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傳承非遺文化 助力脫貧攻堅——拉薩非遺文化在保護傳承創新中煥發...
近年來,西藏拉薩市不斷深入挖掘以非物質文化遺產為主的藏文化資源,使古老文化在傳承創新中煥發活力。「木雕」「藏香」「藏戲」等這些承載著厚重文化和智慧的非遺傳統項目,如今正以年輕人易於接受、樂於參與的方式,藉助日益完善的保護發展政策,逐夢前行,助力脫貧攻堅。
-
扎染文化進校園 非遺傳承迎創新
扎染文化進校園 非遺傳承迎創新紮染作為一種具有濃鬱的地方民族風情的民間藝術,浸潤著我國傳統的審美風格,與各種工藝手段一起構成獨具特色富有魅力的織染文化。而如何讓我們的傳統文化得到傳承和發揚,成為我們教育工作者的思考的問題。上海市虹口區四川北路第一小學科研室副主任陳毓梅說,扎染藝術文化是中華民族幾千年積澱的結晶,對於當代學校教育來說,傳承和發展優秀文化也是學校進行美育工作的一部分。
-
共議非遺傳承與創新發展 小罐茶發聲2020非遺大會分論壇
本次非遺大會圍繞「新時代非遺活態傳承與創新」的主題,就非遺文化產業如何落實「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思路、非遺文化與特色小鎮共融共生、非遺文化與文旅融合創新等問題展開研討。主題論壇;以權威解讀、嘉賓分享、高峰論壇等形式,積極探討非遺文化在新時代進程中的現代化傳承、創新發展趨勢等問題。
-
宋保樹成全國非遺傳承創新模範人物
本報訊(記者申萍)日前,第二屆中國非遺傳承與創新發展高峰論壇暨2020年度非遺傳承創新模範人物頒獎典禮在京舉行,我市農民剪紙藝人宋保樹被評為非遺傳承創新模範人物。宋保樹是河間一位農民剪紙藝人,繼承了傳統的民俗剪紙文化,並潛心鑽研,博採眾長,突破了剪紙難於裝裱的難關,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剪紙藝術風格,創作出大量剪紙精品,為保護和傳承剪紙文化藝術作出很大貢獻。其剪紙作品多次在國內外展出,並獲得諸多獎項,被許多博物館和國內外知名人士收藏。
-
小罐茶參加非遺大會,創新才是最好的傳承
9月19日,2020首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論壇大會新聞發布會在黃山市人民政府新聞發布廳舉行,本次會議正式公布了"2020首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論壇大會"落戶黃山的重大消息,以此推動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活態傳承與創新。
-
助力非遺文化傳承 小罐茶與2020首屆中國非遺論壇大會達成戰略合作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傳統文化進入了最好的保護和發展時期,國家對非物質文化遺產高度重視、對非遺傳承人深度關懷,2020首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論壇大會也將保護、研究、傳承、創新、傳播非物質文化遺產作為宗旨。
-
紅領巾小記者走運河,傳承非遺文化
尋訪非遺大師,體驗非遺民俗,傳播非遺文化,度過了一個有意義的小長假。拜訪大師,對話非遺走進杭州市工藝美術館二樓的大師工作室,大量的非遺民俗作品吸引了小記者們的目光。提前做過「功課」的小記者知道,這裡的大師工作室匯集了剪紙、織繡、竹藝、紫砂、皮影等十幾個民俗,而國家級、省市級的工美大師及手工傳承藝人大師就在這裡。
-
傳承苗族非遺文化 阿苗千千迎新年音樂會在長沙舉行
「全面小康 非遺同行」阿苗千千迎新年音樂會現場。紅網時刻1月2日訊(記者 夏君香 通訊員 肖樂之)2020年12月31日晚,「全面小康 非遺同行」阿苗千千迎新年音樂會在長沙舉行。「中國的世界級高音天王」春雷、央視《星光大道》冠軍歌手葉丹、歌手熊貓等現場助演。
-
李雅軒太極李敏弟獲頒中國非遺傳承創新功勳模範人物獎
水母網12月21日訊(YMG全媒體記者 何曉波 攝影報導)日前,第二屆中國非遺傳承與創新發展高峰論壇在京隆重舉行。武林泰鬥級人物,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中華李雅軒太極派系傳承人李敏弟大師被授予此次大會中國非遺傳承最高獎項「中國非遺傳承創新功勳模範人物」獎。
-
大師小匠喜獲2020中國非遺傳承與創新發展高峰論壇兩項大獎
12月11日,第二屆中國非遺傳承與創新發展高峰論壇暨2020年度非遺傳承創新模範人物頒獎典禮在北京友誼賓館召開。論壇以「人類非遺傳承、創享美好生活」為主題展開討論,目前中國共有崑曲、京劇、中國書法、古琴藝術、中國傳統木結構營造技藝等40項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為人類非遺,這些項目的列入人類非遺目錄後,對中國文化的傳承傳播和對外交流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
湖裡區「非遺保護,傳承創新」主題展館精彩亮相文博會
廈門網訊(廈門日報記者 葉舒揚 通訊員 林燕平)讓歷史與現實情景交融,在傳承與發展中煥發生機——第十三屆海峽兩岸(廈門)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於今天在廈門國際會展中心拉開帷幕,湖裡區精心籌備的「非遺保護,傳承創新」主題展館也將與觀眾見面。
-
國內首家文化創新型「非遺書店」線上商城啟幕
5月30日,國內首家融合非遺傳承、產業轉化、青年創業及閱讀社交四大要素的文化創新型「桐視界·非遺書店」線上商城隆重開啟。屆時將有上千種非遺圖書、藝術類圖書上線,並精選千餘類非遺文創推出,數量將達到萬餘件。
-
紀錄「非遺」 傳承文化
9月8日,河北日報報業集團唐山分社「冀東非物質文化遺產交流展示中心」系列專題紀錄片正式開拍,紀錄片將以3D形式呈現冀東地區非遺技藝傳承,喚醒人們對傳統文化的記憶。通訊員郭寶強、殷念慈攝影報導9月8日,河北日報報業集團唐山分社「冀東非物質文化遺產交流展示中心」系列專題紀錄片正式開拍,紀錄片將以3D形式呈現冀東地區非遺技藝傳承,喚醒人們對傳統文化的記憶
-
廣西賀州市富川縣傳承非遺促脫貧增收|花炮|非遺文化|瑤族長鼓舞...
