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紅樓夢學問真大,是中國傳統社會的縮影,一群女人管人

2020-11-23 騰訊網

「何我堂堂鬚眉,誠不若彼裙釵哉?」,回夢紅樓,思憶閨閣,幾十女子各具芳姿、幾十佳人性格鮮明。她們或者嫻靜端莊,或者嫵媚風流,或者高貴華美,或者如蘭比仙,她們用自己色彩鮮明的人物性格將書中的男子角色變得黯然無光。

「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紅樓一書雖在說情,可處處更都是人心。寥寥幾言,世態炎涼;零零幾句,人情冷暖。曹公用一支毛筆講述了一群女人管人的故事,更通過大家府邸的女人折射出了世人皆不敢寫的事態變遷。

與其說紅樓一夢是愛而不得的情愛苦楚,倒不如說紅樓之夢是滿清封建社會的興衰歷史、是古代中國文明最後的剪影碎片之夢。正如易中天所言,紅樓夢學問真大,是中國傳統社會的縮影,一群女人管人。

人際來往皆是社會

滿清時期,封建的制度將君主專制的權利推向了頂峰,對農民的徵稅一再升高、對商業的控制一再嚴格、對西方的交流一再封鎖,最終使人民活在固步自封的壓迫社會中。

而在這種社會中,無論是在朝大臣還是文學匠人都不允許涉及任何和朝廷有關的敏感話題,如果描寫當今的社會醜惡更是會面臨被當眾斬首的刑法。

所以曹雪芹對於古代權貴抬高踩低的憎惡之情一方面只能通過一些與官場關係較小的女子們的故事來表達,疏解心中的不滿;另一方面借用主持家事的女流之間的人性醜惡,突出滿清社會、朝野間更大的爾虞我詐。

例如紅樓中性格不羈、潑辣直爽的王熙鳳,深受賈母的疼愛,甚至在賈母的保護下成為了賈府管理錢財的掌權者。然而過度受寵使她得意忘形,甚至比自己的婆婆邢夫人還威風。

而面對兒媳婦的冷面相對,「善弄左性,為人小氣」的邢夫人自然心理失衡,最終在賈母過世之後開邢夫人始在一件件小事上刁難王熙鳳,無人幫助的王熙鳳最終氣得病重吐血。

當王熙鳳頗有能力的時候,眾人都叫個「鳳姐」。在王熙鳳拿林黛玉吃茶之事暗示其和賈寶釵已私定終身時,她可以當著眾人的面以長輩的身份啐個林黛玉從家境、身世到金銀資產,可在失去靠山之後無人敢扶,被人欺壓。

從王熙鳳在賈府家境殷實的時候耀武揚威,到了榮國府衰敗之後在監獄病死,被人用個破草蓆捲起來扔了出去的故事,將一個人的貴賤變化折射到整個賈府的興衰。

再因為整個府衙的破敗殃及但王熙鳳這一個人身上,其實就在表達對於當時清政府的不滿。城門失火殃及池魚,一個國家如果不思變通,其百姓的命運必定多舛,反之也亦然。

況且滿清社會混亂不堪、人心難測,一切的成敗得失都跟個「金銀」二字直接相連,國家必然也是混亂的、朝廷必然也是迂腐的。

而且,紅樓夢中很大一部分都在寫宴席吃飯,麻煩別人辦事要吃飯、遇到家裡的喜事要吃飯,但是在這吃吃喝喝之間每個人的地位也在不停從對話間的語氣分出個一二來,將為人處事的人際往來描寫在生活細節之中,是小說也是社會。

女性意識的崛起

在古代社會裡,男子的地位不可動搖,無論是高高在上的天子還是平常貧賤的挑夫,他們或有著三宮六院的妃子佳人,或可以無故休掉自己的妻妾,女人更像是男子的附屬品,聽從丈夫和父親的一切安排。

然而作為貴族大家,後院的女人多,便限制住了男人的隨意出入,這便需要一個女主人幫忙打點家裡的事務。

在紅樓夢中,賈府人丁興旺,賈母便找來了王夫人手下的一群管事的老婆子,共同管理榮國府,而男主人雖說是一家之主,可卻被架空。

在王熙鳳嫁到賈府之後,賈母將月底分錢、人事管理、習俗宴會,都交由她來掌管,一方面可以看出可以實現賈府權利的平衡,而另一方面也應該看出女性擁有權利的分散,這時的女人管理家務成為普遍的現象,女性地位的崛起。

