家地盤一樣熟悉。

戰前,資政殿學士範雍走馬上任延州知州,他雖然怯懦無謀,也發現了這個宋朝邊境的「阿喀琉斯之踵」,但當他上奏朝廷後,卻沒被當回事。

暗中觀察的李元昊,已經看穿了這一切。然而,要攻取延州,必須先要清除其外圍屏障——金明十八砦(寨),而守將就是號稱&34;的李士彬。

李士彬本是党項人,父親是西北名將李繼周,跟李元昊的祖父李繼遷還曾有過較量。李繼周祖上結仇拓跋家族,投靠宋朝,改作漢姓,世代鎮守金明砦。但是李士彬有兩個致命弱點:性格暴烈,常以嚴紀律軍之名,一言不合就鞭撻將士;而且他的士兵基本都是少數民族組成的,心懷怨念,忠誠度頗差。

做完背景調查後,李元昊就大膽開幹:

  • 先是散布謠言,誣陷李士彬要叛宋,想借宋廷之刀誅殺李士彬;
  • 反間計被識破後,又遣使到金明砦,許李士彬以高官厚祿勸降,李士彬手起刀落,斬使拒降,誘降計落空;
  • 李元昊仍不罷休,又派出大批士兵詐降,李士彬半信半疑,對來降士兵棄置不用,建議將他們遷往內地。

眼看西夏的陰謀又要粉碎,延州知州範雍卻力主擴軍備戰,要求李士彬將詐降士兵就地編入金明砦防衛,真是昏了頭。範雍這位迂腐的老夫子,真應該改名叫「範庸」。

宰相呂夷簡匯報戰況

李元昊見計謀得逞,當即與詐降士兵裡應外合,大破金明砦,擄走李士彬,並割掉了他的耳朵。李士彬雖暴躁愚頑,可也是鐵骨錚錚一條漢子,至死不降,十年後病故西夏,此乃後話。

早在破金明砦之前,李元昊就派過一個叫賀真的衙校到延州,表示西夏要&34;,老夫子範雍聽後大喜,想到還有金明砦拱衛,延州就沒有積極設防。這下金明砦猝然失守,延州就更是存亡齒寒。李元昊帶著收編的李士彬將士,組成十萬大軍,浩浩蕩蕩逼近延州。

延州城夾河為兩城,垛牆矮小,而時任副都部署石元孫(北宋開國功臣石守信的孫子)領兵在外,救援土門,延州城中只有數百守城者。望著李元昊大軍的滾滾煙塵,範雍嚇得屁滾尿流,鈐轄內侍盧守勤更是直接被嚇哭(&34;),於是兩個相對哀嚎的人達成共識,慫恿都監李康伯去敵營媾和。沒想到這李康伯一身正氣,嚴詞拒絕,並反嗆範雍、盧守勤:你們乾脆給我一刀!

範雍自知理虧,只得急召駐於慶州的鄜延路副總管劉平,聯合石元孫星夜馳援。

劉平,字士衡,開封人,將門虎子,父親是宋太宗時期的猛將劉漢凝。史載劉平剛直任俠,不僅善於弓馬,還讀書強記,進士及第,可謂是文武雙全的人才。正因如此,這位仁兄自視甚高,領著三千輕騎外加鄜延路都監黃德和部,以及巡檢万俟政、郭遵部,區區萬餘兵馬,就一路向延州趕去。

宋軍走到三川口,就遭遇了「圍城打援」的李元昊十萬大軍。

宋夏交戰

宋夏兩軍隔著延水,擺出防守型的偃月陣對峙。西夏軍卻搶先涉水,變為橫陣,衝擊宋軍,其中一驍將還叫囂&34;。這郭遵乃是劉平麾下一員猛將,在劉平的命令下,率領騎兵半渡而擊,手揮鐵杵、大槊,直接搗碎了來將腦袋。

兩軍奮呼搏擊,西夏軍死傷過千,其中不少人是溺水而亡。但西夏軍勝在人多,採取人海戰術,前赴後繼,宋軍亂箭掃射也頂不住。主將劉平只得親披戰甲,上陣衝鋒,以致右頸、左耳被流矢擊中。經過一番焦灼廝殺,雙方都傷亡慘烈,血染延水。

日暮時分,又有大將盧政建議先撤退休整,三川口四面環山,如果西夏趁著夜色從高處突擊,恐怕難以招架。劉平又不信邪,要求速戰速決,自己也不要命地浴血奮戰。果然,西夏軍仗著人多勢眾,毫不給宋軍喘息機會,殊死逼近。