近年來,廣西壯族自治區賀州市富川瑤族自治縣通過發展非遺文化,以非遺+扶貧、非遺+旅遊、非遺+電商等模式,將非遺文化「軟實力」轉化為生產力,實現非遺活態傳承。 「扶瑤織夢」創新創業團隊設計的瑤繡作品還被許多博物館收藏,有兩種瑤繡圖案作品還被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徵集,用於聯合國商務筆記本的裝飾。現在,賀州市的瑤繡繡娘達500多人,其中360餘人是建檔立卡貧困戶和返鄉農民工,每年人均可增收1.5萬元以上。 富川通過開展系列非遺文化進校園、進農村、進社區活動,讓非遺保護和傳承走進大眾的視野和生活。
-
謝佰霖:非遺基因使藝術玩具傳承文化魅力
很多大型舞臺劇的置景是需要嚴格的依據歷史文獻以及反覆的推敲民俗風情才能創作的,我也就是在那個時期對非遺文化和民俗藝術有了最初的藝術積累。畢業之後我一直從事金融行業,靈感來的時候會即興創作,也一直保堅持自己繪畫的愛好。很偶然的機會接觸到了潮流玩具圈,想通過2018年我創作的Bastet三眼貓這個IP形象,去打破大家對非遺的傳統認知。讓非遺變成可玩的,可收藏的,可享受的,可創作及創新的。
-
張雅芳常務副會長:完善中醫藥非遺保護傳承與創新發展的新機制
張雅芳常務副會長講話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張雅芳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在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中醫藥委員會成立大會上講話指出:成立中醫藥協調委員會和中醫藥委員會是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中的一件大事
-
《什剎海》傳承非遺文化,演繹感動人生
主題立足於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宮廷菜(這饞死人不償命的選題),個人認為這個選題在目前提倡「文化自信」時期以及信息發達的「吃貨」時代裡是一道靚麗的風景線,不僅弘揚了這一道文化,也鼓勵大家對非遺文化的傳承。劇中集中講述了莊家一大家子人的故事,在這一家裡有三代人,每一代人都是不同的思想和觀念。
-
錫林郭勒蒙餐早茶文化:用「豪橫」美食道「早安」
楊靜 攝中新網錫林郭勒12月20日電 題:錫林郭勒蒙餐早茶文化:用「豪橫」美食道「早安」作者 奧藍 劉長永「我每次把錫林郭勒早茶的圖片發在朋友圈,最多的評論就是『豪橫』兩個字。」楊靜 攝「內蒙古各地都有喝早茶的習慣,我覺得錫林郭勒的早茶最有特點。」內蒙古味道(內蒙古文旅廳打造的旅遊產品集群)策劃劉曉林提到,早茶對於錫林郭勒民眾是很重要的文化符號,當地蒙古族居民一天的生活被早茶喚起。在遊牧生活時期,因為需要汲取熱量,所以早餐特別豐盛。圖為錫林郭勒當地一家蒙餐館的店鋪陳設一角,頗具民族風情。
-
堅定文化自信,非遺傳承從娃娃抓起!
堅定文化自信,非遺傳承從娃娃抓起!為進一步弘揚傳統文化,太平橋鎮中心小學將非物質文化遺產——刺繡引入少年宮,旨在培養學生的愛好,培育特色校園文化,為將少年宮打造成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設陣地、文化活動平臺和社會實踐基地,激發「非遺」活力,也力爭把學校少年宮建成資源共享、百姓滿意、家長放心、青少年喜歡的課外活動場所。這群正在學描樣的小娃娃們,在家裡從來沒有摸針線,課堂上積極性都很高。
-
鄂州社區有了剪紙基地,傳承非遺文化
為傳承民族傳統剪紙文化,豐富社區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7月22日下午,鄂州市南塔社區雕花剪紙基地第一期培訓班開課啦!社區邀請了市剪紙研究會理事鄧錫鳳老師為轄區10餘對親子家庭指導剪紙技巧。此次剪紙課程以″巧手剪出精彩畫,共創優良好家風"為主題,通過民間傳統剪紙藝術形式,將中華傳統文化與時代精神完美地結合起來,在鄧錫鳳老師的指導下,家長與孩子一起齊動手。作品多式多樣,有的雕剪抗議加油、有的雕剪核心價值觀、有的剪窗花等等,大家在感受中國傳統非遺文化的同時,也進一步激發了居民的家國情懷,弘揚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遞了愛國爰家園,樹新風,樹正氣的良好家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