而且,在對外建立人情往來的事情,也都是由女人來出面協調。

例如在紅樓夢中,劉姥姥進大觀園時的設宴請賓,便全是王熙鳳一人處理的。在日常與交好之家之間人際往來,也都是通過女人之間交往的藝術,形成或友或親、或恭或嚴的關係,最終幫助在外的男人落實工作。

不僅僅是女星開始當家做主,打點家族內外事情。在紅樓夢書中,女人更是有了自己的思想和特點,脫離了男性附屬品的概念,做意識獨立的個體。

在書中,丫鬟鴛鴦因為跟隨賈母多年,深受賈母信任,也是數百個丫鬟中地位最高的一個。因為性格鮮明,且有著烏黑的頭髮、高高的鼻子和鴨蛋臉,在丫鬟中出類拔萃,被賈赦看上,偏要娶鴛鴦做妾。

鴛鴦雖是賈家的僕人,可性子傲人,堅決不從。在賈赦威逼利誘,以斷了她的一切生路脅迫她以後,鴛鴦仍舊不認,最終在賈母死後,懸梁自盡,用生命來抵抗霸權的威逼,體現出貧賤不能移的貞潔之氣。

儘管是一個丫鬟僕人,在紅樓夢中都能有如此鮮明的性格,她不甘自己卑賤的地位,用生命守護自己的清白和自尊,抵抗住了無恥權勢者,將女性獨立、自主的意識展現得淋漓盡致。

一個寄人籬下的丫鬟尚且如此,何況千千萬萬的女人和數萬萬中國人民。

賈府的學問

在易中天的紅樓夢中,他將女性的力量看作一種社會變遷的力量,在歷史的發展中逐步被放大出來,讓更多人看到平等和獨立的意義。

我們曾將祖國和大地當做養育我們的母親,將危機時刻的第一想法連接到我們的母親,將愛和偉大等詞語賦予我們的母親,女性作為與孩子之間最親密的關係,在家庭和社會中的地位不斷上升。

我們在讚美賈府女人的可愛敢為的同時,更應該看到女性作為社會力量的一種崛起,其背後代表的意義。

首先,有著反壓迫的意義。自古女子無才便是德,而在書中的女子上上下下都有些縝密的心思,她們能言善辯,各個能扛起家中的一把大旗。

女性的能力和地位的崛起將封建固有思想的桎梏狠狠擊碎,代表了成千上萬百姓對於壓迫剝削的反抗,也有著滿清農民起義運動和對列強侵略我國領土的憤慨。女子尚能衝破黑暗,我國人民必然可以站起。

其次,有著學習的意義。在書中曹雪芹用林黛玉進入賈府時不說自己讀過書和王熙鳳等女人們各異的結局告訴著我們,無論背後的靠山是誰、無論在家族中的身份地位是怎樣的,只有將自己提高起來,才能應變各樣的危機。

在世俗的變遷中,什麼都可能留不下,唯獨留下的一定是你自己學到的東西。清政府閉關鎖國的政策無疑將國民推向了炙熱的深淵,然而我們要在這種危機四伏的時候不要忘記學習和提高自己,只有自己強大了才能永遠不被欺負。

最後,有著知憂患意識的意義。偌大個賈府,一個女子仍會面臨順逆之勢,數百名家眷仍會面臨衰亡之事,何況一個時時刻刻面臨著危險和機會的大國呢。所以一個民族要有著憂患的意識,既不能患得患失,也不能固步自封。