關鍵時刻,宋軍壓陣的後軍卻掉了鏈子——鄜延路都監黃德和貪生怕死,率部先逃,並引發骨牌效應,宋軍大潰。殺紅眼的郭遵,採取自殺式進擊,單槍匹馬衝進西夏戰陣,橫槊突之,奈何寡不敵眾,戰馬被亂箭射倒。西夏軍蜂擁而上,郭遵戰死。

大勢已去,劉平只有率殘部退保西南山,趕工建了七個寨子,鞏固防線。晚上,李元昊派人叩寨,來使旋即被劉平斬殺。四更天的時候,又有一些夏軍繞著宋營大喊:就這麼些殘兵剩將,此刻不投降更待何時!劉平不應,李元昊又派人喊:投不投降啊?不投我就開殺了哦!劉平還是不回應。

李元昊當然知道劉平不會投降,不過是打心理戰。等到宋軍人心惶惶的時候,他便不再等待,舉鞭揮旗,率軍從西山突襲,將宋軍截一為二,活捉了劉平與石元孫。

清平樂劇照

宋軍雖然慘敗三川口,劉平、石元孫、郭遵、万俟政等將領被俘或戰死,卻拖住了西夏大軍的進軍步伐。又逢天降大雪,夏軍物資匱乏,援軍許德懷偷襲李元昊,麟州都教練使折繼閔、柔遠寨主張岊攻入西夏後方,迫使李元昊撤退,這才解了延州之圍。

富弼為劉平鳴冤

宋軍失敗原因探析:西夏厚積厚發,北宋不積厚發

前面提到一個問題,三川口之戰,單論國力,宋朝肯定不輸西夏,都知道宋朝的財力不僅能保障自己嗨翻天,還能哺育周邊的少數民族。但它就是不敵西夏的戰鬥力,不僅三川口之戰慘敗,後來的好水川之戰和定川寨之戰,也一敗塗地。雖然後來宋夏籤訂《慶曆和議》,李元昊削去帝號,稱西夏國主,也是宋朝每年消耗數以萬計的銀錢、絹綢和茶葉,買來的&34;而已。

為什麼會這樣,我的觀點是:西夏厚積厚發,北宋不積厚發。

西夏幾代人,慘澹經營,整頓軍馬,軍政一體,時刻處在戰時狀態,雖然有耕牧荒廢、經濟蕭條等負面影響,可戰鬥力卻是越打越強。三川口之戰,西夏軍團更是傾巢而動,真可謂是&34;。而北宋方面,且不說重文輕武、冗官腐敗的弊病,就說對西夏,從來都是瞻前顧後,奉行退讓止損的政策。某種意義上講,不好戰是一種文明的表現,但是不改革、不未雨綢繆,等到大難臨頭,只有幾個敢死英雄&34;去送死,是難有勝算的!

下面就以三川口之戰為例,簡析幾個具體的原因:

1、西夏善用計,大宋善中計

從李元昊遣使稱臣開始,就是在施緩兵之計。他既稱帝,還跑來向宋陳情,目的真是為了讓宋朝認可嗎?明顯就是來激怒宋廷的那些儒士嘴炮,讓你們翻臉、激憤,而西夏軍民一看,我們元昊大帝順天應民,當個皇帝,你們竟然如此反彈,自然會同仇敵愾!再就是戰爭中對李士彬的反間計、誘降計、詐降計,以及對範雍、劉平的挑逗,都是在陪你玩嗎?結果宋軍這邊就負責認認真真地中計。

韓琦看到了真相

2、西夏善統戰,大宋善添亂

戰爭初期,李元昊就統戰了一批被宋廷辭退的宮女,並從中探得宋朝宮中、軍中的一些情報。戰爭期間,對應戰的宋軍,甭管是真心還是計謀,李元昊都是本著招降的一貫方針進行打仗,事實上無論是李士彬還是劉平、石元孫被俘後,都沒有被斬殺,對於殺戮成性,狠起來連母后衛慕氏都遭他滅族的李元昊,這點還是難得。

可是宋廷嘴炮們,先是要嚷著殺西夏使臣,又是要殺李元昊,還因為黃德和的誣陷,以判宋罪羈押了劉平的家眷。雖然後來得知劉平未死,並為其平反,也是拖了大半年,在韓琦、範仲淹等大佬的進言下才翻案的。劉平生死置之度外地浴血疆場,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啊,這讓其他大宋將士怎麼想?

