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我堂堂鬚眉,誠不若彼裙釵哉?」,回夢紅樓,思憶閨閣,幾十女子各具芳姿、幾十佳人性格鮮明。她們或者嫻靜端莊,或者嫵媚風流,或者高貴華美,或者如蘭比仙,她們用自己色彩鮮明的人物性格將書中的男子角色變得黯然無光。
「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紅樓一書雖在說情,可處處更都是人心。寥寥幾言,世態炎涼;零零幾句,人情冷暖。曹公用一支毛筆講述了一群女人管人的故事,更通過大家府邸的女人折射出了世人皆不敢寫的事態變遷。
與其說紅樓一夢是愛而不得的情愛苦楚,倒不如說紅樓之夢是滿清封建社會的興衰歷史、是古代中國文明最後的剪影碎片之夢。正如易中天所言,紅樓夢學問真大,是中國傳統社會的縮影,一群女人管人。
人際來往皆是社會
滿清時期,封建的制度將君主專制的權利推向了頂峰,對農民的徵稅一再升高、對商業的控制一再嚴格、對西方的交流一再封鎖,最終使人民活在固步自封的壓迫社會中。
而在這種社會中,無論是在朝大臣還是文學匠人都不允許涉及任何和朝廷有關的敏感話題,如果描寫當今的社會醜惡更是會面臨被當眾斬首的刑法。
所以曹雪芹對於古代權貴抬高踩低的憎惡之情一方面只能通過一些與官場關係較小的女子們的故事來表達,疏解心中的不滿;另一方面借用主持家事的女流之間的人性醜惡,突出滿清社會、朝野間更大的爾虞我詐。
例如紅樓中性格不羈、潑辣直爽的王熙鳳,深受賈母的疼愛,甚至在賈母的保護下成為了賈府管理錢財的掌權者。然而過度受寵使她得意忘形,甚至比自己的婆婆邢夫人還威風。
而面對兒媳婦的冷面相對,「善弄左性,為人小氣」的邢夫人自然心理失衡,最終在賈母過世之後開邢夫人始在一件件小事上刁難王熙鳳,無人幫助的王熙鳳最終氣得病重吐血。
當王熙鳳頗有能力的時候,眾人都叫個「鳳姐」。在王熙鳳拿林黛玉吃茶之事暗示其和賈寶釵已私定終身時,她可以當著眾人的面以長輩的身份啐個林黛玉從家境、身世到金銀資產,可在失去靠山之後無人敢扶,被人欺壓。
從王熙鳳在賈府家境殷實的時候耀武揚威,到了榮國府衰敗之後在監獄病死,被人用個破草蓆捲起來扔了出去的故事,將一個人的貴賤變化折射到整個賈府的興衰。
再因為整個府衙的破敗殃及但王熙鳳這一個人身上,其實就在表達對於當時清政府的不滿。城門失火殃及池魚,一個國家如果不思變通,其百姓的命運必定多舛,反之也亦然。
況且滿清社會混亂不堪、人心難測,一切的成敗得失都跟個「金銀」二字直接相連,國家必然也是混亂的、朝廷必然也是迂腐的。
而且,紅樓夢中很大一部分都在寫宴席吃飯,麻煩別人辦事要吃飯、遇到家裡的喜事要吃飯,但是在這吃吃喝喝之間每個人的地位也在不停從對話間的語氣分出個一二來,將為人處事的人際往來描寫在生活細節之中,是小說也是社會。
女性意識的崛起
在古代社會裡,男子的地位不可動搖,無論是高高在上的天子還是平常貧賤的挑夫,他們或有著三宮六院的妃子佳人,或可以無故休掉自己的妻妾,女人更像是男子的附屬品,聽從丈夫和父親的一切安排。
然而作為貴族大家,後院的女人多,便限制住了男人的隨意出入,這便需要一個女主人幫忙打點家裡的事務。
在紅樓夢中,賈府人丁興旺,賈母便找來了王夫人手下的一群管事的老婆子,共同管理榮國府,而男主人雖說是一家之主,可卻被架空。