無論是布滿人情的一個家族、時局動蕩的清朝還是任何時期,只有不斷進步、不斷提升自己,才能在滿是利益威脅的世界格局中保持獨立、平等的位置,才能不被時代拋棄。

相關焦點

  • 易中天:紅樓夢是中國最後一首詩,以後沒詩了
    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曹雪芹《紅樓夢》許多人往往對於四大名著只讀其三,而將《紅樓夢》摒棄在外,畢竟紅樓夢的內容相較於其它三者而言是晦澀難懂的,而且描繪的只是愛情故事的悽悽切切,又豈有那些《西遊記》《三國演義》《水滸傳》這些篇章膾炙人口?但這樣的理解顯然是錯誤的。
  • 易中天突圍
    因為他政治比較進步,屬於黨組織信任的人。在人人都受衝擊的『文革』中,由於職稱是講師,目標不大,所以他也沒有受到大的衝擊。」在易中天眼裡,父親是一個純粹的學術中人,對政治沒有興趣,而且為人隨和。「隨和到誰都可以欺負的程度。我記得比較清楚的是工會經常組織看電影,發給我們家的電影票從來都是最差的,因為他好欺負,他好說話,他說你在哪看不都是看嘛。」在武漢,易中天度過了他的中小學生涯。
  • 【好書推薦】易中天
    易中天 湖南長沙人,中國知名作家、學者、教育家。 先後任武漢大學、廈門大學教授。《帝國與共和三部曲》 《帝國的惆悵》是關於中國傳統社會政治與人性的論著
  • 為何說於丹、易中天等人其實都是些二三流學者?
    當代世紀的中國,是一個以熱點和流量為主支撐的娛樂社會。中國歷史學、國學與講堂的課程持續火熱,猶如烈日當空般熱浪翻滾,如火如荼。 在如此絡繹不絕的環境中,催生了一系列的名師與大咖,其中以於丹和易中天最為有名。此二人皆是大學教授,才高八鬥,學貫中西,相比他人,他們更富有講課的經驗與磨鍊,經此成就卻也是在人們意料之中。
  • 《紅樓夢》13副經典對聯: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
    王希廉《紅樓夢總評》云:「讀者須知,真即是假,假即是真;真中有假,假中有真;真不是真,假不是假。明此數意,則甄寶玉賈寶玉是一是二,便心目瞭然。」這副對聯可謂是總括了《紅樓夢》創作手法上的某些規律。  對聯所言,把假當真,則真的便成了假的了;把沒有的視為有的,有的也就成了沒有的了。
  • 黃樸民:今天再讀薩孟武 (讀《<紅樓夢>與中國舊家庭》)
    薩孟武自己認為,「在古典小說之中」,「寫得最好的共有三部,《紅樓夢》第一,《西遊記》第二,《水滸傳》第三」,為此,在完成對《西遊記》、《水滸傳》的解讀後,他又寫出「《紅樓夢》與中國舊家庭」一書,以研究社會文化、社會關係的角度來對那部素有「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
  • 《紅樓夢》:「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的另一層含義
    「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這句出自哪裡?具體什麼意思?「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看過《紅樓夢》的讀者都會知道,這是出自清代曹雪芹《紅樓夢·第五回》的遊幻境指迷十二釵 飲仙醪曲演紅樓夢。原文節選:寶玉在東府神遊幻境,因午困而須小憩,遂到尤氏上房。
  • 交響樂《紅樓夢》全球首演在滬謝幕 探索中國傳統文化瑰寶的傳承...
    交響樂《紅樓夢》的神秘面紗昨晚(15日)在上海交響樂團音樂廳揭開,這臺為紀念徐玉蘭先生誕辰100周年,由胡詠言、於陽、劉力擔綱作曲的經典作品,猶如萬花筒般絢麗斑斕,也將成為中國傳統藝術在當今時代的延伸。
  • 易中天品三國:史識謬誤誤導大眾,業餘玩票的人外行評價內行
    從易中天的個人履歷看,他畢業於武漢大學中文系中國古代文學專業,並長期從事相關專業領域的教學研究工作。其本身並沒有史學研究的專業培訓和相關的研究成果。他上百家講壇講三國,用郭德綱的話來說就是「隔行取利」。從這個角度上來說,歷史研究領域的專業從業人員不待見他是很正常的,這與學術傾軋、文人相輕無關。僅僅是專業從業者對本領域尊嚴的維護和對底線的堅守。
  • 易中天品三國的價值與意義
    易中天在百家講壇品三國,是開得最好的講座。他講起來幽默風趣、聲情並茂,很容易吸引和打動觀眾。正是因為有這種感染力,所以這檔節目取得了極大的成功。雖然《品三國》自播出距今已有十幾年了,但現在重看這個節目,仍然很有啟發性。易中天品三國是以《三國志》為藍本,以別的史料為輔本展開的。