朝臣為劉平定罪

3、西夏真獨裁,大宋假民主

西夏雖然經過一系列的漢化技術處理,可實質上還是少數民族政權,軍民團結如一人,換句話說,就是獨裁。而且李元昊也不怕死,御駕親徵,這戰鬥力能不強悍嗎?

反觀宋朝,看似吵吵鬧鬧,有點民主的樣子,可爭辯出來的都是些餿主意;戰場上,面對郭遵、盧政根等將領提出的專業建議,卻搞起獨裁,一票否決。所以,宋朝的民主都是花架子,淨扯一些沒用的事情。

仁宗的吐槽

比如前文提到的宋仁宗年號,是不是發現更換很快?沒錯,他就是兩宋換&34;最頻繁的一位皇帝,在位四十多年,換了九個年號,最出名的一個年號應該是&34;,用了八年,比最長久的&34;只少了兩年,歷史書、文學書上都多次出現,比如&34;&34;&34;等等。這個宋仁宗,每次換個自以為萌萌噠的年號沒兩年,就有大臣跳出來說,這個不吉利哦,這個不大氣哦,這個有點像死人的諡號哦,這個&34;和李元昊的名字有點像哦……淨扯些沒用的!

仁宗很有自知之明

4、夏軍不怕死,宋怕自己死

西夏軍團因為有李元昊御駕親徵,都不怕死,或者不敢怕死,戰事正酣的時候派使節到宋軍營帳搞事,十有八九都是會被悲憤附體的快刀斬殺,可是他們還是會來送死。西夏將士,比如挑釁猛將郭遵被爆頭的那位,也都是提著頭在衝鋒陷陣。

反觀宋軍,派系林立,大家都是提著別人的頭在衝鋒陷陣,看著情勢不對,還有黃德和這樣的叛徒率部逃跑,心裡的小九九是:要麼等他們在前面送死,我先溜;要麼我先講講和,或者等等時機,後面有人來填坑……

不輸才怪。

當然,西夏能戰是事實,但是戰略縱深有限,財政、人口都遠不如大宋。我們都知道,北宋散給西夏、遼國巨額歲幣,不仔細看,還以為要給北宋造成多大的負擔,殊不知這些支出只佔到北宋財政收入的1%,北宋體量可見一斑。這也決定了西夏只能犯宋邊境,難以深入宋地,更不可能打持久戰。李元昊能經過&34;,見好就收,也是明智之舉。至於是大夏皇帝,還是西夏國主,不過一虛名,事實上對李元昊來說,這兩者有區別嗎?