在王熙鳳嫁到賈府之後,賈母將月底分錢、人事管理、習俗宴會,都交由她來掌管,一方面可以看出可以實現賈府權利的平衡,而另一方面也應該看出女性擁有權利的分散,這時的女人管理家務成為普遍的現象,女性地位的崛起。
而且,在對外建立人情往來的事情,也都是由女人來出面協調。
例如在紅樓夢中,劉姥姥進大觀園時的設宴請賓,便全是王熙鳳一人處理的。在日常與交好之家之間人際往來,也都是通過女人之間交往的藝術,形成或友或親、或恭或嚴的關係,最終幫助在外的男人落實工作。
不僅僅是女星開始當家做主,打點家族內外事情。在紅樓夢書中,女人更是有了自己的思想和特點,脫離了男性附屬品的概念,做意識獨立的個體。
在書中,丫鬟鴛鴦因為跟隨賈母多年,深受賈母信任,也是數百個丫鬟中地位最高的一個。因為性格鮮明,且有著烏黑的頭髮、高高的鼻子和鴨蛋臉,在丫鬟中出類拔萃,被賈赦看上,偏要娶鴛鴦做妾。
鴛鴦雖是賈家的僕人,可性子傲人,堅決不從。在賈赦威逼利誘,以斷了她的一切生路脅迫她以後,鴛鴦仍舊不認,最終在賈母死後,懸梁自盡,用生命來抵抗霸權的威逼,體現出貧賤不能移的貞潔之氣。
儘管是一個丫鬟僕人,在紅樓夢中都能有如此鮮明的性格,她不甘自己卑賤的地位,用生命守護自己的清白和自尊,抵抗住了無恥權勢者,將女性獨立、自主的意識展現得淋漓盡致。
一個寄人籬下的丫鬟尚且如此,何況千千萬萬的女人和數萬萬中國人民。
賈府的學問
在易中天的紅樓夢中,他將女性的力量看作一種社會變遷的力量,在歷史的發展中逐步被放大出來,讓更多人看到平等和獨立的意義。
我們曾將祖國和大地當做養育我們的母親,將危機時刻的第一想法連接到我們的母親,將愛和偉大等詞語賦予我們的母親,女性作為與孩子之間最親密的關係,在家庭和社會中的地位不斷上升。
我們在讚美賈府女人的可愛敢為的同時,更應該看到女性作為社會力量的一種崛起,其背後代表的意義。
首先,有著反壓迫的意義。自古女子無才便是德,而在書中的女子上上下下都有些縝密的心思,她們能言善辯,各個能扛起家中的一把大旗。
女性的能力和地位的崛起將封建固有思想的桎梏狠狠擊碎,代表了成千上萬百姓對於壓迫剝削的反抗,也有著滿清農民起義運動和對列強侵略我國領土的憤慨。女子尚能衝破黑暗,我國人民必然可以站起。
其次,有著學習的意義。在書中曹雪芹用林黛玉進入賈府時不說自己讀過書和王熙鳳等女人們各異的結局告訴著我們,無論背後的靠山是誰、無論在家族中的身份地位是怎樣的,只有將自己提高起來,才能應變各樣的危機。
在世俗的變遷中,什麼都可能留不下,唯獨留下的一定是你自己學到的東西。清政府閉關鎖國的政策無疑將國民推向了炙熱的深淵,然而我們要在這種危機四伏的時候不要忘記學習和提高自己,只有自己強大了才能永遠不被欺負。
最後,有著知憂患意識的意義。偌大個賈府,一個女子仍會面臨順逆之勢,數百名家眷仍會面臨衰亡之事,何況一個時時刻刻面臨著危險和機會的大國呢。所以一個民族要有著憂患的意識,既不能患得患失,也不能固步自封。
無論是布滿人情的一個家族、時局動蕩的清朝還是任何時期,只有不斷進步、不斷提升自己,才能在滿是利益威脅的世界格局中保持獨立、平等的位置,才能不被時代拋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