  • 易中天從「文化群寵」,淪為譁眾取寵的二流學者?你看老梁怎麼說
    為何會出現如此大的反差?你且看看老梁怎麼說。不可否認的是,易中天成為「文化群寵」的日子裡,小日子過得是相當滋潤。易中天曾坦言,自己當年上《百家講壇》就是為了買房子。對於他作為知識分子卻熱衷於追求財富的質疑聲音,易中天也是直言不諱的表示,知識分子為什麼就一定要甘守清貧?這樣的論調,在老一輩學者眼中,著實上不了臺面。
  • 《易中天中華史》值得讀嗎?
    基於以上理由,所以對這卷帙浩繁的《易中天中華史》就有了躊躇,好在中國的版權意識缺失,所以就有了一種可能,先讀再買,(這一直是我的習慣,面對當代中國良莠不齊、數量龐大的書籍出版狀態,這也不失為一種好辦法,讀來覺得好,掏錢買下支持作者,覺得不好當然不要掏錢買回垃圾。)
  • 《誤殺》:用羊與人性,描繪中國社會百態的縮影
    但這部改編電影的背後,卻融入中國國情,深藏人性與社會百態的縮影。在某種程度上,做一樣的事,身份不同,結局也大不相同。就像片中那個國王故事的寓意,又或者是警察局局長和男主李維傑的對比。而小女兒安安悄悄把試卷分數從70改成了100,學會了欺騙,這個錯誤的榜樣是不能樹立的,不能讓她丟了那份「善」和「真」,不能忘了做人的本。
  • 深度解讀《紅樓夢》,是文學的巔峰,還是一個男人與一群女人的故事
    中國四大名著裡,藝術評價最高的就是《紅樓夢》,被譽為中國古典文學的巔峰;而閱讀率最低的應該也是《紅樓夢》,不管是小說原著還是影視作品,《紅樓夢》的閱讀率都肯定不如《三國演義》《西遊記》《水滸傳》,偏偏專家、學者、文人墨客對《紅樓夢》的評價最高,這又是為何?
  • 格非:《紅樓夢》的真妄觀
    作者也正是在此基礎上,對現實社會的欲望和功名利祿展開了批判。其次,在世俗人情的判斷和態度上,真假對立作為一種新的價值尺度,與傳統的道德善惡論並駕齊驅。《紅樓夢》中的這種真妄或真假對立,就題旨與整體結構而言,當由《金瓶梅》脫胎而來。而在《金瓶梅》之前,《西遊記》中孫悟空與六耳獼猴的對比,似乎已開了章回體小說「真幻對照」的先河。
  • 王飛燕:樂善齋本《紅樓夢》中對中國傳統戲曲的理解與翻譯
    本稿在此將具體考察一下樂善齋本《紅樓夢》中對中國傳統戲曲的理解與翻譯,並由此探討一下朝鮮後期文人對中國傳統戲曲的理解與認識問題。朝鮮的「」依然保持著生動活潑的民俗性格,表現的多為庶民的情感,也一直保持著對上層社會進行諷刺的傳統[15]。但是中國傳統戲曲發展到《紅樓夢》出現的十八世紀中後期,已經具有了完備的舞臺演出的諸般條件,且很多作品因為文人的加筆而帶有濃厚的文人傾向,與原始樸素的「」已經非常不同了。
  • 「老照片」為什麼易中天被稱為「永遠的副教授」
    雖然易中天不是武漢人,可他從小就和武漢結下了不解之緣。六歲那年,易中天就隨著父親從湖南長沙搬到了湖北武漢,從小學到高中,易中天在這裡度過了自己的學生生涯。
  • 淺談《易中天品三國》
    但是《易中天品三國》探索三國的真相、揭開三國的面紗,將一段真正的歷史還原給世人又何嘗不是一件影響深遠的大事呢?一、《易中天品三國》究竟品了誰?1、還原真實的曹操 曹操的人生從他出生的那一刻開始,其生父是太監的養子,在東漢那個九品中正制鼎盛門閥制度盛行的時代,這無疑是曹操一生受人詬病的原因之一。
  • 《紅樓夢》背景指導
    三恨紅樓夢未完。又有詩「東風吹杏雨,又早落花辰。好枉故人駕,來看小院春。詩才憶曹植,酒盞愧陳遵。上巳前三日,相勞醉碧茵。」1.1作者介紹——曹雪芹   曹雪芹(1715年6月4日[1]-1763年),名霑(zhān),字夢阮,號雪芹、芹圃、芹溪,清朝小說家、詩人、畫家,中國古典名著《紅樓夢》的作者。
  • 易中天:《女媧造人》
    |  女 媧 造 人◎作者:易中天◎策劃:程新雪(精英42群伴讀人)◎朗讀:行(精英42群老師)◎製作:李玲華(水韻精英42群志願者)夢中驚醒後,女媧開始造人。說不清那是早晨還是黃昏。顯然,上帝造人很輕鬆,甚至有點漫不經心。女媧就辛苦得多。她先是用黃土和泥,把人一個又一個地捏出來。我們不知道她老人家最早捏出來的是男人還是女人,也不知道開始的時候造了多少,但可以肯定絕非只有一男一女。而且女媧的本意,竟是要造出全體人類。這當然不堪重負。於是靈機一動的女媧,便只好扯下一根藤條沾上泥漿,再舉起一甩,把人批量地甩出來。