參考文獻:《宋史》《西夏書事》

相關焦點

  • 《清平樂》和《知否》,有什麼不同?展現的大宋為何令人神往?
    有朝廷的地方就有各種爭鬥,宋代當然也在此列,一樣有 皇權之間的爭鬥,也有官員之間的勾心鬥角,還有後宮的爭吵打鬥,太后垂簾也頻頻上演,昏庸之君不乏其人。大宋時代,藩鎮割據地方以及大規模兵變民亂很少發生,雖然有兩次「亡國」,但並非內亂造成的,從這個角度講說,也是相對開明的時代。為後世所讚許的,正是《清平樂》主角宋仁宗。
  • 百年之戰:大宋最難纏的對手,是誰?
    宋夏戰爭中的「鎮戎三敗」震驚了朝野,也讓他看清了時代的危機,這才是他痛心疾首的原因。五路大軍中,出兵鄜延的種諤最為積極,勢如破竹地攻下西夏多個城寨,一路打到夏州(今陝西靖邊)、銀州(今陝西橫山),因為糧運不濟,又逢大雪,才被迫退兵。元豐四年五路伐夏後,宋夏又爆發數次大戰,宋軍雖沒有如願攻陷西夏的靈州,但收復了夏、銀諸州和橫山北側。
  • 發生在延安的穿越事件,古代出現時空縫隙?!
    1038年,來自青藏高原的党項人在他們的封地夏州建國了,國號大夏,背靠賀蘭山以今天的銀川為都城,史稱西夏。西夏積極向外擴張,向南切斷了北宋的河西走廊。向西擊敗回鶻、降服吐蕃、奪取瓜州、佔領敦煌。向北入侵大遼,向東進攻大宋。
  • 清平樂下不清平:慶曆增幣的背後,大宋被逼無奈,大遼趁火打劫
    《清平樂》不同以往的漢唐帝王戲,她少了金戈鐵馬的磅礴氣勢,其主題更多的是想表達大宋的婉約,試圖通過大宋宮廷之中的輕歌曼舞,以及皇帝的寬仁和文官的治世,向受眾展現出一個海河晏清的大宋太平氣象。儘管如此,我們依然能從劇中人物的對白裡找到大宋面臨的危機感和緊迫感。
  • 《清平樂》之呂夷簡:劇中的反派,其實是一代名相
    慶曆三年春天,據傳呂夷簡病重退休,趁他還未離開京城,做歷史類頭條號的張小漁匆忙趕到開封,想要採訪下這位很有爭議的大宋宰相。
  • 《清平樂》~~帶我們夢回大宋
    它改編自米蘭lady的小說《孤城閉》,講述了北宋最著名的皇帝宋仁宗風起雲湧的朝堂之事與剪不斷的兒女情長。這部長長的、雋永而溫馨的電視劇展現了我們不那麼熟悉卻實則燦爛多彩的大宋歷史長卷。當時真是感慨萬千,有一種不吐不快之感。先說說宋仁宗和他的 「與士大夫共治天下 」。
  • 關於夏竦:《清平樂》中的黑胖子,大歷史中的小細節
    這和曹皇后克制隱忍委屈自己的極大反差卻成了吸引趙官家的優點,權臣夏竦對張妼晗的養母賈教習說:天下間最不能用才智定奪的就是男女之情、夫妻之愛了。一句話,道出曹皇后一生得不到趙官家之愛的根本原因。在《清平樂》故事設計的橋段裡,在名臣如雲的仁宗一朝,以反派角色形象出現的權臣,一為呂夷簡,另一個是夏竦。
  • 《清平樂》中常提的三川口是什麼?三川口的失敗是否已成定局?
    那麼三川口之戰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三川口的失敗是否已成定局?閱讀下文將會對此有深刻的了解。李元昊看中了這點,於是派人故意將書信以及財物等故意留給宋軍,想讓宋軍騷亂以至於不戰而退。當宋軍之中有人開始懷疑李士彬對宋不忠叛國投敵的時候,作為鄜延路的二把手副都部署夏隨即識破了李元昊的陰謀,並且說道:「此夏人行間耳,士彬與羌世仇。若有私約,通贈遺,豈使眾知耶?」自此李元昊的反間計便流產了。一計不行,再施一計。
  • 看《清平樂》 品範仲淹
    「澶淵之盟」後,宋遼邊境有了百餘年的和平環境,而西夏成了大宋的主要邊患。而縱觀仁宗朝對西夏的戰略認識,範仲淹是少有的頭腦清醒者。宋仁宗親政後不久,党項族李元昊反。趙禎因為太后總以他「不成熟」、「沒有治國經驗」來反對他親政。這可是天賜良機,他渴望用一場軍事勝利來表明自己不是「窩囊廢」。在一些佞臣的蠱惑下,他準備御駕親徵。
  • 《保衛延安》結尾,劉堪部2.4萬人被殲,為何胡宗南就全線潰退
    1954年出版的長篇小說《保衛延安》中,作者杜鵬程藝術地再現了1947年延安保衛戰的歷史畫面,介紹了蔣介石派遣胡宗南部重點進攻陝北期間,西北野戰軍在彭德懷司令員指揮下奮勇抗擊
  • 《清平樂》宋夏激戰劉平案存疑 張貴妃成功上位
    古裝大劇《清平樂》正在熱播,在上周的劇情中,西夏元昊起兵,宋夏激戰,正值仁宗(王凱飾)想乘勝追擊收復疆土之時,以劉平為將的精銳主力卻在三川口大敗,其屬下黃德和為隱瞞自己不戰而退致使主力全軍覆沒之責誣陷劉平投降於敵軍。劉平之子劉宜孫在梁元生的幫助下輾轉回京欲為父沉冤,託富弼(李雅男飾)將黃德和派弓箭手埋伏射殺友軍時所用之箭帶給仁宗。仁宗深知黃德和臨陣脫逃誣陷劉平罪大惡極,令富弼徹查此案。
  • 西夏叛亂,仁宗想御駕親徵,卻被晏殊一席話傷透了心
    #之前《清平樂》的劇情說到仁宗與曹皇后又因為繯兒的事情,產生了分歧,這已經是二人連續三次不歡而散了。「嚴辭斥之」這句話說出來的時候,差點笑出聲。西夏已經明擺著要反了,用嚴辭斥之就能讓其不反了?如果是這樣的話,宋仁宗時期的文人騷客比比皆是,範仲淹、歐陽修、晏殊等人,一人一篇豈不是宋朝就可以統治世界了!仁宗心中對於此次李元昊稱帝之事已早有決策。
  • 《清平樂》中曹丹姝二婚追星成功,升級「偶像」正妻,原因很現實
    曹瑋,曹彬四子,北宋名將,歷經宋太宗、真宗、仁宗三朝,為北宋鎮守西北邊境,聯合吐蕃挾制西夏,屢建奇功!比起嶽家軍,北宋的曹家將也是不遑多讓,戰功赫赫,電視劇《清平樂》接下來的劇情中,小夥伴們就能看到憋屈已久的曹皇后請戰,要跟隨叔伯兄長們沙場秋點兵!
  • 清平樂:大宋遇難,丹姝張妼晗的舉動,是正妻和「小三」的區別!
    清平樂:大宋遇難,丹姝張妼晗的舉動,是正妻和「小三」的區別!由王凱、江疏影、楊玏、葉祖新、任敏、邊程等人主演的電視劇《清平樂》正在熱播。曹丹姝和張妼晗都做了什麼,為何說大宋遇難她們的舉動,是妻子和第三者的區別呢?《清平樂》最新劇情,趙元昊起了反逆之心無視趙禎,還另立新政稱帝,這嚴重觸犯了趙禎的底線。趙禎暴怒為了壯大宋士兵聲威,他決定御駕親徵,討伐逆賊趙元昊。
  • 範仲淹困守孤城閉,宋仁宗享受清平樂
    這首詞的創作背景是宋與西夏的戰爭,1038年西夏元昊稱帝後,連年侵宋。由於積貧積弱,邊防空虛,宋軍一敗於延州,再敗於好水川,三敗於定川寨。1040年,範仲淹自越州改任陝西經略副使兼知延州(今陝西延安)。這首詞首先通過寫邊塞的秋與家鄉的秋的不同,來反映自己離家很遠。
  • 《清平樂》清平樂 · 看盡大宋風華
    》清平樂 · 看盡大宋風華從《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到《清平樂》,滿屏大宋風華,周末即將到來,恰是重溫宋詞時。我猜電視劇以《清平樂》為名是應了晏殊的詞。晏殊被稱為「北宋倚聲家之初祖」,開創了北宋婉約詞風,詞清麗婉轉,貴而不俗,無處不散發著豁達的人生態度。
  • 《清平樂》裡的憋屈皇帝,內有臣子掣肘,外有神秘西夏強勢圍堵
    最近由王凱、江疏影領銜主演的《清平樂》頻頻登上熱搜,其中大段大段的文言文對白讓不少歷史愛好者直呼過癮。而劇中王凱飾演的宋仁宗這一角色顛覆了很多電視劇給網友所形成的慣有形象,像是《慶餘年》裡的慶帝,說句話就讓大臣嚇的汗流浹背。然而這裡的仁宗皇帝,處處受制,一點都沒有皇帝的威風。親政之前被太后壓著,好不容易等到自己親政,娶的皇后是眾位大臣極力推薦的「貌醜不至惑君」的曹丹姝。
  • 西夏一品堂究竟有哪些高手?為何慕容復會甘願為其效力,實力雄厚
    西夏作為宋朝時期最強的小國之一,除了西夏之外,還有大遼國(契丹),都屬於較有實力的國家,無論大宋還是大遼都曾與「西夏」有過戰爭,但都未能將其殲滅,足以證明西夏的實力,西夏國除了在軍事上強悍,在武林中地位同樣不容小視,旗下最著名的幫派便是「西夏一品堂」那麼西夏一品堂中究竟有哪些高手呢?
  • 藏在《清平樂》裡的大宋芳華
    藏在《清平樂》裡的大宋芳華 2020-06-21 11: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清平樂》裡中上之資的範仲淹成為「千古第一完人」的根源剖析
    尤其是那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道出了多少傳統儒家文人的終極理想和追求,高度概括了五千年文明能夠始終延續的文化原因。百度一下就知道了,也就是個副宰相,和王安石張居正差那麼點,和商鞅就更加沒得比。再一個是對外之功,這麼說,終兩宋之功,都對少數民族政權無能為力,可以說是只有招架之功幾無還手之力。環宋地的所有少數民族敵對政權中,西夏是最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